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戰火梟雄 第81章:生死存亡的戰鬥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81章:生死存亡的戰鬥
也因為如此,武愛華在組建閩贛邊境第一批公司時,才有了紡織印染公司和成衣公司這兩個公司,這兩個公司,目前的主要任務自然是為獨立支隊製作軍服的。
系統就像武愛華的親爹,對武愛華實在是太好了。因為軍服說是「一套」,其實是幾套,甚至是「全套」。
1套春秋常服(含軍帽、背心、內褲、襪子、皮鞋、棕色皮帶各2);
1套夏季常服(含軍帽、白色襯衣、咖啡色襯衣各2);
1套冬季常服(含保暖軍帽、保暖內衫、秋褲、總司令皮鞋各2)。
4套迷彩作訓服(含鋼盔、背包、水壺、打火機、防毒面具各2)。
當武愛華看到這份簡潔卻不簡單的列表時,如果系統是個人,即便是個男人,武愛華說不定也會跳起來親一口。這,實在是太牛b了,簡直就是「無微不致」了嘛。
最後,武愛華提出了「修改意見」,系統竟然很客氣地就採納了。
已經如此優秀了,武愛華還在想什麼呢。武愛華沒想什麼,就一個思想,「一事不煩二主」,要弄就一次弄到位。
所謂弄到位的,其實也就是肩章、帽徽。
新兵:無新式軍服,繼續穿原來的正規軍衣服(這是訓練的壓力與動力哦)。
二等兵:紅色帽徽,肩章1紅星。
一等兵:紅色帽徽,肩章2紅星。
下士:紅色帽徽,肩章3紅星(副班長、班長)。
少尉:紅色帽徽,肩章1槓1紅星(副排、正排)。
中尉:紅色帽徽,肩章1槓2紅星(副連、正連)。
上尉:紅色帽徽,肩章1槓3紅星(正連、副營)。
少校:銀色帽徽,肩章2槓1銀星(正營、副團)。
中校:銀色帽徽,肩章2槓2銀星(副團、正團)。
上校:銀色帽徽,肩章2槓3銀星(正團,副師)。
少將:金色帽徽,肩章3槓1金星(副師、正師)。
中將:金色帽徽,肩章3槓2金星(正師、副集團軍)。
上將:金色帽徽,肩章3槓3金星(正集團軍、方面軍)。
大將:金色帽徽,肩章3槓4金星(大兵種副司令、司令)。
雖然獨立支隊沒有授銜,武愛華也不那麼稱呼,但這個帽徽、肩章等級的確立,對於部隊管理,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凡是星少、槓少的,見到比他多的,都要立正喊「首長」。
獨立支隊能夠扛「3槓1金星」,頭佩金色帽徽的,只有武愛華和鍾守富兩人。至於「中將」、「上將」、「大將」之類的軍銜,武愛華暫時還考慮不過來。本來,鍾守富建議武愛華自己扛一個「3槓2金星」的,但武愛華卻謝絕了。這個風頭,還是不出為好。雖然自己帶的兵,比**一個中將還要多,但誰和**比啊,咱們是正規軍嘛。
在司令部中,參謀長夏中青與副政委程亮,是「2槓3銀星」,副參謀長傅林是「2槓2銀星」。申仁是「2槓1銀星」,少校副官,反正他也不在乎這個的。
所有主力團長都是「2槓2銀星」,所有警備營營長都是「2槓1銀星」,這種安排屬於「低靠」。武愛華在每支部隊的換裝儀式上公開表示:「要想多一根槓,要想多一顆星,要想由紅星變銀星,由銀星變金星,同志們,努力吧!」
在常服的色彩與樣式上,武愛華全部借用了我軍07式軍服,只是配飾方面更簡潔一些,畢竟現在的時代還是不一樣。
從5月1日開始,到5月15日結束,全軍38649人全部換裝完畢。而龍巖駐軍,則是最後一天換裝的。
5月16日早晨,龍巖居民上街,發現昨天常見的正規軍一夜之間全部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穿著筆挺軍服的從未見過的軍人,這服裝,可比**的服裝好看多了,這些士兵的面容,似乎比正規軍還更為精氣神。特別是那帽徽上和肩膀上的星星,更是星光閃爍,美輪美奐!
這是什麼部隊呢,人們心頭都產生了疑問,但是誰也不敢上前詢問,雖然說此前的正規軍非常親民,但畢竟軍民有別,有事沒事誰也不敢去找麻煩。
「這個,你就不知道了嘛,我告訴你啊,他們同樣是正規軍,就是昨天那支正規軍!我表兄昨晚還專門穿了這身衣服回家給我們看呢。」一個市民很得意地對身邊的人說道。
獨立支隊嶄新的軍裝以及軍容、軍貌,確實如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根據地的民眾不但感覺到新鮮,而且潛意識中堅定了獨立支隊戰無不勝、天下無敵的信心。即便一些所謂頗有見識的人,在看到獨立支隊嶄新的軍容之後,也心下感歎,「這一次,這天可能是變不回去鳥!」
在截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關於三省聯合剿匪的情報之後,武愛華就命令傅林帶領參謀副官們在沙盤上推演,提出幾套殲敵的方案。
當武愛華和政委、參謀長一行回到龍巖之後,傅林立即上交了三套完整的方案。
第一套就是堡壘要塞防禦方案,武愛華雖然不想採用,但還是認真地看了看,防禦做得非常不錯,但在戰略機動力量的使用上,有些縮手縮腳,一付被動挨打的樣子。
第二套方案,則是與敵大範圍運動戰,必要時放棄根據地,攻擊福建、廣東沿海或江西,這個方案,很有氣魄,也很有靈氣,但武愛華同樣不想採用,根據地,武愛華是不想放棄的;必要時,武愛華可以派出海軍陸戰隊,直接殺上南京。相信憑海軍陸戰隊的外國人模樣,加上自己的「全息地圖」以及特種戰術,即便老蔣的軍委會有一個師的部隊駐守,也可以取敵酋之首級。不過,這一招武愛華也不準備用。
第三套方案,是比較綜合的方案。根據地適度防守,集中2-3個團的戰略力量,跳出根據地,攻敵一路,殲敵一路,從而瓦解敵之合圍攻勢。但是,這個方案並沒有作出戰役細節設計,也就是說,傅林對於獨立支隊2-3個團,萬人左右的部隊,能否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之一路並不十分看好。
如果不能殲敵一路,則是「跳出去」戰略的失敗,**對根據地的合圍和攻擊態勢將得不到瓦解。也因為如此吧,傅林就沒有詳細的方案。
參謀處的人能夠把方案做到這種程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畢竟,獨立支隊擴軍、擴兵種之後,並未進行過大戰,譬如戰車團如何使用,傅林就換了一個經驗錯誤,他把戰車當成活動炮台,用來防守城市了。
這就是,你要讓一個從未經歷或觀察過某種事物的人,形象地描繪出某種事物的性質、特徵與作用,那肯定是不行的。正規軍官兵,包括此時**官兵,誰知道「坦克集群」的概念,誰知道「閃電戰」的概念,誰知道蘇聯人後來搞的「大縱深」概念?
但是,傅林的方案裡,也有可喜的東西,那就是「步炮協同」被提到了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不過,這次戰役,主要是防禦性作戰,步炮協同的作用有限;即便要對敵發起攻擊,武愛華也不會採用這種正面進攻的方式。
武愛華擁有特種兵,擁有由未來科技製造的「機器兵」,有了這兩大優勢,武愛華為什麼要與敵硬碰呢。
5月16日、17日兩天,獨立支隊司令部都在召開作戰會議。與此前一樣,此次作戰,同樣分為內線作戰和外線作戰兩大部分。
內線作戰,分為三個方向:
龍巖漳平方向:由政委鍾守富總負責,炮兵團靳希斌、防空團馮建軍協助;兵力為戰車團,炮兵團1營、輕步營,防空團1營、輕步營,輜重團1營,工兵團,新兵團,龍巖警備營,漳平警備營,共計15個營,總兵力13168人,其中,新兵團4000人只能作為戰場輔助人員使用。
本方向的戰略方針為守龍巖漳平而不戰於龍巖漳平,要求把本部所有重型武器全部前推至龍漳一線外圍博平嶺一帶,依托博平嶺的地勢將敵擋在龍巖漳平之外!
本方向的優勢是重火力強大,特別是戰車團48輛「t-12」型衝鋒戰車,目前無人可敵;弱勢是步兵突擊力量偏弱。
永安清流寧化方向:由參謀長夏中青負責,教導團周長兵、陸戰2團莊西鎮協助;兵力為:炮兵團2營,防空團2營,教導團,陸戰2團,永安警備營,清流警備營,寧化警備營,共計13個營,總兵力12518人。
本方向的戰略任務是防禦,真正的防禦,前出超過100公里殲敵,必須請示總司令或政委。本方向各兵種兵力比較平衡,攻守兼備。
長汀方向,由副政委程亮總負責,陸戰3團錢明輝、陸戰4團張斌賢協助;兵力為:陸戰3團,陸戰4團1營,山炮營,防空團3營,炮兵團3營,輜重團2營,長汀警備營,古城警備營,共計11個營10914人。
本方向,主要是防禦敵人從江西方向進攻根據地,防禦重點地區在古城鎮。
外線作戰部隊,由武愛華親自率領,副參謀長傅林、陸戰1團楊桂青協助,兵力為警衛營、特戰大隊、海軍陸戰隊(孔武率領70人),陸戰1團,輜重團3營。總兵力6972人。
為了保證關鍵時刻的出奇制勝,武愛華在每個內線作戰方向都留下了1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分別由1名a級戰士率領。必要時,武愛華可命令他們直接攻佔敵指揮部,活捉敵指揮官。這些「機器兵」,抱著一挺班用機槍,身上掛著1000發子彈,爬山涉水無所不能。
這個安排,充分地利用了「聯合圍剿」三路大軍進度不一致的敵情,以及武愛華一直主張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術主張,既然明知戰爭不可避免,選擇主動出擊和率先動手也未必不是一個好招!
這次事關根據地生死存亡的戰鬥,獨立支隊可以說是全部都出動了,連戰略預備隊都沒有留,如果說真留有一支,那就是連城警備營。連城縣,地理位置在上述幾個縣的中間,敵人根本就攻不到那兒去,為此,連城警備營長申素平很有意見,說他不能上戰場,是司令看不起他。武愛華也沒辦法,連城不可能不留兵,於是,給了申素平一個任務:隨時準備接應各作戰方向的俘虜並將其訓練成合格的正規軍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