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軍神

第1卷:戰火梟雄 第69章:接二連三的悲劇 文 / 我是我的國王

    第69章:接二連三的悲劇

    這個連的敵人悲劇了,一陣機槍掃射,不死即傷,只有少數幾人見機得快臥倒在地得以倖免。

    但是,更大的悲劇已經來臨,城門口,越來越多的正規軍戰士從城門洞內湧了出來,陸戰1團1連,陸戰1團2連,陸戰1團3連,全都湧了進來;緊接著機槍營一人一挺班用機槍端在手裡,也從門洞中衝了進來!

    「完了!」王炳照的指揮所設在距北門口約300米的一座佛教寺廟裡,此時,他就站在高高的白塔七層上,北門的戰鬥他是一絲不落地看在眼裡。進攻清流縣的對手,絕不是他印象中那種拿著大刀梭標的對手,而是氣勢、裝備、訓練、戰術等完全高過**的一支全新的軍隊!這樣的軍隊,52師絕不是對手,即便老蔣手下的整編師也不是對手!

    「團座,我們怎麼辦?」戰鬥打響後,團副石中英一直緊跟著王炳照寸步不離。他知道,此前對張賢斌掏槍的動作已經惹怒了底下一眾軍官,自己只要落單,說不定就要挨黑槍。

    王炳照看了看正在向寺廟攻擊前進的對手,又看了看寺廟院落中正在緊張備戰的警衛連戰士,「副官,去通知警衛連,不要抵抗,投降吧!」

    「團座,為什麼不抵抗?我們還有近千人啊!」石中英有些不甘,他可是由黨部派來1團做黨務工作的,1團沒了,他還做什麼工作;要想另找工作,豈不是又要花大價錢去求人?

    「你看看我們士兵手上拿的東西,你再看看別人手上的東西,你就明白了。」王炳照看了石中英一眼,順著階梯向塔下走去。

    「王炳照,我槍斃你這個叛徒!」突然,石中英拔出他的小手槍,對著王炳照的背後就要開槍!

    「砰!」背後一聲槍響,王炳照以為自己中彈了,可結果身上並沒中彈的感覺,回頭一看,石中英倒在地上,只見一個漢子笑迷迷地望著他,「團座,你怎麼能將後背暴露在這個小人面前呢。」

    這個漢子,不是2營營長張斌賢又是誰!

    「謝了。」王炳照很淡然地說了兩個字,繼續向塔下走去。

    王炳照四十餘歲,小時讀過私塾,但卻沒讀過什麼軍校,靠著資歷和軍功一點一點地爬上團長這個位置,他也知道,未來是屬於張斌賢這樣的人的;但是,他對於向正規軍投降總是有些想不開。

    他此刻下樓去,不過是辦一個投降的交接罷了。

    「團座,你有心事?」緊跟著下樓的張斌賢感覺到團座一點精氣神也沒有。

    「哎,這種你打我,我打你的仗,實在有些厭了。」王炳照語氣中透露出一種無奈和落莫。

    「對了,你的二營呢?」王炳照突然想起,自己身後這人還是主力營營長呢。

    「團座,如果對手只有步槍,就叫他們繼續堅守陣地;如果對手有機槍火炮,我讓他們自己選擇。」張斌賢這話很滑頭,哪個長官也不會這樣命令吧。

    「你不去那邊?」王炳照並不想指出張斌賢的「滑頭」,而是直指本心!

    「手下都當營長了,你說他們能給我們一個什麼位置?」張斌賢特意強調了「我們」兩個字。

    「別把我倆說在一起,你還年輕,又是黃埔出身,想必他們會重用你的。」王炳照手在空中揮了揮,意思是別在勸了。

    然後,兩人默默地下到塔底,然後從塔底走出來,就看到一群「對手」手持一種前所未見的機關鎗,把警衛連和兩人一起包圍了。

    清流之戰,把**拔高一點,是一場虎頭蛇尾之戰,把**說低一點,就是螳臂擋車!雖然獨立支隊參與攻城的部隊只比**人數略多,但雙方裝備、技戰術、士兵素質、訓練水平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這也是當時**各地方部隊真實戰力的一個縮影!

    這場實力並不相等的對決,從上午9點開始,到上午11點獨立支隊全面控制清流縣城為止,僅僅耗時兩個小時。**52師2旅1團團長王炳照以下800餘人投降,300餘人被打死或重傷。

    差不多在清流攻防戰結束之時,在距離清流縣城約十公里的剪子灣坡,另一場伏擊戰也正式上演!

    閩西的地形,山多谷多灣多河多。剪子灣坡,地名來源無從考證,從寧化到清流,需要經歷三次這樣上坡下坎的旅程,才能到達清流。

    剪子灣坡,從谷底到山頂,大約有三公里長,路窄多彎,路面多亂石,體力弱小之人,僅是這個坡就可讓人望而生畏。

    大隊人馬在這條道上行走,只能擺「一字長蛇陣」,否則,就別想通過。據說,古時候皇帝封的寧化縣官,很多人都不願意去上任,其原因是去寧化要麼坐轎子,要麼步行,如果選擇騎馬的話,必須得忍受連續幾個時辰的顛簸。

    52師2旅1團3營營長名叫於述勝,屬於52師師長盧興邦一系的人員,平時仗著與師長的關係,在2旅1團那可是橫著走的人物,並不怎麼賣團長王炳照的面子,在古城鎮,損失的那個連就屬於於述勝營的,但於述勝屁事也沒有。所以,當1團突然被「閩贛邊境聯合清剿指揮部」收編後,王炳照也是缺德,直接把這個不聽話的3營給發配到了寧化。

    既然3營不聽話,會不會抗命不遵呢。這個,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會,俗話說,軍令如山倒!你抗命不遵,那就只有拿你殺頭了,誰也保不住你,即便你是皇帝的親戚,可是山高皇帝遠啊,前線指揮官來個先斬後奏,皇帝也救不了你。

    其實,古往今來,不管世界上的那支部隊,裡面都會出現一些因關係因能力因什麼的倨傲不馴之人,這樣的人,除非你確實會打仗,上官不得不用你所以還能容忍你,其餘的人大多數命運都不怎麼好。

    當然,於述勝命運不好,到不是上官王炳照真的要整他,王炳照把他派到寧化去,也僅僅是出於「眼不見心不煩」罷了,他的營不去,總得有個營去吧,而且王炳照只有三個營,其中2營純粹是新兵,訓練沒有完成,並不足以獨自擔負一座縣城的責任。

    於述勝命運不好,是因為他遇到了一支前所未見的「正規軍」!

    對付於述勝的3營,武愛華只派出了偵察連、炮兵營2連、陸戰1營4連共3個連隊,在兵力上大致相當,都是500餘人。但是,在裝備上卻不可同日而語。於述勝營,與張斌賢營當初一樣,只有一個重機槍排4挺馬克沁重機槍拿得出手,此外,便是中正式、漢陽造、老套筒之類的武器了,即便中正式步槍,也少得可憐。

    而由偵察連連長周長兵率領的這支正規軍小部隊呢,僅60迫就擁有36門(炮兵2連24門,陸戰1營4連12門),此外還有班用機槍24挺,輕機槍10挺,而普通士兵,拿的全部是德國原裝毛瑟98k,即便在德國陸軍,這種毛瑟98k也剛剛裝備部隊。

    春節之後,武愛華對部隊裝備方面頗費了一番心思,他果斷地在一線野戰部隊中取消了重機槍這一層級的裝備,而有班用機槍替代,這樣,火力相當的情況下,部隊便輕便多了;同時,他亦決定在一線主力部隊的步兵中裝備毛瑟98k,而中正式步槍,則裝備給類似於鄧猛的長汀警備營這樣的地方部隊。

    早晨6點,於述勝接到團長命令,6點30分,全營545人就在寧化縣城裡集合向清流開來。

    因為團長的電報中說,「對手」正準備圍攻清流縣,這說明對手已經從長汀流竄到清流寧化一帶來了。所以,在行軍秩序中,於述勝將部隊分成三個小的集團,二連打頭陣,走在前面探路,而且他還特別要求2連的前面,至少要派出一個班的尖兵沿途進行偵察;三連走在最後,負責防衛後部突然鑽出的對手,他自己率1連、警衛排、重機槍排及輜重排走在中間。

    這樣的佈置,除了輜重排之外,其他的也無可厚非。

    獨立支隊小分隊從早晨6點10分從清流縣城出發,到達剪子灣坡時剛好8點整,周長兵按規定佈置好警戒後,立即召集幾個連長一起「研討」。

    最後,他們根據剪子灣坡的地形特點,決定全部炮兵分6個集群,每個集群6門迫擊炮;炮兵的任務就是對敵重點猥集地區和敵重機槍給予打擊;此外,偵察連和陸戰1營4連則以班為作戰單位,每個作戰單位都保證至少1挺輕機槍,這樣,兩個連387人至少可以劃分出30個作戰單位,全長3公里的剪子灣坡,每個作戰單位只負責100米的距離。

    當然,具體排兵並不這樣,而是與炮兵相當,大至分為了6個作戰集群,每個作戰集群3個班左右;另外的人和多餘的機槍集中起來,組成作戰預備隊!

    「命令:偵察連派出一個作戰單位前出5公里偵察!其他作戰單位利用地形,就地挖掘戰壕!」商量完畢,周長兵最後命令道。

    「周連長,需不需要佈置一些地雷?」陸戰1營4連長賀國慶是碗子谷一戰**投誠人員,至投誠後,對正規軍戰術及紀律的學習非常認真,其中「地雷」也就是gl-1型手雷做的地雷陣情有獨衷。

    「賀連長,你說呢?」周長兵反問道。

    「呵呵,我只是問問罷了。就此戰的具體情形看,不佈置地雷比佈置地雷好!」賀國慶立即反應了過來。

    「嗯。我來之前,司令讓我們根據地形決定戰法,這個地形,你看,並不適合大規模佈置地雷陣,而且山路崎嶇多彎,即便佈置了地雷,其殺傷力也有限得很。」周長兵解釋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