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減突厥騎兵 文 / 七月初三

    李恪結婚之後晚上看書的時間少了很多,因為他要陪阿史那雲。

    只是,晚上再怎麼折騰,李恪第二天早上依然會早起,這是他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四年的時間。

    早晨,用完早膳,李恪就帶著阿史那雲來到了楊妃的千秋殿,跟楊妃辭行。

    楊妃雖然不捨李恪離開,但她也知道李恪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做,就只能忍住不說,李恪自然清楚楊妃心是怎麼想的,這才讓阿史那雲陪楊妃,而他則是給高陽公主和清河公主講一些故事,逗的兩個小丫頭嬌笑不已,只是說道要離開長安時,兩個小丫頭也是不捨。

    李恪出了楊妃的千秋殿就來來到了李世民的甘泉宮的御書房。

    李世民剛跟樞大臣們商議完今年耕種的問題,這才準備休息一下,就聽王德說北王和王妃覲見。

    李世民一想到李恪連阿史那雲都帶來了,肯定是要準備離開長安了!

    所以,他讓王德將李恪夫妻宣進了御書房。

    李恪和阿史那雲跟李世民行禮完畢,李恪這才說道,「兒臣北府事務繁忙,明天就要離開長安,前來跟父皇辭行!」

    「嗯,你以國事為重,這點父皇很欣賞!」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多謝父皇誇獎,兒臣不敢當!」李恪道。

    「北府立,掌管四道三十州軍務,統帥唐、突厥等四十萬大軍,你可不要讓朕失望!」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父皇放心,兒臣絕對不會辜負你的期望!」李恪向李世民保證道。

    其實,他也猜測李世民很不放心自己,這不是忠誠上的不放心,還是管理上的不放心。畢竟,李恪還是很年輕,即便有戰功,但對付一些老將,他資歷方面還是很吃虧,他生怕李恪跟這些老將會起衝突,才會時刻提醒李恪。

    「你這次進宮不止是跟朕辭行這麼簡單?」李世民對李恪繼續說道。他很清楚李恪的性格,他不會輕易進宮,只要進宮來自己的御書房,他就肯定有事情。

    「父皇,兒媳先行告退!」阿史那雲很懂事的說道,女人不干政,女人自然就不能聽政,現李恪和李世民要談論政事,阿史那雲自然要迴避。

    「嗯,那你就下去!」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看到阿史那雲離開御書房,李世民對李恪道,「說,你有什麼事啊!」

    李世民也知道李恪這麼急回并州,肯定是為了去施行他前幾天給上的奏章上的計劃。看到自己的兒子這麼辛苦,李世民心裡很安慰,這才這麼向李恪問道。

    「父皇,兒臣只想跟你要幾幅字!」李恪說完,將一張錦帕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拿起錦帕,就見上面寫著:皇家陸軍學院,皇家醫學院和皇家漢學院。

    他先是一愣,隨即便想到了李恪的意圖,李恪不是想他要幾幅字,而是要「皇家」這兩個字啊!

    李世民也知道「皇家」兩個字代表著什麼,那是代表著這三所學院是皇室開辦。

    李世民很仔細的看了錦帕上面的這三個名字,他開始思量,覺得是否能用「皇家」兩個字。

    經過再三的思量,他覺得這三所學院只要開辦成功,對今後大唐是利而無一害,都也還配得到「皇家」兩個字。

    所以,他微微笑道,「朕就知道你小子啊,每次離開長安就會跟朕要東西!」

    聽李世民調侃自己,李恪也樂了,心裡鬆了一口氣,他知道李世民這是答應了他的請求。

    就見李世民將錦帕放玉案上,李恪疾步上前給他鋪開宣紙,李世民大筆一揮,沒用片刻,三幅字寫完。

    李世民常年研習王羲之的書法,他的書法也有王氏字體的「飄若浮雲驕若驚龍」的痕跡,蒼勁有力,大氣輝煌,自成一家。

    李恪看著李世民的字,讚歎不已。

    李世民也是很受用,只是頷微笑不語,頗有點悠然自得之意。

    李恪將三幅字收好,又跟李世民聊了一些關於自己對皇家陸軍學院的設想,將自己的設定的科目給李世民看,李世民看完之後又不懂處向李恪請教,李恪都一一給李世民做了解釋,兩人這麼一問一答,大半天的時間又沒了。

    而就這個時候,王德小聲的對李世民說道,「皇上,房相和杜相書房外求見!」

    李世民聽王德這一匯報,他才知道自己還跟房玄齡和杜如晦有事要商議,李恪也知趣的跟李世民告辭離開。

    李恪拿著李世民的字出了御書房,就門口見到了房玄齡和杜如晦。

    房玄齡的身體很硬朗,他現大唐的尚書左僕射,名副其實的宰相,可以大展胸才華,這使得臉色不錯,見了李恪便上前問候,李恪也報以回禮。

    至於,杜如晦,李恪明顯的感覺到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只是李世民已經任命他做了尚書左僕射,副宰相,他也只能抱病參與政事。

    跟兩人見禮完畢,李恪這才離開御書房。

    回到王府,李恪讓楊恩謹慎的收好李世民寫給他的三幅字,再將他交給王長保管。

    他則是休息了片刻,就跟阿史那雲去了北平郡王府,跟突利去辭行。

    突利聽聞李恪到來,他急忙出府迎接,李恪連說不敢,向突利請罪,突利不受。這一幕看的阿史那雲身上起雞皮疙瘩。

    突利跟李恪還有阿史那雲進了郡王府,阿史那雲就去自己的閨房,李恪則是跟突利談論了一些關於消減突厥騎兵的問題。

    突利本身就有八萬大軍,再加上收服了頡利的降兵,他的兵力達到了十萬之多,而且,他接管了頡利州之後,收服了不少頡利的舊部和突厥各部,兵力是膨脹到了二十多萬,這還只是突厥的常備軍,要加上突厥這種全民皆兵的話,突厥能夠拉出的大軍恐怕要達到三四十萬之眾。

    所以,李恪才會跟突利商議消減突厥騎兵的問題。

    對於李恪的提議,突厥很贊同,他覺得突厥常年征戰,損耗了突厥自己的人力和無禮,特別是對突厥男丁的消耗不計其數,他認為突厥要想展,要的目的就是消減騎兵,將主要目標放展人口和提高突厥生活方面。

    李恪對突厥的遠見還是很佩服。

    他告訴突利,突利可以保留十二萬突厥精騎,便於他管理突厥各部,而剩下的四萬常備軍,李恪的意思是自己給他自己。

    突利會意,就答應了李恪的要求。

    而且,李恪現是突利的女婿,就是李恪要他十萬突厥騎兵,突利都不會拒絕。

    而李恪要這四萬突厥騎兵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給李宗的匪軍,任虎的鬼面騎充實兵源,以突厥騎兵的戰鬥力和野蠻程,李恪覺得他們很符合這兩支騎兵的特點。

    李恪跟突利就突厥騎兵問題聊到晚飯時間,這才阿史那雲的催促下用完晚飯。

    用飯的時候,突利看到自己的女兒一臉幸福的樣子,心裡高興的同時安慰了不少。

    看到李恪對自己的女兒很好,看到兩個很恩愛的樣子,突利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他認為李恪即便是不能成就帝位,就憑他現對自己女兒的這份愛,突利就覺得值得他為李恪做一切他要求的事。

    吃飯的時候,李恪和突利不談論政事,而是將話題引向了突厥的生活問題。

    突利很關心突厥人的生活,遊牧民族依賴草原吃飯,而漠北時常有大雪封山,草地覆蓋的時期,這種情況下突厥就會陷入疾餓的邊緣,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死很多的人。

    所以,突利一直都憂心這個問題。

    李恪則是有自己的想法,突厥放牧,牛羊無數,而牛毛和羊毛能夠做精美的地毯,這可是一大財源。

    所以,他對突利提議道,「岳父,本王認為你們突厥可以夏天的時候將放牧的牛羊身上的毛尖下來做好儲存,我會命人去用糧食收購這些東西,等到冬天的時候,你們就可以用這些糧食過冬了!」

    見李恪這麼說,突利也不問李恪用羊毛和牛毛做什麼,痛快的答應了李恪的這個提議。

    但是,李恪又繼續說道,「即便這樣,還是不能解決你們突厥冬天糧食緊缺的問題,你們一部分人還是要向定襄一代遷移,要跟大唐子民學習耕種,還有營州一代土地肥沃,人口也比較少,很適合你們突厥群居。」

    李恪的建議就是突厥跟唐軍雜居,將他們同化,這是唯一能突厥這個包袱的辦法。

    突利沒有立即答覆李恪,還是考慮了很久。

    李恪也沒有打擾突利,跟阿史那雲悄悄的吃飯,等到突利的答覆。

    半響,突利想清楚李恪的提議是唯一能解決突厥溫飽問題的方法,就答應了李恪,說他回同州之後再做決定。

    李恪見突利答應,也就不意他什麼時候執行!

    突利不急著會同州,李恪也猜到了他的意圖。

    那就是,同州的頡利的故地,突利要是急著回同州,就是使得李世民猜忌他的目的,而突利長時間的待長安,不急於回同州,將同州交給杜君綽和阿姆還有扎德勒,這會消除李世民和大唐朝廷的不少戒心。

    李恪清楚突利的想法,才會沒有逼迫他什麼時候施行移民政策。

    所以,三人的一頓晚飯吃的很是愉快。

    後,突利的不捨,李恪和阿史那雲離開了北平郡王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