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抗戰老兵之不死傳奇

正文 第10章 國防工事 文 / 寂寞劍客

    說起國防工事就不能不提民國21年(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抗戰。

    十九路軍打得雖然英勇,可由於中國跟日本相比在陸海空軍軍力上處於全方位的絕對劣勢,在日軍三次增兵、四易主帥後,十九路軍還是吃了敗仗,張治中率「御林軍」第五軍加入,也未能扭轉頹勢,蔣委員長一度甚至已經做好了遷都洛陽的準備。

    不過最終,美英法德等西方列強不願意日本獨佔中國富饒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便聯手向日本政府施壓,當時西方世界並未形成兩大戰爭集團劍拔弩張的對峙態勢,所以列強的聯合施壓還是很有威懾力的,日本政府最終屈服。

    一二八事變最終以停戰談判而告終,可蔣委員長還是嚇出了一身冷汗,老蔣深感中日兩國在國力、軍力上存在巨大的差距,當時若不是西方列強出面干預,搞不好就真讓小日本趕到洛陽了,於是蔣委員長便下定決心改變這樣的不利局面。

    也是湊巧,當時張少帥對蔣委員長還算忠心耿耿,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軍閥還算老實,國內政治還算平靖,蔣委員長便開始全力整頓軍隊,在德國顧問團的幫助下弄了個五年整軍計劃,決定在五年內整編出60個德械師!

    紙面上的德械師兵額17000餘人,轄六個步兵團,炮兵、工兵、通訊、特務、輜重、騎兵各一個營,不過直到淞滬會戰爆發,這種紙面上的德械師也只編成一個,就是樣板部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而且其中三個團只有軍官骨架,兵員並沒有補足。

    除了整軍,蔣委員長還決定在京滬杭地區修建國防工事,因為蔣委員長很清楚,中日兩國在國力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既便如願編成了60個德械師,將來中日開戰,中國也肯定處於防禦一方,所以還需要借助堅固的工事來有持久消耗敵人。

    主持修建這麼龐大的國防工事,非得聲望卓著、能力出眾的軍事家才行。

    當時中**界公認的軍事家或者說有資格擔任總參謀長的人只有三個半,其中以蔣百里聲望最著,可惜他有過倒蔣的經歷,蔣委員長對他不信任,劉伯承能力最強,可惜已經投奔了**,白崇禧聲望能力都稍差,而且還是桂系二當家,蔣委員長還是不信任,除了這三人,那就只剩下最後半個軍事家了,他就是楊傑。

    不過楊傑當時因跟何應欽爭寵失利在鬧情緒,他連最起碼的實地勘察都沒做,就用兩個半天時間在圖紙上畫了幾條線,整了個「京滬杭設防方案。」整個方案範圍很大,最奇葩的是居然對南京這麼大一個城市採取閉鎖式的堡壘防禦方案,換句話說他準備把南京打造成一個超級要塞,結果被死對頭何應欽批了個狗血淋頭,說他形式陳舊、思想僵化。

    蔣委員長也覺得楊傑消極殆工,不給他蔣某人面子,便把他趕到歐洲「考察」去了,緊接著蔣委員長開始問計德國顧問團,德國人要嚴謹得多,他們花了幾個月時間實地考察,最後提出了一個極其嚴謹的防禦方案,按照這個防禦方案,以當時日軍的軍力、火力水準,是根本沒有希望突破防線打到南京了,不過這方案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造價太高昂了,國民政府得不吃不喝好幾年才能省下打造國防工事的錢來。

    最後蔣委員長實在是沒辦法了,把任務交給了軍委會參謀部,參謀部的高參們沒有辜負蔣委員長的期望,他們經過大量的實地考察之後提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對於日軍可能的進攻方向,整個防禦方案的側重點,都有著合理的闡述和區分。

    該方案認為,日軍最有可能沿著長江、京滬鐵路自上海進攻南京,所以主張在福山、常熟至吳縣、江陰至無錫分別修建國防工事,並且在前後設置進攻陣地以及後方集結陣地,構成兩條以營團級工事群落為主體的國防線,這便是吳福線以及錫澄線。

    方案同樣沒有忽視日軍從杭州灣登陸的可能性,主張在乍浦、澉浦、拓林等地修建海岸要塞,並在乍浦、嘉善至蘇州,海鹽經嘉興至吳江修建國防工事,同樣在前後修建進攻陣地以及集結陣地,這便是嘉乍線以及海嘉線。

    除了這四條國防線,在南京還要修建復廓陣地以及外圍防線,復廓陣地以城垣為依托,外圍防線則從大勝關始,經牛首山、方山、淳化鎮、湯山鎮至棲霞山形成一個弧形工事群,背後依托長江天塹,構成一完整的防禦圈。

    蔣委員長採納了該方案,並於民國23年開始施工,到民國25年基本完工,其工程主體便是吳福、錫澄、嘉乍、海嘉四條國防線。

    四條國防線主要由營級工事群所構成,少量重要地段則加強成團級工事群,所有的重機槍巢、炮兵陣地、觀察所、掩蔽部、彈藥庫全都由鋼筋混凝土濤築成永固工事,戰時只需掘開交通壕、散兵壕就能組成完整的防禦工事。

    所有永固工事的頂壁hou度全部超過一米,足以抵禦150mm口徑重炮炮擊以及500磅航彈的轟炸,地下掩蔽部的頂hou更是超過兩米,足以抵禦1000磅航彈的轟炸,期間由於偷工減料以及設計誤差,難免有所錯漏,但總體是不會差太多的

    這樣四條斥重金打造的國防線,原本是可以發揮極大作用,給予日軍極大殺傷的,如果能有十到二十個師依托國防線設防,日軍很難迅速越過國防線,然而由於蔣委員長大戰略上的嚴重失誤,這四條國防線卻幾乎沒有發揮作用。

    十九大隊在徐家濱遇到的絕非偶然現象,在蘇州附近設防的51師以及在常熟附近的部隊全都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由於不知道工事的具體方位,**官兵們只能到處亂挖封土包,結果把不少墳包都給挖了,就算挖到了工事也沒有鑰匙,還是進不去工事,也有少數鄉、保長沒跑,把鑰匙給了部隊,結果因為長時間沒保養鎖孔早已生繡,照樣打不開

    沿吳福線修建的大量永固工事,最終能夠啟用的只有極少數,就極少數被啟用的永固工事,也基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為再堅固的工事也要人守,而這些從淞滬戰場上潰敗下來的**,鬥志早已蕩然無存了。

    說起來,吳福線上的工事多多少少總還算是發揮了一點作用,最讓人遺憾的是嘉乍、海嘉這兩條國防線,由於日軍在金山衛的登陸太過突然,當時**主力全都已經調往滬西,所以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就越過了這兩條國防線。

    等到南線日軍高歌猛進繞過太湖南岸、攻陷宜興,最後一條也是最堅固的國防線錫澄線也沒法繼續堅守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川軍在廣德、泗安死死擋住了南線日軍,江陰要塞也牢牢鎖住了長江,才為**主力的撤退贏得了時間。

    到十一月下旬,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主力基本都撤退到了吉安、滁州。

    這時候蔣委員長在召開了三次幕僚會議之後已經下定決心要死守南京,以唐生智為總司令長官的南京衛戍司令部也正式掛牌,不過當時隸屬於衛戍司令部的部隊除了憲兵總隊,就只有71軍、72軍以及78軍了。

    第71軍、72軍以及78軍雖然都是軍級建制,可每個軍其實都只轄1個師,分別是87師、88師以及36師,說白了南京衛戍司令部其實就是原京滬警備司令部的老底,而且還遠不如京滬警備司令部,因為京滬警備司令部還包括上海保安總隊、上海警察總隊以及江蘇保安四個團,而且還都是齊裝滿員的部隊。

    這麼丁點部隊當然是守不住南京的,於是蔣委員長問唐生智,你還要哪個部隊?

    唐生智跟蔣委員長爭當老大爭了幾十年,可謂老奸巨滑,對蔣委員長的性格更是瞭如指掌,便反問蔣委員長: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你帶走不?

    蔣委員長心裡哆嗦了一下,咬著牙說,給你了!

    唐生智又問,俞濟時的七十四軍你還帶不帶走?

    蔣委員長一咬牙、一跺腳,說,七十四軍也給你留下!這麼一來蔣委員長最嫡系的幾支部隊可都留在了南京,他心想,可不能讓這幾支部隊拼光,還得給他們留下炮灰部隊,於是粵軍66軍、83軍還有徐源泉第2軍團也被劃給了唐生智

    對於這樣的結果,唐生智是早有預見,手握當時堪稱最精銳、最能打的十幾個師,唐生智對於堅守南京幾個月還是有很大信心的,在他看來有這幾個月,日軍差不多也應該師老兵疲了,**也差不多可以組織兵力反攻了。

    如果能在南京完成絕地反擊,那他唐生智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於是在ll月27日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唐生智大義凜然地表示,此次守南京,別的他未必能夠保證,但有兩點他是一定能做到的:其一、臨危不亂、臨難不苟;其二,沒有統帥命令絕不撤退,誓與南京共存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