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6燕國的仿製品 文 / 大鍋菜
等商議完這些後,已經是深夜時分。
尚文拖著疲倦的身子坐在車子上思考著建軍問題。
海軍同樣是一個技術依賴性很強的兵種,這一點秦王顯然也認識到了。但是認識歸認識,自己還是要親自去建軍。怎麼去做。尚文有些頭疼。一個技術軍種出現已經夠麻煩的了。但是另一個軍種出現的時候,尚文就有些崩潰了。技術儲備的情況,已經遠遠跟不上需求。
秦軍將領們天馬行空的想法正在源源不斷的產生,可是技術卻遲遲的跟不上。這怨不得自己。這需要一個打造基礎的人。對於這個基礎,尚文只能慢慢來了。沒有一百年。是不可能有這樣堅實的基礎的。
不過尚文卻想到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依靠海軍來奪取橡膠資源。沒有出海口,就建立殖民地式的出海口。在南方的海岸線上,可沒有六國的地方,就在那裡建立秦國的軍事海港。然後將海軍整體轉移到海外。之前,就需要打造一支艦隊,打出去。而且,這支艦隊一開始不可能造的很大。河流的就限制住了艦隊的本身的大小規模。在黃河,或者是鴻溝,有些地方還是淺談,特別是鴻溝,這個在戰國初期開發的人工運河,在魏國整體實力的衰竭下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有的地方已經不能連接起來。這意味著,秦國的海軍艦隊只能停在那裡。
不過另外一個出海口可以考慮,那就是長江。巴蜀之地在秦國的控制之下。秦國只要在巴蜀建立造船廠。秦國的艦隊就可以從巴蜀直接順著長江東出。雖然有楚國,但是只要秦國艦隊夠強大。就能直接控制整條長江水道。然後,轉向今天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已經今天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一直到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這樣一來,南方的橡膠資源就可以通過這一條黃金水道,直接運輸到秦國的腹地,然後在巴蜀建立發達的公路鐵路體系。或者就在當地建立橡膠廠。就能完成這一條橡膠之路。想到這裡,尚文認為海軍的建立。解決了南下的一大難題。不過另外一個軍種恐怕要誕生了。那就是海軍陸戰隊。尚文認為海軍陸戰隊的duli是有必要的。將來的作戰模式是兩棲作戰。必須由一支精通登陸作戰的部隊來完成。
尚文想到這裡。覺得自己還是順其自然的好,比如。按照原來的計劃。海軍的建立應該等到秦國有了出海口之後才能建立,可是在軍校建設階段。秦王以及軍事將領就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提早的將其建立出來。這一點,不得不說是出乎尚文的意料之外。
與其強推。不如順著當前的情況一步步來。歷史到底發展成什麼樣。尚文自己也不知道。
尚文拿出自己的筆記本。開始勾畫。尚文勾畫的是海軍的制服。天軍的制服是天藍色。海軍自然以白色為主。陸軍的事情自己就不管了。不過尚文敢肯定。等天軍和海軍的制服出來之後。陸軍肯定會大發牢騷的。因為他們的制服和天軍海軍比起來遜色多了。這樣一來軍種之間的競爭一下子就展開了。就因為這軍服,估計雙方都的大打出手不可。
當秦國正在全力建設自己的新式軍隊的時候。燕國也沒有閒著。他們開始仿製秦國的火炮,火槍。
自從燕國佔領趙國的巨鹿城之後,全國上下一片歡呼。燕國人似乎又看到了昭王時期那種鼎盛。當勝利的消息傳到燕都的時候,燕國上下一片載歌載舞。久違的勝利終於來臨。燕國還是第一次感受到勝利的滋味。
燕王在勝利的刺激,認可了這種來自秦國的武器,但是等到出錢的時候,卻猶豫不決了。
燕王本來決定花費十萬金購買火器的,但是自己也要建造亭台樓閣。動用了這部分錢。現在沒有這部分錢,火槍火炮自然不能買進。
劇辛非常瞭解燕王。自然知道出謀劃策。於是,仿製秦國火器的工作就此展開。
秦國在馮去疾指揮下,收集大量的六國工匠。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愛國志士。馮去疾本想將那些工匠殺掉的。但是道義準則上有些過意不去,因此並沒有實行。
燕國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燕民經常受到燕王的壓迫,可是其燕民的歸屬感卻非常的強。這也是趙軍反覆佔領沒有成功的原因之一。工匠也是。秦國在燕國獲得的工匠數量是最少的。這也給了燕國仿製火槍火炮的技術的基礎。
「大人。」一個工丞拱手說道。
「除了這火槍之外,這火炮仿製工作已經完成。請大人查看。「工丞小聲的說道。
「嗯。」劇辛答應道。
看著一門比秦國火炮還要粗的炮管。劇辛皺了皺眉眉頭。
「怎麼這麼大。」劇辛皺著眉頭說道。
「回大人。這是第一門火炮仿製的樣品。」工丞說道。
「是秦制兩寸口徑嗎?」劇辛又問道。
「回大人。這是我燕國兩寸口徑。我燕國的兩寸口徑要比秦國的口徑要大的多。威力也多。」工丞說道。
「嗯。很好。很好。對了,那炮彈那。應該沒有問題吧。」劇辛又問道。
「沒有。沒有問題。」工丞立即回答道。
「嗯。很好。可是,為什麼不是用銅的。是用鐵的。」劇辛又問道。
「回大人。這銅比鐵還貴。這鐵的硬度要比銅還要好。用鐵的話,豈不是比秦國的火炮還要厲害。」工丞曖昧的說道。
「對對。算你聰明。」劇辛高興的指著工丞說道。
「好了。試炮。」劇辛大聲的吼道。
「大人有令。試炮。」下面的將領相繼喊道。
「彭。」一發炮彈從燕國仿製的火炮發射而出。
劇辛遠遠的看著飛射而出的炮彈。
「情況怎麼樣?快看看。」劇辛吩咐道。
「喏。"一個副將答應道。便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