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雲的抗日

正文 中國是一個怎樣的戰勝國,日本是一個怎樣的戰敗國 文 / 歐陽鋒

    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華戰爭超越了戰爭的倫理、突破了戰爭的界限,表現為一個罪惡的民族對另一個有恩於它的民族的殘忍、暴虐的侮辱!它不再是國家之間的較量和軍隊之間的廝殺,而是對平民的虐殺、對婦女的**、對人性的摧殘、對人道的踐踏。百度吾愛+這場戰爭留在中國人記憶之中的不是兩軍對壘的場面,而是南京大屠殺、三光政策、細菌戰、萬人坑、慰安婦、殺人比賽、荒淫**、刺刀挑嬰兒、割乳流腸、**解剖。羅斯福總統將同盟體系中的中國視為世界四強之一,邱吉爾輕蔑地將這一安排稱為「絕對的滑稽劇」,他不幸而言中。日本雖因不自量力地發動太平洋戰爭而屈服於美國的原子彈和蘇聯的攻勢,但罪惡的日本仍然是幸運的,無辜的中國仍然是不幸的。二戰剛結束,中國人以遠大於抗日的熱情、投身於規模遠甚於抗戰的國共內戰,繼而走上了與西方為敵並自我孤立的道路,於是,日本不僅逃脫了向中國賠款、被中國懲罰的命運,反而在韓戰、越戰中大發其財,以第二大經濟體系的地位重新納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中國人最終連一聲道歉也沒能力獲得。所謂中國人以德報怨,所謂日本軍國主義只是一小撮,所謂日本人民也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所謂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論調,其實無非是軟弱可欺者的精神勝利法而已。不錯,在日本人心目中,中國就是軟弱可欺的,美國人佔領了日本,日本人佩服美國,中國人原諒了日本,日本人瞧不起中國。這就是大和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國是一個怎樣的戰勝國?是一個得不到賠償也得不到道歉的戰勝國,是一個只有犧牲而沒有勝利者權利的戰勝國,是一個為了內戰需要隨時準備與日本和解結成友邦的戰勝國,是一個不會懲罰敵人只會兩黨兩派自相殘殺的戰勝國。日本是一個什麼樣的戰敗國?它宣佈「終戰」而不是投降;它無可奈何地接受東京審判,但時刻想推翻審判的結論;雖然太平洋戰爭的發動者東條英機被絞死,而推動侵華戰爭、與希特勒同樣十惡不赦的裕仁天皇仍然高高在上,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茨無罪,實施細菌戰的石井四郎受庇護,大批戰犯走上戰後政壇,甲級戰犯岸信介創建了***並出任日本首相。很難相信,日本是戰敗國嗎?德國被一分為二、納粹被徹底清洗,日本呢?德國慷慨賠償、勃蘭特下跪謝罪,日本呢?德國人的自我反省和對納粹的清算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而勇敢的,德國和受害國一道清算納粹戰犯,這一切被日本右翼人士嘲笑為「自虐」、「沒有骨氣」,而日本卻未曾主動懲罰過一個戰犯,相反,東京審判剛結束,日本就掀起了一股不息止的戰爭翻案風,戰犯被當作「受害者」、「殉國的英靈」,陣亡將士成為「國家今日繁榮之基礎」。戰後日本的政客、財閥、學者、精英絕大多數是侵略戰爭的思想繼承者和利益繼承者,廣大日本國民也仍然是侵略戰爭的受益者和支持者。別國人可以對此熟視無睹,受日本荼毒至深的中國人卻沒有理由不予正視。日本是如何反省戰爭的?裕仁天皇在1963年說:「打第二次世界大戰已不再像1946年時那樣看來是一個大錯誤,而是積極地加速完成日本工業化的治國之道。」日本從未紀念過外國的戰爭死難者,他們只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從不追問戰爭責任,他們只反思「戰敗原因」;日本從不正式承認侵略,他們只忙於篡改歷史。在日本人看來,他們的全部錯誤只在於還沒有徹底征服中國之前就早早向美國人開戰,這大概是很多日本人對那場戰爭的全部看法。

    {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