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1卷:戰火梟雄 第79章:繼續悶聲發大財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79章:繼續悶聲發大財

    誰知,當副政委程亮向武愛華提出這個想法時,武愛華同樣以一句「悄悄發財,打槍不要」忽悠過去。

    後來,政委又來問,武愛華不得不把幾個人找來說聊齋:「現在我給你們出一道題,就是分別列出主動公佈我軍佔領地區和不公佈我軍佔領地區的好處與劣處來!」

    幾個人一想,也對呀。這樣的話,自然就能說服司令員了。於是,大家紛紛埋頭在筆記本上一條一條地記錄:

    主動公佈的好處:1,壯大正規軍聲勢;2、鼓舞民眾革命信心;3……

    不主動公佈的好處:1、埋頭髮大財;2、有利於隱藏實力;3、可以贏得一定的對敵準備時間;4、讓敵人摸不清虛實;5、不激怒蔣……

    寫著寫著,眾人的臉上開始流汗,因為,他們發現,不主動公佈的好處多得多。而且,公佈後的好處多是虛的;不公佈的好處多是實實在在的。這……怎麼會這樣呢?

    武愛華一看幾人額上流汗,就知道答案了。

    「這個,司令員,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呢?」副參謀長傅林公開表明他的不理解。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你們的思想受到了兩個因素的影響,第一個因素,就是希望革命高潮快點來,正規軍快點強大起來,聲勢越大越好,這是主觀願望;第二個因素則是你們的經驗、知識及敵我形勢等在影響著你們的思想,這是客觀現實。

    其實,一個人之所以犯錯誤,並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是看問題只看到了好的一面,沒有看到壞的一面。或者說,他的願望是怎麼樣的,他就會怎麼去看問題。從主觀願望觀察問題,就不是實事求是了。」

    「嗯,司令員這話說得好,實事求是!」政委及時表揚道。

    「這話,並不是我說的……而是馬張老祖宗那兒就有這方面的論述,譬如主觀要符合客觀,這就是實事求是,是唯物主義;反之,則是虛假空談,是唯心主義。」武愛華在陸軍大學時,哲學也算學得好,用在這個時代來忽悠幾個人,還真是沒問題。

    「司令員這話說得好,我要記下來。」政委鍾守富立即在本子上劃拉起來。

    「政委,這個時候記根本沒必要。我說的話,以後你們慢慢體會吧。現在,為了對我們是公開打旗還是悄悄干作一個總結。在總結之前,我還有一個問題:你們說,是革命好呢還是不革命好?」

    「啊?」幾個人大吃一驚,司令員這是要幹嘛!

    「呵呵,我這話應該這樣問:革命好不好?」武愛華差點把自己繞進去,哲學學得不是很精通啊。

    「好!」眾人異口同聲,這個時代,革命者誰敢說革命不好?

    「行,革命確實好。那麼,革命有沒有壞處呢?」武愛華慢慢地引導著幾個人。

    「這……革命怎麼會有壞處呢?如果有壞處,那誰還革命呢?」夏中青雖然是北大畢業生,但也有其歷史的局限。

    「真的沒有?」武愛華反問道。

    「沒有。」這一下,幾人都站到了武愛華的反面。在他們看來,武愛華再能言善辯也不可能把黑的說成白的吧。

    「好。我講一個故事吧。張大媽有三個兒子,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雖然遭到地主剝削,但也勉強吃得起一口飯,因為三個兒子都是家裡的勞力。後來,正規軍來了,張大媽把大兒子送去當正規軍,一年後,張大媽的大兒子在戰場上犧牲了;這時,張大媽已經有很高的覺悟了,於是,又把二兒子送到正規軍部隊當兵,一年後,誰知二兒子又在戰場上犧牲了。這時,張大媽再說什麼也不願意她的三兒去當正規軍了。可是,張大媽的三兒子堅決要求當正規軍,他要去給兩個哥哥報仇。這樣,三兒子也走了……後來,正規軍主力部隊撤離了,**回來了,還鄉團聽說張大媽的三個兒子都參加了正規軍,便把張大媽關起來,把張大媽的房子也給拆了……再後來,國民黨因為抓的人太多,張大媽在牢獄裡也要吃飯,關也不是,殺也不是,便把張大媽給放了。」

    「司令,別講了,我明白了。」傅林率先聽不下去了,因為張大媽現在已經瘋了,在龍巖大街小巷見人就說:白狗子,你不得好死!我三個兒子都是正規軍,早晚會回來要你的命!問題是,張大媽這話就是對著武愛華說的。當時,有數十個獨立支隊官兵都在場。

    「你明白什麼?你們明白什麼?你們,其實是不明白的。你們是革命者,我武愛華也是革命者!但你們聽說過一句話沒有,叫: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天下興旺也好,還是帝國衰亡也好,老百姓都是受苦的人。」

    「所以,革命也是有壞處的。這個壞處,就是犧牲太大!有人說,我們不怕犧牲,你可以不怕,可你的親人怕不怕,他們擔不擔心你?同時,戰爭對社會的破壞也大,**一炮打過來,老百姓的房屋倒一大片;正規軍一顆手榴彈甩過去,也可能炸到一些不該炸傷的東西。」

    「司令,那該咋辦呢?」終於,幾人的思維被武愛華牽著走了。

    「那咋辦?當然還得革命!只是,我們革命者一定要認識到,革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們的任務就是鞏固和發展好的一面,盡量克服和減少壞的一面。這個叫事物的兩面性,也就一分為二。任何事物,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譬如我們在閩西的發展,你們總是主張要大張旗鼓、轟轟烈烈,要弄得天下人都知道;而我卻主張埋頭發展,悄悄發展。那麼,這兩種方式,哪一種的好處多一些,對我們更有利一些,我們就選擇那種方式!」

    「司令員,我覺得你不去大學當教授真是太委屈了!」夏中青最後服了。

    事實上,幾個人通過武愛華這一忽悠,還真的打開了思想的窗戶。以後,他們在遇到問題時,都會這樣思考,慢慢地,這些人也在獨立支隊獲得了幹部戰士的認同,最後竟然也成了舉世聞名的人物。

    如果是在後世,武愛華即便是特種部隊的指導員,這類話也是難以說出口的。一來,後世的人誰會聽這些啊;二來,國家政權已經很強大了,軍不需要再依靠這種蒼白的說教來動員民眾了,即便要說,說的人也是口是心非;一句話,後世就不是一個革命的時代。但這個時代,尤其是武愛華選擇了革命的陣營,隨著隊伍的擴大,自己會慢慢地成為人們注目的中心,這種情形,不得不讓自己的思想具有某種色彩,或者對這個時代的革命者說具有某種深度。也只有這樣,武愛華的一些具體的行為與習慣,才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才能被人們理解。

    武愛華想要悶聲發財,從理論上看是可行的。可現實卻總是那麼殘酷!

    4月2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小範圍的討論並不是沒有結果,而是有了一個大大的結果!

    老蔣深知,兩年前的福建事變弄得差點讓他下不得台來,福建的正規軍之患並不亞於朱、總司令之亂。這個道理也是老蔣突然想通的。

    老蔣看著地圖,這正規軍在長汀起事,不去急著恢復他們此前的根據地,一個勁地往龍巖方向跑,到底想幹什麼?龍巖之下,就是龍溪(漳州)和廈門了……

    正規軍想要出海口!老蔣得出了這個讓他驚訝得有些不敢相信的結論,這股正規軍不簡單啊,一個勁地往海邊竄,這是想獲得「國際援助」和「國際承認」啊!

    老蔣這時自然沒有什麼「海權」或「海洋時代」的概念,但老蔣能得出這個結論也很不簡單,說明他還算是一個戰略家。

    於是,會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老蔣意外地第一次在會議上作了一個自我批評,說他以前對閩西匪患重視不夠,才釀成了如此難堪的局面。

    老蔣有了主動性,這個會議的風向就變了。

    立即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閩贛粵三省聯合剿匪司令部」,老蔣自告奮勇擔任總司令,任命陳濟棠、何健、顧祝同、張治中、陳誠擔任副總司令。

    「閩贛粵三省聯合剿匪司令部」下轄三路大軍:

    東路軍,由第14軍軍長衛立煌任總司令,第2軍軍長李延年任副總司令兼前提總司令,指揮整編6軍第3師、第9師、第10師,陸軍第52師、第80師、第83師共6個師12個旅9.8萬人,剿匪之第一階段,由龍溪、華安、大田、沙縣、將樂一線向西攻擊,壓縮正規軍生存空間。司令部駐地龍溪(漳州)。

    西路軍,調何健擔任總司令,第28軍軍長劉建緒擔任前敵總司令,指揮整編陸軍第15師、第16師、第18師、第19師、第24師共5個師計13個旅12萬人由湘入贛,剿匪之第一階段,由金溪、資溪、黎川、南豐、廣昌、寧都、石城、瑞金、會昌一線(國道206線)向西攻擊。司令部駐地贛州。

    南路軍,由粵軍陳濟棠擔任總司令,粵軍第1軍軍長余漢謀擔任副總司令,粵軍第3軍軍長李敬揚為前敵總司令,指揮粵軍第2師、第3師、第7師、第8師、第9師共5個師10個旅7.5萬餘人,由尋烏(江西)、平遠、蕉嶺、永定(福建)一線向東北攻擊。司令部駐地梅州。

    此次會剿,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撥款1000萬法幣用於戰役開支。但是,老蔣卻作了一個規定:這筆錢,並不平分到每個師旅的頭上,而是以獎金的形式,誰取得戰果誰就拿,誰戰功大就拿得多!

    30萬大軍,再加1000萬法幣的獎金,老蔣這一手,很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