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於康熙末年

小說博覽 第七百零五章 忠孝(上) 文 / 雁九

    第七百零五章忠孝

    曹府,偏廳。

    曹顒站起身來,將手中的莊子地圖鋪開,臉上添了笑意。這是今年春天開始動工修建的溫泉莊子,用了大半年的功夫,終於修建完畢。

    這兩年,隨著湯泉行宮的修建,聖駕經常在湯泉逗留。京城權貴,也多到小湯山附近修建園子。曹顒就是因有先見之明,買了不少地,還曾賺了不少銀子。

    最初修的一個莊子,送了十六阿哥;後來有個小莊,卻有些簡陋。

    有幾處風景秀麗,溫泉泉眼集中之地,曹顒始終留在手中。

    如今,總算是修建完畢,看來今年冬天就能去泡溫泉了。

    「大爺,如今莊子裡頭都糊了牆紙,四白落地,就等著傢俱擺設這些。」何茂財躬身道。

    「好,好,傢俱這邊都是已經定好的,許是也能取了。」說到這裡,曹顒頓了頓,道:「今年收成怎麼樣?之前大奶奶說減租之事,如何了?」

    何茂財回道:「大爺,冒然減租,也是惹眼。引起四周鄰里非議,也是不好。小人之見,不若以工代租,在立冬前,將幾處河渠疏通疏通。」

    曹顒聞言,點點頭,道:「如此也好,就按你說的辦。對了,若是有閒暇,你也尋人問問,看哪裡有便宜的地。趕上地價低時,再置辦幾處。」

    何茂財應了,想著他進城勞乏,曹顒吩咐曹方帶他下去休息,自己則拿著莊子圖紙,回了梧桐苑。

    剛好紫晶也在,聽說溫泉莊子修好了,初瑜與紫晶兩個都有些歡喜,圍著莊子地圖,瞧著各處院宅。

    「紫晶姐姐,不是定了傢俱麼?還有需要用的擺件陳設,趁著天還不冷,該使人過去收拾了。」初瑜瞧著這地圖,對紫晶道。

    紫晶笑道:「剛好這些日子府裡沒有什麼事兒,太太與奶奶都在,還是我帶著幾個人過去收拾吧。不說別的,新修的炕,就要燒個十天半月去了潮起才行。還有大爺專程定了琉璃瓦,要弄暖棚的,也得有人精心看著。給旁人,我也不放心。」

    「會不會太辛苦?」初瑜聽了,有些猶豫。

    曹顒正旁,聽了兩人的話,道:「還是紫晶走一遭吧。正好不冷不熱的,只當到莊子去散心。一年四季拘在這府裡,怪悶的。」

    初瑜也想起原本定好要接眾人去熱河的,因她受傷之故,打亂了計劃,才沒有成行。因此,便沒有再勸阻,只是請紫晶多帶些人手,不要勞累云云。

    白日裡,雅爾江阿到過內務府衙門,帶來一個消息,使得曹顒有些不安。那就是往廣州運的黃金,已經從京城啟行,不是原本預算的兩萬兩,而是十二萬兩。

    看來,雅爾江阿是相信曹顒的生財之法,才淘換來這些金子的,但是曹顒實生不出感激來。

    十二萬兩黃金,按照廣州那邊兌換,十三兩的話,就是一百五十六萬兩白銀;按照十四兩的比例的話,就是一百六十萬兩。

    白銀的大量流入,金子的銳減,就會引起銀賤金貴,還是不妥當。

    再說,一下子十幾萬兩黃金到廣州,外國船舶進碼頭的卻是有限,能完全兌換出去麼?

    但是雅爾江阿已是籌劃完畢,並沒有給曹顒留出質疑的功夫。

    曹顒惦記著此事,就回到前院書房,提筆給魏信寫信。魏信雖已定下去西洋,但是要等到冬季季風時,才能成行。算算日子,他還要在廣州停留些時日。

    在信中,曹顒將兌金之事說了,讓他留心些。要是崔飛遇到什麼難處,也使人照應下。

    這次押送金子,往廣州去的,就是簡親王府的外管事崔飛與十三阿哥府的一個管事。

    兩人辦的雖然是宗人府的差事,卻是從內務府這邊領的照會,補的也是內務府的缺。

    待曹顒撂下筆,屋子裡已經有些幽暗,小廝進來掌燈。

    除了魏信,王家招投標了南洋商道,也有子弟在廣州。但是曹顒不願節外生枝,就沒有想著讓他們同簡王府這邊扯上關係。

    剛才使何茂財置地,也不過是以防萬一。

    實際上,就算魏信真的一去不回,上面有父母同四位兄長,也輪不到曹顒這邊看顧他的兒女。

    但是,既是答應了魏信,曹顒這邊也就做兩手準備。

    現下是西曆1716年,工業革命尚未開始,但是各地的殖民運動卻是澎湃發展。

    想著已經在廣州有駐點的東印度公司,曹顒心裡就不自在。

    雖說自己凡人一個,沒有改天換地的本事,倒要是以半生之力,阻鴉片於國門外,算不算也為這個國家做了貢獻?

    若是英國現下就有苗頭,那自己是不是想個法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想到這個,曹顒竟然有些興奮。這也是「發財」的法子,只要他推波助瀾,又有利可圖,難保不成事。

    正想著,就聽到有小廝隔門稟道:「大爺,慶大爺來了。」

    「慶大爺?」曹顒聽了,還沒緩過神來,就見門簾已經撩開,進來個精壯漢子。不是永慶,是哪個?

    「孚若,我回來了。」見曹顒還愣著,永慶咧嘴笑道。

    曹顒這邊,真是又是歡喜,又是意外。歡喜是老友重逢,意外的是永慶選這個時候回來。

    瞧著他穿了灰衣、青帽、白鞋,是本年白孝的裝扮。

    「多咱到的?怎麼會這個時候回來?」曹顒想著萬吉哈的遺囑,問道。

    根據戶部與兵部那邊的準備,明年開春是指定要出兵的。

    數萬兵馬已經在西北駐紮兩年,還有蒙古諸王領兵相隨,也不能老乾耗著,那樣朝廷顏面何在?

    這些日子,兵部已經是追究西北諸將的責任。總要為朝廷的空乏與無能開脫,有人背負罪名才行。

    最初的主帥,西安將軍席柱,已經被被擬定數個大罪,論了絞刑、家產籍沒;身為參贊的一個副都統,也擬了革職、家產籍沒的處分。

    幸好康熙這邊,還算是體恤臣子,只是留中,沒有從之。

    永慶出身功勳世家,又是和碩格格嫡子,只要跟著大軍出征,不出什麼紕漏,戰功就會記上一筆。

    「今兒中午才到,實是有些想孚若了,也為了避開十四阿哥,就不請自來。」永慶回道。

    曹顒擺擺手,道:「你我的關係,誰還要你先遞名帖不成?你既在軍中,想來也應該曉得朝廷定了明年草發時出兵。既是去了兩年,眼看就要達成夙願,為何不再等等?」

    「為人子者,不能養老送終已經是不孝,要是聞喪而不奔,那與畜生何異?」永慶沉聲道。

    正月裡,萬吉哈過世後,曹顒曾想著給永慶去信。但是永慶之母福惠郡主為了這個,專程請曹顒過去說話。就是請他不要向永慶提及此事,省得萬吉哈去的不安心。

    萬吉哈也好,福惠郡主也好,都盼著兒子能立下軍功,重新在族人面前立足。

    曹顒雖不能感同身受,也能理解這慈心一片。

    沒想到事隔半年,永慶還是得了消息,奔波萬里,回來守孝。

    一時之間,曹顒實不知該贊永慶誠孝,還是說他太過刻板。

    見曹顒無語,永慶悶聲道:「莫非孚若也覺得奔喪是小孝,尊父命、征戰疆場是大孝?」

    瞧著他雙眼凹陷,眉間難掩疲色,曹顒搖搖頭,道:「人都回來了,還說這個做什麼?功名雖好,也要坦坦蕩蕩去求。要不然,就算你不回來,心裡存了愧,得了戰功,也未必覺得歡喜。」

    聽了這番話,永慶的神色緩和許多,帶著幾分激動,道:「知我者,孚若也。這次去西北,雖沒有出征,但是也獲益良多。錯過這次,還有下遭。這輩子總要混出個人模人樣,以慰父母慈心。」

    曹顒想起他方纔所說「十四阿哥」,道:「十四阿哥是怎麼回事兒?他攔著不讓你回來?」

    永慶點點頭,苦笑道:「孚若猜得不錯。我從地方任上到軍中,本來就是十四阿哥的保舉。我得了阿瑪病故的消息,掛職回京後,十四阿哥這邊就得了消息。他曾寫了幾封信,使人路上勸阻我。雖說是好心,但是到底是為人子,有不可不為之事,辜負了他這份好意。」

    曹顒聽在耳中,可沒有絲毫惋惜之意,反而是覺得慶幸。

    幸好永慶不用留在軍中,要不然瞧著十四阿哥這拉攏勁兒,加上十四福晉的關係,永慶想不被貼上「十四黨」都難。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既是回來了,就不要想那許多。滿朝武官,有多少是野戰過的?到時候好好當差熬資歷,總有出人頭地之日。」曹顒開口問道。

    「嗯,那就借孚若吉言了。」永慶應了,道:「我不在京這兩年,府裡多勞孚若看顧。我已經聽永勝說了,阿瑪的大事兒,也多虧孚若幫襯,才算辦得體面。這些恩情……」

    曹顒已經是聽不下去,擺擺手,道:「行了行了,越說越遠,不過是應當盡力之事,還成了恩情了?若這樣說,我若不在京城,托付你看顧下父母,是不是還要將你當恩人?不是說軍營裡都是爽快漢子麼?你去了這兩年,倒是會這些虛的了。」

    聽曹顒這般說,永慶訕笑兩聲,道:「是我的不是,出去這幾年,與京裡不同的是,外頭的規矩更多,彎彎道道絲毫不必京裡的省事兒……」

    新街口內,完顏府,客廳。

    瞧著外頭天色漸黑,十四阿哥皺了皺眉,從座位上起身,對陪著的永勝道:「快落宮門了,爺不等了。等你哥哥回來,就說爺說的,讓他明兒去兵部衙門見爺。」

    「是,十四爺,小的記下了,定當轉告。」永勝躬身道。

    十四阿哥長吁了口氣,上下打量了永勝兩眼,還是難消怒氣,冷聲道:「你哥哥糊塗,你

    這邊聰明些。難道好好的滿洲男兒,就要吃著祖宗老本過日子不成?自古以來,都是忠孝難兩全。為國征戰,真是熱血男兒應盡之責。爺就不信了,誰還會因這個,給你哥哥扣『不孝』的帽子不成?心中這般沒有大義,真是枉為勳爵之後!」

    他越說越氣,說到最後,不由抬高了音量,瞪了眼睛,帶了幾分凶相。

    永勝被訓得臉紅了白、白了紅的,看著十四阿哥氣頭上,也不敢為兄長辯解,只能點頭應是。

    十四阿哥一口氣說完,心裡方算舒坦些。因急著回宮,便不耽擱,大踏步地出了客廳。

    永勝親自送到大門外,看著十四阿哥一行上馬疾馳而去,才喚了個管事,吩咐到曹家傳信……

    博洛和屯,聖駕行在。

    今兒是今年最後一次行圍,除了賞賜來朝的蒙古王公台吉銀幣鞍馬外,隨圍的蒙古官兵也賞下銀兩布匹。

    明日,聖駕折返熱河,來朝蒙古王公也都回封地。

    御帳裡,除了康熙之外,還有隨扈的幾個皇子阿哥。

    聽說康熙要命三阿哥啟程回京,十六阿哥不由心動,上前一步,道:「皇阿瑪,既是行圍事畢,那兒臣也隨著皇兄回京吧?湯泉那邊修建兩處新宮殿,兒臣實是不放心。」

    行圍事畢,康熙這邊心情也大好,聽著十六阿哥的話,道:「京城有兩個總管大臣,你年紀輕輕的,別老想著事必躬親。朕瞧著你近日清減了,是不是差事太勞乏?」

    說到最後,已經帶了幾分關切。

    三阿哥與十五阿哥在旁,真是滋味兒各不相同。

    自十阿哥病故,不曉得是不是移情,皇父對十六阿哥越來越好。每次出巡,沒有不帶著的時候。年紀輕輕的,就讓他兼管內務府。

    說起來,這份寵溺,已經不亞於當年的十三阿哥,也不次於現下的十四阿哥。

    若說是幼子的緣故,還有十七阿哥與好幾個小阿哥;要說是看在王嬪情分上,同母所出的十五阿哥聖眷只是平平。

    十五阿哥也不過是凡人,哪裡能做到無慾則剛?心中不無嫉妒,但是偏生他與十六阿哥兩個同母所出,榮辱與共,無法計較許多。

    再說,就算他計較,又頂什麼用?生母地位低的庶出皇子,還不若外頭王府裡的世子有體面。

    三阿哥心裡,已經尋思十六阿哥最喜歡什麼。隨扈這幾個月,雖然他有心拉攏,但是十六阿哥卻是滑不留手,要不然裝糊塗,要不就岔開話去,也沒有個准信。

    現下聽著十六阿哥主動開口提出想要同他一到回京,他像是看到了曙光,已經尋思開來。

    要是真能一道回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這個弟弟收歸門下,也算是添了一門助力。

    他卻是不想想,十六阿哥這個人精子,若不是有其他緣故,怎麼會樂意與他同行。

    對於康熙這番垂問,十六阿哥也頗有些受寵若驚,帶著幾分感激道:「皇阿瑪關切之情,兒臣銘感五內。兒臣沒事兒,只是掛念著差事,有些不放心罷了。」

    康熙道:「曹顒是個穩當的,董殿邦是內務府老人,有他們兩個在京,你就不要再尋思那邊了。若是覺得乏了,就好好歇兩日。等到了熱河,太后駕前,還等著你綵衣娛親。」

    金口玉牙已經說了,十六阿哥還能說什麼,只好躬身應了。

    兄弟幾個從御帳裡出來,三阿哥止了腳步,笑著對十五阿哥、十六阿哥道:「明兒為兄就要動身回京,兩位弟弟要是沒事兒,就到我那邊坐坐。」

    十五阿哥點頭道:「好啊,剛好喀爾喀的孟克特台吉送了我兩罈子上等的馬奶酒,今兒就給三哥踐行。」

    說話間,他望向十六阿哥。

    十六阿哥這邊,已經撫了額頭,帶著歉意,道:「這兩日忙著宴飲,沒歇好,眼下是頭痛欲裂。還望哥哥們體恤,今兒弟弟就不湊熱鬧了。明早起來,弟弟給三哥牽馬。」

    三阿哥聽著,已經是變了臉色,卻也是發作不出來。

    十六阿哥容貌清減,印堂發暗,兩眼青黑,眼底都是血絲,瞅著是有些不對勁。

    三阿哥忍下怒氣,「咳」了一聲,甚是關懷地說道:「十六弟過勞傷身,還是傳個太醫瞧瞧,好好滋補滋補吧。縱然年輕,身子也不要大意,要仔細調理才好。」

    「弟弟謝過三哥惦念,只是這兩日覺少,有些精神乏,睡一覺就好了。」十六阿哥笑著應道。

    三阿哥還似乎不放心,道:「今兒既乏了,你早點歇就些了。明兒要是還沒精神,可一定要請太醫。」說到這裡,望向十五阿哥,吩咐道:「十五弟,這回你盯著小十六。都多大了,還不曉得照看自己個兒。」

    十五阿哥應了,十六阿哥身子有些忍不住,便不跟兩人囉嗦,別過回自己個兒的帳子去。

    他卻是沒有看見,三阿哥與十五阿哥並沒有馬上就走,而是駐留在原地,瞧著他的背影。

    三阿哥瞧著十六阿哥匆忙的腳步,與搖搖晃晃的身子,對十五阿哥道:「小十六這是怎麼了?瞧著他方才轉身時,還哆嗦了一下,不會是傷寒吧?」

    十五阿哥聽了,臉上已經露出幾分憂心……

    回到帳子,十六阿哥就再也忍不住,一下子躺在軟榻上,抱著被子,臉上露出痛苦之色。

    趙豐在旁,已經是急得不得了,俯身道:「爺,這可怎麼好?膏子沒了,要不尋旱煙?」

    十六阿哥身子如螞蟻咬似的,也是抓心撓肝地難受,忍了半刻鐘,再也忍不住,想起剛才三阿哥提及太醫,立時睜開了眼睛,對趙豐高聲道:「去,傳個太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