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於康熙末年

小說博覽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柔軟 文 / 雁九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柔軟

    到了廣化寺,曹顒便見到了李鼐、李誠父子。

    雖說李家已經敗落,但是因亡故的是曹顒的外祖母,曹李兩家的姻親故舊,自然也給個臉面,所以高太君後事並不冷清。

    這四十多天的治喪都置妥當了,最後這的一步,李家當然不願意疏忽,更要預備的妥妥的。

    曹顒先到高太君靈前敬了香,而後才同李鼐、李誠父子兩個說話。

    李誠還罷,曹顒南下前曾見過;李鼐這邊,卻是幾年沒見了。

    他比曹顒大十幾歲,今年已經將到天命之年。雖說這幾年陪著李煦在關外,可瞧著他的樣子,並沒有吃什麼苦頭。

    他神情褪去早年家變時的苦楚,眉心也舒展開來。

    李家諸人中,曹顒對這個大表哥的印象一直不壞,現下見他如何淡定平和,也為他能想開感覺高興。

    對於曹顒這個小表弟,李鼐只有感激的。

    李諾、李語兄弟在內務府,李誠在滄州,多多少少都是借了曹顒的光。

    曹顒少不得問問李煦在盛京的近況什麼的,心裡卻想著因阿哥早薨的緣故,雍正上台後,不用面對宗室攻訐,對於大臣也沒有歷史上傳言的那麼苛待。

    李煦七十多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遇赦回京。

    雍正今年五十,不知今年萬壽節會不會大赦天下。

    卻是想什麼,來什麼。

    這邊一盞茶沒吃完,就見李諾急匆匆趕到。

    他的臉紅撲撲的,眉眼都是壓不住的喜悅,給曹顒見了個禮,便對著李鼐急忙稟道:「老爺,太爺回來了……」

    李鼐聞言,瞪著眼睛,道:「慌慌張張的,急什麼?太爺怎麼了……」說了這一句,他自己個兒才醒過神來,一下子從椅子上起身,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太爺……太爺回來了……」

    連曹顒都覺得詫異,李煦回來了?

    確實是李煦回來了,說起五日前赦免回京的旨意就到了盛京。李煦等不及兒子們去接,自己動身回來,剛剛才到家。

    李諾騎馬,過來給父親報信。

    李鼐已是喜極而泣,李誠臉上也添了歡喜。

    曹顒雖不怎麼待見李煦,到底是名義上的舅舅,李氏關心之人,也不會狠心地就盼著讓凍死在關外。

    他跟著站起身來,對李鼐道:「大表哥,既然舅舅回來,咱們先過去看看吧。我也數年沒見他老人家,正好給他請安。」

    「好,好!」李鼐這才醒過神來,只覺得面上濕冷,忙低下頭用袖子拭淚。

    待眾人出了廣化寺,卻也同穿著孝服的李煦碰了個正著。

    李煦今年七十三,頭髮已經全白,拄著枴杖,由李講、李證兩個孫子扶著下了馬車。

    他早年富態,現下瘦下來,顯得滿臉的褶子,而且爬滿了密密麻麻老人斑,眼睛也渾濁不堪,看著少了幾分生氣。

    又是一番廝見,而後李鼐、李諾接替李講、李證的位置,扶著李煦到高太君靈前。

    李煦推開兒孫的手,撂下枴杖,雙膝跪下,俯首在地。

    隨著嘶啞的哭聲,他面前的石板地上,多了兩攤水漬。

    家人重逢的喜悅,立時被這哭聲衝散,多了幾分凝重。

    曹顒畢竟不是李家人,這悲涼的氣氛下,有些坐不住了,看著李鼐攙扶李煦起來後,便尋了個由子告退。

    李鼐、李誠曉得他今日方到京,定有許多事要料理,也沒留他;李煦也點點頭,叫李鼐送曹顒出來,他自己留在高太君靈堂前,為高太君燒紙……

    同李家的悲喜交加相比,李氏得了堂兄遇赦回京的消息,卻是只有歡喜的。

    「每次想起你舅舅,我心裡都擔心,就怕他年歲大了,萬一有什麼不好……總算是等到這一天,總算是是等到這一天,若是你外祖母地下有靈,也會覺得歡喜……」她紅著眼圈,對曹顒說道。

    曹顒見母親如此激動,心中不禁有些後悔。

    自己還是太冷情了,為了保全自己,少些麻煩,對李煦那邊不聞不問,使得母親這般惦記。

    「方纔我瞅著,舅舅還康健,現下苦日子過去,往後都會好的。」曹顒道。

    李氏已經忍不住,若不是顧及李煦今日才回來,李家父子爺孫相聚,定有不少話說,她立時就想要去李宅探望。

    「使人去看看吧,就說我明日過去。」李氏道。

    曹顒應了,去安排人不提,他自己卻沒有回梧桐苑,而是出府,前往莊親王府。

    是的,他得尋十六阿哥問一聲,李煦遇赦之事。

    趕在高太君出殯前,赦免李煦,這日子趕得巧了些。要是為了抬舉李氏,那他們母子或許還要專門謝恩。

    十六阿哥的回答,卻是出乎曹顒意料:「倒不是為了抬舉太夫人,而是順帶著。年家老太爺病重,皇上心軟,想要赦年羹堯幾個幼子,可又怕外頭人說嘴,這才可著年老的犯官、年幼體弱的官眷的赦免了不少。李煦正好位列其中。看來皇上對李家的氣已經消了,哪裡還有攔著不讓他回來的道理?」

    「原來如此!」曹顒暗暗鬆了口氣。

    君恩浩蕩,他還真怕皇上「浩蕩」到自己身上。

    有的時候,君恩太重,做臣子的只有「鞠躬盡瘁」方能報效。

    十六阿哥說罷李煦,就帶了幾分得意,對曹顒說起前些日子戶部海貿招標之事。

    有資格競標的多是商賈大戶,不少是掛著皇商帽子的,十六阿哥這個內務府大臣自然瞭如指掌。

    待問過曹顒,曉得江南三百萬海貿款已招標籌集完畢,十六阿哥倒是並不意外。在他看來,三十分股對曹顒來說,不過是一菜一碟。

    旅途勞乏,曹顒有些累了,同十六阿哥說了幾句話,便回了家。

    用了晚飯,曹顒早早睡了,畢竟第二日還需早起。

    雖說他同初瑜老夫老妻,但是小別勝新婚,少不得敦倫一番。

    次日,曹顒早早起了,摸著黑去了宮門外遞牌子。

    按照規矩,皇上都是在早膳後招集臣子陛見。

    將到卯初的時候,有內侍過來,引曹顒到養心殿外侯見。

    又等了有一刻鐘的功夫,有內侍出來,傳曹顒進去。

    曹頌「重傷」之事,雍正是曉得,當然也曉得年前讓他掛個「欽差」的名號,不過是便宜而已,可他依舊一絲不苟地問起曹顒在江南的差事。

    曹顒恭敬地答了,又將自己在江寧的見聞說了兩句,才得到雍正的點頭,擺擺手叫他「跪安」。

    離衙門開衙尚早,曹顒便騎馬回曹府,又瞇縫了一覺,騰到時間差不多了,才起來去了戶部衙門。

    他年前走時,衙門已經將封印;年後的差事清閒,所以積攢的公並不算多。

    曹顒用了半天的功夫,就收拾得差不多;下午的時候,他又見了幾個本堂郎中,忙忙活活一天的功夫就過去了。

    等出了衙門,就見管事趙安在外頭候著。

    見曹顒出來,趙安迎上前來,道:「老爺,老太太在李家,打發小的過來迎老爺去李家。」

    曹顒聞言,不由蹙眉。

    他看了看漫天夕陽,道:「太太不是頭午就去了李家了麼,怎麼待到這時候?」

    趙安躬身回道:「小的也不知,只是下午的時候,老太太使人回府,只說用了晚飯回去,叫太太不必擔心。」

    現下胡斯亂想,也不能解決問題。

    曹顒壓下滿心狐疑,帶著趙安同幾個長隨去了李宅。

    李氏使人請兒子過來,確實是商議大事的,商議高太君這一房香火的承繼之事。

    李煦跟堂妹商量,想要在諸孫中過繼一人,繼承高太君那一房的香火。

    高太君那一房,只有李氏一個女兒,早應過繼一個男孩,繼承香火。可高太君自己都寄人籬下,如何還會找那個麻煩,事情就擱置起來。

    她年輕寡居,除了依附李煦外,同其他李家族人都很生疏。可李煦這一房,子嗣只有兩個,高太君壓根就無法提承繼之事。

    如今高太君亡故,李煦想著明日的出殯,便提及過繼之事。

    李氏聞言,開始是歡喜的。

    對於高太君與沒有謀面的「父親」,李氏心存愧疚,為的是自己不是李家人,卻佔了李家嫡女的名分。

    可是,李氏也曉得,不管是李鼐哪個兒子過繼到高太君這一房,就成了她的侄孫,曹顒的表侄,那關係頂要比現在親近許多。

    想到此處,李氏便覺得不好自己做主,使得人去衙門接了曹顒過來。

    曹顒聽了這些話,並沒有反對。

    對於古人來說,血脈傳承是大事。

    李氏若是做主,為高太君這房選個嗣孫承繼,在外人看來,則是大孝。

    曹顒曉得自己母親,是個心軟之人,因不是李家親生骨肉,她對於李家始終有感激之心。

    承繼就承繼,李誠是嫡子,李諾是長子,李講兄弟要承繼李鼎那一支的,剩下的就是李鼐次子李語。

    幾年看下來,對於這個李語,曹顒心裡也有數。那是個踏實肯幹的年輕人,曹顒並不介意多幫他兩把。

    見兒子並不反對,李氏很是欣慰。

    雖說她心裡更偏疼李誠一些,也曉得高太君最疼李誠。可也曉得沒有挑剔的道理。

    李煦使人召李語夫婦過來,吩咐他們兩口子,重新給李氏與曹顒見了禮,便算是將承繼之事敲定。

    等到明日出殯,李語將以孝孫的身份主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