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回到清朝做丫鬟

正文 第六十二回 麗貴妃的**謀(上) 文 / 左湳

    眼見著春節就要來臨,小彥愈加的憂鬱。book.網

    在這個時空裡,她孤零零的一人,而在遙遠的二十一世紀,她還有母親。在那個世界裡,她究竟是死了,還是活著?還是,那個叫蓉兒的女子鑽進她的身體裡?

    兒時,母親溫暖的手和陽光曬過的被子發出的太陽的味道。久久的迴盪在小彥的心裡。

    想到母親,小彥只感到一陣又一陣的心酸。

    過年以前,東貞正式被冊封為答應。年例為:銀三十兩,雲緞一匹,衣素緞一疋,彭緞一疋,宮袖一疋,潞袖一疋,紗一疋,綾一疋,紡絲一疋,木棉三斤。

    按照清宮規矩,皇太后為十二名宮女,皇后十名,皇貴妃八名,貴妃八名,妃六名,嬪六名,貴人四名,常在三名,答應只有二名宮女。

    雖身份卑微,但畢竟也成了主子。東貞家中早已無人,現如今,也算是飛上子枝頭變了鳳凰。

    「真讓我想不到,她一個宮女,竟然有今天的地位。」杏貞喃喃的說道。

    小彥將手爐遞給了她,又將棉質的斗篷拿了起來。

    「小主何必為焦慮這些,她只是一個小小的答應。我打聽過了,答應若想爬上來,只怕,並不太容易。」小彥說道。

    杏貞笑了笑,lou出了潔白的牙齒。只聽她輕聲說道:「咱們還要在努力一些才是,現如今,嬪的這個位置還有空餘,我如果不爬上去,一輩子,都得寄人籬下!」

    小彥笑了笑,不好說什麼

    清宮規矩,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無數、常在、答應無數。

    若想往上爬,就要看自己如何努力。

    小彥一肚子的心事,她沒空去理會東貞是如何爬上來的。她那小小的腦袋裡,充滿了對未來的無助。她想要離開,離開這裡回到自己原本的家中。哪怕,是有n年的房貸,或者整日黑著臉的老闆。

    可是,為什麼回去要這麼困難?她不過是想家而已,為何要這樣苦苦的折磨她?小彥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東西,送到了?」麗貴妃冷笑著問道。

    「回娘娘,東貞已經收下了。」春苓回答。

    麗貴妃冷冷的笑著,說道:「她還真不知死活!」

    春苓像個釘子一樣的站著,麗貴妃來來回回的踱著步子。現如今,沒了後宮的瑣事,她到也清閒自在。每日除了寫字、讀書,便是在房間裡來來回回的走一走。這大概也算的上是一種運動。

    「對了,東貞封的叫什麼常在?」麗貴妃一臉輕蔑的說道。

    春苓向前走了幾步,回答到:「回娘娘,不是常在是答應。聽說,封的叫鑫答應。因為貞字犯了皇后娘娘。」

    「哼。」麗貴妃輕蔑的擠出一個字。

    「本宮到看看,一個小小的答應怎麼一步一步爬上來。她以為,出賣了本宮又得到皇上的寵幸就能完事大吉?別做夢了。本宮到看看她,還有什麼本事。一個小小的答應,本宮到要看看,她還能撲騰幾日!」麗貴妃一臉傲氣的說道。

    春苓向前走了兩步,說道:「回娘娘,東貞現在借局在雲嬪的永壽宮。奴婢送賞賜時,看她那屋子簡直沒辦法住。」

    麗貴妃冷冷的揚了揚嘴角,說道:「早晚有一天,本宮讓她在這宮裡一日也呆不下去!到時候,本宮一定逼得她自殺!讓大家看看,這就是背叛本宮的下場!」

    「娘娘,東貞不會還搞什麼鬼吧?」春苓問道。

    麗貴妃轉過頭看著春苓,說道:「搞鬼?她到是想。本宮這次,一下子壓死她!讓她也嘗嘗被冷落的滋味。」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宮中的女子,答應、常在、貴人無數。能走到嬪以上的地位,已是非常難得。一個偌大的宮中,有多少人紅著眼直勾勾的瞪著那些地位?

    真的到了老皇上死了,新皇上登基的那一天。所有的權利無非都是過眼的煙雲。清代皇宮中,從答應、常在升到嬪妃的人少之又少。

    據清乾隆五十四年正月總管內務府的一份奏折稱:「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宮主位十六位,大答應十人。景陽宮大答應四十七人,小答應二十八人。毓慶宮主位三位,大答應七人,小答應二十二人。所內答應四十一人。學生三十八人。一年宮分分例等項,約計共需銀三萬七百九十八兩一錢五分八厘。」

    從這份奏折看,康熙後宮僅乾清宮、景陽宮、毓慶宮就有大小答應二百多人。可見後宮答應、常在人數眾多,要想在其中拖穎而出,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東貞為了自己的後半生,寧可選擇了留在宮中。

    或許,她的抉擇是對的。一個無依無kao的孤女出了宮要如何生活?留在宮裡,好歹有一個地方可以保證她能夠活下去。

    只是,後宮之中花銷甚大。平日裡雖有月例(月錢),但總是需要打點奴才。所以,後宮之中,總少不了常在、答應做些女紅偷偷的派小太監拿出去賣,以換得一些銀兩緩解經濟方面的壓力。

    眼見著,就要過春節了。宮裡上上下下幾乎都忙忙碌碌。貼紅紙的貼紅紙,張羅的張羅。一到過年,在鬱悶的人的臉上也會掛著一絲絲甜mi的微笑。

    或許,這就是中國人將過年賦予了太多的情感。

    小彥第一次在清朝過年,這感覺格外的特殊。在二十一世紀,過年,對人們來說只是一種形式。過年的那天,商場照樣開著,很多人還在加班。過年,幾乎只是年夜飯時的那頓餃子。

    而清代不同,清代的皇宮中到處洋溢著歡愉的氣氛。從皇后到宮女,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從心底發散的喜滋滋的表情。

    也就是快要過年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又衝進了大家的眼球。

    那天,是小年兒,宮裡人人都笑呵呵,主子們賜了灶糖。那東西雖然黏黏的,卻是最讓人高興的。吃了灶糖,距離過年,就不遠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