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

《》正文 第九十七章 張舉動手(下) 文 / 曾經的約定

    曹操見太史慈不說話,便自顧自地說下去道:「所以張舉遇刺我絲毫不吃驚,甚至管統遇刺我都感到很正常。」

    太史慈大感好奇,問道:「孟德兄為何有如此說法?」

    曹操沉聲道:「現在看來,子義你我在這個問題的看法上至少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張舉有個不好惹的仇家要置張舉於死地。」

    太史慈點頭。

    曹操肅容道:「這就對了,以愚兄的蠢見,刺殺管統不過是張舉的仇家故意布的一個局!」

    太史慈此刻被曹操完全夠起了好奇心,要知眼前的情況撲朔迷離,讓人猶如置身於迷宮般分不清方向,急切道:「孟德兄快快說來,一解小弟茅塞!」

    曹操冷哼了一聲道:「若我是張舉的仇家,這頭一次刺殺管統只不過是引蛇出洞罷了,要知現在臨淄城內風雲際會,各派關係錯綜複雜,凡是明眼人都可看出子義實際上是站在刺史大人一面的,這就與身為平原太守的管統勢成水火,可以想像,一旦管統身遭不測,第一個被懷疑的就是子義你。可以想見,不管此人是誰,擾亂青州就是他的根本目的!」

    太史慈聞言心中亦讚歎:果然是曹操,現在曹操所分析的正是張舉原本的圖謀。雖然現在情況變得撲朔迷離,但結果是一樣的。

    還未來得及答話,只聽曹操又道:「今天只看在管統遇刺後,任燠那小子的激烈反應,便可看穿這行刺之人的目的,實際上是想要借嫁禍給子義你來分散別人的注意力。方可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太史慈聞言,不自覺點頭,這也正是自己為什麼確定今天的事情一定是張舉所為的根本原因。甚至太史慈已經斷定張舉會在以後的幾日裡發動連番的暗殺和劫持行。不過張舉現在也受傷了,一切才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曹操哪裡知道太史慈的心事,還以為太史慈在消化自己的話,於是繼續道:「要知道在今天那種情況下,由於事起突然,一定會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懷疑刺殺管統的事情是你幹的——儘管現在想想假如子義這麼干其實對子已沒有半點好處。()而任何懷疑子義的人都會認為在這事後你會把全副的心神放在自我辯白上,因為在他們看來,管統沒有死絕對是你的一大失誤,你必須要竭盡全力地為自己洗刷嫌疑,有這種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數,就連後來才聞訊得知管統受傷的張舉也不會例外,於是大家就都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住,這樣一來,這張舉的仇家就在張舉去看望管統的必經之路上設計了第二次伏擊,想一舉要了張舉的性命。要知在那種情況下,任何懷疑子義的人都不會想到在同一天內會出現第二次刺殺。而一向防範甚嚴的張舉之所以會這麼輕易地受傷,就完全是這種大意的心態所造成的。」

    太史慈聽得目瞪口呆,同時背後感到有一陣涼氣冒了出來,第一次感到曹操謀略的驚人。這曹操實則上是為自己提出了另一種事情發展的可能性,而且比自己的猜想更加合理。太史慈甚至感到在臨淄城背後有一隻巨大的黑手在操控這一切,讓他這個原本明瞭歷史走向的人也如墜霧中。

    突然間,太史慈第一次發覺自己在臨淄並非像自己想像的那樣佔盡優勢,自己在與人虛與委蛇的同時,看到的東西並不真實,實際上臨淄的形勢並非如自己想像的一般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中,今天的兩件刺殺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此看來,自己必須回去重新佈置一切,否則自己休想在張舉之亂時在青州撈到半點便宜。

    再想得遠一些,自來臨淄之後,自己的心態始終不正確,究其原因還是把自己當成了置身事外的人,更加願意旁觀,以為可以利用現在還變化不大的歷史心安理得地撈取利益,即便是面對敵意,也是萬不得已才反擊。

    但實際上恰恰是因為自己的到來,歷史已經出入越來越大了,即便是自己再躲避,歷史也不可能回到原來的軌跡上了。就那張舉這件事來看,你太史慈在佈置,難道別人就沒有在佈置嗎?

    秦周、孔義、甚至是眼前的曹操,心中各有一套打算,與他們這麼爾虞我詐的平等來往到底可以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好處?

    是不是自己過於被動了?

    哼,既然如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讓自己變成現在臨淄城背後最大的黑手!難道自己西北六縣手下的精兵是擺設嗎?

    看看誰怕誰來!

    要知太史慈在西北六縣的這幾年,一直努力的適應著這時代,雖然培養出了堅毅沉穩的性子,但同時卻在不斷地消磨著血性,直到此刻,因為眼前的危機才觸動了太史慈那日漸沉睡的豪情。

    此刻更決心放手大幹一場。

    其實太史慈有了這種想法更是受到了眼前曹操這三國第一梟雄的刺激。

    單就是曹操剛才的假想出來的那一番嚴密的推理,那是多麼的環環相扣,毫無破綻啊!

    要知剛才曹操實則是為他心中的假想出來的張舉的仇家設計了一個精妙絕倫的刺殺計劃。要知曹操僅僅是憑藉著蛛絲馬跡而設想出來的如此完美的計劃,自己卻是在深悉內幕下尚且做不出如此的判斷,與曹操相比根本就是瞠乎其後。當然,這裡有自己思考問題時過於拘泥於史實的因素。

    太史慈第一次發現自己與曹操的差距在哪裡。

    太可怕了,不愧是三國第一梟雄!太史慈怔怔地看著曹操。心中卻第一次湧起了自來三國後求得謀士的渴望。

    該正視自己了,太史慈,在這些古人面前,你並沒有優勢可言。太史慈默默想道。

    曹操此時卻毫不在意,猶自目光炯炯道:「所以我敢肯定刺殺張舉的人現在還在臨淄城中,而且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哼!想要攪亂我大漢的青州,先要問問我曹孟德手中的利劍!」

    隨即轉過頭來,看向太史慈微笑道:「我說子義揣著明白裝糊塗並非是因為此事,這等小小的鬼蜮伎倆尚且瞞不過我曹孟德,更何況是你太史子義了?」

    太史慈本來在想著曹操剛才那句豪言壯語,此刻聞言苦笑道:「孟德兄過獎了,小弟哪有那麼厲害?」

    曹操「哦」了一聲,看似不經意卻又奇兵突起道:「那麼子義派人監視管統幹什麼?子義那套小妹外出巧遇管統遇刺的說詞騙騙別人還可以,我在事後也曾派人調查過此事,據臨淄城守衛說,令妹今天根本從未出城,也就是說即便是貴屬下無異中救下了管統,那也是在出城之前,而管統遇刺的那條街道絕非是出臨淄城南門最近的街道,既然令妹那麼急著出城,貴屬下怎麼可能繞道呢?」

    太史慈的心劇烈跳動起來,暗叫厲害,沒想到曹操竟然如此算無遺策,早就知道曹操的驚世駭俗的計謀,本來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沒想到真正面對曹操時還是敗下陣來。可笑自己剛才還在為對方的安全擔心,實際上人家早已經把你調查個清清楚楚。

    太史慈此刻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終是瞞不過眼前的這梟雄,唯有迅速地在心中編造理由,看看能否順利地過關。

    念及此,太史慈面上繼續苦笑道:「真是什麼都瞞不過孟德兄,若我再不說實話顯是對不起朋友了。不過還請孟德兄原諒小弟有難言之隱。」

    一頓又道:「孟德兄應該知道小弟在西北六縣與劉氏宗族關係不大融洽這件事情……」

    曹操打斷道:「子義有話請直說,不必在乎我與公山(劉岱)和正禮(劉繇)的關係,我們雖是私交好友,但做人自應當公私分明。」

    太史慈聞言,心下佩服,同時也知道曹操此話非假,要知早年的曹操當真是鐵面無私,一旦講起原則來,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好使,這兩年曹操在濟南的作為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更何況有前兩天兩人同游牛山時那一番傾心交談,太史慈實在沒有什麼好顧及的。

    念及此,太史慈亦爽快道:「子義最喜孟德兄這種性格。好,我便直說,自這張舉來到臨淄後就與管統來往密切,同時和劉氏宗族的代表孫邵也有聯繫,小弟正是不放心,才在暗中對管統等人進行監視,其間發現有人在跟蹤管統,想要對其不利,才派人暗中保護管統,要知我雖然對管統沒有好感,但也不想管統出什麼意外,否則到時小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曹操聞言啞然失笑道:「真是服了子義,『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想不到此刻子義還會說笑?」

    太史慈自家事自家知,當然並不去接口,不過卻知道眼前算是度過了曹操這關,因為剛才自己的一番編造出來的說詞恰恰與曹操的猜想相一致,而且毫無破綻,由不得曹操不信。

    況且人類是種極為奇怪的動物,再證明什麼事情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期望事情是按照自己的設想發展的。在這種狀態下的人實際上是最好騙的。

    果然曹操不再追問,兩人在下一條街道口分手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不過分手前,曹操卻對太史慈千叮萬囑,要太史慈有事時向他開口,不要客氣。

    望著曹操遠去的背影,太史慈卻越發的感覺到一陣震撼,他這才發覺日後自己將又面對的敵人到底是個多麼可怕的傢伙。但同時心中卻無法遏制對這未來敵人的欣賞。

    不得不承認,與曹操分庭抗禮實在是這人世間最有趣味的事情了。

    最難得是棋逢對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