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官居一品

章 節目錄 第八六五章 返京(中) 文 / 三戒大師

.    風起海上,陰雲密佈。

    「我能放手嗎?」沈默接過椰子,低聲道:「十幾年來,我所做的事情,沒有人能真正理解。所以別看現在轟轟烈烈,但一旦我不在位了,肯定要被人一一廢了的。人都說人亡政息,我卻要人不亡政便息,這個結果我不能接受,不能接受!」說著單手緊緊抓住椰殼,一字一句道:「有個老人說」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我原先只當是他戀棧富貴的借口,現在才知道,這句話裡包含多少無奈,多少無奈啊!」

    「那你要毒麼辦?」沈京的面色也嚴峻起來了:「兄弟,人不能跟天斗啊…………」

    「還有個老人說,與天鬥,其樂無窮!」沈默把那椰子擱在桌上,冷笑道:「我種下的種子已經有十多年了,現在還是幼苗期。有道是,十年樹木,我必須再爭取至少十年,相信十年後,就算我不能再為它們擋風擋雨,它們也能頂得住了!」

    沈京不懂沈默的種子指的是什麼,但他知道自己的兄弟需要自己,於是也不再問,而是沉聲道:「說吧,你需要我做什麼?」

    「當初我讓你從上海到呂宋」」沈默轉頭看向沈京:「一者,是你適合這個差事,二呢,就是為咱們沈家謀一條後路。你好好經營那裡,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說著輕歎一聲道:「這次我把兩個孩子都帶到南方,讓老大拜吳百朋為師,讓老二拜鄭若曾為師,這兩位不僅學問過硬,而且都是經世致用的大才,相信他們教出來的徒弟,不會是書獃子。

    這怎麼聽著像托孤啊!沈京震驚了,顫聲道:「拙言,真至於此嗎?」

    「你想哪去了……」沈默呵呵一笑道:「我還有一票老婆孩子在京城呢真為了托孤能不顧他們?不過是讓他倆跟著二位師傅學學本事,將來不走仕途,也有出路。」

    「你還是擔心了」沈京怒道:「人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你要去拚命,卻還要在這兒糊弄我!」

    「不是拚命。」沈默苦笑道:「但朝堂之上風雲變幻,成敗轉頭,總得做最壞打算吧。」他拍拍一臉擔憂的兄長,自嘲的笑道:,「放心吧我在天津衛有快船,見事不好,立刻就逃,哪也不去,直接來投奔你,咱們兄弟一起逍遙海外,也不負今生啊!」

    「希望沒有那一天。」沈京呲呲牙,下一刻卻動情道:「但若真有那一天,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會帶人去接你!」

    「那是長子的任務。」沈默笑道:「你呂宋經營好了,別讓人家攆回國就成。」

    「小瞧我了不是。」沈京恍然道:「我說你喜麼把長子栓在東南水師,原來是為了將來準備,果然老奸巨猾。」

    「不在水師幹什麼?」沈默笑罵一聲道:「上岸當陸軍嗎?」

    匆匆一晤,沈京便帶著兒子回去了。

    送走了沈京,沈默便帶著沈志卿返回清化。因為國內政局不穩,黎維邦不能離開所以去北京獻國之事無法成行,只得將地圖印信交付沈默,由他向天朝皇帝轉交。

    為了幫黎維邦彈壓亂局,新官上任的吳百朋,命游擊將軍常三尺率一萬官兵留駐清化,威懾宵小。然後便與沈默一道,向北面的歸順城進發。在那裡,吳百朋將開府設衙、正式組建南洋經略府。沈默已經給他配好了屬官,還留下兩萬軍隊供其支配……

    對於僅擁有這點軍隊,吳百朋相當的不滿大明朝哪個總督,麾下將士不是以十萬計。自己這個比總督還高一級的經略,帶的兵卻連個巡撫都不如。僅憑這三萬軍隊控制如今的安南,只能算是勉強夠用但要想控制整個中南半島,不啻於癡人說夢。

    沈默也愛莫能助,大明朝的規矩,哪個省的軍隊哪個省養,中央財政只管九邊的邊軍,原本再怎麼排,也輪不到這遠駐安南的軍隊,還是沈默豁出一張老臉,向兵部要了三萬的兵額。

    「三萬兵肯定不夠,但你可以招募麼。」沈默安慰吳百朋道:「中南半島有的是人,雖然個頭不夠高,但訓練訓練好歹也能用。」

    「募兵不用錢啊?養兵不用錢啊!盔甲武器不用錢啊?,」要是現在不解決問題,等沈默離開了,吳百朋更沒轍,所以他著急道:「再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當地人能用嗎?不怕像當年那樣,把他們訓練一通,結果叛了,成給自己敲喪鐘了。」

    「那是沒有找對方法。」沈默笑瞇瞇道:「只要找對了方法,什麼都不愁。」

    「那你倒是說個法子!」吳百朋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不這樣他怕沈默不當回事兒。

    「好,我給你說個募兵不花錢,養兵不花錢,盔甲武器也不花錢的法子。」沈默笑瞇瞇道:「你熟讀兵書,應該熟悉唐朝的府兵制吧。」

    「你是說?」吳百朋眼前一亮,響鼓不用重錘,馬上就明白了三分。

    「不錯。」沈默頜首道:「咱們一路從南到北,我仔細觀察過,安南的土地大多荒蕪著。」

    百朋已經進入角色,點頭道:「安南的南北朝,已經幾十年了。這幾十年間,雙方反覆拉倨,戰火蔓延全境,人口只有莫氏篡國並的三分之一,因此絕大多數耕地都無人耕種。」

    「這是多麼寶貴的財富啊!」沈默笑起來像隻老狐狸,瞇著眼道:「而且千載難逢的是,經過一系列變故,安南南北兩朝的王公貴族全都歇了菜…………」北朝戰敗,將身家繫於莫氏的一干人等自然跟著完蛋。而南朝雖然戰勝,可南朝的文武公卿,大都是鄭氏門下的,自然也跟著完蛋。所以如今安南的權貴實力,正處於空前的低潮時期。

    「沒有那些貴族搗亂,事情就好辦多好。」沈默淡淡笑道:……你應當立刻頒布公告宣佈將無主上地收歸國有百姓如果誰想耕種,即可到經略府認領,每戶可以分個十畝到二十畝,不需要交納任何初始費用,只需要十戶出一個壯丁參軍,並負擔這個兵丁的兵甲糧秣……如果這個士兵表現好,比如說立功了,就給這些戶增加田畝;若是表現不好,比如犯了罪,就減少田畝。相信你很快能得到一支忠心不二能征善戰的勁旅。」

    吳百朋無話可說,他不得不承認,沈默這招實在太狠了……安南的土地兼併,比天朝有過之無不及,幾乎所有土地都是那些大貴族大將軍的,農民說好聽點,叫佃戶,說直白些,就是農奴生活極其悲苦。現在沈默要趁著安南重新洗牌、豪強地主最虛弱的時候,把土地分給農民,而且軍隊也是農民的子弟兵,必然會保護新的土地關係。自然而然的,就把安南的文武公卿和軍隊百姓對立起來。

    這樣一來,貴族想要造反,軍隊首先不會跟隨老百姓也不答應。而為了使家裡得到更多的土地,軍隊必然令行禁止,作戰英勇,只聽經略府的指揮。

    這就是府兵制的妙處所在,可惜大明的土地兼併已是無可救藥想改也沒那個條件。

    解決了吳百朋的問題,沈默就要率領剩下的一萬多軍隊,從鎮南關返回廣西了。臨走時,他再次把沈志卿叫到吳百朋跟前,命其給老師磕頭,日後以父事師若有違逆,吳百朋儘管替自己執行家法。志卿乖乖照做。

    第二日,沈默出發吳百朋和沈志卿出城相送。也許是臨別依依不捨,志卿送了一程又一城眼見都離開歸順城三四十里了,沈默不讓他再送了:「再送,就跟我廣西了。」

    「跟爹爹回去也好。」沈志卿癟著嘴道:「日後都見不到您了。」

    「少來這套。」沈默用馬鞭虛抽他一下,笑罵道:「以為我不知道你那點huāhuā腸子?」

    「呵呵……」沈志卿老臉一紅道:「爹,您說什麼呢,我怎麼聽不懂。」

    「怪不得人都說,大憨二jiān三拐孤」沈默搖搖頭,笑道:「要是你弟弟,肯定不會臉紅。」

    「我弟弟」」沈志卿瞪大眼睛道:「他也喜歡阿蠻姐姐嗎……」

    ,噗……,周圍的侍衛們都笑噴了。

    沈默對眾侍衛笑道:「你們別笑,這小子揣著明白裝糊塗呢!」沈默和殷若菡的兒子,就算憨點兒,又能憨到什麼程度?

    「我沒有…………」見自己所思所想,都被父親猜得正著,沈志卿扭捏道:「我就是想跟爹爹回去,廣西剛平定,阿蠻姐姐身邊肯定需要幫手。」

    「稱去幫倒忙啊?」沈默斂住笑,耐心道:「你現在什麼也不懂,只能給你阿蠻姐姐添亂,好好跟吳師傅學一身本事,將來才能幫她大忙。」

    「可是,可去……」志卿憋了許久,才憋出一句道:「我怕再過幾年,讓士卿搶了先。」

    「你當都所有人都喜歡御姐?」沈默哈哈大笑道:「放心吧,你弟弟臨走時告訴我,阿蠻姐姐不是他的菜,他才不會跟你搶呢。」說著作勢要打道:「臭小子,什麼時候開始的,要不是你弟弟告訴我,還真不知你有這小心思。」

    「其實,都是孩兒一廂情願」見父親似乎並不生氣,志卿壯起膽子道:「阿蠻姐姐總拿我當小孩。」

    「說這話,就說明你是個小孩。」沈默拿馬鞭拍拍他道:「先把自己變成男人,然後去征服她,這才是男子漢的作為!」

    「嗯,我懂了卜……」志卿做夢也沒想過,父親會這樣對自己說話,激動萬分道:「想不到您這樣開通啊。」

    「爹什麼時候不開通過」沈默慈愛的看著自己的大兒子,許久才歎口氣道:「阿吉,今日一別,你我父子不知何日再相見。你一個人在南邊,可牟萬要好自為之。

    「爹……」第一次看父親眼中流露出不捨的神情,志卿的眼眶頓時濕潤了:「您也保重……」

    父子倆依依惜別,沈默便率領回國的軍隊一路北上,幾天後來到了鎮南關。鎮南關前,投降的莫朝國王莫茂洽和莫敦讓在道邊跪迎。

    沈默代表隆慶皇帝,嚴厲的斥責了他們的不臣行為,莫茂洽和莫敦讓痛哭流涕,表示誠心忤悔。莫敦讓還哭訴道,他們從沒想過背叛天朝,都是莫敬典那個死鬼狂妄自大,和韋銀豹那死鬼勾結,竟幹出了出兵天朝的勾當,勸都勸不住。

    沈默再次斥責了他們的態度不堅定,終於向兩人宣佈朝廷的處置一莫氏從逆亂國,本當誅,但念其初犯,且有助剿之功,故而從輕處罰,將安南都統使司,降為安南宣慰使司,莫茂洽降為宣慰使,高平以北,鎮南關以南為其領土,受官軍保護。

    莫氏一族本以為這次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誰成想竟然絕處逢生,還能繼續以土司的身份生存下去,而且還可以得到天朝的保護,自然欣喜若狂,發誓永為大明子民,絕不反叛。

    其實要不是需要給黎氏留一個對手,而且威懾各國的效果已經達到,沈默才不會管他們的死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