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五百二十四章 那就這樣吧! 文 / 七月初三
三天的時間很快,依舊是兩儀殿,李世民又跟樞大臣開始商議主帥問題。{%網%%網因為,朔方不斷傳來的軍情已經顯示了吐谷渾的野心和叛亂的跡象,大唐要是現不抓緊備戰的話,倒是被吐谷渾打一個措手不及,那損失可就大了!只是,這次討論的議題出了大唐跟吐谷渾開戰時的行軍統帥人選外,還有太子李承乾主動上書,請求去軍督戰的請戰書。
今天,兩儀殿的氣氛要比三天前還要壓抑。因為,今天的議題比較沉重,涉及到了太子去前線督戰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眾人自然不敢隨便開口表達自己的意見。
兩儀殿內,書令蕭禹,門下省侍王珪,尚書省兩宰相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部之的吏部尚書岑本,秘書監魏征等,兵部尚書侯君集也列,東王李泰,太子李承乾都。李恪站李承乾和李泰兩人間沉默不語。
許久,就見李世民淡淡說道,「太子上書,說要去前方督戰,你們怎麼看?」
「皇上,吐谷渾四十萬大軍,想要攻打大唐,畢竟會氣勢洶洶,這種情況下太子去前方督戰,可以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長孫無忌第一個開口說話,他已經表達出了自己的意見,給了眾人一個參考。
「微臣認為可行!」魏征淡淡的說道。
「皇上,太子乃儲君,豈能輕易犯險,微臣不敢苟同!」蕭禹開始反對道。
「皇上,微臣也認為書令的意見,太子萬萬不可去前線督戰!」王珪也開口說道,對於他而言,李承乾要去前線督戰,這便是搶前線將士們的軍功,於李泰不利,這種對朝局無關大雅的方面,他必須要據理力爭。
「微臣也不贊同太子身處險地!」岑本開口說道,身為吏部尚書,部之,他現樞討論時也有說話的權利和資格。「微臣以為,等到前線傳來捷報,太子代替皇上去慰軍是可以的!」
「皇上,微臣認為太子應該親赴前線,這樣有利於激將士們的雄心!」侯君集居然也支持李承乾。
候若依和李承乾的婚姻不了了之後,侯君集的長孫無忌的關係就開始變得冷淡了很多,誰都猜不透他的心思,但沒想到這次會公然支持李承乾。
李世民沒有說話,而是將目光移向了房玄齡。房玄齡見狀,淡淡的說道,「微臣不反對太子親自去前線督戰,但這件事情還需要慎重行事!」
「你們兩個人的意見呢?」李世民淡淡的向李恪和李泰問道。既然,將兩個兒子召到了兩儀殿,那他也必須要聽聽兩人的意見!
「父皇,太子親赴前線督戰,這很能激烈大唐軍隊的士氣,兒臣也支持!」李恪說道。
李泰似乎猜出了李恪會這麼說,見李恪支持李承乾,他倒是沒有表現出驚訝之態,倒是讓房玄齡和魏征、侯君集等側目不已,沒想到平日跟太子不對付的北王殿下也會支持太子。
見李恪也支持李承乾去前線督戰,李世民也就沒有讓李泰出口說出自己的想法,直接向眾人命令道,「那就想讓子去督戰!」
「諾」眾人答應道。
但眾人心裡驚訝不已,這次李承乾能夠去前線督戰,顯然的李恪的功勞很大,要不是他支持,李承乾想要去前線督戰,根本就沒戲。一旁的李承乾見李世民答應,便躬身領命。
其實,眾人這是誤會了李恪,他的話雖然對李世民李承乾是否去前線督戰的決定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要是李世民真想不想李承乾去前線,即便是李恪支持也沒用。而這次李承乾向他請戰,看到一向懦弱的兒子有這樣勇敢的表現,他便也有想李承乾去前線鍛煉的想法,只是詢問李恪的想法,主要是想確定前線的安全問題,他很清楚李恪的軍事才能,只要李恪支持,這說明前線戰事不會持續太久。
有了李承乾去前線督戰的任命,行軍主帥的人選便開始變得清晰明朗了!大家心裡都很清楚,李績是太子的人,現太子去了前線督戰,這行軍主帥的人選多半要落到李績的頭上。
果然,就聽見李世民說道,「那行軍主帥的人選,你們有人選了嗎?」
這個時候,即便主帥人選已經開始明朗,但東王黨加上蕭禹等人的反對,李績想出任行軍主帥還是有難的。畢竟,他編練軍這方被人詬逅,這已經成了他戰績上的污點。頓時,兩儀殿裡為李績是否有資格擔任行軍主帥爭吵不休。大家爭吵了半天,終也沒有商量出個結果。李世民很喜歡討論政務時這樣的爭吵,這說明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說明問題存著問題,大家才會爭吵。但是,這行軍統帥的任命懸而未決種情況下大家吵了幾天都沒得而出什麼結果時,他的心裡對眾臣的爭吵也頗為不悅。
就眾人爭吵的時候,李恪卻是默默的不語站一旁,就靜靜的注視著大家表現。李恪的舉動被李世民看眼裡,而是這時的他這種冷眼旁觀卻成了李世民的眼的沉著和冷靜。所以,李世民對李恪兩儀殿表現極為滿意。
就聽見他淡淡的說道,「李恪,你是什麼意見?」
李恪早就猜到李世民會問自己,他沉吟了一下,便開口說道,「父皇,軍由李績訓練已經有三年有餘,這次大唐跟吐谷渾開戰,軍必須要去參戰,軍的戰鬥力還沒有形成,這種情況下讓李績這個軍主帥去指揮軍跟吐谷渾作戰,可能要比其他的將領指揮的要得心應手。所以,兒臣認為李績可以為行軍統帥,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姑父柴紹身體不好,難以擔當統帥的重任,其他將領的話,統帥朔方軍、軍和北府精騎、突厥騎兵這樣的綜合性大軍的時候恐怕資歷不夠,而李績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兵部列出了這幾個人選之兒臣認為他合適!」
李恪為自己舉薦李績說出了一番理由,但他舉薦李績是時候說的話也為自己留了後路,他直是說兵部舉薦的這幾人當他認為李績合適,這就已經將李績兵敗的責任推卸的一乾二淨。到時候要是李績兵敗,有人想要要追求舉薦者的責任的話,他就會說辭,他說自己的是按照兵部推薦的名單上的人選出了為合適的人選。要追求責任去找兵部,別找我!
李世民只是關注到了李恪舉薦李績時說的兩個理由,至於他話的其他含義倒是沒有去理會,只有蕭禹、房玄齡和魏征、岑本還有長孫無忌幾人一下子就聽懂了李恪話的意思。
「你還有話要說?」李世民繼續問道。
「兒臣認為,太子奉命去前線督戰,可以做監軍,李績西北道行軍大總管,柴紹可謂副總管,朔方將軍龐孝泰可謂行軍大將軍,這樣李績統籌全局,有他太子身邊,太子的安全不成問題,柴紹居後調配錢糧,龐孝泰居前充當先鋒大將軍。」李恪說出了自己的思量已久的想法,而這個先鋒大將軍正是李泰的人,是李泰這幾天拉攏到自己陣營是一員朔方將領,李恪跟李泰有合作,自然給龐孝泰爭取了一個可以立功又不能被人強了戰功的位置。
「恩——」李世民點點頭,表示很贊同的李恪的提議,他向眾人問道,「你們覺得怎麼樣?」
「微臣贊同北王殿下的建議!」長孫無忌開口說道,除了龐孝泰之外,這樣的安排也是他心的想法,只是龐孝泰,長孫無忌心裡也很清楚功勞不能一個人獨吞的道理,也就不計較他什麼先鋒大將的位置了。
「臣也贊同!」王珪說道,李恪給龐孝泰爭取的這個位置很重要,只要先鋒大捷,這便是龐孝泰的戰功,誰都搶不了,他也非常滿意,自然沒有異議。
長孫無忌和王珪兩個太子黨和東王黨的黨魁都沒有異議,剩下的人也覺得李恪的安排很多妥當,自然也就不反對。這樣,大唐對吐谷渾作戰的將帥人選就這樣確定了!
隨即,李世民又問道,「那具體該要出兵多少呢?」
「父皇,北府可以調配的鐵騎十萬,當全歸西北行軍道大總管調遣。」李恪主動開口道,既然已經答應了李泰和李承乾,他也就大方的說出了這個數字。
這是十萬精騎是給李承乾的,但也有給李泰的五萬。因為,龐孝泰只要打了勝仗,這功勞也有李承乾和李績的一份,他們也沒有必要捨不得不給龐孝泰,反而借此機會消耗一下北府精騎倒是很可取。再者,李恪安排龐孝泰為先鋒大將軍,目的也這裡,龐孝泰作為先鋒大將軍,他跟突厥的第一戰對整個戰局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情況下作為北府精兵的天下聞名騎兵,自然會被安排先鋒的位置,也就是龐孝泰的手,這也算是兌現了李恪給李泰的諾言。李恪這一步棋走了個一舉兩得,而對李承乾和李泰都是有利,故而他認為李承乾和李泰都不反對。
「皇上,朔方有十三萬大軍,軍十萬那,北府精騎十萬,大唐一共出兵三十三萬,足以跟吐谷渾一戰了!要是兵馬再多,朔方道路難行難以大規模運送糧草,會造成大軍缺糧的情況!」侯君集作為兵部尚書,對這個問題分析的很清楚,便向李世民諫言道。
「嗯,本,這次的糧草和輜重就由你連同戶部一起負責!」李世民對岑本的能力很信任,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他,這是因為大唐和突厥的大戰,岑本和房玄齡就具體負責大軍的糧草,李世民對岑本的能力看重。而上次的岑本職位低下,才掛了房玄齡的名,現岑本作為吏部尚書,自然有能力一人負責。
「微臣領命!」岑本躬身答道。
問題解決了,兩儀殿的氣氛活躍了很多!這次商議的結果雙雙都滿意,顯然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