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

《》正文 一百二十七洛陽(中) 文 / 曾經的約定

    有王豹和高順坐守青州太史慈放心得很,臧霸此刻一定很累吧?現在正在青州與冀州邊緣的臧霸正在招降數目龐大的黃巾軍,歷史上這些青州的黃巾軍有不少想要通過冀州到幽州去,不過卻被公孫瓚所阻止了,而且還大殺特殺。要是太史慈不招降這些人,那可太過浪費了。

    雖然黃巾軍中能人不多,但聊勝於無。

    不過太史慈唯一不放心的就是青州的世家大族,生怕他們搞出什麼花樣來。這也是太史慈下定決心要速去速回的原因之一。

    想想這些貴族老爺,太史慈頭都大。就拿創辦學校之事,要不是太史慈誘之以利,給他們展現出來令「賤民」們在學校中學習各種技能的好處,這事情能不能成功還在兩說。

    現在的太史慈已經徹底的把自己在這時代所遭遇的人物和書中的紙片形象區分開來。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想一想自己初到三國時的天真想法,太史慈就覺得有些臉紅。

    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中心,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許自己可以用強制性的手段來實現某些超越時代的東西,可是自己死後呢?

    每一個人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會衡量這件事情對自己是否有利,如果無利可圖,人家為什麼會去做?在這時代,上位者的需要決定了國家種種政策。

    就比如自己在青州創辦平民學校,如果不是自己許諾這樣做會將給那些士族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有人會同意嗎?

    太史慈是在妥協,不過太史慈卻在尋找妥協的最佳支承點。實際上太史慈現在這麼做還是在學曹操。

    歷史上的曹操在無意中找到了解決世家大族操控政權的經濟方法,那就是屯田。只有太史慈這種真正見過世家大族在土地上的絕對權力的人才會深切地感覺到曹操的屯田政策對世家大族的打擊是何等的巨大。

    因為屯田這種經濟政策根本就在當時的經濟體制之外。它使得大量百姓不在世家大族的控制之內,這實則是在打破世家大族的經濟壟斷。

    可惜曹操與真理擦肩而過,早早地又變回到了依*世家來鞏固統治的老路上來了因為曹操根本就是把屯田當成是自己爭霸道路上的權宜之計。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看到這項政策的好處。

    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因為從漢光武帝劉秀開始起,中國就沒有產生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政治體制方面的思想家。

    無論是劉備、曹操、還是孫權,他們都是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們在這兩方面的才幹都是傑出的,但是他們解決亂世的方法卻是非常的單一,幾乎是毫無創舉。他們的作為僅僅是恢復農業生產,由於他們都是平定亂世的人,所以在他們那時候、在他們的統治範圍內,所有的社會矛盾都因為戰亂而緩和了。表面上看好像東漢的社會弊病似乎都得到了解決。

    但是,西晉統一中國後,日子一久,傳承自東漢政治上的弊病依舊爆發。想一想吧:自東漢起、魏蜀吳、西晉、東晉、宋齊梁陳哪一個不是或直接或間接的毀在控制了國家大權的世家大族的手裡?

    不世說世家大族沒有人才,而是世家大族的特性決定了它在和平時代無法阻止世家子弟的墮落和無能。

    在這時代,你如果想要依*世家大族建立王朝,那就是自取滅亡之道!或許會有一時的統一,但決不長久。

    太史慈不想走這條道路,所以他必須開創出新的經濟模式,哪怕是雛形也好。他不想最終成為世家大族的工具,所以太史慈需要在世家大族之外,有一個強有力的階層支持自己,那就是在這時代早早地培養出士族地主的終結者——庶族地主,甚至是商人階層。

    太史慈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遭受到西晉那樣的命運。

    不過這事情急不得,至少自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

    看看前方,太史慈拋開這些東西,因為洛陽還有另一場戰爭在等著自己呢!

    「山南水北謂之陽」。故東都洛陽在洛水東方河邊的北岸。

    這偉大的古城與關中的長安遙相對應。南控龍門,北依邙山,東臨虎牢,西憑函谷,實在是軍事上的要地。

    洛陽初建始於周公旦及召公,後因身為攝政的周公旦經常到這裡來會見諸侯,處理天下政務,洛陽城便成為中國政治和文化的重鎮。後來平王東遷至此,文化及經濟更為興盛起來。

    不過這古城真正的繁榮卻是在劉秀建立東漢後。因為根據五德終始說的預示,東漢是得火德以興,所以劉秀寧願在當時同樣破爛不堪的洛陽建都,也不願意回到長安。

    與臨淄不同的是,洛陽的庶民居住在城外邊緣處。百姓的活動被限制在洛陽城內外三個主要的區域,早就聽管寧說過,洛陽城南宮西北方的金市,是唯一城內的住宅區,住有一些無官職的御用商人,及有錢的世豪。東郊的馬市及南郊的南市,則為平民居住及中小商店的活躍區。

    太史慈到達洛陽時,就從洛陽繁華的城外景象注意到了這一點。聽管寧介紹,這時的洛陽城人口,包括這城外部分大約有百餘萬之多。

    大雪已經停了,待要進城時,出乎太史慈意料的是居然有歡迎的隊伍。

    來人竟然是自己的老熟人劉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