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3卷:嗜血狼群 第9章:強敵來犯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9章:強敵來犯

    「出雲號」在日本海軍中同樣具有象徵意義,它由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廠製造,排水量近萬噸,屬於「裝甲巡洋艦」,參加過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並長期擔任日本天皇的座艦。

    而5艘重巡洋艦,每艘均裝備有10門200mm左右的主炮,以及100mm以上口徑的高射炮近10門。

    日本海軍中國方面艦隊,可謂空前強大!

    可以說,如果武愛華的「功勳系統」沒有升級,對付日本如此強大的海軍艦隊根本就沒任務希望。

    可是,「功勳系統」升級之後,就能對付如此龐大的日本艦隊了嗎?答案是:難說。

    因為,武愛華的功勳系統,雖然可以「兌換」最先進的戰機、重巡洋艦、導彈及火箭等裝備,但是,要讓這些裝備形成戰力,卻並不容易,再加上海戰與空戰的機器人價格比最初貴10倍,武愛華根本不可能「兌換」大量的機器人參加戰鬥。因此,武愛華只得認真培養自己的海軍及空軍。

    1937年11月底,經過全方位的調兵遣將和大肆擴編,日本的12個軍終於編製完成。

    第1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下轄第20、108、、110、27、35師團;第2軍司令官東久彌宮埝彥王中將,下轄第5、16、109、21、33師團;第3軍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將,下轄第8、19、114、22、36師團;第4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中將,下轄第14、103、116、29、37師團;第5軍司令官河村恭輔中將,下轄第1、101、112、24、31師團;第6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中將,下轄第2、13、102、25、30師團;第7軍司令官松井命中將,下轄第4、11、111、113、34師團;第8軍司令官牛島滿中將,下轄第10、17、119、120、26師團;第9軍司令官多田俊中將,下轄第7、15、105、106、39師團;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下轄第3、18、107、117、38師團;第11軍司令官谷壽夫中將,下轄第6、12、115、23、32師團;第12軍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將,下轄第9、104、118、28、40師團。

    歷史上,日軍有17個常設師團,他們是近衛師團、番號為1-20的師團(其中缺13、15、17、18);在中日戰爭爆發前,不但恢復了13、15、17、18四個師團,還組建12個(番號為101-120的)「特設師團」,1938年至1941年間,日本又組建了21-29系列的「新建師團」,30-49系列的「治安師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感覺到陸軍數量不足,又50-59的「補充師團」,60-以後的「增設師團」(本類劃分與甲乙丙丁等級的劃分並不矛盾)。可見,日本陸軍的擴展,是呈「梯次」的。

    但是,武愛華的穿越,卻將日軍歷史上的「逐年梯次」增兵變成了「一次性」增兵。而且,這些部隊除了近衛師團外,其餘60個師團將全部開進中國!顯然,這是武愛華穿越帶來的「負面效應」,雖然國防軍也擁有70個師的兵力,但在戰爭中,誰又能做到左右周全,不會出一點問題?只要戰爭一開打,兵力與兵力之間,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而是局部敵我兵力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以小搏大,以小牽大的事情經常發生。

    與此同時,日本陸軍完成了四大戰略集團的組建:

    關東軍。司令官繼續由植田謙吉大將擔任,主力為河村恭輔中將的第5軍和多國俊中將的第9軍。

    中國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由煙俊六大將擔任,主力為香月清司的第1軍、東久彌宮埝彥王的第2軍、山下奉文的第3軍以及第2飛行集團等。

    中國華東方面軍。司令官由松井石根大將擔任,主力為土肥原賢二的第4軍、柳川平助的第10軍、谷壽夫的第11軍。

    中國華南方面軍。司令官由阿倍信行擔任,主力為岡村寧次第6軍、松井命的第7軍、牛島滿的第8軍、荻洲立兵的第12軍。

    1937年12月13日凌晨1時,在歷史上的「淞滬會戰」爆發4個月結束1個月之後,日軍華東方面軍小股特種部隊利用夜色乘登陸艇在吳淞口悄悄上岸,迅速殲滅了中國駐吳淞口的警戒部隊,凌晨3時,日軍華北方面軍先頭部隊第11軍第6師團36旅團23聯隊乘坐運兵船悄無聲息地搶灘成功!

    凌晨4時,日軍23聯隊與日軍駐上海部隊取得聯繫,並同時向當面之中國守軍展開猛烈進攻,中日戰爭再度爆發!

    歷史,在這裡發生了一個天大的誤會!

    歷史上,由於日軍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欲尋中國主力決戰,但果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卻選擇在淞滬之地與日軍決戰,儘管教科書上講是日軍挑起的八一三事變,但事實卻是中**隊主動向日軍進攻!可是,歷史的誤會真的不輕,日軍在華北,除了佔領山東全境和河北部分地方外,還丟失了察哈爾及北平城,損失了兩個師團另幾個旅團,可以說華北戰爭是日軍「敗北」。這種情況,導致的惡果是,老蔣將大量精銳部隊集中在蘇北、安徽一線,以防華北方面軍第1軍南下,而上海卻只有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的36、87、88師三個師防守。

    36師、87師、88師,稍為懂點軍史知識的人就會明白,這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均系原國民政府警衛軍改編,由德國顧問精心訓練而成。而這三個師的師長宋希濂、王敬久、孫元良,也是史書中大名鼎鼎的人物,老蔣本人,對這三個師也是萬千寵愛。

    歷史上,此時第9集團軍的司令官應該是朱紹良,但因為上海並無戰事,所以司令官依然為張治中。在民國歷史上,張治中亦算是一個軍事、政治大家,對蔣那是絕對忠心耿耿,可是,因為歷史已經變化了,老蔣也好,張治中也好,都認為,如果日本捲土重來,絕對不會首先從上海登陸,雖然兩人完全懂得上海戰略地位的重要,但也堅持著他們的觀點。

    為什麼他們如此自信?其原因自然是武愛華的橫空出世!

    老蔣及其手下認為,日軍如果要開戰,肯定是直接尋找武愛華的國防軍決戰,一是因為國防軍與日軍的仇怨甚深,二是**中所有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日軍不殲滅國防軍,即便佔領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意義,因為日本人佔領的地方隨時都可能被武愛華的部隊給奪回來。

    也就是說,日軍要捲土重來,要征服中國,首先就得征服武愛華的國防軍!

    不只是老蔣集團的人有這種看法,就是穿越者武愛華本人,也同樣抱著這樣的態度。當然,他的看法只是沒有那麼極端罷了。武愛華和手下的將軍們幾乎有空就在研究日軍會在哪裡發動攻擊。北平、察哈爾、蘇北、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均作過設想。

    研究的結果是,日軍會首先集合大軍進攻北平等地,因為武愛華到現在為止在北平和察哈爾也只擺有一個集團軍另兩個直屬師,不過7個師而已,當然,這不包括蔡家峪機場的一個標準的空軍團,以及佛子莊基地的守衛部隊及察哈爾警備部隊。但無論如何,這支部隊在武愛華的軍事力量中屬於「偏師」,相對而言易於將其擊破。

    另外,武愛華的這支偏師曾經擊敗過華北方面軍第2軍,並搶佔了北平和察哈爾,如果日軍能將其殲滅,至不濟將其趕跑,也能挽回日軍華北兵敗的不利影響。

    關鍵的問題是,日軍的華北方面軍現在擁有3個軍15個師團及其地方守備隊,必要的時候,關東軍的2個軍完全可以抽出1個軍進攻察哈爾,以牽制國防軍,甚至佔領察哈爾,因為,日軍在華北已經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

    其次,日本極有可能首先進攻福建和廣東,因為日軍的海軍具有特別明顯的優勢,日軍只要在華南進行「多點登陸」,國防軍就有可能疲於應付。即便武愛華的空軍很厲害,但日軍以艦隊規模集結的防空火力,國防軍空軍未必能夠佔到什麼便宜。福建,是武愛華國防軍起家之地,將其佔領或破壞,可以掐斷國防軍的彈藥給養來源,意義不小。

    當然,要首攻福建和廣東,日軍真正得有硬碰硬的思想準備,因為,在廣東和福建,國防軍不但有5個集團軍25個師,還有大量的地方警備部隊,其總兵力近百萬人,要想與這樣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進行「決戰」,得需要很好的胃口。但問題是,日本人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總是喜歡異想天開地賭博,再加上他們強大的海軍,誰敢說日軍就不會對福建和廣東動手?

    再說,武愛華重點防守福建、廣東,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守衛「出海口」。此時,國防軍控制區正是進行大規模建設的關鍵時期,航線多通一天,就意味著有數萬噸物資抵達口岸,如果被日軍佔領了沿海或摧毀了港口,武愛華的建設立即就會受到影響。

    上海?日軍當然也有可能首攻,但國防軍上層認為,這種可能性極小。因為,日軍選擇首攻上海,從表面上看似乎遠離了國防軍這個「敵人」,可以獲得暫時的安全,但無疑又樹立了一個新的敵人,而且還讓國防軍有了從容準備的時間,到時只要國防軍出動,日軍極有可能又會出現將已經佔領的地方吐出來的情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