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明另類官商

正文 第239章 無記名投票 文 / 梨下海棠

    兩個太監手裡各自拿一塊白紙板,一個上面貼贊同,一個上面貼反對。張居正身為百官之首,先拿筆在反對上畫了一道道:「科舉舉仕乃是我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制,太祖為科舉公正,科舉之時懸鼓宮外,可見重視之甚。雖西北初定,但君子行事,必然是有規有矩,不能如同商人一般,有利益就罔故祖宗規矩。」

    一名大臣則上前在贊同板上畫了一道道:「目前西北初定,民生疾苦,如果貿然更換熟悉當地的官吏,必然會引起諸多誤會。沒有一個熟悉的官吏輔佐,當地無法安定,為我大明西北早日安定,百姓安生。所以即使下官敬重張首輔,但仍舊要贊同保留軍士們官籍。」

    「好了,既然是投票就不用鬥嘴了。」朱玉道:「從後側下去。」兩太監從大臣們身後走過,點到的人轉身在白板上畫下自己的看法。

    歷時三刻鐘,大明第一次朝臣表決終於結束。九公公親自數了三遍後念道:「贊同票四十一票,反對票四十票,有十一位大臣未選。」

    這結果大出包括常智光在內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常智光觀察過去,似乎對結果有心裡準備的只有張居正和朱玉兩人,其他人都忍不住交頭接耳小聲議論。

    「既然結果這樣,那就這麼定了。」朱玉道:「吏部跟隨辦理。」

    九公公道:「有事奏來,無事退朝。」連續喊了三遍,見大家只私語而不公開說,於是喝道:「退朝。」不可否認,九公公這破鑼般的嗓門還是很大的。

    朱玉先行離開,而後百官退朝,常智光本想離開,但眼角看見還低頭發呆的張居正,於是收了腳步。等大家都出門後,常智光走到張居正身邊拱手道:「張首輔,下朝了」

    「人心不古。」張居正搖頭:「變了變了。」

    常智光安慰:「是世道變了一些。」

    張居正苦笑:「你久任地方官,卻是不知裡面玄機。他們不是投票是否贊成反對軍士們非仕而官與否,而是在投票看是不是讓我下台。」

    常智光一楞,他還真不知道還有這層原因。原來那四十一票並不全是同意朝政,而是有人趁無記名投票來表達對張居正的不滿,難怪票數比預計高出一倍。

    那朱玉顯然也是知道的,難怪她毫不猶豫的同意投票表決,就是想看看朝臣們對文官之首張居正的看法。別人看不見投票,但她可是看得清楚,每人投什麼票,她心裡都有數。憑借這次投票朱玉進一步把握大臣們的心態,對朱玉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勝利。

    常智光還明白了,為什麼一直堅持非仕不官,對科舉看重的張居正幾天前根本不發表意見。直到刑部尚書上門,才有點雄心想看看自己影響力。

    現實是殘酷的,張居正因為自己的領頭,反倒丟失了大量的反對票,而四十張反對票中有多少人是看自己面子給的呢?

    一場投票表明目前朝廷的政治格局,對外戰事連勝,使得抑武重文之策被抑制,而文官之首張居正當了替罪羔羊。朱玉這麼多年來實行多次大型軍事計劃,張居正都表示贊同和配合,所以流失了大量文官的對其支持。

    張居正早就感覺到這點,否則也不會想告老還鄉。朱玉顯然也明白,但卻堅持讓張居正繼續擔任相位,自然有另外一番打算。

    朱玉自從上台後,比以前更注重地方官,幾個有能力的朝臣都被派到地方為官。最典型就是王錫爵、曾布。曾布現在是河北東路節度使,雖然其是老好人,但細心謹慎。在那位置相當合適。而王錫爵就不用說了,聲望之高已經是地方官之首。

    臣子對皇帝政策不滿意,身為宰相不反應臣子意見,反而是說服臣子自願幫皇帝背黑鍋,所以有這樣的投票結果,一點都不奇怪。

    「常大人,公主宣大人覲見。」九公公從側門過來。

    「嗯,張首輔保重。」

    九公公明白道:「咱家會派人送張首輔回去。」九公公看多了沉浮,哪有不明白張居正雖然還在相位,但已經脫離了權利場,最後一點希望也伴隨這次投票消失。

    朱玉在花園中散步,四名宮女跟隨,內衛在其活動區域內佈置人手。在中心亭朱玉接見了常智光,第一句話就是:「你認為誰可接左相之職?」宋唐雖然也有內閣或者殿閣之稱,但真正意義是到了明永樂時候才建立起內閣機制,宋朝內閣有點像皇帝的秘書性質。

    內閣是個虛銜,也就相當於現代的常委一樣,但內閣成員基本上都任了實職,如張居正是宰相,高拱是尚書。

    話說明朝宰相全名叫: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百官首腦。在左右相中以左相為尊,比如吏部這個組織部的人事調動是要經過左相審閱的,還有兵部採購等等,相當於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首腦。

    此職權利甚大,朱玉上任後對左相的權利有所削弱,但也仍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及人臣的職位。

    常智光不懂政治,但不是傻蛋,看了這麼一齣戲下來,還有朱玉那麼直接的開場白,就知道朱玉已經有合適理想的人選。現在連宮女都不遣開,擺明是有意放消息出去。

    常智光道:「微臣都是在外任官,不是很清楚。不過微臣覺得張首輔忠君愛國之心一點不少,並且其能力……微臣認為這朝堂之中似乎還無人能出其左右者。」

    「說得不錯,張首輔確實能力不凡,又有資歷,忠心可嘉。可惜,身為百官之首,親自出身賣面子遊說祖制,本宮就想不到投票會如此結果?原本指望再撐三兩年,卻沒想已經不得人心到如此。」

    「公主,張首輔也是遭人誤會。」明穆宗在位就是這樣,拉張居正上台推行新法,反對壓力大了,就貶了他當替罪羊,有需要時候又再啟用,反覆用了三次,把他搞得跟鄧小平一樣。

    朱玉聽了這話沒有生氣,她不會對常智光這樣的實話生氣:「你可憐張居正?他這時候告老還鄉,總比被人合夥彈劾推倒要來得好。」

    「微臣還是覺得,張首輔精神尚好……」

    「本宮問你何人接任,你卻和本宮閒扯。」朱玉有點不滿道:「左相一職,對大明重如泰山,你常智光別矯情和推脫,直接說。」

    「公主,微臣真不知道,微臣和朝臣們根本就不熟,連名字都叫不上幾個。」

    「你剛才也說了,朝臣中無人能出張首輔左右者。那地方官呢?」

    常智光疑惑問:「趙信?」

    朱玉怒視著常智光站了起來。

    常智光見朱玉要暴走,忙道:「其實朝廷也有俊傑,右相吳敏,中書門下侍郎白時中,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

    把這幾個人扔出來,終於是讓朱玉點下頭。但是朱玉顯然還是不滿意道:「這幾人確實有才學。特別是宇文虛中剛正有智,積慮為國。但……你們退下。」

    「是!」四名宮女退下。

    朱玉道:「如果是太平之年,宇文虛中定然可以富國強民。但而今對韃靼戰備、又要謀劃對女真……張居正為什麼失人心,其實是本宮失人心,他替本宮受過,有苦不能言。連年戰爭,商人們是發財了,但是侵佔了大量土地的地主,因為勞力缺失,非常不滿。你可知道,八年前,十萬京城禁軍有三萬人是幫忙種田的?你又知道,各地廂軍有多少是朝廷出錢養著,卻被他們拉去驅使務農的?這一打仗,廂軍兵力緊張起來。而按照明律,荒廢兩年耕田,官府要收回重發,所以他們是不喜歡打仗的。」

    常智光小心道:「公主是想找個接替張首輔的,被百官攻擊的替死鬼?」

    朱玉道:「瓦刺,本宮滅了。韃靼、女真本宮就滅不得?當年太祖皇帝對你祖先常遇春說:『朕睡不著,因為臥床之外都是別人的地盤。』本宮不想寢食難安。你看王錫爵如何?其忠心耿耿,又常年在西北軍路主持軍務,馬千乘將軍褒獎有加稱:有王錫爵在我身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常智光忙道:「不妥啊,王大人是真真有才學的人。」

    朱玉斜著眼看常智光,常智光忙閉嘴。他早知道王錫爵是最合適人選,官品本來就大,又有聲望,又懂打仗,後勤精通,有安撫地方的經驗,也熟悉軍中賬目,乃是戰爭年代首選輔佐之臣。

    朱玉歎口氣:「連你也覺本宮是薄恩之人。宋太祖陳橋兵變時,陳橋守門官閉門防禦,太祖只得轉道封邱,封邱守門官立刻放行,你知道宋太祖建國後是怎麼對待他們的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