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第1325節:第五百四十三章 開刀之人(1) 文 / 浴火重生
第五百四十三章開刀之人
數年後,劉峰實力逐漸大增,劉峰一直不曾在劉辯面前提起過傳國玉璽。劉辯每日裡遊山玩水,好不愜意。不久前,劉辯突然涼州,而後將傳國玉璽交出,送與劉峰。華容知曉傳國玉璽茲事體大,哪裡敢隨意做主,當即令影軍傳信於劉峰,劉峰得知這個消息,方才想起傳國玉璽在大哥劉辯手中,他想了想,索性令影軍將傳國玉璽送來。
傳國玉璽一事事關重大,現今漢室天下傾頹,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人再重視漢室天下。自然,一些百無一用的書生,鄉間消息閉塞的農夫例外。
諸侯割據,眾諸侯一地稱王。當今天下形勢已然漸漸明瞭。劉峰,曹操佔據北方,南方雖然混亂,但是曹操,劉峰都已經形成南下局面。似乎漢室天下就將成為劉峰和曹操餓囊中之物!劉峰乃是二殿下,漢室皇子身份,自然尊貴,而曹操卻擁立獻帝,當今漢室正統!
可以說,兩人在聲源上乃是平局。
但傳國玉璽一出,則形勢大變!從始皇帝一統中華一來,鑄造傳國玉璽,而後傳國玉璽便作為皇權的象徵,誰能夠得到傳國玉璽,則誰便是未來皇帝!
劉峰之前並沒有想過此點,但現今天下形勢基本上已經形成定局,天下百姓歸心於誰?傳國玉璽一出,他的份量便重了許多。
前次和袁紹攻打曹操,乃是借助曹操攻打徐州之名。所謂師出有名!若是現今再次攻打,必然尋找一個合理的名聲,而曹操擁立獻帝,誰無端去攻打曹操便是背棄漢室,在輿論上遭到士子唾沫,百姓如何歸心?但現今他手持傳國玉璽,而獻帝當初登基之時乃是董卓輔佐,這裡面做上一些文章,縱然獻帝已然成為皇帝數年,百姓已然認可,但是他使出這等招數,輿論必然倒向他這一邊,曹操擁立的獻帝將再無法幫助到他,甚至可能受到士子攻訐。
劉峰冷冷看著身前孫權:「這傳國玉璽乃是和少帝一起失蹤,如何能夠說是一直在我軍中,當時峰正在西涼,仲謀便是要污蔑卻也找一個合理的借口!」
孫權面色微紅,剛才那話確實站不住腳!但誰能知道少帝劉辯的失蹤完全是劉峰一手導演的呢?誰能想到宮中和宮外有一條地道想通呢?
劉峰冷冷一笑:「倒是傳言孫文台將軍得了傳國玉璽,此事恐怕……」
「我父親根本沒有得到傳國玉璽,若是得到了必然交出來。而且正因為這傳國玉璽導致我父親被劉表偷襲。」一旁孫策叫了起來。至於第二次諸侯會盟的時候,劉峰挑撥孫策和袁術,說袁術才是暗中偷襲孫堅的主謀,當時孫策也知曉劉峰意圖,兩人暗中合作,繼而有了之後孫權作為人質向劉峰借兵馬一萬之事。此時兩人自然不會提起。
劉峰微微一笑:「世人皆知這傳國玉璽乃是和少帝,我大哥一起失蹤,所以說這傳國玉璽一直在我大哥手中。不久前,天可憐見,我大軍在一個山野鄉村之中遇到另外我大哥,我大哥特意將這傳國玉璽交與我,囑托我善待天下蒼生。」
聽了劉峰此話,孫策等人面色大變,少帝雖然已經不是皇帝十餘年,但是他當成畢竟是皇帝,而且傳國玉璽在他手中,他這般說,豈不是將大漢江山交託於劉峰之手?固然,這僅僅是一句話,諸侯承認那麼他就是聖旨,不承認就是狗屁,但是,輿論上卻足夠將劉峰推到正義面,推到天下正統之上。
孫權就要辯駁,雖然此時他已然不是諸侯,但是卻也不肯讓劉峰名正言順的成為漢室正統繼承人。事實上,劉峰的身份雖然尊貴,但是他除非叛變大漢,否則他就沒有機會身登大寶,他永遠是一個王爺!在輿論上,他沒有成為皇室繼承人的資格。但是現今這件事情捅出去後,劉峰身上的限制便不復存在了。
劉峰見孫權就與說話,先開口說話,頓時將孫權的話堵了回去:「現今我大哥,少帝就在我涼州做客!聽我大哥說,當年乃是董卓意圖謀害於他,竊取漢室利益,他為了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毅然出逃,將那傳國玉璽帶走,便是不做皇帝,也要為百姓謀福祉,只是那裡料到,董賊居然扶了一個傀儡做皇帝,而且天下之人何其昏庸,沒有傳國玉璽居然也能成為皇帝,著實可笑!」
這番話,孫權徹底傻眼了。現今董卓已死,劉辯又在涼州,這些話到對是真是假還不全憑劉峰說了算?現今曹操之所以得到諸多將士,士子擁護,乃是其護衛皇室有功,但現今少帝冒出來,而且手持傳國玉璽,獻帝的身份頓時尷尬起來,而劉峰不但實力最強,便是民間輿論也完全倒向了他。
說的好聽些,漢室中興,在劉峰身上就要實現了。對他們而言,則是劉峰身登大寶,他們這些諸侯若不臣服於劉峰,皆是反賊,無論是否有反叛漢室之心。
孫策見兄弟面色有異,不禁微微一歎,弟弟似乎到現在還沒有滅了逃亡,東山再起的心思。若是其他諸侯,或許可以,當時在劉峰這裡,如何能夠實現?
他現在已然看明白了。今日劉峰所為,看似是在勸降他們,實際上卻是在借助他們將傳國玉璽在劉峰手中,劉峰才是天下正統這一消息傳播出去。至於自己等人是否投降?投降了固然好,便是不降,正好咱自己等人作為開刀之人!
好深的算計!只是不知道劉峰得到傳國玉璽多久了?現在他都在懷疑,那少帝突然不見到底是不是劉峰做的手腳,雖然當時劉峰僅僅十四歲!弟弟是個人才,但是比之劉峰,還差了許多。
孫權兀自有些不服。他雖然聰明,但是中哈沉浸在和劉峰對抗的圈子中,反而不如孫策大敗之後,將自己的位置擺正之後看的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