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五百零八章 總會有人去死 文 / 七月初三
房遺愛接到長安的來信時,陸軍學院的第一學期的已經到了末期,剩下的就是一學期後的考核,考核玩之後學生們就可以回家過年了!他聽完一堂兵法課,回到自己校園時,才敢拆開信件細心閱讀。出於他預料的是,房玄齡並沒有斥責他,而是溫言的告訴他,皇上已經同意了延緩婚期,讓他不用擔心因為婚事大事而被學院開除,但信的末尾也說了幾點要他注意的問題,那就是必須要學院好好學習,要對李恪格外尊重等。
房遺愛看完自己父親的這封信,心裡對房玄齡的怨恨減少了很多!
其實,他的怨恨由來已久,只是陸軍學院學習的這一段時間才被漸漸的消磨了大半。
隨即,房遺愛將信件收藏妥當,開始翻開兵書認真閱讀。
這次陸軍學院的年終考核,主要考的就是兵法韜略和器械,對於器械方面他絕對沒有問題,雖然比不過宇過和薛仁貴那種變態,也不及蒙昭這個徒手搏擊是好手,但陸軍學院拿個前五名的絕對沒有問題的,為關鍵的還是兵法韜略,經過了這半天琴棋書畫的熏陶,房遺愛自己也感覺到不同墨,難以成上將之才。他還是清楚的記得校長李恪給他們上課時說的一句話:為將之道,武兼備方位上將;過武則儒,武過則悍。對於校長的這句話他身為贊同,所以,這才年終考核,他想兵法方面取得一個好成績,以告慰對他期望很高的校長。
因為,房遺愛、薛仁貴等是學院前十名的學生,李恪特意吩咐陸軍學院,給了他們一人一間臥室,這才有了房遺愛能課後安靜的讀書。而李恪這麼做,也是為了方便對幾人實施學和音樂、書房等方面的灌輸和培養。
不同於房遺愛的悠閒,長安的來信則是讓李恪陷入了深思。
通過朱童匯報,他已經清楚了朝廷對太子墜馬事件的處理,那就是懸而未決,不了了之。他對這一的處理不解心早已明朗,覺得這才是佳的處理手段,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李承乾會從得利,不但獲得了李世民的好感,而且還得到了年後聽政的資格。太子聽政,這意味著什麼?李恪心裡清楚,那就以後將李承乾真正的當儲君來培養了!這對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來說又是一大鞏固。
李恪唏噓不已,長安傳來的消息不確切,但他知道李承乾獲利跟長孫無忌脫不而來干係,這個權臣對聖心的揣摩已經到達了一個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擬的。或許,你能官場上,朝堂上壓制一下他,但對聖心的揣摩和應對方面,你永遠都不能忽略他的能量。所以,李恪對於李承乾的得利也只能的搖頭歎息,他沒有想到自己倒是為此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滿。
就這時,便見王長和朱童聯袂而來。兩人走進書房,給李恪施禮。
「殿下,七殺已經順利了解決了目標!」朱童語氣冰冷的回答道,自從當了國內情報部門的主要管事人,朱童的性格也隨之改變了很多,穩健之也透露出一股暗衛所獨有的冰冷之態。
「還順利嗎?」李恪問道,現太子墜馬事件跟吐谷渾有關,而居之人便是權萬紀的時候,他便下了死殺令,就是誅殺權萬紀這個唐奸,免得他今後的處事之形跡敗露,牽扯了李佑不說,反而會累及到大唐跟吐谷渾的戰爭。
對於李佑,李恪說實話,他不怎麼反感,即便是李承乾和李泰等人,李恪也沒有想過要親手下令誅殺他們,頂多就是zhgnzhi鬥爭讓他們自生自滅而已。所以,他內心裡還是不喜歡權萬紀為了一己私慾而蠱惑李佑,讓他打著李佑的旗幟幹壞事,讓李佑死了也要身敗名裂。
「殿下放心,刺殺很順利,官府查案的話,會以自殺案定奪,不會想到是被謀殺的!」朱童簡短的回答道,他清楚李恪要的是結果,而不是七殺刺殺的過程。
李恪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頭。
王長見朱童匯報完畢,這才開口說道,「殿下,年末將近,學院考試也迫眉睫,還請你示下?」
「我們大家辛苦了一年,確實也該這半年時間裡他們究竟學到了多少!」李恪淡淡的說道,「就這一兩天,蘇烈和陳其也回到太原,你們三人的學院的核心管理,身居要職,你們商議之後去考校!」
「諾」王長領命。
陳其是學院的總教官,蘇定方的總務處長,王長自然清楚李恪話說他們三人的學院核心的用意。
李恪下完命令,便叫兩人前去執行,他則是出了北王府向漢學院而來。
作為漢學院的院長,年末考核,漢學院方面還要他點頭確定一些制!雖說漢學院人才濟濟,特別的教授的老師是當時大儒,但漢學院比較博雜,特別的南院的自然科學方面的考核就必須需要他出面才行,別人的考慮標準和制他還真不放心。
太原城唯一黃河以北,這個時候已到了十二月,是冷的天氣。
但太原城依舊是商賈絡繹不絕,行人是奔走街頭。
這是因為太原這半年施行的商業政策,大型商隊的建立,幾大作坊的開辦,這些使得外地的商人將太原城當成了商品的來源地。再加上北府銀行不斷的積累了名譽和聲望之後的存儲業務,使得各地商人對太原城的依賴要比長安城還要大。
很多商品太原有,長安城也有。但是,他們還是喜歡來太原進貨,第一,太原的價格要比長安的低,這是大型作坊量增大之後起到的作用;第二,太原有商隊,直接可以安排護送他們的財貨,這樣方便了他們的運行。重要的一點就是,北府銀行的存儲,這使得商人們急需要錢的時候可以去借貸,有錢的時候不用整天放客棧或者揣懷裡擔心受怕,可以去存儲,還能得到利息。
看到太原城的變化,繁華之態勝過去年一倍,李恪心欣喜不已,要是照這個速,再過四年,也就是太原展的第五年,太原城的繁華可能就要跟長安城抗衡了!
李恪這自信,第一來源於他的商業計劃,第二還是兩個城市格局的不同,長安城以坊為單位,坊於坊之間則是出於半封閉狀態,主要繁華地段為東西兩市,而太原城則不然,他就想宋朝的汴京一樣,城內沒什麼大格局,街道,巷子到處都可以成為集市,到處都可以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