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4章 衣錦還故鄉 文 / 梨下海棠
由於是經濟一體,各縣都會抽調農閒農民對自己縣內官道進行修葺。這是學安國的,農民可以增加收入,而後再轉換成消費,帶動經濟。
剛開春,農作物還沒下地,官道上確實亂七八糟。還好有周安派來的十幾個人,一直在前面協調,常智光這隊人也沒多耽誤時間,在擁擠處,貨運的隊伍都讓常智光這邊人先過。
秦良玉出來透氣道:「官人,這修路四個月,用路八個月,很不划算呀。」
「這路用的太狠了,而且只是填填補補的黃土小石路。別說是重貨過,就算是雨天過客,也弄得坑坑窪窪。」這個問題是全大明的問題,而廂軍步軍最大一個作用就是修路。常智光很慚愧,不知道水泥是怎麼整的,也不知道瀝青是怎麼弄的,更別說橡膠輪胎。
這邊還算好的,秦鳳路那邊打仗,就為了把物資運上去,動用廂軍加勞工就有幾十萬,光修路就花費了幾十萬貫,要麼說古代非遊牧民族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秦良玉:「照我看,這茶葉、大米就算了,如果是雞鴨或者是水果一類的東西,這路上要耽擱些時間,錢就打水漂了。」
「東南還好,除了陸路還有水路,北方那邊才是真麻煩。」常智光笑道:「你也別把我當萬能的,對這路,我還真沒辦法。」
由於產業的建設,導致大批的貨車出現,有牲畜的也有人力的,即使有人開路,三天的路程,常智光一行人也是花費了五天才到懷遠。常智光想好了,回去打死也要走水路,這走陸路其實就是為了重溫一次當年離家的自由感覺。
到了懷遠,迎接人馬甚巨,鞭炮、鑼鼓等全擺了出來,有頭有臉的鄉紳都來迎接常智光。
這面子可算是擺足了。但也是應該的,不說常智光當官的事,就算是其投資當地十萬貫做採茶基地也是應當的,這投資可不能算十萬,常智光拿的十萬是作為本地投資入股,又有安國那邊商人再注資管理,一來一回,那錢就多了。
一種產業帶動產業鏈,價值不是一加一那麼簡單。而當地官府也知道常智光是位低權重,再者懷遠富裕起來也讓他們有視金錢為糞土的能耐,所以也是接待相當慇勤。
秦良玉在常智光身邊笑道:「這就是衣錦還鄉。」
「錯!是惠蘭版的浩蕩皇恩策略。」常智光伯母只是臥床不起,並不是什麼要命的病。常智光是應惠蘭要求回來感動的,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愛名之人。朱玉到時候一看,丫的,原來你吃這一套,那就好辦,於是常智光以後也好辦了。
接下來第一個拜訪的人物一定是先生,這要是過先生門而不入,很有可能會被參的。這種非律法,而全民皆重視的道德禮儀是萬萬不能少的,先生早就在國子監內翹高了腳等常智光,常智光進去把禮數做足,先生還是比較滿意。
但先生仍舊教導:「當年給你取字為宏學,就是想你不拘小節,學天下所能學之事。凡事先學而後做,心中才有三分把握。而今你雖然官職卑微,但總是可以算是棟樑之才,萬萬不可為了身外之物而耽誤前程。」
「先生教導的是。」
「有點風月,倒也算是小雅。但我聽說你西北期間,流連樂營,卻是大大不該。幸好有功而無過,以後切記要多加小心。」
「先生教導的是。」
「還有,忠君愛民,乃是當官的本分。你抗旨不遵,雖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但凡事講究一個因果。此次沒事,不代表下次沒事,我贈你韜光養晦四個字,你且好生琢磨。這為官做人,都是一個道理。」
「先生教導的事。」
「嗯!」先生很滿意常智光態度道:「今天就在這邊吃飯吧。」
「是!」
第二天去拜訪的是常智光生母楊氏,這就可去可不去,畢竟是改嫁的,在朝中沒有註冊。
這次帶的是秦良玉一起去。雖然有縣裡事先提醒,但楊氏是真沒想到常智光會來。雖然有所準備,但也是手忙腳亂。
幸虧常智光同母異父的十一歲妹妹也能幫忙,搬板凳,燒水泡茶。楊氏除了這個女兒,還有一個八歲大的兒子。楊氏現在丈夫是縣裡為數不多的郎中,看得出一家人生活雖然說不上富裕,但也算得上小康。不過丈夫這幾天送兒子去杭州上學堂了,沒在家中。
秦良玉把手鐲套在常智光妹妹手上問:「叫什麼?」
「王保福。」
常智光惡寒一個,這名字也太爛了。不過身為皇家的明世宗幾個女兒的名字也是爛得沒邊,什麼朱玉、朱金、朱銀……
常智光問道:「上學了嗎?」
楊氏一邊說:「女孩子家上什麼學?這家我一個人也操持不過來,她在家還能幫上點忙。我不是也不識字,還不是過得好好的。」
「話不是這麼說。你看杭州揚州和洪州,還有安國附近那一帶,不識字嫁都不好嫁。你說妹妹將來就找個好人家,不識字可不好找好人家。」
秦良玉一邊道:「是啊婆婆,現在場子裡有事通知就在場門口寫上,我記得有這麼一個事,說是場主通知大家去拿過節錢,可結果識字的都去拿錢了,不識字的什麼都沒有。婆婆你看,這哪個當了工長的不認字?上面的人都是發文下來給工長看,一個場子百來個工長,總不能一個個通知吧。」
王保福很懂事道:「爹說好的學堂貴,還有弟弟將來也是要拿狀元光宗耀祖的,我卻是遲早是要嫁出去的賠錢貨。」常智光弟弟是去杭州城裡上學的,那學費確實不一般。但先生更是不一般,乃是特騁的告老翰林。
「真懂事。」常智光摸摸王保福的腦袋,從包裹拿出一張白紙,再拿出一個印泥,把王保福的手印按在上面道:「妹妹現在也是有錢人了。」
楊氏疑惑問:「什麼錢?」
「我打算把在懷遠的採茶股份轉到妹妹名下,回頭我讓人辦了契約送到採茶廠大股東那。」常智光道:「每年也就萬貫左右的分紅。契約是死契,不能再轉了。保福乖,要聽話,要是你為了弟弟好,這錢可不能讓你弟弟花上,還要記得,十八歲之前不要嫁人。」
「這合適嗎?」楊氏忙問,她可是知道萬貫是什麼概念。
「有什麼不合適的。」常智光道:「女孩子就得要有幾個錢。但你要聽我的,這錢就不能讓弟弟花上,否則將來就是一個敗家子。一邊是弟弟,一邊是妹妹,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看得出來這弟弟已經有很好的照顧,聽說還雇了專人在杭州侍侯起居。而我這妹妹這天氣還光著腳在地上走,幾件衣服都是舊衣服改小的,我這當哥哥的當然要說句公道話,這事就這麼定了。」
秦良玉一邊道:「官人,你覺著保福敢不把錢交給家裡嗎?這錢交到家裡,小叔子還能好嗎?」
常智光想想也對,對楊氏道:「這麼著,這契約我就交給我哥管,你有難處儘管找他。這保福我帶在身邊。你看怎麼樣?」
「行!」楊氏一口答應。
常智光歎口氣,商量都不商量就答應,就可以知道王保福在這家裡的地位。其實這事已經很普遍了。不僅是這時候,就是90年代末的農村,仍舊是這樣,一個女孩子早上五六點就要起床煮飯,不起就會被罵懶。而男孩子則是母親幫忙穿衣服,父親負責背上學。
記得2000年一個調查,農村男性學歷比女性學歷要高出兩個年級。為什麼女性會被歧視?第一個原因是勞動力,第二個原因是「嫁」字。
女性體力本不如男性,再加上小腳一說,基本沒有什麼勞動能力。而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現在養的都是別人的媳婦,而兒子則是養老送終的。
別人的事沒辦法,畢竟這是觀念,但自己的妹妹不能看著讓她受委屈,既然留在這不合適,那就帶走。安國在大明這重男輕女的風氣還是比較輕點,要麼說重男輕女是和經濟發達與否成正比。
在越窮的地方,一個女孩出嫁的聘金就越高,名曰買老婆,一次性買斷。而富裕家庭則是關心女孩將來在婆家過得好不好,會不會受委屈問題,別說聘禮,可能姑爺需要買房的時候還會慷慨解囊。
而古代通姦懲罰更是說明重男輕女,女的要浸豬籠,男的卻只有點小麻煩。把錯誤的責任全加到女人頭上,本來就是不公平。即使是朱玉當了皇帝,女性地位也不會提高多少。
這些都是南宋一個叫朱熹的雜毛弄出來的,把女性僅剩的一點地位也被剝光。常智光心想,若是自己穿越到了南宋,一定會在搖籃裡就把他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