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第449節:質問縣長(2) 文 / 古寓
公告發出後,他又覺得有些不妥,這樣不符合程序。正常的程序是先向北京政府上遞文書,等到批文下來之後,才能在城內發佈公告。若是公告發佈出去,批文卻遲遲沒有下來,或是批文沒有通過,這樣無疑是自己打了自己一個耳光,讓所有的人笑話,甚至傳為笑柄。
他有些自責自己的草率行為,趕緊派人去北京遞交文書。不久北京政府就審核通過批文,這讓他心裡得到安寧,心想,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
可是煩心的事接二連三,不斷有人給案犯求情。這一日縣公署來了十幾位當地有名望的鄉紳,他們聯名上書請求赦免柴四虎。
其中有一位前清的舉人,姓任,德高望重,曾經在前清的勸業場做過事,他對張肇強說:「張知事,柴四虎不可殺呀,此人有功於包頭百姓,沒有罪過。孟子曰『殺一無罪非仁也!』」
張知事說:「我也知道他做過一些善事。可是他犯的是通匪的重罪,證據確鑿,怎麼能說沒有罪呢?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任舉人說:「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君子的作風。」
張知事說:「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對做惡的人施以懲罰,可以讓百姓對執政者生出敬畏之心。」
任舉人說:「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張知事說:「孟子曰:『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一個人做了錯事,就要受到懲罰。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知道什麼叫羞恥,否則不配做人。」
任舉人說:「此人做過許多有益之事,有仁愛,懂道義。如今你若殺他,就是有悖於仁愛和道義。孟子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張知事說:「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盜匪沒有仁愛和道義,通匪的人是沒有仁愛和道義可言的。」
任舉人有些生氣說:「柴四虎開倉放糧拯救饑民,如何言之沒有仁義?他曾經殺死『雪上飛』惡匪,如何言之沒有道義?在賑濟災民上,你們做了些啥?我們看到的是無所作為。你們和他相比,不覺得汗顏嗎?孟子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張知事聽任舉人指責他,也有些生氣說:「我們做了許多有益於百姓的事,你卻看不到。盜匪猖獗,本縣下決心加大力度打擊。剛剛有所收穫,你們就來當說客說情。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請不要對縣公署橫加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