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64四國會議 文 / 大鍋菜
七月二十日。這一天,秦國大部分地區都在忙著收割麥子和草料。
關中地區由於奴隸數量不夠,一些農場主親自上陣。即便如此人手依然不夠,因為一家要面對的可是高達一千畝地。麥子形成的麥海望也望不到頭。這還算是好的。如果看看那些五千畝以上,特別是那些高達一萬畝地的超級農場主,他們都快愁死了。沒有幾千奴隸,這麥子是無法收割完的。特別是現在都是忙碌的季節。他們只能花費一定的價錢僱傭韓國人來收割麥子。
奴隸緊張的情況不僅僅是關中地區,在新建立的蒙州,奴隸不僅要在黃河地段收割麥子,還要放牧牛羊,同時也要收割牧草。而在北方同樣是忙碌的情況。大量的戰俘開始進入草場收割牧草,他們要準備過冬。但同時大量的道路也要休整完畢,特別是這是軍事工程。秦國的法律那是相當的嚴格的。為此。一些工程兵也被迫加入其中。
奴隸的緊張一下子刺激了兩個需求。一是,大量的開戰獵捕行動。獲取大量的少數族裔成為奴隸,但是北方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人口稀少。於是一些奴隸頭子開始注意到另外一個新興的奴隸來源地。朝鮮,也就是長白山附近廣大地區。那裡已經出現了一些文明。大量的奴隸販子開始集結在那裡商量對朝鮮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而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刺激研究一種類似於鐵馬,或者是工廠使用機床的機械來完成農業收割。這個意向主要集中在關中地區。因為奴隸往往在關中數量很少,因為大量邊界州的建立截留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這使得他們不得不依靠機械解決問題。尚文針對這個情況,緊急下撥一筆科研費用用於研究大量的機械。因為這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了。同時為了解決冬天蔬菜情況。尚文建成用玻璃做成的溫室。玻璃隨著粗鹽的上市。開始大量的進入普通人家。特別是一些商業店舖開始拆除大量的木質門窗。轉而使用透明的玻璃。不僅如此。在新城區。玻璃已經成為首選材料。
玻璃大量的出現,也就為鏡子的普及做出了鋪墊。秦王宮內,安裝大量的鏡子成為秦王實力的象徵。同時,秦王想要拆除一些宮殿,改用水泥建造,因為,水泥可以建造的更高。在新城區,嬴玉竟然建造了一座三層高的樓房。所以,秦王想要建造五層高,甚至是更高的樓房。
尚文以材料不足以建造如此之高回絕了此事,否則,他有得掏出一筆款子來完成這項工程。
就在尚文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趙國方面卻意外的發來書信。書信是李牧寫來的。他來詢問關於秦國調停的具體事宜。一同到達的,還有邊關諜報。新聞記者對靈壽之戰知曉的並不多。因為,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韓國身上,韓國方面做出的變化非常的大。特別是還是首位女王。這是他們獲取新聞資源的重要來源。
通過諜報,尚文知道了靈壽之戰,同時也明白李牧為什麼會這麼做。李牧計劃借助這場戰役結果,為趙國在談判桌上謀取更大的利益。尚文不知道,這是李牧的意思,還是趙王的意思。
實際上,這正是趙王的意思。李牧列出的幾點,讓趙王感到了後果的嚴重性。雖然趙王極端的不情願,但他卻不得不接受。李牧雖然沒有提及軍糧的事情。但是燕軍戰力已經遠遠不是趙軍所得提及的。趙王無奈讓李牧全權負責此事。
為了安撫李牧,趙王加封李牧為武安君。秦國有一個武安君那是白起,趙國的武安君就是李牧。李牧顯然成為趙國的戰神。這有些突兀,因為。趙王之前還很嫉恨李牧,為何如此一下子轉變了態度。
原因就在於郭開。他在秦國糧食期貨上的巨大損失,讓他明白,這戰不能再打了。再打,軍中無糧。大軍自然嘩變。這對誰都沒有好果子,與其如此,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推動停戰。也正是在郭開從中斡旋,這才導致趙王接受秦國方面的調停。
燕國還沒有消息。尚文需要等待燕國方面的情況。不過,從燕國大使傳來最近的情況。特別是援助團。秦國特別派出了由武將組成的援助團協助解決燕國的事務。團長為屠睢。他們傳來的消息,經過參謀部的分析。讓尚文看出,燕軍進展的速度太快了。快的都有危險了。如今,燕軍新敗,損失肯定是有的,參謀部給出的最新參考意見是,燕軍無力繼續進行進攻趙國。接受調停是最好的。
尚文等待燕國的消息。就是要讓燕國聽從秦國的安排。不過讓尚文驚訝的是,齊國方面沒有動靜,看來,趙國是單方面要解決停戰問題了。
既然調停。尚文提出李牧可以到新鄭來談。那裡是第三方國家。而且,那裡也是秦國的盟國。具體的情況也可以談。不過考慮到會談中,政治,經濟成分肯定要大,比如賠款,商貿稅率等等。尚文在私人信件中,告知李牧最高派一名高級文官參與其中,最好能夠得到趙王的授權。
同時,尚文也給韓淑寫了一封,把在新鄭舉行會談的情況告知對方。寫完書信之後。尚文及時的通知張良。讓張良有所準備。
就在這一切準備妥當的時候。韓國方面終於傳達了這個已經不是最新消息的消息了。
劇辛也是有苦難言。畢竟,燕國吃了敗仗。燕國竟然不想再打了。他們的黃金產量出現了問題。一條金脈在暴力開採下枯竭了。他們正在尋找另外一條金脈。這是他們無法進行戰爭的原因。
尚文也很直接了當的把調停的事情告知對方。讓對方做好準備,最好派一名新的代表全權負責此事。劇辛也認為這將事情非常重大。便回去商量去了。不管怎麼樣,四國會議肯定是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