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119章 出手 文 / 月關
第119章出手
折子渝換上了久違的公子裝,手持折扇一柄,風度翩翩,溫良如玉。
人靠衣裝,對那些把她奉若神明的女真人來說,如果子渝一身宮妃女兒家裝扮出現,固然是麗色驚人,恐怕說服力就不是那麼明顯了,就算是在尚部分保持著母系社會傳統的女真部落,如今女人也只有薩滿巫師才叫人心存敬畏。
珠裡真派來的人是他的堂叔烏林苔,論年紀卻比珠裡還真小了兩歲,兩人按輩份是叔侄,實則情同兄弟,此人在女真人裡算不上勇武之輩,不過比較聰穎,算是珠裡真身邊幕僚類的一個人物。
此刻,他正畢恭畢敬地向折子渝敘說著發生在遼東的事情。
「不知怎地,遼人懷疑到了我們頭上,他們編造了個罪名,勒令我老族長赴上京請罪,趁機軟禁了他逼問實情,老族長堅不吐實,碰案而死,如今遼人發兵,步步進逼……」
折子渝打斷他的話道:「你方才說,珠裡真少族……哦,現在是族長了,珠裡真族長與室韋的巴雅爾締結了同盟?」
提起巴雅爾,烏林苔立即露出不屑的冷笑:「他?哼!他們也飽受遼人凌辱,卻不敢與敵人為敵。當初珠裡真與巴雅爾義結金蘭,對天盟誓要同進同退,可是如今遼人已侵入我女真領地,燒殺搶掠,巴雅爾卻藉口室韋諸部的首領們無法達成統一意見,不肯出兵相助。臨陣退縮,毀諾背信,不是男人!」
折子渝微微一笑:「或許巴雅爾真的無法統一室韋各部首領的意見,又或者他起了退縮之心,既然室韋人下不了決心,你們何不助其一臂之力呢?」
烏林苔一怔,愕然道:「這個……,五公子,我們女真人,如今自顧不暇,如何相助於室韋人?現在遼人沒有去打他們呀。」
折子渝拈起細瓷如玉的茶杯,湊近紅唇,輕酌淺飲,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烏林苔是個爽直的漢子,看來還沒聽懂我的意思。我要你們助他一臂之力,是幫助他下定反抗遼人的決心。他們本就深恨遼人,如今又有你們與遼人為敵,為其盟友,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他們的族人受到戰火波及,被遼人燒殺搶掠一番,他們是否仍然要坐山觀虎鬥呢?」
烏林苔恍然大悟:「五公子高見,烏林苔明白了。不過,遼人之勢,兇猛如虎,如有室韋相助,恐仍難敵遼人,珠裡真讓我來,就是想求教於五公子,尚望五公子指點迷津。」
折子渝目光一凝,似笑非笑地問道:「珠裡真只叫你問計於我,不曾想過求我西夏出兵?」
「沒有!」烏林苔搖頭:「我族中的確有人這樣提過,不過珠裡真說,我女真人受惠於五公子,卻與西夏國無甚交情,西夏君臣未必肯出兵相助。再者,就算西夏國君肯出兵,遼人地域龐大何止萬里,麾下雄兵數十萬,據駐於各地,遼人盡可出兵敵之,遠水不救近火,與我女真無甚好處,反拖了朋友下水。」
「呵呵……」
折子渝輕輕一笑:「珠裡真很明事理,分析的也很對。西夏實力遠非遼人對手,且西夏君臣就算肯出兵,也解不了遼東之圍,遼人駐屯於西線的軍隊,足以與我們僵持下去。不過,女真與室韋聯手不是遼人之敵,我西夏出兵也非遼人之敵,卻未見得遼人便天下無敵,這世上還是有人,實力在遼人之上的。」
烏林苔目光一閃,微露憬悟:「五公子是說……宋國?」
折子渝道:「不錯,宋國。你們本是遼國藩屬,如果你們取水路遣使入宋,向宋國稱臣乞援,那會如何呢?」
烏林苔在女真人中果然算是見識廣博的才智之士,微一思索,便搖頭道:「恐怕不成。據我所知,當初于闐國也以中原藩屬自居,可是他們與喀拉汗***戰時,向宋廷乞援,宋國卻未派出一兵一卒,我聽說,宋人只派了百十人的僧侶前去,嘿!那些和尚,誦經念佛,便抵得住敵人的刀槍麼?」
折子渝笑道:「一個藩屬的名義,怎能換得宋人出兵?若無好處,山高路遠,宋國自然不會遠征于闐,可是涉及遼國便不一樣,唐四分五裂,疆域各有歸屬,宋之所承,唯中原一地,虎狼環伺,無險可守。宋國欲圖西域,有北方猛虎耽耽而視,束手縛尾,如欲北進,一無大義借口,無懼遼人實力,唯恐兩敗俱傷。
但是唐幽雲十六州,宋國志在必得,如今不動手,只是時機未至罷了,如果你們向宋國稱臣,便給了宋國一個合理的借口,有你們在遼東牽制,宋國豈有不抓住這個機會,趁勢興兵北進的道理?」
烏林苔聽了似有所動,但還是不敢盡信折子渝的推斷。折子渝又道:「遼人兵強馬壯,虎視四周,亦為我西夏所忌憚,只是我西夏國小勢微,難敵大遼,如今又與隴右爭戰,脫不得身,不過如果你們有心向宋求助,我可略施小計,在遼國內部再製造些混亂,幫著宋帝下這個決心,如何?」
「這個……」
折子渝笑容一收,說道:「兵貴神速,拖延不得。遲一日,你們便多死一些族人,多被毀壞一個村寨,除非你們肯向遼人臣服,自縛雙手,讓他們斬了你們這些起事首領的腦袋,繼續讓他們盤剝、繼續讓他們欺壓你們的父母、兄弟、子孫,繼續凌辱你們的女人,否則的話,你還有第二條路可走嗎?」
烏林苔想起族人所受的種種屈辱,雙眉一揚,臉上露出決然的剛烈之氣:「烏林苔,願遵五公子之計行事!」
五月天,上京城,濃蔭如蓋。
樹下一鋪涼席,小皇帝牢兒正在席上玩耍,一旁蕭綽只著宮中日常的衣著,坐在席上,輕搖團扇,冷冷笑道:「室韋五部也摻和進來了?哼!為了一個部日固德,他們還真敢與我大遼為敵呀,看來這幾年我大遼休養生處,息事寧人,真是慣壞了他們!讓耶律休哥去,打出我大遼的威風來,要不然……我遼國五十多個藩屬,都要蹬鼻子上臉了!」
「遵太后旨意!」
大遼樞密恭聲應旨,匆匆退了下去。
「娘!」
牢兒奶聲奶氣地叫她:「女真,小小的,怕什麼?」
蕭綽轉嗔為喜,抱過兒子,在他屁股蛋上拍了一把:「兒子,當你把一個人當成對手的時候,就不要小看了他。無知小民可以狂妄,因為他們再狂妄,也不過就是痛快了那張嘴巴,無礙天下,可是做皇帝的,不可以。一個皇帝如果也這樣想,那就是災難的開始,懂麼?」
牢兒眨眨眼,蕭綽道:「突厥,匈奴,鮮卑,都曾有過轟轟烈烈的輝煌,它們還有我們契丹,在沒有崛起以前,都是草原上的一個小部落,和現在的女真人一樣弱小,螻蟻一般的存在……」
她屈指一彈,將爬到袍上的一隻螞蟻彈到涼席上,淡淡地道:「真正的螻蟻,永遠都是螻蟻,而一個部族,卻可以生長壯大起來,由一隻螻蟻,變成一頭猛虎的,要想不受到它的威脅,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它還是螻蟻的時候,輾死它!懂麼,兒子?」
「嗯!」牢兒似懂非懂,卻馬上跑過去,抬起光光的小腳丫,在蓆子上追著那只螞蟻使勁地踩起來,逗得蕭綽「噗哧」一笑。
……
王科是宋國駐遼國的使節,四十多歲,正當壯年,為人處事謹慎沉穩,平日裡除了於館驛中練字繪畫,只要出門,就是往南城去。上京的南城和北城涇渭分明,南城主要是漢人聚居區,有一幢大酒樓名叫雁回樓,地道的汴梁風味,王大人偶爾會到酒樓去,品嚐一下故鄉風味。
這些天王大人出門的頻率就多了些,遼國正與女真和室圍人開戰,市井間傳言紛紛,身為宋國使臣,王大人也負有搜集情報的責任,對這樣重大的舉動,自然格外矚目。民間的傳言雖然盡多誇張,不過在他看來,卻遠比通過官方渠道打聽到的消息更加可靠,所以出入雁回樓的次數就特別勤快起來。
穿著一身尋常士子的衣服,黑白兩色,圓領長衫,就算是遼人也常常這樣打扮,何況身在漢人聚居的南城,毫不起眼,王科帶著一個小廝,兩個侍衛,扮做尋常主僕,進了雁回樓。
他是這兒的常客,不過從掌櫃的到店小二,都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只曉得這人是個慣在上京做生意的。王科不得不小心一點兒,雖說這做生意的掌櫃的不會做什麼對他不利的事,但是如果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對他在酒館中打探消息,就不太方便了。
北國的漢人,歷經唐末百餘年戰亂,最後被石敬塘連著幽雲十六州一塊兒送給了契丹人,這才過上穩定的生活,頭些年契丹人對漢人的盤剝還比較重,就是這樣,北地漢人也沒想過要投靠那個陌生的宋國,待後來由於北地漢人眾多,契丹皇帝也意識到對這個龐大的族群必須改變政策,從律法、制度上,對他們的岐視便越來越小,及至蕭綽秉理朝政,唯才是舉,不非漢胡,漢人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可以說現在北國的漢人比渤海國人、奚人對遼國都更忠心。
因為他們不管仍然務農還是經商務工,繼承的仍是農耕社會的那一套,希望社會穩定,政局安定,至於這皇帝姓李姓趙還是姓耶律,對這些小民來說毫無關係,王科也是到了上京之後,才漸漸認識到這一點,以前他一直以為北國漢人生活如地獄一般,日夜翹首南望故國流淚呢。
點了麻腐雞皮,紅絲水晶膾、軟羊、旋炙豬皮肉、鮓脯新法鵪子羹等幾道菜餚,又叫了壺醪糟,王科自酌自飲,側耳傾聽著眾人高談闊論。
「嘿!聽說室韋人也跟著摻和進來了?」
「可不是,朝廷派了耶律休哥大將軍出征呢,這下要他們好看了。」
酒樓裡,多是漢人,不過大多數都是世居北國的漢人,早已以遼人自居,說起耶律休哥來,便也自豪的很。
「殺雞焉用牛刀!女真人和室韋人作亂,哪用得著耶律休哥大將軍出征呀,那些蠻人一聞休哥將軍大名,便往那窮荒僻壤裡一躲,往哪裡找去。休哥將軍得追著他們鑽山溝麼,豈不有辱大將軍的威名。」
「你懂甚麼,太后娘娘這是殺雞儆猴,打他個狠的,讓四方蠻夷都老老實實的,莫再惹是生非……」
王科沒有聽到什麼有價值的消息,順手挾了一箸麻腐雞皮,剛剛端起酒來,耳邊忽聽一個聲音十分恭敬地道:「公主,請。」
聲音不大,在那高談闊論中細若游絲,尋常人自說自話,對這麼一句乍爾傳來的話很可能就自動過濾了去,可是王科本是在朝為官的人,對爵位官祿一類的東西較常人敏感,他出來飲酒又是為了打探消息,本就在耳聽方,登時聽在耳裡。
王科霍然抬頭,向那聲音望去,就見一個身材纖巧的女子在幾個人的簇擁下正向店外走去,那幾人散開左右,與那女子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同時也把她與其他人隔開了距離。看其模樣,都是僕從身份。走起路來,那僕婦婢女們腳步姍姍,舉止合儀。前邊兩個導引的男子頜下無須,白白胖胖,低眉順眼的模樣像是……宮裡的內宦。
到了門口,那女子似嫌陽光刺眼,腳步微微一頓,旁邊立刻有人遞過帷帽來,那女子接過帷帽往頭上一戴,這一側臉兒的功夫,王科便瞧清了她的眉眼,看那模樣,依稀便是一個人,王科心裡不由咯登一下子。
那時是在金殿上,先帝殯天,新帝登基,遍封群臣的時候,那女子也如眼前這個女子,一身的白,以他的官階,那時站立班中比較靠後的位置,恰也只能看到她的半臉,那眉眼輪廓一般無二。王科的身子登時一震:「怎麼可能,難道是她?」
王科是晉王潛邸的出身,是趙光義的心腹,也是少數幾個知道永慶公主還活著的宋臣,當下不敢怠慢,王科吩咐那小廝留下,立即帶著兩個侍衛追了出去。
那幾個人出了門,便讓那戴了帷帽的女子上了輛馬車,四下裡護擁著往北城行去,王科趕緊上馬就追,追了一陣兒,漸漸到了皇城範圍,以他的敏感身份,可就不便前行了。遠遠看去,但凡行至有官兵把守處,有人上前說上幾句,那把守的城衛士兵便閃過一旁,笑嘻嘻的招手放行,王科看了一陣兒,心中急急思索一陣兒,撥馬便往回走。
遠處那一行車隊的人看見王科走了,原本拿腔作調的樣子頓時放鬆下來。
車上那位永慶公主摸著自己的臉頰笑道:「他走了?咱們哪天執行下一步計劃?今天要是沒有旁的事,我可卸妝啦,韻王妃傳我的這易容法兒倒是奇妙,只是大熱的天,臉上膩膩的,透不過氣兒來。」
另一個扮侍女的「飛羽」秘諜便笑道:「你扮公主,大搖大擺地在那吃酒,我就得在你身後眼巴巴看著,還不知足?」
「你們不要笑鬧了。」那扮太監的白胖漢子訓斥了一聲,聲音倒是陽剛氣十足,全無方才細聲細氣兒的動靜,他又轉向另一個白臉漢子說道:「大頭兄,這一回有賴你多多幫忙。回頭還得看那王科回不回雁回樓,如果他向店家詢問我等身份,渝王妃說,讓他霧裡看花,捉磨不定,效果最佳,那我們見好就好,到此為止。如果這王科無所表示,那我們還得勞煩大頭兄,咱們還得找機會在他面前再演一齣戲。」
大頭笑道:「無妨無妨,上京城天子腳下,能人無數,不過這市井之間及至皇城,我還算是有點面子的,大哥能記起我來,我就開心,幫這麼點小忙算甚麼。」
那人一笑:「說起大王,大王很掛念你,大王說昔日兄弟,很快就要相聚,唯有你獨自留落北國,如果可能,還是希望你能隨我們一起回去。」
大頭的臉上也有些激動,他抿了抿嘴唇,還是搖了搖頭:「我的家……在這兒,西夏就不去了。兄弟貴在知心,也不必朝夕相處。呵呵,我大哥能成為一國之君,我也替他高興呢,現在我不能說,可早晚有一天,我能對人家講的,那時我就對自己的兒子說,你爹的結拜大哥,是一國之君,要是他想混出點名堂,我就讓他去報效我大哥。我的丈人、我的娘子,對我都甚好,這上京……我不想離開了。」
看到出,大頭還是有些心動的,只是他的確捨不得自己的家,也知道家人不會跟他遠赴西北,而且他也有些自知之明,做個天牢的牢頭兒他還綽綽有餘,可到了西夏能幹什麼?大哥做了皇帝,小六和鐵牛都是大將軍,可他並沒有那樣的才華,在這裡他很風光,他找到了自己的尊嚴。
他從小就靠別人的施捨,現在不想繼續接受別人的施捨了,哪怕給予他的人,是他的兄弟。
旁邊那人似也明白他的心意,只是輕輕一歎,沒有再說什麼。
王科急急返回酒樓,小二迎上來笑道:「哎喲,王爺,你這是去哪兒了,飯菜都涼了。」
「哦,我……出恭。」
王科一愣答道:「帶我去淨手,飯菜再熱一下。」
「好勒,您跟我來。」
小二引著他往後走,王科往四下一看,含笑問道:「方纔,有一女子出門而去,那女子……你可識得她身份?」
小二詫異地道:「女子?哪個女子?」
王科前後一說,小二眨眨眼道:「這個麼,老爺您恕罪,酒樓裡人來人往的,小二可記不住。」
「哼,你們幹的就是這樣營生,眼睛毒的很,哪有什麼不記得的?」王科自袖中摸出一錠大銀,往他手裡一拍,說道:「不瞞你說,那女子姿色殊麗,令人心動。老爺我……咳,老爺我長年在北國經商,身邊也沒個知冷知熱的人兒,不曉得那女子是甚麼身份,我想……我想……」
小二恍然大悟,吃吃笑道:「王爺您瞧上那女子了?呵呵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光明正大嘛。不過您這好事兒,我看著夠嗆。您還是別打人家主意了……」
小二嘴裡說著,生怕他把銀子搶回去,趕緊的塞進了袖中。
王科眉頭一擰,故作不悅地挺起胸膛:「怎麼著,王老爺家財萬貫,配不上那女子麼?你說,她是甚麼身份。」
小二左右看看,壓低聲音道:「那女子什麼身份,小的也不曉得,只不過上一次那女子來,是雅公主陪著的,就連雅公主對這女子,都客客氣氣的,想必這身份,低不了。」
「啊!竟然如此麼?」王科故作沮喪,心中卻是暗暗吃驚:「雅公主?那是皇室女,如果這女子果真是永慶公主,自然有雅公主陪同最為合適。難怪聖上尋遍天下都找不到公主下落,難道……她不但到了北國,而且同北國皇家搭上了線?公主……公主她這是要做甚麼?」
王科心裡飛快地轉著念頭,又故作不甘地道:「不會吧,就連……雅公主都對她客客氣氣的,小二哥,你可別逛我。」
小二急了,連忙道:「怎麼會呢,不瞞您說,王老爺,上一遭雅公主陪著這位姑娘來酒樓飲酒,是小的送菜進去的,小的記得清楚,她們點的都是汴梁有名的菜餚,小的先傳了幾道菜進去,後來送一條紅燒鯉魚進去時,恰見那女子舉袖拭淚,說甚麼……說甚麼……」
他眨巴眨巴眼睛,好像想不出來了,王科心急如火,連忙又掏一錠銀子,塞進他的手去,小二眉開眼笑,說道:「聽她說甚麼吃著這飯菜,卻有故鄉風味,不由讓人想起家鄉,想起她的爹爹娘娘、還有自家兄弟,忍不住便要落淚。」
「小的就見雅公主好言勸慰,還說甚麼太后娘娘已把這事兒記在心裡,只是大遼這兩年不太平,一時半晌的還騰不出空來,叫她安心住在這兒,有什麼缺用只管說,再過兩年,太后一定發兵,為她討還公道。」
小二咂巴咂巴嘴兒,點頭道:「小的琢磨著哇,這女的一定不簡單……」
不簡單?當然不簡單?
五月艷陽天,王大人的頭頂卻是嗖嗖直冒冷氣,他回到前廳,食不知味,勉強應了個景兒,立即結帳回去,到了館驛之中,立即寫下一封密信,喚來心腹,囑他以十萬火急的速度急呈汴梁。那心腹不敢怠慢,領了七個人,俱是一人雙馬,立刻啟程上路。
王科大人的密信,和女真的使節,前後腳兒的進了東京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