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五百一十七章 李治的陳詞 文 / 七月初三

    李恪和楊妃一行人來到了大殿,楊妃就開始跟阿史那雲聊天,問長問短,對阿史那雲的起居生活很是關心,高陽和清河兩女則是將李仁和李毅圍間,讓兩個小男孩叫自己姑姑。只有李恪和李治兩人一旁而坐。

    李治靜靜的坐李恪的身邊,他覺得很安靜,很祥和!不知道什麼時候,他的心裡對這個三哥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親近感,即便是幾年不見,今日遇到的時候,他的心裡很高興,坐他的身邊,李治覺得很踏實。

    李恪不清楚李治心所想,他只是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年時間李治怎麼會讓楊妃撫養呢?歷史上可不是這樣啊!再者,他也沒有想到,歷史上大唐的高宗皇帝現會顯得這麼木訥,其聰慧程連自己的兩個四歲的兒子都比不了!但是,李恪也不認為這是智商問題,他覺得這跟李治所處的生活環境有關,他歲喪母,身居宮,生活後宮權利傾軋的地方,即便是有李世民和楊妃的呵護,李治自己也不會適應,變得孤僻,不善言辭也是人之常理。但關鍵問題時,李治楊妃這裡待的時間不長,他現已經被李世民親自撫養,按理來說以李世民的才華,撫養和教育李治,李治絕對不會像現這樣啊!

    李恪開始胡思亂想,自己的思維陷入了沉思之!

    李治就這麼靜靜的坐李恪設備,他不說話,就這麼靜靜的呆。

    他的內心之,眼前的這個三哥所見的次數不多,對他影響深刻的還是每年都會從太原捎給自己的禮物。而這就是這些玩具,讓李治過了自己母后去世的那一段為悲傷的時間,所以,李治的心裡,李恪已經成了為關心他的人。而深入的瞭解李恪,他是搬到千秋殿之後,經過跟高陽和清河的相處,從她們的口李治瞭解到,送自己禮物,千里之外一直關心自己的三哥原來是大唐的英雄,是大唐軍隊的靈魂,是打敗突厥的宗室名將。跟高陽和清河相處的時間長了,久而久之,李治的心裡開始潛移默化的將李恪當成了自己為敬重的哥哥,心裡也暗自誓,今後要做一個像三哥一樣的男人。所以,很多時間,孤獨的夜晚,他擺弄著李恪送給他的玩具,心已經飛到了太原,他多麼想去太原看看,看看自己的三哥,看看太原被傳說為大唐第一鐵騎的鷹衛和狼騎營。

    「三哥,太原遠嗎?」李治突然問道,他看李恪眼是崇拜之情,純真而又有一股期待。

    「弟會騎馬嗎?長安距離太原不遠,快馬三天就能到達!」李恪給李治說道。

    可是,李治臉色一滯,似乎有心事一般,「三哥,稚奴到現不會騎馬呢?」

    「弟不要太過傷感,你現歲數還小,等再過幾天,父皇容許的話,三哥教你騎馬!」李恪笑道,他這只是安慰李治而已,他心裡清楚,李治現有自己的父皇撫養,他的弓馬齊射根本不需自己教授他,父皇肯定會派專人教他。

    只是李治心裡想的不一樣,他聽見李恪說要教他騎馬射箭,便高興的道,「多謝三哥!」

    「自家兄弟,何須客氣呢?」李恪淡淡的說道。

    「三哥,稚奴想跟你去太原,你願意嗎?」李治怯生生的問道。

    李恪一驚,他想不到李治為什麼會這麼說,他為什麼會跟自己去太原?他現可是有父皇親自撫養啊,這份榮譽和尊崇就不是隨便哪個皇子能夠獲得的。

    「稚奴去太原做什麼?」李恪不動聲色的問道。

    「稚奴就是想跟三哥身邊學習琴棋書畫,兵法韜略,弓馬齊射!」李治語氣堅定不移的時說道。

    「弟,這話不能亂說,以後不要再提,權當是戲言,不能當真!」李恪淡淡的說道。

    李治李世民身邊學習,他由李世民和楊妃親自撫養,他現想要去太原,李恪豈能答應,這不是給李世民難堪嗎!

    「為什麼?三哥——你為什麼不讓稚奴去?」李治說這句話的時候,眼是盈盈淚光,看的李恪都不忍心拒絕他。

    「稚奴,你想去那啊?」而就這時,李世民卻是大踏步的走進了大殿。他本御書房處理政務,見快到了傍晚時分,政務也處理完了,便信步來到了千秋殿看看李治。

    當年,長孫皇后去世之前,曾對李世民說,她放心不小的就是小兒子李治,李世民當場答應會親自撫養李治,將他培養成武全才的皇子,長孫皇后這才安心的離世。所以,李世民為了兌現對亡妻承諾,便將李治交給了楊妃照顧,而又親自撫養李治。

    只是,李恪歲喪母,這對他的打擊很大,使得他變得沉默寡言。當時,李世民認為這是李治突遭此等大變的一種彷徨、不安和悲傷,只要過段時間,他就會從這裡面解脫。只是他自己政務繁忙,沒有可以關注這個問題,半年之後李治不斷沒見解脫,反而性格變得孤僻,整天不怎麼說話,沉默寡言。這讓李世民心裡非常的內疚和自責,所以,他才將李治帶到了千秋殿,讓他跟楊妃一起生活,給李治一個溫暖的童年。

    所以,當他走進千秋殿,看到李治不但跟李恪說話,臉上還有盈盈淚水的時候,他的心一顫,便向李治詢問始末。他覺得李治和李恪沒見過幾次面,但他今天卻是主動的跟李恪說話,還乖巧的坐李恪身邊,這讓他深感意外。

    其實,他和李恪兩人都不知道,李治對於李恪的依賴不是出於別人,而正是李恪自己造成的!

    當年,李恪李治出生的時候就想好了一側計劃,那就是將李治從小的培養成一個貪玩的皇子,讓他沒有了歷史上那樣敏而好學,至孝致敬的形象。所以,李恪便時常畫幾張草圖,讓太原城的木匠做一些玩具,逢年過節的時候讓人送到長安,送給李治。而李治就是通過李恪送給他的玩具過了自己幸福的童年時光,又長孫皇后去世之後的孤獨深夜,只有李恪送他的玩具陪伴他。

    所以,他的心裡便將李恪劃了自己親的人間,才會遇到李恪的時候表現出了平時不一樣的舉止。

    「父皇,稚奴想去太原,跟隨三哥身邊學習親戚書房、兵法韜略和弓馬齊射,但三哥不答應,他說這話不能亂說,權當是戲言!」李治小心的向李世民說道。

    「噢——」李世民淡淡的說道,但他的心裡驚訝不已,他怎麼也沒想到,李治和李恪僅見過數面,今天還是四年後的第一次見面,他然會提出去太原,要跟李恪身邊學習。

    「父皇,你能答應兒臣嗎?」李治小聲的問道。

    李世民沒有回到李治的話,而是將目光移向了李恪,他想確定是否是李恪的注意,但見李恪目光清明,沒有一絲的雜念,他便清楚,這不是李恪的注意,可能是李治自己想去。

    「那你說說理由,只要能夠說服朕,朕就讓你去太原!」李世民很疼愛的對李治說道。

    「父皇,稚奴不想待長安過錦衣玉食的生活,想去太原跟三哥身邊學習兵法韜略,以便今後能夠保衛大唐的萬里河山!」李治激動的說道,「再者,父皇國務繁重,還要每天花時間教導和照顧稚奴,稚奴身為人子,不能為父皇分憂解難便已經是不孝,又豈能再拖累父皇呢?」

    李治說的情深意志,這些話從他一個七歲的孩童口說出,也讓李世民感動不已。

    「你認為呢?」李世民想李恪問道。

    「單憑父皇吩咐!兒臣絕對異議!」李恪也不矯情,豪爽的回答道,他很清楚,這種情況下,他是不能拒絕的,這樣會顯得他不顧兄的情義,不友愛手足。

    「皇上,恪兒現已經做了父親,臣妾以為他能照顧好稚奴!」楊妃也向李世民諫言道,作為帝胄之後的她,豈能不清楚撫養李治對李恪帶來的好處呢!

    「容朕想想!」李世民沒有當即答應。

    這讓一旁的李治很是氣餒,但是楊妃卻是輕輕的撫摸著他的頭,示意他不要沮喪!

    李世民來千秋殿,本意就是看看李治!現,他看李治的目的達到,便起身離開,臨走之前還將李恪召到了兩儀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