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雲的抗日

正文 第八百八十五章 決戰紐卡斯爾 文 / 歐陽鋒

    w政治從來都是殘酷的。戰爭年代猶是如此。日本國內的陸海軍之爭。雖然最終體現在對戰爭的掌握程度上。歸根結底卻源於高層的鬥爭。一直以來。日本陸軍強調的都是中國戰場的重要性。或者可以這麼說。日本陸軍人目光比較狹隘。目光還僅僅局限於亞洲這一塊。亞洲。誰才有資格成為日本國的敵人。當前。除了中國還真找不出第二家。再者。日本要想擺脫海島國家的命運。要想改變上天賦予的「小受」地位。只能向亞洲大陸延伸。如此。中國又必然會成為其「絆腳石」。當然。日本陸軍人自己是不會認為的。他們在詮釋這一理念的時候。以「更加務實」來形容自身。並藉以表示與海軍人的不同。曾經的時空。日本陸軍人始終穩壓海軍人一頭。但是現在。這一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日本海軍因為小泉敏一郎和山本五十六這兩個妖孽的存在。不僅戰術思想走在了陸軍人前面。而且似乎更懂得勢的運用。近衛文縻再次上台。為海軍人重新執掌軍部。甚至於壟斷軍方資源提供了機會。最關鍵的是。日本陸軍人最後的努力。在歐陽雲的運籌帷幄下非但沒能收到效果。反而白白又葬送了將近十五萬大軍。遠東戰略。雖然梅津美治郎率領的遠東方面軍成功的在海參崴登陸。可是因為外蒙已經併入中國版圖。中國遠東遠征軍也同時進入了蘇俄遠東地區。該戰略實際上已經失敗了。日軍參謀本部制定的東西線雙線出擊計劃看起來可行。但是在西線全面失敗以後。日本人真想主動完成從東線完成當初的戰略目標。實際上已經不存在可能。現在。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德國人打過來。曾經。山本五十六受小泉的影響。對中國戰場或者學兵軍的態度。一度相信能夠通過時間解決。現在。事實已經證明了他們這一策略的錯誤……中國或學兵軍遠比他們想像中強大。至少。其發展勢頭完全不遜於他們。於是。在中美這兩個對手之間。似乎。美國更好欺負一些。本來。因為這一關鍵性失誤。山本有理由對小泉敬而遠之。不過。因為小泉主導的南亞軍事體系彗星般崛起。似乎具備了主宰南亞的能力。再加上。德國人離中國似乎已經近在咫尺。而美國人又羸弱可欺。山本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決定延續之前的方針。先南後北。乾脆將中國或學兵軍留待最後解決。

    以上。是小泉敏一郎得以再次成為南亞軍事主宰的原因。在南雲忠一率領的大和號航母艦隊幾乎全軍覆滅以後。在小泉敏一郎和塚原二四三之間。理所當然。小泉也更具備統領全局的資格。而在再次獲得了證明自己也別是與歐陽雲博弈的機會以後。小泉也沒理由不全力以赴。而他經營多年的南亞民族解放軍體系一旦全力運轉。立刻煥發出強大的能量。

    對於扈從軍的應用和對佔領區的管理。岡村寧次算是最有心得的。但是和小泉相比。受時代的限制。他那套卻明顯落伍了。小泉的理念。來自於成熟的日本企業管理理念。就是以家族方式對手下的軍隊進行管理。強調感情。強調「坐在同一條船上」這一觀念。小泉比岡村另一個高明之處在於。哪怕他心中對南亞土著實際上是始終斜睨著的。在面上。他也能端出一副尊重、和藹的神情。「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份血汗一份回報」……他對南亞土著實施這一政策。曾經被認為是荒謬和對牛彈琴。但是。在他需要南亞人的忠心的時候。這一策略的優勢卻凸顯了出來。比如。在成立南亞共榮軍的動員會上。他坦白的對與會的各民族解放軍的軍官說:共榮軍的危險性要遠勝民族解放軍……「簡單的說。就是共榮軍執行的任務會更加危險。犧牲的幾率會成倍的增加。當然。付出就有回報。共榮軍獲取榮譽和獎勵的機會也會成倍的增加……你們還有勇氣參加嗎。」

    七十萬的大軍。其中還有二十萬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再加上海航特攻戰術部隊的增援。小泉以為。即使不能取勝。最少也能保持澳洲戰場現在的局勢。那麼。自己就能源源不斷的投入部隊。「拖也要將美國人和支那人拖死」。美國本土和中國距離澳洲都比較遙遠。距離新幾內亞和印尼卻幾乎近在咫尺。也就是說。日本的補給能力要遠勝於中美兩國。從這一點而言。在澳洲戰場。小泉確實具備拖死中美兩國的能力。他卻不想想。從一開始他就將這一次戰役定義為時間久遠的持久戰。心態上先就示弱了。如果中美兩國採取狂風驟雨般打法的話。他做好準備了嗎。

    第一戰發生在紐卡斯爾。美澳聯軍興建的紐卡斯爾防線雖然屢經戰火而已經變得破敗不堪。但是其軍事價值依然存在。自然成了盟軍和日軍持續爭奪的目標。是役。日軍出動了五萬日軍和二十萬的南亞共榮軍。動用了將近三百輛的戰車和超過五百架的戰機。盟軍方面。白流蘇的海軍陸戰隊之外。陳師昌支援白流蘇四個航母編隊。美澳聯軍空軍提供了大約一百五十架的各型戰機。

    戰爭的前奏。當然是空戰。日軍方面。山部川三鍵親自指揮戰鬥。盟軍方面。王海統一指揮中美澳三國空軍。空戰進行了三個小時左右。日軍用大約五十架常規戰機和三百架五十特攻機的代價。換取了盟軍大約三百三十架左右的戰機。其中。美澳聯軍的戰機幾乎損失殆盡。而學太平洋艦隊的海航部隊也因為折損超過了四分之一。不得不暫時退出戰場。

    空中決戰結束。地面部隊登場。雙方首先投入了戰車部隊。

    戰車作戰。是盟軍各國一向的強項。其中有必要重點指出的是。美軍在這一戰中動用了一種新型坦克。綜合該坦克的各項係數。其裝甲防護能力和炮火打擊能力雖然不如學兵軍的新型山魈和日軍的零式戰車。但是其山地爬坡能力卻超強。在一個叫做格拉斯的地方。白流蘇正是利用了該型坦克的超強機動性。完成了對日軍將近一個師團的戰車部隊的包圍。這也成了這場戰役的轉折點。m

    &n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