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正文 606上面瘋了 文 / 大鍋菜

    總之來說在秦國連鎖經濟影響下齊國和楚國兩國依然在經濟上保持其**的完整性這對秦國統一來說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礙

    「電報怎麼說」李信問到

    「上面讓我們盡快發動進攻你自己看吧」王賁拿著電報說到

    李信接過電報看到

    「上面瘋了嗎要我們在四月中之前發動進攻」李信不敢相信的說到

    「我也是這麼認為」王賁無可奈何的說到對於這樣的命令王賁認為上面瘋了這比預期的時間要早點這也意味著很多東西要提前或者是沒有準備的參與戰爭王賁對此有些擔憂

    李信同樣有這樣的擔憂但他能做什麼他是具體的執行者只有聽從命令的份李信和王賁根本就不知道戰爭時間的提前來自於秦國國內輿論壓力雖然軍方對此進行了解釋甚至派出了軍事理論方面的專家進行了支持但負面報道依然存在軍隊給有任何的行動這是一個事實如果再這樣下去那麼國內對戰場戰爭的興趣和支持都會降低的為了緩和這個矛盾秦軍參謀部指定了一系列進攻計劃來吸引輿論注意力進攻時間表的提前就是這計劃中的一部分戰爭不能再等了

    王賁和李信雖然不理解高層為什麼這麼做但他們必須加快整個進攻計劃的時間表由於運輸力限制的關係兵力大部分依然還在路上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集結的兵力將越來越多但兵力最多只有三萬人能夠到達開戰時的狀態如果這個時候再開北疆作戰那麼兵力有過於分散的危險

    考慮到這一點王賁建議先集中兵力解決南西域戰事暫時停止對北西域的進攻轉而把有限的兵力集中解決問題

    這個想法得到了李信的支持而且目前只能這麼做因為同時開兩個大型軍事行動的話不僅會以極快的速度消耗盟軍的物資儲備還會讓整個後勤陷入崩潰的邊緣秦國有近兩萬輛以上的馬車在保障軍事後勤補給由於沒有鐵路的關係整個走廊一段全靠馬車運輸加上兵力運輸和物資運輸馬車運輸已經是超負荷運轉了

    這個建議得到了高層的同意高層已經不在乎戰爭怎麼打了而是如何解決輿論的壓力戰爭介入了一股新力量

    北西域戰事推遲那麼原來的兵力都劃分到了南西域來這樣盟軍有了較為充足的兵員步兵開始進入防禦線他們將替代原來下馬作戰的騎兵部隊而騎兵將作為機動力量進行短時間的休整如今已經是三月二十三日也就意味著戰爭時間越來越近時間對盟軍來講有些緊

    騎兵將作為包抄的機動力量存在而組織對方逃跑的空降突擊力量準備的不是很衝鋒盟軍最多只能投入一個半團約五個營的兵力人數大概在三千人左右這是李信查看空中突擊力量訓練之後給出的最樂觀數字

    三千人要分成兩個作戰群而一開始作戰要同時採用兩種空降方式介入戰鬥盟軍以最快的速度組織了一個營兵力的傘兵部隊該部隊以陸軍空降連隊為基礎組建了第二傘兵連趙軍第一傘兵連趙韓混合傘兵連

    秦軍雖然有傘兵部隊但如何作戰還真不知道但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就必須執行李信給出的建議是傘兵部隊將作為第一梯隊投入作戰

    南西域的沙漠將將道路分成兩個大岔路天山一側的依靠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建立了一系列的城池這些城池分佈在沙漠和天山有河流的峽長地域內同樣在南邊崑崙上北側也是有一條峽長地域走廊中間便是一片大沙漠

    兩個秦軍傘兵連將投入天山一側剩下的將投入到崑崙山一側這些傘兵將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一個一個著陸區大約十五艘大型飛艇將運輸他們到著陸區在那他們將佈置第一道防禦線為後面的空中突擊部隊打開通道

    第二梯隊是由二十艘大型飛艇一百一十艘中型飛艇組成的第二空中突擊力量他們將以最快的速度跟在第一梯隊後面待地面發出信號之後用三發紅色信號彈標注他們將一艘接著一艘的進入著陸區將部隊投入作戰

    隨後組成的第三梯隊進行物資補給然後根據返回的飛艇數量按照一定的情況進行二次兵力物資補充

    秦國動員了很多飛艇但地域過於廣大只有少不部分飛艇能夠到達而且小心飛艇不適合長途轉場除了運輸空中突擊力量還有一個大隊的飛艇轟炸部隊投入作戰他們一開始並沒有積極的投入作戰而是作為盟軍的殺手鑭在進攻的那一天使用他們將有航空炸彈狠狠的轟炸西域聯軍的駐地

    初次之外還有一支陸軍航空兵力量投入作戰雖然只有一個中隊十二架新型的雙發雙座「鷹」式戰鬥機該飛機沒有多少新技術除了增加活塞缸外幾乎沒有多少新的創新但他卻是雙發戰鬥機兩個發動機引擎為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以有效的防止空中停車還有就是他的整體重量加大這意味著他可以待更長的時間

    武器系統方面裝備了一挺點五零水冷式機槍該機槍由後座領航員負責他們將使用機槍進行對地空中掃射這是陸軍航空兵首次投入作戰陸軍對他們寄予厚望

    陸軍航空兵的出現讓天軍感到很不舒服雖然之前有過協調陸軍可以有對地進攻的空中部隊存在但如今對方投入作戰飛機還是讓他們覺得這是陸軍控制天軍的巨大陰謀這也讓天軍大受刺激於是天軍制定了一份詳細的開戰空中空襲計劃陸軍航空兵的出現讓天軍有了前進的動力他們將在轟炸領域有更為長遠的路要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