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東方好萊塢

正文 第五百五十八章 完美之行 文 / 一品黃山

    林孝智最終還是沒休息成,被遊行高漲的宋念輝拉了出去,跟著一群同樣年齡不大的香港政商界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一起,爬了一回漢長城,。

    對於前一世曾經做過很長一段時間北漂的他而言,北京並非是個陌生的地方。即使如今正處於九十年代初的北京跟二十年之後變化非常大,但市內的一些名勝古跡倒是改變不大,有些甚至看上去反而比二十年後遭到過度商業開發後的『聖地,更具典古風。饒是他出門之前還心有不甘,隨團外出兜了小半圈之後,也感覺精神恢復了不少。

    抵京首日晚上北邊招待的國宴餐對林孝智而言並無太多期待,倒不是國宴菜色做的不好,事實上能被北邊看中選拔為國宴餐主廚的幾乎個個都是北地菜王,隨便一個放到香港去,只怕都會有酒店不吝百萬年薪聘請,甚至為其開出更豐厚的合約來。

    國宴菜絕對是好菜不假,道道都秀出了花來。奈何去年林孝智北上時就品嚐過了一次國宴菜,這次北上授勳的港事顧問團成員大多祖籍閩粵兩省,所以這頓國宴之上菜色一樣也是偏向閩粵傳統口味,對更喜淮揚菜的他而言確實太了一些,嘗鮮還行終歸不和他的口味。

    不過這頓國宴餐的招待規格著實讓他吃了一驚,不僅一號首長跟幾位最高局常委再次出席了,甚至還有幾位前幾年便隨著鄧公隱退讓賢的元老也現身會場,更別提還有多部部長級大員到場,可見大陸對於這個被某位台灣跟香港本地媒體冠之以『兩萬億(台幣)富豪團,北上的重視了。

    倒也不怪某些台妹吃味,首批被招募進港事顧問團中的成員,僅僅李嘉成、霍瑛東等十幾位超級富豪,家族便至少掌握著香港至少六千多億港幣的財富,眾所周知台灣自70年代被趕出聯合國之後,影響力逐年下滑,香港已經成為了台灣影響力的最後保留地之一。可隨著這個一水同根、擁有相同血脈的同胞也向大陸降回歸,,放眼環顧四周發現同伴越來越少的台灣也是急紅了眼睛,兼之蔣二代去世後接班的李輝輝是鐵桿親日政客,也難怪台灣這兩年不斷藉著香港跟大陸的談判興風作浪,要說全天下最不願香港回歸的英國人是第一,台灣絕對是第二位。

    林孝智運氣不錯,雖然沒被安排跟一號首長、幾位最高局常委以及李嘉成他們一桌,但自己這桌上也坐著幾位部長。顯然北邊在作為安排上下了不少功夫,廣電老大坐在自己左手邊,號稱『共和國汽車工業之父,的那位機械電子工業部的何部長也就跟他隔了一張桌椅,讓本就感覺飯菜並不合口的他來了談性。

    「艾部長,前段時間北影的同行跟我提過,大陸有心在最近加大引進港片力度,這消息讓我們香港業界十分激動,不知道您能否給透露點風聲」

    國宴、國宴,看似高貴其實也就是個更高級點的飯局罷了,中國人講究飯局上談事,雖說此次香港事務顧問團北上就香港回歸之後待遇的一些談判主要在明天談,但今天這頓國宴上也不乏大家提前摸摸底,探探對方底牌的意思。

    果不其然,林孝智一開口坐他旁邊的廣電部艾部長就順勢停了筷子,這位面色枯黃於瘦的廣電老大笑了笑,顯然對上次碰面給他留下不錯印象的林孝智觀感不錯,因此也沒隱瞞:「我們這邊確實有這個意向,去年林先生你們香港電影代表團來訪,大陸跟香港商議引進了幾部港片在大陸放映,反響十分不錯。隨著香港的回歸,密切兩地之間的合作是肯定的」

    這位老先生倒是好說話,但林孝智卻看著他的枯黃面色心中微起波瀾,他知道這位艾部長在內地圈裡有個赫赫有名的稱號叫『病老虎,。說他病是因為昔年十年動盪時期他曾受過不少迫害留下了病根,結果平反之後身體一直不行,經常不得不請小短假休養。喊他『老虎,則是因為這幾年大陸電影電視圈裡的一些較大改革,都是他一手推動的,聽說有不少地方廣電領導抵制改革時,他還惱怒拍桌子罵過『全國都贊成就你們反對,我這廣電老大給你坐,你們來啊,,所以才有了這個稱號。

    作為一個重生者,一個曾經的大陸電影人,不可否認林孝智也曾對廣電的各種霸道跟瞎指揮恨得咬牙切齒,卻也承認廣電的存在對於若是的大陸本土電影的正面保護作用。而歷任廣電老大中,唯一能讓他記住的也就只有這位艾部長。無它,只因為除去後來廣電跟版署合併的那次巨大改革外,廣電自成立以來最重大的幾次內部改革都是面前這位主任內完成的。尤其對大陸電影影響深遠的十部大片跟開放民間資本投資拍攝電影、電視劇,也都是他在任內頂著體制內外的一片反對生通過的,為後來二十年的廣電屢次改革奠定了基礎。

    有魄力是好事,尤其此時正趕上香港的回歸之年,可操作性無疑大了很多。林孝智依稀記得這位艾部長再過幾年就要退下去了,也有意在他離開廣電部之前,為香港電影進入大陸上映多搬掉幾塊大石。

    嘉禾自七十年代末就在公關大陸希望把自己拍的電影運作到大陸上映,可一晃十幾年都沒辦成,取得一點成果無非也就是偶爾幾部兩地合拍電影能在大陸上映而已,就那主導的還是大陸電影製片廠。再反觀他一時走運說動了鄧公過問此事,結果去年寰亞就有幾部電影成功登陸大陸,於成了嘉禾十幾年沒辦成的事,由此可見在大陸想辦成事說白了還得走高層路線。

    「這是好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逐年日增,北地同胞的收入年年增加,影視產業也將迎來大發展的機遇時期。我們香港業界保守預測未來五年內大陸影視市場就可能增加至兩三百億人民幣規模,若是有效抑制盜版,這個數據還有可能再翻一番。我們香港的同行們也希望能分享大陸市場的發展分紅,也希望廣電在關於引入電影的審核尺度上,能再寬鬆一些」

    艾部長聞言詫異,他到底是廣電老大,手裡有著第一手也是最全面的大陸影視產業數據,自然知道如今大陸影視市場宛若一潭死水,規模連他說得三分之一恐怕都沒有。若非高層需要電視台跟電影用於宣傳跟引導民眾輿論,廣電也不可能成為中央部委之一。所以這會一聽他人說得肯定,心裡也是微微吃驚,不曉得他的自信從何而來。

    r/>不過心裡雖有質疑,他卻沒有表現出來,微笑著連連點頭:「也謝謝香港同胞們的熱切期盼,關於引進電影的審核尺度上,我們會考慮適度放寬的」

    兩人交談並非刻意壓低聲音,因此林孝智一抬頭就瞧見了同桌不少人都在聽,其中就有邵一夫跟那位機械電子工業部的何部長。

    邵一夫倒也罷了,兩人雖然同為首批港事顧問團成員,但垠亞視如今幾乎可謂勢同水火,為了收視率最近兩家鬥得你死我活,連帶人前兩人交流也幾乎為零。倒是那位機械電子工業部的何部長,卻讓林孝智心中一動,想起他名下的寰亞電子集團最近已經開始採購生產機器並在深圳そ購買廠房,眼看cd就要投入生產中。寰亞電子那邊曾跟他提過,大陸這邊的電子產品出來時,還得送交到機械電子工業部審核,只有通過拿到了生產批條才能生產銷售。寰亞電子那邊已經把產品送審了,只是目前已過半月還無下。

    當下主動與他聊到:「何部長,我名下的寰亞電子集團前不久剛開發了一款新型電子產品,目前已經在多個國家申請了版權專利,深圳邊的廠房跟設備也都到位了。前段時間我們已經把產品送過來審核,不知道按照機械電子工業部的審核流程,大概需要多久?」

    何部長詫異:「沒想到林先生的生意做得這麼大,連電子產品都做」

    頓了頓他便一笑回答說:「一般產品審核都是一到三周時間,忙時或者遇到審核量過大可能會需要一兩個月。這樣吧,回頭我讓人去看看,如果產品沒有質量問題的話,盡快走完流程。」

    林孝智也沒想到他這麼好說話,連忙舉杯感謝:「質量上我們還是很自信的,那我這裡就先謝謝何部長你們了

    「你們寰亞電子在大陸建廠生產,也是有利大陸經濟的,這方面我們會盡量為香港同胞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互利共惠」

    抵京第二日上午十點,首批新華社香港分社特聘香港事務顧問在人民大會堂接受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及國務院總理親手頒發的『港事顧問聘書,,同時兩人以及港事顧問團代表霍瑛東也各自發表了一份談話及感言。整個證書頒發全程由央視進行直播,並有多家中港以及外媒獲准入場記錄,足足持續了二十多分鐘,才在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隨後就香港回歸的相關事項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首輪磋商,並在下午又進行了持續長達近兩個半小時的第二輪協商。

    儘管林孝智這兩年在香港名氣不小,但首批獲邀進入港事顧問名單的,沒有一個易於之輩。這一點他自己也十分清楚,因此在兩輪協商過程中,除開在香港影視、傳媒產業的回歸磋商上,他發表了一些意見、建議外,其餘時間都跟大多數團內成員一樣,安靜坐在一旁,靜觀霍瑛東、李嘉成等真正大佬與四九高層就香港回歸之後的各種相關待遇、甚至未來特區政府政體、官員任免等進行磋商、談判。

    因為全程參與其中,他也算是首次把握準了時代的脈搏,親眼見證了未來香港骨架的搭建。

    儘管沒有爭得面紅耳赤,但林孝智也清楚地從多位港事顧問團成員的表情跟眼神中看出來,大家對於這一次跟大陸之間的磋商並不滿意。大陸雖然在密切兩地經濟與貿易等多個方面給予諸多便利,甚至一號首長更是親口承諾即將組建的未來特區政府會擁有極高的自主權跟**性。但是港人真正在意的大陸在政體跟金融等多個根本領域的問題卻沒能得到大陸的半點讓步。

    這些港人最關注的沒能達成,除了少數幾位被邀請進行了第三輪密談的大佬或許得到了更多私利外,所有人都很清楚,他們這一趟的北上所肩負的港人心願未能達成,回港之後等待他們的很可能就是期待跟落差過大所導致的香港各界的抨擊與指責聲。

    儘管林孝智也有了這種明悟,不過他並未將之放在心裡。

    天塌下來還有高個的頂著,不說李嘉成、霍瑛東等幾位被單獨邀請進行第三輪密談的大佬特定拿了無數好處。此次北上的幾十位港事顧問幾乎個個背後的勢力跟家族,都在大陸的拉攏下獲得了不少投資的政策跟資源傾斜。

    如他的寰亞集團從廣電口中生生吃下了未來五年內每年十五部引入港片名額中的六部優先送審資格,德寶院線更是再次獲批拿到了廣州、深圳そ上海、天津、武漢、南京等九個內地城市再建家影院的批條。連沾了他的光跟著北上的宋念輝也為九龍銀行跟大陸多位央企、國企高層達成了赴港上市的初步共識,作為一個後來者九龍銀行靠走高層路線,很輕鬆的就超越了已經為運作大陸國企赴港上市奔波忙碌幾年的梁伯濤跟他的百富勤集團。

    這一趟的北上之行,對他而言可謂完美至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