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1卷:戰火梟雄 第75章:牛氣沖天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75章:牛氣沖天

    但太宇宙的「百人將」,是指可以同時指揮100支部隊進行戰鬥,「十人將」是指可以同時指揮不超過10支部隊進行戰鬥。指揮100人與指揮100支部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十人將」與「百人將」的區別,主要涉及到他們的戰鬥判斷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保證在高強度的戰鬥中百分之百不能出現指揮和判斷失誤。否則,他們還可以指揮更多的部隊。

    地球的戰爭及戰鬥狀態,與太宇宙相比,其強度、烈度都相當有限,因此,10支部隊、100支部隊遠未達到他們的上限。

    武愛華如此驚才絕艷之人,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其原因來自於系統一段關於a級戰士的描述:「a級戰士,太宇宙下士,亦稱『十人將』,即可以當『班長』;統領包括自己在內共10個人,有獨立指揮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能根據不同種族、民族的習慣而調整自己的習慣。」

    這段話有問題嗎?沒有問題。那麼,錯誤又在哪裡產生的呢?其實,錯誤就在於對「戰士」的理解有誤,太宇宙的「戰士」譬如c級戰士,是沒有「智能」的機器人,也就說是一台機器,這台機器要做出什麼動作,必須要人去操作、控制;也就是說「十人將」可以在激烈的戰場上同時指揮10台機器進攻或防守。而真正的一個「班長」,雖然說也是指揮10人,但這10名士兵卻是完全擁有獨立思維、獨立作戰能力的人,也就是說,沒有班長,士兵們依然會戰鬥。但c級機器人卻不行,沒有「十人將」,他們什麼動作也不會做。再說白一點,就是指揮10台機器的工作量非常巨大;而指揮10名地球人士兵戰鬥卻輕鬆得多。

    好在這個錯誤在地球上並不是致命的。如果是在太宇宙的戰鬥中,武愛華就是在浪費巨大的資源,相當於一場戰鬥全部是少校、中校、上校在衝鋒陷陣!而一支部隊,即便校級軍官再多,也是有限的。

    「那……a級士兵或b級士兵中,有沒有海戰方面的人才?」武愛華沉吟了一會兒,終於想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首長,可以的。不過,得對他們進行簡單的防水處理?」孔武說道。

    「怎麼處理,誰來處理?」武愛華反問道,同時,他心中的一個想法也在慢慢形成。

    「需要一個小型的維修工廠,維修工程師就可以進行處理!」孔武一點也毫無保留。

    因為時間關係,武愛華讓申仁和孔武將a級戰士、採礦工程師、紡織工程師、印染工程師、製衣工程師、全科治療師等6人叫了進來,並在申仁的建議下,根據「百家姓」的排序,給他們簡單地起了一個名,這樣,武愛華等於就控制了這支在地球上超前無敵的綜合部隊!

    至於精英級技工、普通技工的名字,武愛華把給他們取名的機會讓給了各位工程師級別的機器人了。

    武愛華這個無意之舉,卻獲得了機器人的信任,啟動了他們身上最隱秘的程序,讓他們的工程創造性增加了10%。

    原來,太宇宙機器人製造中心平時也向其他宇宙銷售「功能型」機器人,機器人百分之百服從主人的命令,這在任何宇宙都是通用的。但是,機器人也有人權,他們雖然是機器,但高級機器人也有智能,所以他們渴望尊重,渴望像人一樣被主人重視。

    為了讓那些擁有機器人的自然人類重視機器人的人權問題,機器人研究中心便設置了這麼一個小小的程序:當自然人類向機器人授予一定權利,並且這種權利有利於增加機器人在自然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時,機器人將會以適當的「創造性」工作回報自然人類。

    現在,申仁等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主動,與武愛華平等友愛地對待他們至關重要。如果武愛華是一個漠視手下生命的人,總是叫機器人去幹高難度的工作,在態度上不尊重他們,那麼,這個機器人雖然有智能,但他們也只會做份內之事,而絕不會「多事」。

    不過,機器人的「多事」或「回報」終究是機器人的方式,對地球人類的習俗或地球人的複雜性瞭解不多,這就造成了郝勇在鼓浪嶼以那種極端的方式搞出了那麼大的事情。

    3月31日凌晨4點,獨立支隊偵察連、特戰連、機槍營1連、炮兵營1連通過連續7個小時的急行軍,比預定計劃提前1個小時抵達龍巖,並在前鋒偵察排兩個偵察小組的帶領下,迅速加強了龍巖的防務!

    3月31日下午4點,武愛華率領獨立支隊外線野戰部隊抵達龍巖,從此宣佈龍巖再次控制在紅色軍隊手中,並從此成了正規軍最牢固的根據地之一。

    更大的驚喜在等著獨立支隊的戰士們,下午2時,由申仁、孔武等人帶領獨立支隊輜重連前出龍巖,去領取從國外帶回來的物資;晚6時,一支龐大的車隊開回龍巖,每輛卡車之後,拖曳著一門嶄新的75mm山炮,卡車上,裝滿著各式各樣的作戰物資。在副政委程亮的組織清點下,這些作戰裝備與物資,讓那些對正規軍是否能堅守住龍巖持懷疑態度的人一下子堅定了信心!甚至有人高呼「打到南京去,活捉老蔣!」

    這些物資包括:

    「t-12」輕型衝鋒戰車48輛;75mm山炮100門,炮彈2萬發(計劃裝備24個山炮連);20mm高射炮100門,炮彈5萬發(計劃裝備12個高炮連);班用機槍500挺,輕機槍500挺,衝鋒鎗2000支,總司令瑟98張步槍5000支,彈藥若干;3.5t載重卡車100輛;三輪摩托200輛;此外,還有一套小型紡織設備,1套小型印染設備,1套小型製衣設備,1套小型醫療設備,以及大量的青黴素、磺胺、雲南白藥、口香糖等。

    為了一次性將裝備到位,武愛華不得不忍痛又具現了90名a級戰士和b級戰士,加上此次的,剛好組成100人的部隊,順便交給孔武管理。

    武愛華痛啊!這些裝備,將武愛華辛辛苦苦積攢了幾個月的功勳值用了個乾淨,最後,賬面上只剩可憐的1001點了。

    「看來,我要聽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搞革命了!」看著那可憐的點數,武愛華欲哭無淚!

    1935年4月3日,獨立支隊內、外線部隊各部正排職以上首長齊聚龍巖,參加獨立支隊「整編會議」。這次會議,被軍史稱之為「劃時代的會議」,因為,中國工農正規軍,從此之後,在戰略上將變被動為主動,開始正面與國民黨爭奪對中國的控制權!

    這次會議,也被稱之為正規軍正規化建設的開始,因為,炮兵部隊、防空部隊、海軍陸戰隊、工兵部隊以及發端於此時但以後才會成立的電子部隊、空軍部隊等,開始列編於正規軍作戰部隊系列!

    會議最先決定的是經濟建設方面的事項:1、成立閩贛邊境礦業有限公司,由德國友人博爾特(中文名字:李綠野)同志擔任公司經理;2、成立閩贛邊境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由英國友人卡爾.劉易斯(中文名字:孫螺)擔任公司經理,邁克爾.喬丹(中文名字:周彩)同志擔任副經理;3、成立閩贛邊境成衣有限公司,由英國友人歐文.迪克(中文名字:錢多多)擔任經理;4,成立閩贛邊境機械有限公司,由法國友人馬拉多納.愛維爾(中文名字:馬鳴村)擔任公司經理;5、成立閩西中心醫院,由德國醫學博士路德維希.漢丁格爾(中文名字:吳病)擔任院長,由老中醫楊鴻,軍醫大畢業班的楊光海擔任副院長,喬麗娟擔任醫院黨委書記和工會主席;6、成立閩贛邊境農墾公司,由於建福擔任經理,張芬擔任副經理。

    考慮到這些機器人都是外國人模樣,武愛華全部給他們取了一個外國名字,另一個中國名字,針對這一決定,武愛華在會上總結道,「同志們,我曾經說過,我們的事業,會有很多國際友人參與,這不,他們來了,他們不但人來了,還帶來那麼多武器彈藥、裝備物資,他們對正規軍的心是真的,他們對中國革命的心也是真的;所以,讓我們再次對他們參加我們獨立支隊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同志們,你們不要因為他們是外國人就可以輕視他們,他們可是會說漢語,輜重連的同志肯定已經有了印象;他們不但會說漢語,還能說能寫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語言;同志們,對這樣的人才,我們要真心實地的歡迎!」

    上述公司,歡迎閩西民間資本進行投資,但控股權暫時得掌握在獨立支隊手中,即便這樣,民間投資也非常踴躍,自古以來,與軍隊做生意就沒有虧過的。

    這些事項,包括政委鍾守富在內的都不太懂,但他們都相信武愛華的決定。開玩笑,正規軍什麼時候有過高射炮、山炮這種高級玩藝,而且還不是一門兩門,一來就上百門。

    會議第二項,是成立閩西抗日聯合政府,武愛華宣佈了由獨立支隊政委兼任聯合政府主席之後,其他機構,全部交由政委去搞定,武愛華只提供原則建義,具體事項不想干涉。再說,武愛華後世對這些東西也不感興趣。

    會議第三項,是本次會議的重頭戲,部隊整編與改編。經過近半個月連續不斷的戰鬥,獨立支隊的人員發展非常快,在編人員已經有近萬人,在教導連訓練的有數千人,此外,還有各村寨的民兵自衛武裝,都正在轟轟烈烈地組建。此時,獨立支隊擴編,人員不缺,裝備不缺,幹部隊伍也不是很缺,此前,武愛華堅持設立兩個副班長終於起到了作用。

    首先進行擴編、改編、新編的是獨立支隊司令部直屬部隊:

    司令部警衛營,定編778人。營長勞凱聲,副營長孫龍存;轄4個警衛連,1個60迫擊炮排。裝備:60迫12門,班用機槍48挺(48個警衛班),衝鋒鎗600支。

    司令部特戰大隊,定編778人(終極編製)。大隊長李雁冰,副大隊長邢偉榮。特戰大隊下轄8個特戰中隊,4個狙擊中隊,總計48個特戰小隊,戰鬥人員576人,其餘202人為後勤裝備人員(有一技之長之人員,任務是特戰裝備研究與製造等)。裝備:班用機槍52挺,衝鋒鎗660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