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大明另類官商

正文 第225章 是戰還是和 文 / 梨下海棠

    另外一焦點是在文官上,張居正表示,如果瓦刺人魚死網破,雖然最後可以將瓦刺滅國,但我方損失也很慘重。並且年年打仗,國庫乾涸,民有積怨,應該休兵止戈。

    但戶部尚書、十幾名二三品大臣,還有地方文官反對張居正的意見。王錫爵為西北軍道節度使,上萬言書說,大明得勢,瓦刺自然不敢反叛,但大明失勢,瓦刺就未必會不反叛。其列舉了太祖皇帝的事來說明瓦刺人由庇護而獨立,由小而大。攻城掠地,壯大自己,侵略大明,掠人占城的事實。王錫爵認為如果不趁此次機會,恐怕瓦刺將來有識之君出現,又會由小而大,威逼明邊。

    所有的意見都代表自己利益集團。李成梁自然是不想打,目前戰略重心應該是養兵待戰,為將來征韃靼打好基礎。儒家思想啟蒙,安國大學資本思想的熏陶下有思想的年輕人則是代表了商人利益,不打商人怎麼做生意。

    張居正是代表封建主們說話,再打下去人力、物力資源消耗嚴重。王錫爵代表地方利益,不徹底解決隱患,邊境不寧。

    朱玉是頭疼萬分,連續三次朝會,每次朝會一個多時辰,都是吵這件事。朱玉先命令攻擊部隊暫時停步,由於天氣寒冷,暫時停火等待朝廷決定倒也沒有太大問題,但夜長夢多,必須盡快決定。

    光明報在京城、保定進行民意調查,四成民眾贊成對瓦刺繼續用兵,三成民眾希望見好就收,另外三成民眾回答不知道或者是不清楚。光明報出台瓦刺戰略分析,認為如果繼續打下去,有望在七八月左右覆滅瓦刺,但耗費的資金、物資總計預計達到當年財政收入的六成。

    這邊很關鍵一條,瓦刺人還佔領著十幾州的地盤。如果按照和議,瓦刺全境原則上全部屬於大明。但在劃分的四州內,瓦刺有自主權,包括徵兵的權利。如果瓦刺放棄這條權利,事情就好說了,但是瓦刺人哪有這麼蠢?

    再過幾天,永興軍路和西北軍路兩名主將的意見到達。永興軍路本戰元氣大傷,窮寇勿追,希望朝廷可以考慮議和。西北軍路雖然也有損失,但是馬千乘表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最少要收納兵權與朝廷,否則萬不可養虎為患。

    在多方爭論中,安國多了很多客人。這些客人不僅有政界的,還有商界和各方士族。而今兩邊支持反對基本五五開,公主的態度搖擺不定,而常智光這一顆能影響天平的棋子顯得格外重要。事實上,常智光已經接到要他上京的朱玉口喻,只不過還沒出發罷了。

    在和這些人周旋中,常智光看見了矛盾,封建和資本的矛盾。征服瓦刺所能帶給資本的利益是重大的,而帶給封建土地主的利益就少了很多。封建的儒家思想影響下,部分人一直認為以仁治國,先前是瓦刺先挑唆事端,現在人家低頭就要會包容。什麼有容乃大,還舉了春秋時候很多典故。還有佛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仁者無敵等等。

    另外代表資本一方,則是希望更多的養殖場,更多的消費者,更多的勞動力,更多的原材料。還有專家拿數據和常智光解釋,每占一塊地每年可以獲得多少利潤。

    兩者爭端起因只有一點,在有異族擁兵的情況下,商人不可能在附近做生意。不滅瓦刺,此戰打了白打,滅了瓦刺,瓦刺全境成商區。而另外一邊擔心開發瓦刺將從明土抽走大量勞力,而今由於商業手工業發展,農村人口已經很緊張,如果還要抽取這麼大面積的百姓,誰來種田?再者,商業越發展,讓守著田產的封建土地主們就越眼紅,因為兩者投資回報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細心的人也發現,文官集團由於新進官員的增加和年邁官員的退休,張居正已經領導不了文官,而武將也一樣,各種聲音都有。

    常智光還沒啟程時候驚聞一消息,在爭吵中,張居正上表,乞求告老還鄉。雖然在朱玉親自遊說後,沒走成,但是可以看出朝廷勢力爭鬥已經讓這老人心疲。雖然朝廷有爭鬥,但是對於喜歡玩平衡權術的帝王來說,倒是一件好事。朱玉猶豫不決中也是比較滿意,如果張居正總領文官一言堂,反倒會讓她不滿意。

    常智光接口喻還等待了幾天,是因為在選擇出行保鏢上有點困難,張虎、李強和白蓮何勇本是第一人選。從沉屍案中看,白蓮是可信的,但是何勇白蓮已婚,陪自己不太方便,也會對其家庭生活造成一定困擾。所以問題就是要不要帶張虎、李強。

    據線索分析,這兩人很可能最少有一人已經成為朱玉的人。而常智光本次去東京還想暗中觀察下金三,帶他們很不方便。不帶吧,那就是明顯不信任他們,而且還會打草驚蛇。

    最後詢問了惠蘭,惠蘭給常智光分析,他們是公主的人的話,你不帶上他們遭公主更深的猜忌。如果他們不是公主的人,帶上自然無所謂。所以惠蘭認為無論怎樣,都得帶他們上路,但是必須放棄暗查金三的計劃。

    張虎李強沒想那麼多,他們也不會去猜疑常智光。一呼叫,他們很快就收拾好了衣服和乾糧,準時到達城門口,三人一起出發去東京。

    常智光見他們那樣子,心中還是略有愧疚。如果換了現代,常智光不會在沒鐵證之前就輕易懷疑自己下屬,但是到了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古代,常智光不能不小心。

    張虎話多勤快,李強精明沉穩,旅途是不寂寞的。並且由於趙信的交代,兩人本次都比以前更家謹慎小心。彭子晨年後去齊州打聽金三底細後,就一直沒有回來。本次彭子晨名義是去太原府看望叔伯,要繞一個圈子,最少還得一個多月。

    常智光一行人波瀾不驚的到了東京,和李德本這欽差待遇不同,太監入內稟告後,常智光直接被宣見。

    朱玉照例問候了幾句,話鋒一轉道:「朝內之事本宮相信你已知曉,不知你有什麼看法?」

    常智光道:「其實很簡單,請問韃靼人對瓦刺議和是什麼態度?」

    「韃靼人?」朱玉反問一句。

    九公公一邊回答:「公主,韃靼人也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希望瓦刺和我大明同意議和,一旦大明韃靼交戰,瓦刺人必然會重燃復國希望。另外一種意見是希望瓦刺堅決抵抗,消耗我大明國力。」

    「既然我們假想敵是韃靼人,那就不能讓韃靼人拿了好處。按微臣看,瓦刺給議和條件我們,倒不如我們反給瓦刺人條件。第一,放棄兵權,可以封幾個王,由我們劃幾個州給他們。第二,必須放棄兵權。這麼一來,球踢到了瓦刺那一邊,不是我們不仁義,我們已經開出了條件,我們已經仁義了,我們也希望休兵停戈。如果瓦刺非抓兵權的話,再支持議和的人也會看清楚,瓦刺人有復國野心的,繼續出兵他們也無話可說。如果瓦刺放棄兵權,對商人也沒有威脅,支持商人的大臣也沒有理由反對。所以我們就問瓦刺,要麼當個安樂公,要麼就玉石俱焚,無論瓦刺人怎麼選,朝堂的意見就一致了。」

    朱玉連連點頭:「還是你常智光看得清楚。」常智光又愧疚了,他相信同樣的話別人也說過,但是朱玉單聽自己一家,顯然是給予自己非常大的信任。

    見朱玉那微笑,常智光有告老還鄉解甲歸田的衝動,甚至有當面問清楚鄭則鳴之事的衝動。

    朱玉道:「對我大明來說,最希望就是瓦刺人放棄兵權,再打下去,對大明和瓦刺都不是好事。常智光,你左右沒事,不如再去趟瓦刺吧。」

    「去瓦刺?」常智光馬上不愧疚了,開始尋思,難道這招就是傳說中的借刀殺人?

    「當然不會讓你去瓦刺境內,和談地點暫定在河西走廊,馬千乘將軍派大軍保護。你是出了名的佔便宜好手,名頭也夠。也和瓦刺議和過,和李乾順有過交手,本宮想大明你是最合適之人。」

    「是!」常智光又開始愧疚了,在心中常智光很不願意相信朱玉將自己置於死地,但證據畢竟是證據。

    「本宮有個還沒宣佈的好消息。」朱玉心情很好道:「昨天玉州來報,兩個月前,秦良玉帶領的艦隊已經有五艘戰船先行抵達玉州碼頭,還在地中海的秦良玉親筆書寫了一封表章,你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