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2卷:怒火硝煙 第69章:希特勒的橄欖枝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69章:希特勒的橄欖枝

    也許有人會質問:為什麼如此大規模的戰鬥,武愛華卻不出擊,難道他就忍心看著北平陷落,軍民犧牲?

    武愛華當然不忍心看著北平陷落,軍民犧牲,但是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也是古訓。北平,是一定要陷落的,即便武愛華將兩個師拉出去,也改變不了這個宿命。要知道,日軍的華北攻略,只動用了第5師團、第6師團、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三支部隊,剛好是華北方面軍直屬部隊的兵力。

    那麼,日軍第10師團、第14師團、第16師團、第20師團、第108師團、第109師團等華北方面軍的6個主力師團呢,難道這些師團是來中國旅遊的?

    據「風」的情報,這6大日軍主力師團,除了第20師團留在天津「整編」外,其他師團,都隱藏在各公開進攻師團或兵團的50公里以內,而且,日軍每個師團都裝備了戰車聯隊,但這次日軍各師團並未動用戰車聯隊,這又是為什麼?

    這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日軍對北平是勢在必得,完全可以輕鬆拿下,但卻只出動了三支力量,與**慢慢作戰,而將其主力隱蔽起來,顯然是在「釣魚」,只要閻錫山、商震或馬步青或武愛華,哪一個人忍不住率先出手,哪一個就會遭到日軍劫殺!

    而且,極有可能,日軍要釣的第一條魚,就是武愛華的國防軍。

    8月20日,北平陷落,舉國大嘩。武愛華立即命令夏中青率領的已經抵達山東境內的國防軍北上部隊三個師近10萬人立即就地隱蔽,日常行軍改為「戰時行軍」,晝伏夜出,每日行軍速度從100公里提高到150公里。

    對這支部隊,日軍情報部門一直在刺探情報,而且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也特別關注武愛華這支快速北上的生力軍。但是,由於張光陸的情報部的存在,日軍情報人員所獲得的情報,與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記者所獲得的情報相差無幾。

    國防軍北上部隊的戰車,肯定是有的,油苫布蒙住的那個就是;國防軍的大炮的口徑是很大的,雖然情報人員無法近距離觀察,但可以用口語描述他們觀察到的情形。最震撼的是國防軍的車輛,那些十幾個輪子的大型拖車,只有列強國家才生產,而且也是最近幾年才能生產的,為何國防軍會有如此強勁的運輸車輛?

    震撼的自然不止是日本情報人員了,還有戴笠的軍統以及蔣委員長等人。說起來,蔣介石的心情並不因國防軍繼續擁戴他擔任領袖一職而好一點點,反而變得十分鬱悶。

    蔣介石作為一代梟雄,哪裡會不知道,武愛華之所以力挺自己,是因為武愛華根本就不害怕自己。

    一支強勁的,不屬於自己陣營的,甚至足可毀滅自己的力量,卻擁戴自己繼續「執政」,假如你是國家元首,你會作何感想呢?

    你看別個國防軍,一出手就是重裝軍團,那車輛,那坦克,那大炮,就是整個**幾十個師也未必有別人三個師多啊!而武愛華有多少個師,每個師多少人,蔣介石肯定是知道的,因為那些人的軍銜就是蔣某人以果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大元帥的名義授的嘛。武愛華擁有2支師級編製的特種部隊,5個直屬師,3個集團軍15個師,還不含海軍和空軍,就有22個師的編制。

    雖然國防軍每個師只有25000人編製,可蔣介石同樣知道,別看自己的德械整編師也有21000人,可兩個師甚至三個師,未必是別人一個師的對手。這個賬一算,蔣介石就更鬱悶了,因為,中國第一軍事集團似乎已經不是果民政府中央軍了,而是那支名義上屬於果民政府的國防軍鳥!

    蔣介石明白這個道理,蔣介石因此很是鬱悶。而其他的地方實力派呢?顯然,他們同樣是聰明人,這處賬一自就明白的。自己幾萬人、十幾萬人的部隊,還在這裡打來打去,想要稱王稱霸的,好笑不!

    夏中青的強勢北上,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福建工商界人士在各地的生存境況大為改善。在過去,武愛華很強勢,但別人也不弱,再說大家各佔一塊,咱們是井水不犯河水,你武愛華總不可能把所有的地方實力派都滅掉吧。但是,夏中青帶的三個師一露面,這些地方實力派最先感受到「氣候」的變化,感受到氣候變化又怎麼辦?

    武愛華給人的感覺是「不問世事」,可一旦問起來也很要命,那個殷汝耕就是個例子。所以,找武愛華是找不著的,直接去福建?似乎也不妥當。這些民國的大佬們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想起,自己這兒不是有來自福建的商人嗎,而且,他們打的招牌就是武愛華的「閩西」或「福建」牌嘛。

    於是,這些商人的生意好談多了,前來拜訪的本地商人、士紳、政要,甚至軍人也多了起來。

    福建出去的商人,當然有正經商人,但也有「和牌」公司的商人。地方實力派態度的細微變化,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武愛華的耳中,讓武愛華不得不思考:這些人的未來怎麼辦?

    1937年8月21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宣佈佔領北平、天津等城市。同時宣佈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軍和第2軍將分別「進剿」危害華北治安、殺害日本軍人的「兇手」,而且宣稱,這些「兇手」逃到哪兒,日軍就將追到哪兒!

    哪些人是兇手呢?有西方記者問。

    日軍華北方面軍副參謀長岡部直三少將答道:「武愛華,宋哲元,湯恩伯,傅作義等人均是主要兇手!只要中國政府願意將上述人員交由日本華北方面軍審判,日軍可與中國政府談判包括華北前途在內的任何問題。」

    可能連岡部直三本人都沒想到,他的這番話報道出來後,不但引起了西方國家對上述4名將軍的注目,更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偶像崇拜熱潮!因為,一夜之間,上述四人就成了民族英雄,成了中國的保護神,其聲望之高連蔣委員長都有些忌妒。

    歐洲。德國。柏林。

    一代狂人希特勒將目光定格在武愛華身上。

    德國元首希特勒,其一生的毛病實在太多,但他對中國人的態度,卻一直十分友好,否則也不會派出德**事顧問團到中國來,更不會推動中國陸軍的改編。希特勒最終選擇與日本結盟,並不是喜歡日本人,而是因為日本比中國強大,希特勒在推行他的歐洲戰略甚至全球戰略中,需要一個東方的國度作為他的夥伴牽制蘇俄。

    而正是因為日本攻陷華北,進而攻佔上海和南京,讓希特勒最終選擇了日本。在1938年2月20日,德國正式承認偽滿洲國,就是德國正式拋棄中國的信號。而到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最終結成了「同盟」。

    所以,在這個時候,希特勒對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其關注度還是非常高的。一個月前,一支叫國防軍的中**隊,利落地殲滅日軍兩個旅團萬餘人,讓希特勒知道了武愛華的名字,看到武愛華刊登在報紙上的大幅照片,希特勒感歎道:「這個年輕人,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東方人種啊!」

    也就在那時,希特勒命令德國駐中國大使館武官,注意搜集武愛華的信息。日軍岡部直三少將的講話,迅速在海外風傳,自然也在德國上了報紙,當他再一次看到武愛華的名字,並且被日本人作為第一號「兇手」時,希特勒又翻出此前的照片,越看越覺得,這就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合作者,高大、英俊、自信、優秀、神秘!

    也就在這時,德國駐中國大使館終於將搜集到的武愛華的情報用一個大郵包直接寄送到了元首府。

    看著未經任何整理,顯得異常凌亂的材料,希特勒大為惱火,「官僚主義,官僚主義!德意志帝國絕不允許如此不負責任的官僚存在!」

    於是,元首府一個電話打到德國外交部和國防部,那個為希特勒辛辛苦苦辦事的駐中國大使館武官魂頭都沒摸著,就被解職了。

    再仔細一看,希特勒幾乎暴走,因為材料基本上都是漢語寫就的,而且是全部是從報章上剪下來的。

    「秘書,叫一個懂得東方語言,不,叫一個精通漢語的人過來!」希特勒最終也沒暴走,而是心平氣和地接受了現實。因為希特勒此時的狂妄症又發作了:在德意志,有誰能站得與自己一樣高,與自己看得一樣遠呢?

    當柏林大學東方語言學系的漢學教授將材料全部翻譯成德語,並分類裝訂成冊交給元首府後,希特勒大喜,立即提出聘用這個名叫席文的教授為他的亞洲及中國顧問,而且,他的柏林大學的教授席位還可以繼續保持。

    「真的?元首要聘我為元首府亞洲及中國顧問?」聽到希特勒秘書打來電話,席文教授驚訝得差點心臟病發作。哎,席文教授雖然研究漢學算是資深人士,對「喜怒不形於色」的中國文化實在沒學到位,對於「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種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情緒卻情有獨鍾啊。

    閱讀完席文教授的翻譯文稿後,希特勒更堅定了他的想法: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合作夥伴!雖然,這個人暫時不是中國的領導人,但他強悍的軍隊足以讓他在中國取得更大的權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