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六百一十二章 吐蕃的和親團 文 / 七月初三

    皇登基之後,帝都之內七天歡慶。張上任京兆尹之後,各項工作開展得還是不錯。現長安城裡已經不需要軍隊來維持治安了,一切井然有條。仕人姓們歡慶日熱熱鬧鬧玩樂了好幾天,也沒有生任何的騷亂和案件。

    這幾天的時間裡,李世民也太極宮麟德殿裡接待各國來的使臣和朝臣皇親。每日飲宴謝客推杯換盞,著實的當了幾天酒肉皇帝。南方的南詔、東女國、驃國,北方的回鶻東面的羅,都來了使臣。

    唯獨吐蕃人的使臣未見蹤影。算起來,尚結贊也被放回來有幾個月了。吐蕃人如果願意和盟的話,這時候也該派人前來了。

    李世民心暗自有些不滿:赤松德贊,莫非你還真是鐵了心要跟我耗到底,不顧後果的繼續爭鬥下去麼?

    結果,赤松德贊當然不是那麼一個草包而又莽撞的人。到了歡慶的第天,吐蕃使臣團三十餘人,終於抵達了長安,進宮拜見皇。

    麟德殿裡,李世民高坐龍椅之上,左右武官侍立旁。他透過十二珠簾看著走上前來的吐蕃使臣,不由得心一笑:來的還是個熟人,呵呵!

    吐蕃使臣昂挺胸大步走上了前來,舉目向上看了一眼,正好迎到李世民有些凌厲的目光。使臣迅速的低下了頭,一手撫胸彎腰行禮:「吐蕃使臣尚悉東贊,奉赤松贊普之命前來恭賀大唐皇帝陛下登基龍御天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旁的李晟冷笑一聲,說道:「尚悉東贊,你既為外交使臣,理當懂得我大唐的禮節。見了皇帝陛下,為何不拜?」

    「這!……」尚悉東贊看了說話的那人一眼,認得是李晟,心裡也暗自有些怵。猶豫了一下。雙腿一彎跪倒下來,再次說道:「吐蕃使臣尚悉東贊,奉赤松贊普之命前來恭賀大唐皇帝陛下登基龍御天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微微一笑:「免禮,平身。來人,給尚悉東贊賜座賜酒。」

    尚悉東讚這才鬆了一口氣站起身來,彎腰謝道:「多謝皇帝陛下。」

    「尚悉東贊,許久不見。別來無恙啊?」李世民面帶微笑的說道,「赤松贊普近也還好麼?」

    尚悉東贊微微怔了一怔,回道:「托皇帝陛下鴻福,微臣向來很好。赤松贊普福比天高,就如同高原上的雄鷹一樣強健。」

    「那便好。」李世民笑了一笑。說道,「至從大金川一別後,我與赤松贊普也有些年頭沒有打過照面了,心對他甚是掛念。尚悉東贊,你不遠千里來我大唐。一路辛苦了。稍後請你下榻鴻臚寺,我會讓他們好生招待你,保證讓你賓至如歸。」

    「多謝皇帝陛下!」尚悉東贊心有些忐忑不安。一來他曾第一次西川之戰時被眼前這個皇帝生擒過。二來,大唐皇帝有意說起大金川一別,意思就是指第二次西川保衛戰的時候赤松德贊棄軍逃跑的事情。這兩件事情說起來都是吐蕃人地恥辱,尚悉東贊心裡感覺有些憋屈,底氣也有些不足了。相反,滿朝的大唐臣工,則是個個揚眉吐氣志得意滿。

    尚悉東贊按捺下心的不滿和鬱悶,平靜的說道:「赤松贊普派微臣來。一是恭賀皇帝陛下登基為帝,並委派臣送來了獻給皇帝陛下、皇妃和皇子、皇女的禮物。請皇帝陛下准許微臣將禮物獻上來。」

    李世民點一點頭:「准。」

    尚悉東贊走到麟德殿門口對外面揚了一下手,五個吐蕃隨從各自托著一個盒子走了上來。尚悉東贊拿起第一個又長又扁的盒子說道:「皇帝陛下,這是赤松贊普賺送給你的禮物——寶雕弓一把。當年赤松贊普請皇帝陛下維州城外相會,皇帝陛下地神射讓赤松贊普十分的敬佩。我們吐蕃。寶刀雕弓從來只賺送給真正的勇士——所以,赤松贊普特意挑選了自己喜愛的一柄寶雕弓。賺送給大唐的皇帝陛下。」

    俱珍快步走上前來,接過了尚悉東贊手地盒子並當眾打開。果然是一柄製作精良華麗無比的寶石七彩弓,連李晟看了都連連點頭稱讚:「的確是好弓。」

    李世民端坐於龍椅之上微微笑了一笑:「多謝赤松贊普的一番美意。」

    尚悉東贊謙恭的彎腰回了一禮,又拿起另外兩個盒子,從其取出了兩條光彩奪目地項鏈,說道:「這是用我們吐蕃特產的瑪瑙石和手工打製的金片銀絲,做成地項鏈。下面的這顆寶石墜子,和我們吐蕃王妃的墜子一樣的大。吐蕃,同樣這樣大的寶石僅此二顆。赤松贊普特意將這兩串項鏈贈送給大唐皇帝陛下的兩位愛妃,以表心意。」

    眾人看著那兩串項鏈,的確是華麗異常,想必肯定是價值連城。項鏈下的兩顆藍色寶石,通透光亮,定然不是凡品。而且吐蕃人地項鏈,比原的要大許多,頗有幾分粗獷的氣息,別有一番風味。

    「多謝。」李世民依舊笑容淡淡,讓俱珍收下了這兩份厚禮。

    另外給皇子、皇女贈送的禮物,也無外乎是金銀珠寶,和一些從吐蕃寺廟裡求來的護身符。看得出,赤松德贊為了準備這幾份禮物還是費了一些心思地。

    李世民心卻暗自尋思:吐蕃人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大方了?這幾十年來,他們除了不停的向唐廷勒東西,什麼時候主動獻過寶?看來這一次,他們是有所求而來。

    「尚悉東贊,請回復赤松贊普,朕對他送地禮物非常的喜歡。稍後,朕會派皇宮內苑監的總管俱珍,給你準備一份回禮,也給赤松贊普及其家人回禮。」李世民說道,「另請回復赤松贊普。但願我們兩國從此能夠棄前嫌,和平相處。」

    尚悉東贊彎腰拜了下來,鄭重的說道:「微臣一定將皇帝陛下的言辭轉達給赤松贊普。微臣此來的第二個目的,就是為大唐與吐蕃盟好,締結盟約而來。赤松贊普讓微臣轉告皇帝陛下,這一次地和盟,我吐蕃很有誠意。希望大唐也能坦承相待。」

    「很好。」李世民輕佻嘴角,微微一笑,說道,「兩國修好,從此永罷干戈。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福澤千秋的大事。我們大唐從來都是主倡和平並愛好和平的。對於和盟一事,我們的態相當明確——十分的贊同。」

    「皇帝陛下聖明!」尚悉東贊恭恭敬敬的拜倒下來,宛如朝聖一般雙臂攤開,前半身都匍到了地上,口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滿朝臣工也一起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李世民從龍椅上站起身來。伸開雙臂讓眾人起身。待尚悉東贊站起以後,李世民對他說道:「尚悉東贊,關於和盟之事。不能倉促。我們要定下詳細的和盟條約,今後對雙方也好有個約束和警醒。接下來地幾天裡,就請你鴻臚寺小住幾日,我會派弘館的宰相和大臣們去和你商量和盟細則。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微臣一切聽眾皇帝陛下的旨令行事。」尚悉東贊拜了一拜,然後有些猶豫的仰頭看了一眼高高上的皇帝,開口說道:「臨行之時,赤松贊普還叮囑了微臣一件事情,要微臣商議和盟之時。順便提上一提。」

    李世民眉頭微微一皺:「但說無妨。」

    尚悉東贊嚥了一口唾沫,彎下腰來看著自己地腳尖,說道:「赤松贊普有一子年方十五,尚未婚娶。赤松贊普知悉唐人女子美麗大方,李室皇女是溫情婉約博學多才。現有意向皇帝陛下下聘。請皇帝陛下嫁一宗室女子入吐蕃,作為吐蕃王子正室。」

    「和親?」滿朝臣子們幾乎同時低聲說出了這兩個字來。隨即引起了一陣輕輕的騷動。

    李世民也是眉頭一擰,揚了揚手鎮定自若的說道:「婚嫁之事,本是兒女家事。但若牽扯到兩國外交,就是國之大事。尚悉東贊,這件事情,請容朕下朝之後與太上皇及諸位皇族長者略作商議,才能給你答覆。此之前,你就安心鴻臚寺歇息著,弘館的宰相大臣們,也會來找你一起商議和盟細則的。」

    尚悉東贊地心裡一陣砰砰的跳,這時急忙拜謝下來:「多謝皇帝陛下!」他明白,當今大唐的皇帝,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好欺負地軟蛋。皇帝沒有當場怒斥拒絕,他已經心大呼幸運。這個強勢而又霸道的王者,會答應赤松贊普的這個請求嗎?兩個當世梟雄過招,卻把我這個可憐人夾間受罪,真是有苦難言……

    國事商談,就此告一段落。麟德殿裡擺起了宴席,一陣歌舞昇平。尚悉東讚那顆懸著的心,也漸漸回落了下來,安心的欣賞起了歌舞。幾個美人獻過舞典後,突然換上來一批甲士,個個執刀立戟跳起了軍舞。曲調也換成了慷慨激昂的軍樂。

    尚悉東贊心裡一陣陣驚訝,還以為遇上了鴻門宴。正這時,武元衡上來敬酒。二人喝過了一杯,武元衡說道:「尚悉東贊大人,以為此舞此曲如何?」

    「呃,這……雄壯,美妙。頗有軍伍氣象。」尚悉東贊吞吐而又尷尬的說道,「下作為使臣,已經來過大唐數次了。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雄壯的歌舞。以前每次來所看到地都是美人慢舞。」

    武元衡微笑道:「尚悉東贊大人沒有見過,也是情理之。就連下,也是頭一次見。這是我大唐宮廷流傳甚廣的一舞曲《秦王破陣樂》。天寶年間,此曲被擅長曲譜的玄宗皇帝修改成了陰柔與華美的舞曲,獻舞的也是官廷舞女。當今聖上登基之後,親自譜曲改編舞蹈,讓一二十八名甲士參演《秦王破陣樂》,殿外二千名將士擊鼓配樂。這彷彿讓人回到了唐初貞觀之時啊!」

    「這就是真正地《秦王破陣樂》嗎?」尚悉東贊有些驚愕的說道,「相傳,這是大唐太宗皇帝傳下來地……時隔餘年之後,下居然能夠目睹真正的《秦王破陣樂》舞曲!皇帝陛下武雙全居然還會譜曲編舞,當真是當世之奇才啊!」

    武元衡微笑道:「皇帝陛下的治武功與詩辭曲畫,絲毫不輸給任何一人。他的一手飛白書,令當朝鴻儒姜公輔與孔巢父都歎為觀止,驚呼頗具太宗皇帝神韻。他與皇妃合奏的琴曲,就連宮廷樂師也暗自慚愧。所以說,當今大唐的皇帝陛下,當真是天縱其才無人可及。尚悉東贊唯唯諾諾的彎腰拜道:「那是、那是……」心暗自道:想不到這個李漠,還有這些能耐……武元衡跟我說這些,是不是想暗示我好不要跟李漠橫著來或是耍花樣?的確,相比於那樣出色的一個王者,我這樣的角色的確是渺小了一點。或許,只有赤松贊普才能和他面對面的較量……

    麟德殿的宴席散後,李世民徑直就去了弘館。他連夜將李晟、陸贄、薛存誠、武元衡四人召集了來,商議與吐蕃和盟的大事。

    「你們都說說,對吐蕃和盟這件事情怎麼看。」李世民看了眾人一眼,說道,「尤其是,針對和親這件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