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西北六縣! 文 / 曾經的約定
兩年來,看起來默默無聞的太史慈已經令東萊西北六縣產生了驚人的變化。
通過架空不得不與自己合作的喬肅的權力,太史慈完全控制了西北六縣,
所謂投桃報李,喬肅自然心知肚明現在的風光是從何而來,所以當他如願以償的當上了東萊郡的郡守後在第二天便按照太史慈的意思通過了西北六縣的人事任命。
太史慈為別部司馬、都尉,盧鄉縣尉,守東萊郡。
而伊籍則能者多勞,一人治理相去不遠的黃縣和幃縣,龍星則為督郵,王豹守曲成、杜遠守掖縣,李仙兒守當利。
這背後實則是喬肅和太史慈兩人達成的協議,喬肅才能一般,但眼光很高,豈會滿足於自己僅僅是東萊太守?所以他支持太史慈的條件當然是希望太史慈幹出個樣子來好為他撈取加官進爵的政治資本。至於他在東萊郡說的算不算他才不放在心上。
不過太史慈當然不會誤以為自己已經是東萊郡實際的主人,要知東萊郡此時的形勢完全是個政治怪胎。
如果拋開喬肅這個名存實亡的東萊郡守不談,現在的東萊郡更像是歷史上美國內戰前水火不容的情形。被涇渭分明的分成了兩大塊勢力。
在東南部與劉氏家族聯合起來敵視西北六縣包括那些被太史慈敲詐過的世家大族組成的聯盟和美國當時的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的聯邦十分相似。
同樣單一的經濟模式,都是農奴氣十足的農業。
同樣頑固不化、傲慢十足的貴族。
同樣都是擁有大得嚇人的權力的土皇帝。
西北六縣當然不可能是林肯領導的北方聯盟,畢竟兩者在經濟和政治上相差甚遠,不過卻在太史慈的蓄意而為下產生了若干的新跡象。
要知道此時西北六縣的百姓雖有戶籍在身,但無一不是自由人的身份。
正因為這樣,在西北六縣首先就是與眾不同的農業,太史慈這兩年根本就沒有收任何的農業稅,只是為大力恢復農業,更在第二年引入了「經濟作物」的概念。如今的農民已經嘗到了種植種種經濟作物的好處。各種水果和可以加工成調味品的作物讓本來心不甘情不願的農民在公元186年裡大賺特賺。
這些東西在青州一經上市就被搶劫一空。
儘管農業上沒有收入,太史慈卻一點也不為向朝廷上繳稅收而發愁,因為這裡的商業實在是太繁榮了。
由於發展的時間較短以及在戰亂中與大財閥接觸不多,更怕他們壟斷市場,太史慈在西北六縣更多發展的是自由經濟,使得小商人和手工業者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六座縣城的一些手工業者更從太史慈那裡拿到了許多新奇的設計圖。
於是,東萊製品名傳青州,更開始向其他的州銷售,故此時的東萊西北六縣的百姓已經富裕非常。
尤其是隨著玻璃的問世更喚起了上流社會的購買熱潮。
就算是對太史慈最抱有敵意的人也以擁有玻璃製品為榮。當然太史慈鑒於這項收入過於暴利,所以就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正因為太史慈這種在經濟上的蠻橫行為讓伊籍這個原本對太史慈的行為憂心忡忡的寒門子弟放下心來,認為這才是作為西北六縣實際支配者應有的行為。
不過太史慈到樂得讓伊籍誤會自己是在發展自己的新興世家,在兩年內不管怎麼說自己畢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這伊籍,至少他已經不在敵視商業了。因為伊籍第一次才發現原來商業繁榮後對社會的穩定有著許多的好處,至少可使農民的負擔變輕,少了許多社會弊病。
更不為外人所知的是,太史慈的西北六縣的所蓄意隱藏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了整個青州其他郡縣的經濟總和!
即便是這樣,表面上所表現出來的所有的這一切也足夠讓其他有實力者眼紅。
只能窺到大概情況的人們看到這兩年來,無論是中平二年二月己酉日,因為燒了南宮大火,朝廷為了修復南宮,稅天下田,強徵收每畝十錢,還是中平三年時,為了復修玉堂殿,鑄銅人四,黃鐘四,以及天祿、蝦蟆,又鑄四出文錢而增加的稅收,東萊郡西北六縣來者不拒,連眉毛都不皺一下。
由此可見西北六縣的富裕!
不過沒人會蠢得去觸怒太史慈。
因為太史慈借口亂世,在西北六縣實行民兵制度,使得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護衛力量。而且由專人進行訓練。
一開始沒有人把這群農民放在心上,不過不久就有人吃到了苦頭。
公元185年4月,琅邪王劉據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