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

《》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五德始終說! 文 / 曾經的約定

    而一心想要追求天下至道的管寧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主張在青州積極扶持世家大族。可以說從管寧的角度上去看,這麼作沒有錯誤,但正如太史慈心中擔心的那樣,世家大族的寡頭政治是造成中國分裂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即便那是太史慈統一了中國,自己的後繼者最後也難逃如西晉般的命運。因此,太史慈要打擊世家大族,扶植新興階層還來不及呢。

    所以按照太史慈原本的意思是待自己站穩腳跟後,再慢慢地收拾世家大族,可是世家大族並非是傻子,人家支持你,向你表示誠意,就是要從你那裡得到好處,那若是把人家當成了傻子,人家不出賣你才怪呢!

    太史慈心下電轉,腦海中轉著無數個念頭,就是沒有一個行得通的。

    哎,要是許子將在這裡就好了。這老先生要自己借助管寧的人的名聲來實現自己的主張,可是就眼前管寧這個堅決的態度,他非得強迫自己承認他的主張不可。

    等等,太史慈突地想起了一件事情,對呀,自己在臨淄的時候不是接著打擊張舉批駁襄楷的時候說過什麼自己的師父知道真正的「五德終始說」嗎?此時此刻,何不拿這東西來說事?

    心中略一計較,便想出了一個計劃。

    連忙阻止了眾人的辯論,緩緩道:「各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不過我卻另有想法。」

    管寧精神一振,在他的心目中,太史慈每每有驚人之語,常常獨闢蹊徑妙想天開有言之成理,所以此刻對太史慈自是期待非常。

    太史慈轉過頭來看向管寧,又看著眾人精神集中的樣子,大感滿意。緩緩道:「我早年與恩師在山中學藝時,受益良多,其中感觸最深者便是老師對我講過的上天之法。恩師對我說天道便是人之道。」

    眾人點頭,無論是信奉五德終始說的世家大族又或者是管寧這樣的大儒,還是墨家信徒王豹等輩,都對太史慈的這個說法認同。

    太史慈像是自然自語道:「可是天道是什麼呢?老師跟我解釋過良久,我始終是似懂非懂,覺得要任何一種語言上的表達都不夠準確。」

    這話在管寧和孫邵等參加過臨淄之會的人聽來感觸尤深,因為就是在那裡,太史慈駁倒了號稱天底下對五德終始說知之甚深的襄楷,讓他們感覺到太史慈口中的「五德終始說」並非是那麼簡單。

    其他的人雖然為親眼見到那幕精彩的辯論,但因為太史慈的大明現在已經響徹青州,這件事情可以說在座眾人均有耳聞。所以此刻誰也沒有反駁太史慈的資格,因為在他們看來,太史慈在五德終始說和天人感應方面的理解要遠遠超過他們。

    太史慈當然對這種情況心知肚明,所以不等眾人的反應,接著說道:「直到一天,我隨師父上山採藥歸來,無意中得到了啟示,這才明白了天道的意思。」

    眾人精神大振,太史慈又道:「那天我與師父歸來途中路遇大雨,便找地方躲雨,就在這時,我發現在那場瓢潑大雨中,對那些生長在枝葉茂盛的參天大樹底下的小草們非常的不公平,因為他們機會接受不到雨水的灌溉。他們怎可能得到良好的生長呢?」

    眾人心知太史慈還有下文,不過此刻自己的心神已經被太史慈所吸引,沒有一個人插話,太史慈喝了口茶道:「果不出我所料,待到大雨停歇後,屬下的小草還是一片嫩綠,宛如新生,可是那些曠野之上野草因為飽食了雨水,短短的一會工夫便已經瘋長起來,而且顏色變得深綠,一幅生機旺盛的樣子。在我想來,這大概就是天道了,上天讓你生為何物,你就有你固定的活法,你的命運根本就無法改變。」

    這番話當然無人反對,豈料太史慈話鋒一轉道:「正當我洋洋得意,自以為深得天地之道時,老師卻笑我一知半解,要我留在那裡仔細地觀察,不長時間我便發現了老師的意圖:因為我看見在風雨後的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那些在平原曠野上的野草因為太陽的強烈照射反而再一次向回抽縮,相反,那些在大樹底下的小草雖然沒有接受到雨水的滋潤,但同時也因為大樹遮蔽的原因還是保持原樣,幾天的觀察下來,我才發現,就因為這個原因,樹下的草和平原上的草生長的速度差不多。於是我幡然頓悟……」

    一時間,大廳中的眾人靜靜地一言不發,在思索著太史慈話中的含意。

    太史慈此時已經入境,絲毫沒有察覺到眾人的反應,接著說道:「我這才知道,所謂的天道是何等的公平,當真是『損有餘而補不足』。不過卻非我們理解的那樣簡單。上天給我們一些東西的同時,上天就會剝奪我們一些東西,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

    眾人心中一震,隱隱約約地感到太史慈的這番話包含的東西很多,不過一時又無從把握。

    太史慈道:「天道給予我們人的也是一樣,我們這些上位者既然秉承天道,自然要為天道而言,我在西北六縣讓平民百姓的孩子上學正是這個道理,人人都只看到西北六縣的富裕,卻看不到其中的原因,百姓正如野草,作為上位者,你要讓他們怎樣的生長才算是真正符合天道?看我大漢現在的狀況便是最好的例子,黃巾之亂前,人人只想著從百姓拿走些什麼,卻沒有想過當百姓身上一無所有的時候還拿什麼?這正比之如荒原上的野草碰到天旱,不枯死才怪!殺雞取卵豈是智者所為?」

    眾人默然,其實太史慈說的話已經很露骨了,簡單的說來便是:要從百姓的身上拿東西,先要讓百姓有東西可被我們拿。

    太史慈看著眾人,緩緩道:「所以,作為青州別駕,我現在所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可讓我六縣的百姓生活在天道的庇佑中,西北六縣的富裕大家有目共睹,那是源自於各種行業的成熟,在我西北六縣,任何的行業都有其獨特的規矩,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因為如此,西北六縣的平民學校的宗旨實則是要把這些規矩完整的傳給這些平民的後代,讓他們長大後可以不必再從頭摸索。如此,西北六縣的繁榮就會長時間的保留下去。對於這些平民的子弟來說『算術』、『冶金』、『農術』、『木工』『格物』哪一個也不能丟!」

    管寧突地長身而起,一躬到地,誠懇道:「主上,幼安今日受教了,得益匪淺。我明白主上的意思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