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節 高手論劍 文 / 趙燕
但卓超群神色冷漠,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丁有義,對那些妖艷少女視而不見,顯然不為所動。/若
丁有義注視著卓超群,沉聲道:「請出劍!你的劍呢?」
卓超群肅然道:「劍在心中!」
曹漢不由拍手歎賞:「心中有劍!說得太好了!畫師胸有成竹,劍客心中有劍——此乃劍術之頂峰!」
卻聽一個深沉的聲音道:「心中有劍,還不是劍術的頂峰。劍術的頂峰是心中無劍。」聲音也並不如何響亮,但眾人都聽得清清楚楚,不由一驚。
說話的正是黃山真人,他接著道:「初學劍者,信手出劍,胡刺亂砍,全無章法,可說是心中無劍。後來隨著所學的招數漸多,便達到了第二種境界:心中有劍——劍尚未出手,招數已在心中形成,但畢竟是心中想好了才出招,已稍顯緩慢,並且心有拘囿,不能隨機應變。再到後來,又回到了『心中無劍』的境界,但和原來的『心中無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境界,也就是毫不思索,隨手揮灑,卻恰到好處,天衣無縫,神妙天成。當此境也,游刃有餘,隨心所欲,他的人就是他的劍,他的劍就是他的人,莊生便是蝴蝶,蝴蝶便是莊生。生命與技術已合二為一。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無為無不為』的境界。」
一時眾人都在領悟黃山真人的話,連丁有義和卓超群亦在沉思。
片刻後,少林寺方丈慧明開言道:「聆聽真人妙論,真如醍醐灌頂。武功達到絕頂,道佛兩家,殊途同歸。當日五祖弘忍欲求法嗣,令眾徒諸僧各出一偈。大弟子神秀便口出一偈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其時六祖惠能還是個火頭僧,正在廚房碓米,聽了神秀這偈後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當即口念一偈云:『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五祖便將衣缽傳給了他。劍術達到頂峰之時,無所謂劍,無所謂我;劍我合一,劍我兩忘。」
酈麗華深有感觸,接著道:「聆聽了真人與大師之高論,『於我心有慼慼焉。』寫文章亦可分為三個境界。寫文章之初,語言淺陋枯燥,體勢沉冗拖沓,行文雜亂無章,用詞拙劣不當。以後隨著讀書漸多,胸中積累了許多詞句,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便進入了第二種境界:語言精煉,體勢完美,文才斐然,詞句秀麗——這雖是好文章,卻不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最好的文章,正如蘇軾在《與侄書》中所云:『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乃絢爛之極也。』也就是不以華麗的詞句取勝,不以奇妙的技巧取勝,而是平平淡淡,看起來毫無技巧可言,好似是不假思索地隨手寫來的,正應了當代詩人陸游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似是不加錘煉、不經琢磨而渾然天成。雖然毫無加工的痕跡,但起承轉合之際卻天衣無縫。猶如一塊不加雕琢而毫無瑕疵的美玉,又如一位不經修飾卻天生麗質的美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但是,為文者要達到這種最高境界,除了博覽群書之外,還必須閱盡世間百態,嘗遍人生百味,那時,悲歡離合之情、酸甜苦辣之意,自然就會噴湧於筆端,隨意揮灑卻生動傳神、窮形盡相。」
歐陽倩也感悟道:「人生也分三個境界,是一個由糊塗到聰明、再由聰明到糊塗的過程。童年無知,是真的糊塗。少年氣盛,自以為是,賣弄聰明,顯示才能,鋒芒畢露,勇往直前——看似聰明而非真聰明也。人到中年,又變糊塗了,不過是裝糊塗,心中明白,表面糊塗;學會了裝傻,學會了守拙;學會了後退,學會了迂迴;欲想取之,必先予之;以退為進,以守為攻;為了進一步,可以先退兩步;深藏不露,隱忍不發,不動聲色,韜光養晦。別人欺騙自己,卻將計就計,裝作受騙反過來欺騙對方。」
丁有義和卓超群仍在相持著。
宋國陣營中忽有一人大聲道:「我要上去助卓公子一臂之力!」正是巫山派的田生。
包文章便道:「田兄不可!此時丁有義全神戒備,正用上乘武功護住了全身。你上去是白送性命。並且也不合決鬥的規矩。」田生憤恨地道:「我與丁有義仇深似海,但求手刃此惡賊,別的都顧不得了!」說完手持大刀飛步上前道:「卓公子,我來幫你!」
卓超群背對著田生,好似沒聽見田生的話,只全神貫注地凝視著丁有義。而丁有義也對田生正眼也不瞧,只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卓超群。
突然,田生迅速出手了,但他的刀並不是砍向丁有義,而是砍向卓超群!
這一下變起俄頃,瞬間眾人連驚呼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