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官居一品

章 節目錄 第八八六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 文 / 三戒大師

    第八八六章願在法場證菩提(中)

    聽完沈默的話,張居正沉默許久,才深深望著他道:「你會交權麼?」

    「我不是戀棧權位之人,也沒想過要獨裁。權,我是一定會交的!」沈默眉頭緊蹙,沉聲道:「但什麼方式交,交給誰,這是我在意的。」

    「你執念了,」張居正搖搖頭,蒼聲道:「臣子的權力再大,大不過皇上,只要他一道中旨,就算有六科封駁,你還有臉再待下去麼?」

    「皇帝能一句話拿下我這個首輔!」沈默毫不客氣的噴道:「就能一句話把你的改革全都推翻!」

    「……」張居正一下子愣怔了,不禁搖頭道:「那不一樣的。」

    「有什麼不一樣,是換掉我這個恩澤百官的首輔容易,還是推翻你那專惹人煩的新政容易?」沈默冷笑一聲道:「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你覺著皇帝是你的學生,他應該會聽你的!但我告訴你,將來若是他能拿下我,就說明皇帝極度看重自己的權力,而你的考成法,將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張居正無言以對了,因為沈默說的不錯。考成法中最重要的『監管執行』一條規定:『撫按官有延誤者,六部舉之,各部院有容隱者,科臣舉之,六科有容隱欺蔽者,內閣舉之……』意思是,由中央六部來監督地方各省;由六科來監督中央六部……至於科道,由內閣來管!

    兩百年前,太祖皇帝在創立政體的時候,核心思想便是制衡。六部級別高,權力小,言官級別小,權力大,誰也壓不倒誰,自然就不會出現哪一方權柄過重,尾大不掉的問題。尤其是六科,雖然只有七品,但權力大得驚人,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沒有不怕他們的。哪怕是漸漸成為宰相的內閣,也一樣管不著他們,反而得每月兩次會揖,把最新的情況和他們通氣,有什麼大事商量著來。如果對內閣的決定不滿意,六科回頭就能翻臉駁回,讓你下不來台。

    這種朱元璋式的互相限制、互相制約。在張居正看來,固然防止了權臣的出現,對國家卻不是什麼好事……一件事情交代下去,你講一句他講一句,爭得天翻地覆。十天半個月下來,什麼都沒辦成。張居正一貫深惡痛絕這種沒完沒了的虛耗。

    他認為要專心做事,就得『省議論』,大家省省口水,聽內閣的命令辦事就成!於是在他的主張下,連平時監督他人的六科和御史,都要考核工作成績。

    以六科制六部,以內閣制六科,實現內閣的獨裁,這就是張居正考成法的潛台詞……

    沈默離去後不久,乾清宮太監魏朝又來了,帶來了皇帝的私人宣慰道:『朕今覽元輔所奏,得知先生之父,棄世十餘日了,痛悼良久。先生哀痛之心,當不知何如哩!然天降先生,非尋常者比,親承先帝付託,輔朕沖幼,社稷奠安,天下太平,莫大之忠,自古罕有。先生父靈,必是歡妥,今宜以朕為念,勉抑哀情,以成大孝。朕幸甚,天下幸甚。』與之前的官樣文章不同,這一次的宣慰,帶著濃濃的情誼和極高的讚許。

    除此之外,還有皇帝所賜的銀五百兩、紵絲十表裡、新鈔一萬貫、白米二十石、香油二百斤、各樣碎香二十斤、蠟燭一百對、麻布五十匹。兩宮皇太后也是照樣賜唁。

    張居正感激涕零、磕頭謝恩,魏朝藉著上前攙扶的機會,在他耳邊小聲道:「太后和皇上有話給老先生,皇上離不開您,千萬不要離京啊……」

    張居正不動聲色的點點頭,聲音低沉道:「請公公轉告皇上、聖母,臣不忠不孝,禍延臣父,乃蒙聖慈哀憐犬馬餘生,慰諭優渥。臣哀毀昏迷,不能措詞,容臣些許時日,恢復神智再說。」

    魏朝點點頭道:「奴婢記住了。」

    待送走了魏朝,張居正對著皇帝送來的禮物定定發怔。就像他方纔所說,一聽到自己父親去世,皇家便又是宣慰,又是賜賻,拉攏親近之意十分明顯。這也正是張居正想要奪情的初衷之一,小皇帝大婚之後,肯定是想要親政的。但那勢單力孤的母子倆,恐怕連面對沈首輔的勇氣都沒有,當然需要自己這個帝師留在京城。

    這下張居正明白了,沈默為什麼一定要自己丁憂了……不想讓自己和皇帝連成一氣,威脅到他的地位。然而此念一生,他自己先搖起頭來,沈默要是有私心的話,六年前就把自己踢回老家了……

    到底是遵照沈默的意思,乖乖丁憂致仕,還是按照自己心裡所想,從了皇帝的心意?張居正著實有些猶豫起來。反覆思考還是拿不定主意,他決定等等再看,反正不管哪個決定,自己都得先上請求丁憂的奏疏,不妨看看皇帝結和百官反應再說。

    話分兩頭,從張居正那裡回來,魏朝便前去乾清宮覆命。

    李貴妃已經明顯見老,還不到四十歲的人,卻顯得形容憔悴、暮氣沉沉,似乎這幾年過得十分煎熬。她的兒子,萬曆皇帝朱翊鈞,卻成長為一名眉目清秀的少年,個子也長起來了,只是身形有些單薄,提醒著人們,他才只有十五歲。

    雖然已經舉行了訂婚大禮,但他仍在李太后的嚴密監護之下。乾清宮正寢之室,擺了兩張床,一張是朱翊鈞的,另一張則為李太后所用,她與兒子對面而寢,一是怕兒子被太監帶壞,二是擔心有人會夜裡加害皇帝……毫不誇張的說,這些年來,她雖然貴為皇太后,卻沒有一日不生活在恐懼中。

    一切都是源自那個噩夢般的日子——隆慶六年八月初一,她在大臣的威脅下,為了自保杖殺了馮保。本想是用這個奴才的死,換得一分安寧,然而誰知馮保的死,卻只是噩夢的序章!

    馮保死後,錦衣衛查抄了他在京中的外宅,不僅發現大量的僭越之物,還有他指使東廠尋找胡神醫,借不知情的孟和進邪燥之藥給先帝的一連串罪證。最後三法司給馮保定了大逆的罪名,碎屍、夷三族,東廠也因為成了謀害先帝的幫兇被徹查。結果查出的不法之事罄竹難書,從上到下幾乎都被法辦。

    特務政治是文官政治的天敵,不知多少正直的文官慘遭東廠特務的戕害,所以官員們哪有不趁其病要其命的道理。於是紛紛上書要求關閉東廠結束特務政治,並揚言,誰要是反對,誰就是謀害先帝的同黨,當與馮保一同論處。

    當時皇帝還小,她也被輿論滔天、群情洶洶的架勢嚇壞了,不得不批准了取消東廠的要求。再加上之前司禮監喪失了事權。深宮中的母子倆,一下成了聾子和啞子,高高的宮牆不再是她們堅實的保護,反而成了禁錮住她們的牢房。在李太后看來,那些大臣是要搶奪皇家的權力,讓她們母子倆永遠靠邊站,他們才好為所欲為。

    她日盼夜盼,盼著兒子快點長大成人,成為一個真正的皇帝,能夠乾綱獨斷、無人敢欺,好給她這個當娘的撐起一片天,能不再這麼擔驚受怕了。現在好容易盼著皇帝就要大婚,然後便能名正言順的親政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唯一能幫他們母子撐起一片天的張張居正,卻面臨著服喪丁憂,這對李貴妃的打擊可著實不小……

    聽了魏朝的回報,李貴妃不解道:「張先生難道有什麼顧慮不成?」

    張居正沒給准信兒,魏朝不敢亂說話,倒是朱翊鈞開口道:「母后,守制是太祖爺爺定下的規矩,凡在職官員,遭逢父母大喪,必須除去官職,回家丁憂三年,然後再復職。這是祖制,張師傅也不敢輕易違背。」

    「這麼說,張閣老定要回家三年?」李貴妃憂心忡忡道。

    「按朝廷**,是得這樣!」朱翊鈞點頭道:「祖宗法度不可變。」

    「不對不對,祖宗是我們的祖宗,只會幫著我們,怎麼會拆我們的台呢?」李貴妃搖頭道:「鈞兒,你想一想,你大婚後親政,離了張先生的幫助,你能壓住那一班老奸巨猾的官員?」

    萬歷盡管已經當了六年皇帝,且天資聰穎,極有主意,但他一直都待在深宮,除了教他的老師,就沒有和外臣接觸過。加上李貴妃像祥林嫂一樣,整天在她耳邊念叨,那些大臣如何如何的居心叵測,如何如何的想讓她們娘倆當一輩子囚徒,讓他對外臣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因此不假思索道:「母后,朕還離不開張先生。」

    「是啊,你雖然貴為天子,畢竟還是孩子,」李太后憐惜的看著兒子道:「其實親政也不過是個由頭,你小小年紀懂什麼治國?只是為了讓張先生幫你把權力奪回來,沒人敢欺負咱娘倆罷了。」說著緊咬下唇,面上浮現堅定之色道:「正好藉著這次機會,讓天下人知道你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咱們一定要留下張先生!」

    「母后,還得看張先生的意思吧,」萬曆卻有不同看法道:「父死守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一奪情,張先生就不能盡孝道,孩兒怕天下人說我寡恩;況且申師傅說過,不孝子無忠臣,這樣怕會讓張先生背上不忠不孝的罵名……」

    李太后有些吃驚的看著兒子,在她心裡,他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想不到卻說出這番大道理來。欣慰之餘,卻又不以為然道:「那些大臣們,慣會說一套做一套。鈞兒,你要記住,這天底下最不能信的,就是他們的話。同樣一件事,他們想這樣,就有這樣的說法,想那樣就有那樣的說法。對於孝與忠的關係,他們還有個說法叫『移孝作忠』。孝是對父母,忠是對皇上。天大地大皇上最大,如若忠孝不能兩全,作臣子的,首先就得盡忠!」

    「那,孩兒在這件事上.不會遭到罵名?」萬曆畢竟還小,自然相信自己的母親。

    「不會,」李太后愛憐地看著兒子,和顏悅色地開釋道,「你如果留下一個奸臣,為的是自己的聲色犬馬,而讓他奪情,後代人肯定會恥笑你。但張先生是大大的忠臣,他會幫你奪回江山,對這樣的人奪情,是英明君主的作為!」

    「有母后這句話,孩兒就放心了。」萬曆終於如釋重負地笑了起來。

    見兒子如此認真地思考問題,李太后不得不承認,兒子已經長大了,這分明是她日夜期盼的事情,但事到臨頭卻又心生惆悵。想了想,又道:「你如今大婚在即,一旦婚禮將成,我就要回慈寧宮了。日後不能每天督促你的起居飲食,練習政務,你千萬記住,自己是天地神人之主,關係著祖宗社稷。一定要萬分涵養,節飲食,慎起居,依從老成人諫勸,不可溺愛衽席,任用匪人,使母后擔憂……」話還沒說完,她就掉下淚珠來。

    萬曆見了,趕緊給母后擦拭淚痕,輕聲安慰道:「母后放心,孩兒不會讓您失望的……」

    「鈞兒啊……」李貴妃摟住兒子,低聲飲泣起來,倒把萬曆給弄懵了,不知母后這是觸動了哪根心弦。

    這時候,日已西垂,夕陽正好斜斜地照射進來,給這對天下最尊貴的母子,塗上一層淡紅的光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