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生於康熙末年

小說博覽 第二百七十三章 年關(一) 文 / 雁九

    第二百七十三章年關

    沂州,道台府,偏廳。

    今日,鄭虎從江寧送年貨過來,曹顒在這裡設席給他接風,叫了魏黑與曹方兩個作陪。

    酒菜上來後,曹顒自己手邊放了壺熱茶,叫邊上侍候的小廝給在坐三人滿了酒。

    聽說他是臘才從廣州府回的江寧,曹顒說道:「這般匆匆忙忙的,算算日子,你沒怎麼在江寧歇,就北上了!何必,不過是押送幾車東西,又是太平年景,路上無礙的,打發其他人來就是!」

    鄭虎訕笑了兩聲,摸著頭說道:「原本算計著在冬月底到江寧的,沒成想,路上耽擱,初才到!北上來山東來,除了給爺請安,送年貨外,老虎還有兩樁事兒要求爺做主!」

    聽了鄭虎的話,曹顒點點頭,說道:「即是這樣,到底何事,說來聽聽?」

    席上另兩位,曹方是鄭虎的叔岳丈,魏黑是曹顒的心腹,都不是外人。鄭虎便沒猶豫,說道:「有一遭是關於小的妹子的,她轉年就二十二,實是到了出閣的年紀。去年冬天的那批珠子,採摘完畢,小的妹子去了廣州,這些爺是曉得的。這一年來,她就在小的身邊呆著。今夏,日照王家有子弟到那邊做營生,與咱們府做過幾次買賣。後來兩下裡往來交好,不知怎地,他瞧上小的妹子,便托人提親。小的不曉得他底細,又沒尋爺問過,至今還未答覆!」

    聽鄭虎提到他妹妹,不知為何,曹顒眼前浮起那個略顯倔強的女子極力將手縮回袖子裡的情形,不由微微一怔。

    鄭虎與曹方都看著曹顒,瞧他不應聲,也都沒有說話。

    魏黑見眾人神色有些不自在,笑著對鄭虎道:「你上來就說自家的事,老黑倒忘了問你,魏五那小子如何了?可還是不討婆娘,聽說他身邊添了好幾個南洋婆子,模樣俊不俊?」

    鄭虎轉頭,望著魏黑道:「魏爺,這話說的,說起南洋婆子,個個黑黑瘦瘦的,哪裡有江南女子水靈?五爺不過是獵奇罷了,說起來他待那幾個東洋婆子,倒是更稀罕一些!」

    魏黑早年亦是風月場裡的人物,各色女子,也見識許多,但是對於東洋、南洋這些個卻是只有聽說罷了。想要再問幾句,瞧見曹方在座,雖然素日說話言行無忌,但是畢竟是鄭虎的長輩,讓鄭虎說風月之事也不便。

    東洋、南洋的聽得曹顒也稀奇,問道:「廣州那邊,東洋人、南洋人都有,那西洋人呢?魏信這小子,沒尋思弄個西洋婆子吧?」

    說起魏信,實在逍遙,是家中幼子,上邊四個哥哥支撐門戶,自己往廣州幫曹顒打理生意,小日子過得自在無比。

    曹顒想著自己操心勞神,沒事還要防範這、防範那,對魏信的商賈生活就很羨慕。

    鄭虎道:「爺算是曉得五爺的秉性,可不是惦記了咋地!後來有個什麼教會的,帶了女眷在廣州登岸,五爺還巴巴地去瞧了,卻是唬了一跳,直道是像羅剎,再也不提了!」

    幾句話,說得眾人都笑了。

    曹顒對王魯生原本就印象極好,連帶著對這日照王家心中也存了些許好感,但是也曉得像這種地方的宗族大戶,子弟眾多,品性不一,因此也不好隨意評點,問道:「王家子弟,嫡支的,還是遠支的?你來沂州,可是想往日照走一遭?」

    鄭虎瞧曹顒神色如常,方說道:「這還要請爺做主,若是爺瞧著這門親事還使的,那老虎就過去打聽打聽。」

    曹顒搖了搖頭,道:「盡說這不著邊的話,有你這親哥哥在呢,哪裡需要我做主?」說到這裡,頓了頓,說:「不過既然你問我,我少不得說一句,事關鄭姑娘的終身大事,就算你是兄長,也不要太輕率,總要問問她的意思,選個她滿意的人家才是正經。」

    鄭虎點了點頭,說道:「爺說得是,小的曉得這個理,並不敢胡亂拿主意。那人叫王全泰,早先是官身,在衛所任千總,提起爺來,他還說是見過!因也是採珠人家出身,說起來與老虎姥姥家昔日也有過往來,小的妹子與他倒說得上話!」

    「是他!」曹顒有些意外,不禁訝然出聲。對於這個王全泰,他是記得的,是王魯生的堂侄。四月查燒鍋時,就是他帶著官兵來的。聽說甚是勇武,大興鎮簡親王的那個燒鍋莊子,就是他帶人直接去封了的。

    而後,聽說他因病辭官,曹顒還以為是怕簡王府那邊報復,特地給王魯生去信,叫他們不必擔憂此事。

    王魯生回信說並不因差事的緣故,曹顒還將信將疑,不安良久。真沒想到,他竟是去了廣州,是了,王家的珍珠,也往南洋賣的。

    知道是他,曹顒也有些放心,笑著說道:「嗯,是該仔細打聽打聽,剛好近日王家的年禮到了,你歇一日,後兒我寫封信與王魯生,再備下回禮,你往日照走一遭。有什麼想要仔細探知的,尋人問個清楚!」

    鄭虎點頭應了,第二件事卻是他自身的。在廣州雖呆了兩年,他手上也有些小錢,折騰了兩次小生意,卻是有賠有賺。

    他本就不是細心人,去那邊不過是在太湖悶得久了,又聽魏信說得熱鬧,過去見見世面罷了。水土不服,鄉音難覓,待得極是不自在。若不是他妹子去了,怕是去年就要回來。

    聽說魏白回鄉,他便動了要到曹顒身邊當差的心思;到了沂州曉得曹顒上個月遇襲之事,更是打定主意要留在曹顒身邊。

    曹顒歎了口氣,雖說前年他將兄妹兩個的出籍書都給了鄭虎,但是鄭虎卻仍是亦曹家下僕自居,多數時候只在魏信身邊幫襯。

    曹顒開始並不曉得,後來在信中聽魏信提起,也曾寫信勸鄭虎不必如此,但是卻沒說服他改變主意。

    見他執意如此,曹顒也不好說太多,直叫他不必心急差事,待辦妥當妹子親事再說。嘴裡這樣說著,他心下卻思量著,是不是也該給家裡這些人捐個官缺什麼的,總要讓大家有個奔頭。

    不過,他突然想起一事來,就是璧合樓之事,自己早年可是答應鄭家兄妹過,不管是報仇、還是如何,都責無旁貸。

    鄭虎聽曹顒提起,就說了楊明昌已病死之事,言道並不願意再與楊家或者白家有何干係,對璧合樓也全無心思。

    曹顒還是第一次聽說楊明昌已經死了,見鄭虎身上雖只是素服,但是酒盅裡的酒卻一口沒喝,想來心裡終是有些念著父子情分的。

    只是這個話,外人不好多說什麼,曹顒便喚了小廝,給鄭虎換上茶,幾個人說了會兒閒話,也算是聊得熱乎。

    *

    內宅,正房,堂上。

    初瑜與紫晶對著單子,一樣樣地瞧著魏信在廣州採買的這些稀罕物件。除了有幾樣好的,留著做萬壽節賀禮外或者是留著自用,其他的多是要留著年後備禮使的。

    雖然曹顒與初瑜遠在京城,但是每季總要使人往京城去一遭,各色的年節壽禮,是半點不能馬虎的。

    今年的年禮,是上月月末便打發人上京的,算算日子,也該到了。

    將這些南邊來的物什料理妥當,初瑜鬆了口氣,笑著對紫晶道:「這些倒是來得正可好,要不年後都不曉得往京城送什麼禮。雖說沂州有些土儀,翻來覆去不過那些樣,也不好年年送。又有皇瑪法甲子萬壽,原本還想著年後打發人往南邊採買,這樣卻是便宜!」

    紫晶道:「可不是?每回見額駙叫人弄那些個陶人柳編,奴婢也跟著懸心,怕是京城那邊的人家嫌禮薄呢!若是覺得咱們怠慢,也是不好!雖然曉得大爺有輕重,送的也是親近的人家,但是人心難測,終是怕人家挑理!」

    初瑜放下手中的一個西洋樣式的銀鏡子,說道:「是啊!額駙待人雖然實誠,但是他這邊精心選的,未必合人家的意,原是想勸他,又怕他著惱。京城各個王府裡,看著雖然體面,但是沒有幾家富裕的,多是寅年吃了卯糧。幸好左右不過是那幾戶人家,就算要挑理,也說不出什麼難聽的來!」

    初瑜打發人將這些大大小小的匣子裝箱抬了下去,只留下幾匹素淨的料子與幾匣西洋來的胭脂,對紫晶道:「紫晶姐姐,這些個,就咱們府裡的女眷分了吧!雖說不值錢,但到底是洋貨,稀罕物件,或多或少,總是個意思!」

    紫晶點點頭,道:「郡主說得是!不說別的,就是莊先生房裡的兩位姨娘與韓路兩位師母,到底算是客卿女眷,年底的尺頭表禮按照規矩也要備一份!」

    她與初瑜都沒把田氏算在內,因曉得田氏身份,在她們心中,田氏算是自家人。

    初瑜想著莊先生到底身份不一般,丈夫是以師禮待的,若是也同韓路兩位師爺一塊送,反而不好,便道:「兩位秋姨娘的,備得重些,也無需按規矩湊齊四色表禮,倒顯得外道!除了她們三家的,田氏妹子與五妹妹自不必說,玉蜻與玉蛛那邊,也留一份!」

    紫晶應了,不過因提到玉蛛,少不得問一句,道:「郡主的意思,這玉蛛是不懲了?」

    初瑜歎了口氣,說道:「你瞧她如今病成那個樣子,又如何懲呢?玉蜻特地來,說了玉蛛害病的實情,她是曉得是自己個兒拉玉蜻說閒話鬧出是非,嚇得不行!她不是家生子,又沒了清白身子,若是離了府,越發沒個好了!」

    紫晶猶豫了一下,要再勸一句,不過想到自己身上,終究是沒有開口。

    *

    日照,王家莊。

    因外頭的莊頭管事也好,珠場的場頭賬房也罷,都趕在這個時節來齊賬,因此王魯生也是忙活了好幾日。

    今兒,王魯生對了半天賬目,剛坐到堂上,喝了口熱茶,就見老管家急火火地打外頭進來。

    王魯生放下茶碗,不耐煩地道:「這又是哪個莊子的人到了?娘的,都給爺趕集似的,半口氣不讓歇!」

    老管家略帶緊張地往四周瞧瞧,確是四下無人後,方到王魯生身邊,低聲稟道:「老爺,山裡來人了!」

    王魯生聞言,不由皺起眉來,略帶疑惑地嘟囔道:「這眼看過年,他們怎麼下山了?難不成是要過年了,沒肉吃,下來要銀錢?」

    老管家繼續稟道:「老爺,來的不是別人,就是開春來的那個劉二當家,私下尋了老奴,說是有要事尋老爺相商!」

    王魯生擺了擺手,道:「既來了,就請他書房裡說話!」

    老管家遲疑了一會兒,開口勸道:「老爺,杜家不明不白地拘到濟南府去,咱們是不是也該避諱些個?」

    王魯生站起身來,在地上走了幾步,最後拍了拍腦門,說:「不管如何,還是先見吧!總不好就這般拒之門外,他們不是好相與的,惹惱了他們,也沒有好果子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