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1卷:戰火梟雄 第94章:兩手硬才是真的硬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94章:兩手硬才是真的硬

    劉文輝坐在雅安的公館裡想了想,最後,劉文輝想到了一個主意,給大渡河沿岸的心腹手下發報:一方面要大張聲勢阻擊正規軍,二是交火時佯裝不敵,將物資盡量完好地交給正規軍;三是讓開大路,讓正規軍盡快穿過康區。

    劉文輝這樣做,在對下屬交待時也是有理由的:剿匪,老蔣堂堂的百萬中央軍都剿滅不了,粵軍還沒出動就被滅了5個師,我一個小小的軍長又怎麼可能剿滅得了,與正規軍同歸於盡誰又願意幹啊?

    當然,暗地裡的理由,只有劉文輝及少數幕僚知道了。後來,隨著獨立支隊的聲勢日隆,劉文輝一直讚歎自己有先見之明。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劉文輝也好,其他地方軍閥也好,在中國並不缺少這樣的人。

    朱、毛等人發了電報之後,臉上又堆滿了烏雲,因為,正規軍依然沒有擺脫危險。但是,從5月29日開始,敵我態勢發生了非常詭異的變化:劉文輝的西康部隊只是遠遠地吊著正規軍,並不像往日那樣瘋狂地撲上來;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也異常順利,劉文輝的部隊撤走時,竟然將糧食、子彈等物資堆放得好好的,像是等著正規軍來取一樣。雖然這些物資不多,但對於早已沒有隔夜之糧的正規軍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了。

    「這劉文輝何時變得如此仁義了?」朱老總得到敵情通報後,有些不解地說道。

    老毛用手指了指東南方向的天空,微笑著不語。

    「你是說閩粵贛?」朱老總立即就想到了老毛的所指。

    「這幾天,就這一件大事。想來,應該有一定關係吧。」老毛只是猜測,因為沒有證據,誰也說不清楚。

    對於老蔣來說,這確實是一件大事。

    老蔣聽到粵東粵軍戰敗的消息後,急火攻心,暈了過去,這一暈就是幾個小時,經過保健醫生和專家們的緊急搶救,最後才緩過氣來。

    「哎,想我蔣中正奮鬥一生,可為什麼國家統一之路就如此艱難呢?」這是老蔣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好在只是對著小玲一個人說的。

    小玲能說什麼呢,宋家與蔣家聯姻,就是盯著這個領袖寶座的。雖然歷史上的小玲也做過一些有利於國家的事情,但其基本的立場並未改變,那就是借助於老蔣的權力,為宋家謀取更多的利益,不止是宋家,還包括孔家和陳家。

    「達令,你好好休息吧,天還塌不下來!想當初中原大戰那麼艱苦,你都熬過來了,這閩西的正規軍,不過疥癬之患罷了。」此時,小玲也只有寬老蔣的心了,如果老蔣出事了,那才是萬劫不復,其他的,還真是「疥癬之患」。

    陸戰4團團長張斌賢帶領4團兩個營到達粵東之後,武愛華簡單地召開了一個粵東形勢分析會。武愛華認為,粵軍雖然戰敗,但未必就甘於失敗,獨立支隊要有打仗、打大仗的準備;當前,粵東方面的任務有兩個:其一,陸戰1團、陸戰4團要共同擔負起「解放戰士」的訓練任務來,由陸戰1團副團長戚業國總負責,4團副團長張力協助,要求在1個月內完成這2萬士兵的訓練任務。其二,要迅速在粵東各縣組建警備營,其兵力來源招收農民子弟為主,每個警備營由派一個陸戰排作為其警備營的骨幹!各警備營要求在3個月內形成戰鬥力。

    粵東的事情處理完之後,武愛華帶著副參謀長傅林、1團團長楊桂青、4團團長張斌賢及警衛營、特戰大隊、海軍陸戰隊,沿平遠、尋烏一線迅速北上,與剛剛攻克瑞金不久的陸戰3團匯合。

    至於輜重團3營,他們的任務就很重了,這次,在粵東繳獲了很多物資,要知道陳濟棠七萬多人駐紮在粵東,是準備打持久戰的,其物資給養自然十分豐富,僅汽油就達20噸,可是,這些物資現在都便宜了獨立支隊。輜重團3營的任務是把這些物資特別是汽油全部運到龍巖。

    武愛華現在是家大業大,但是,這家也不是很好當的。譬如那一個戰車團,以及100輛汽車,沒有汽油這種物資根本就運轉不了。前段時間雖然把原閩西地區的汽油全部集中了起來,還從漳州方向的商人手中購買了很多汽油,可是,儲存的油料卻不夠t-12型衝鋒戰車在戰場上跑兩個來回。

    想起來,最初傅林做出的那個將t-12型衝鋒戰車當成「移動炮台」的反圍剿作戰方案,還真是無比正確。因為沒有油,戰車跑不起來,所以只能在陣地內小範圍內轉轉,移動移動而已。

    在瑞金,武愛華與幾位高層再次分析了粵東戰役後的形勢,認為**一定會再次圍剿,但會相對平穩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也許半月,也許一月,也許稍長一些。差不多取得共識之後,武愛華下達了與粵東差不多同樣的任務:其一,陸戰3團要盡快完成對江西保安2旅俘虜的訓練工作;其二,組建瑞金警備營,警備營兵員主要來自於破產農民,要求在3個月內形成戰鬥力。

    當然,武愛華沒忘了讓陸戰4團副團長帶領其2營、3營迅速南下粵東,加入到粵東的工作任務中。

    6月6日,武愛華一行到達長汀。長汀警備營營長丁道勇及長汀縣一干人馬早早地就在縣城外迎接,讓武愛華很有點後世高官出行的飄飄然的感覺。

    但是,武愛華到長汀並不是舊地重遊,而是帶有強烈的目的的。此前,在龍巖擴軍之時,獨立支隊成立了幾家公司,其中「閩贛邊境礦業有限公司」和「閩贛邊境農墾公司」的總部就建在長汀。用後世最時髦的話說,武愛華要對這兩家公司進行「調研」。

    礦業公司,由採礦工程師博爾特(中文名字:李綠野)擔任公司經理兼總工程師,另外還有2名採礦技師和4名精貢礦工作為李綠野的助手。武愛華給李綠野的任務有兩個,一是優先開採閩贛邊境地區(距天華山基地不遠)的熱巖金礦,這個項目進展比較快,因為此前已經繳獲了一套採礦設備;二是組建一座煤礦,在三個月內形成開採能力,半年內要達到年產5萬噸燃煤的水平。

    從礦業公司成立,到現在已經兩個月過去了,武愛華自然要來看看。博爾特匯報道,天華山金礦已於7日前提取了第一批黃金,根據礦點的地理環境和地質構造,現在每天大約能提取120克黃金,三個月後各方面條件好轉之後,每日可提取黃金300克左右。煤礦方面,目前正在修建礦山公路,搭建工人生活場地,估計還需要半個月才能正式投入開採。

    每日300克?武愛華開始算賬了,現在每克黃金才1.2345美元,如果直接出售,顯得很不划算。這個黃金,還是先存著不用吧,等哪天成立自己的銀行了,可作為資本金。

    匯報了好的一面,接下來捕爾特就大倒苦水了,「老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這兒的技術工人太少,水平太低,我們想加快速度也沒有辦法,想提高效率也沒有辦法啊……」

    「臥槽,機器人也會講條件?」武愛華忘記了,工程師級別的,可是標準的智能機器人呢,很快學會人類的習慣,也是他們的能力之一。

    「嗯,很好。礦業公司不錯!博爾特,你看是否再給你派一些助手,譬如幫你培養一些礦工什麼的?」各類機器人指標,武愛華根本就沒用完。

    「老闆,最好是直接給我派100名精英礦工過來。我保證將建設速度提高一倍。」博爾特討價還價道。

    「不行,我可以再給你派2個採礦技術,10名精英技工過來,但是,你得給我把培養人才的任務承擔起來。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以後需要開採的礦產很多,必須有自己的採礦產業隊伍。」

    「是。老闆,遵命!」整個交談,博爾特都是用「德語」說的,這剛好是武愛華懂的語言。考慮到一些特別的情形,武愛華也沒特意要求博爾特用中文說話。

    農墾公司的於建福,原天華山基地第一批老鐵匠,因為有了機器人的出現,於建福的鐵匠工作暫時失業了,但他去擔任起了更重要的職務,目前,他擔綱的農墾公司,人員已經達到1200人,但多是中年男女,這些人不再年輕,但又家貧,沒有文化,農墾公司到是一個好的去處。

    農墾公司的總部在長汀,原來的榕樹坪基地農墾公司的一個分部,主要用於山珍野果的培育與採集。閩西一帶,雖然多山,但由於長年戰爭的破壞,再加上一些大地主的消失,也出現了相當面積的無主土地,這些土地,武愛華並沒有暫時分給農民,而是由農墾公司先行耕種起來。

    雖然武愛華骨子裡對農民懷有深厚的同情,但武愛華同樣有一種「救急不救貧」的觀念。農民沒有土地,其原因很多,其中不太擅長於耕種也是其原因之一。現在,正規軍來了,並且建立了工廠、礦山、農場、農墾公司,沒有土地完全可以去「打工」,這樣,這些農民說不定比耕種自己的土地還要划算,因為,他們可以在相應的公司裡受到技能培訓與習慣訓練。

    後世的經驗也證明,祖祖輩輩只會種地的農民,從來沒有發財致富過;只有那些種田能手,一家人種幾千上萬畝的,才可能稍有積蓄,可是,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土地又不可能大規模集中,那麼,農民的出路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非農業。後世的官府大搞城市化,未必沒有這樣的考慮。

    以其後來再走這樣的路,武愛華還不如現在就盡力將他們往非農產業上引。

    農墾公司,基本上繼承了榕樹坪基地所有的業務,種植、養殖、採摘等業務都上,此外,農墾公司還長年對外收售糧食、乾果等農副產品,以保障供給、平衡物價。

    過去,閩西農民對於採集山野乾果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價格較低,不是很好銷售,武愛華穿越而來,自然知道這些菌類、核桃、柿餅、板栗的營養,除了要求在部隊的伙食中多搞點干菌燒肉、鮮菌炒肉這類菜品外,還在早晨的粥裡,要求加入核桃粉;同時,部隊出征的乾糧,也要帶上柿餅、去殼板栗等乾果。

    武愛華此舉,可謂是一箭雙鵰。一方面是農民增收,原來無人要的東西現在可以變成錢;二是士兵通過這種方式改善伙食後,身體素質提高得很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