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233章 漢王請留步 文 / 七月初三

    第233章漢王請留步

    「殿下,明天就回太原?怎麼決定的這麼突然?」長孫冰凝吃驚,上午的時候李恪還隻字未提要走的事,怎麼一下我便有了這樣的決定呢?

    李恪看了一眼頗為驚訝的長孫冰凝,對她露出了一絲的微笑道,「冰凝,這件事情等到了太原本網你跟詳說,你現先府待會,本王這就進宮跟父皇和母后辭行,晚上回來再送你回府。」

    「嗯,那你快去,我等你回來。」長孫冰凝乖巧的說道,然後跟侍女一起服侍沐浴衣,將他送出了漢王府。

    李恪坐馬車,思緒不寧,總覺得會有什麼事情要生,只是不管他怎麼想,都想不通這樣的不安來自於哪裡。馬車走的不是很快,只是路上的行人不多,再慢的車速,半柱香的時間已經足夠到達朱雀門。朱雀門守衛的士兵現李恪這個時間進宮都頗感驚奇,李恪也不理會眾人好奇的目光,走下車架,逕直穿過朱雀門,向甘泉宮的方向而去。

    甘泉宮的御書房,李世民正埋頭看書,王德回稟說漢王求見,李世民恩准,王德將李恪引導書房。李恪傍晚時分覲見李世民,李世民頓感意外,只是等他聽到李恪說出第二天就要回太原的時候,他的表情很自然。

    「那天朕讓你看的書你看了?」李世民淡淡的問道。

    「兒臣詳細的看了兩邊。」李恪回答道。

    「可有領悟?」李世民繼續問道。

    「父皇的意思兒臣已經明白了,兒臣很慚愧,自己心裡想的只是大唐,而父皇的心裝的卻是整個天下!」李恪照實說道。

    「你明白就好!」李世民歎息了一聲,慈祥的看了李恪一眼道,「你想回去就回去,這幾天也有些御史上書彈劾,說你長時間滯留長安不回太原有違祖制,本來朕也將此事放心裡,讓你長安多待幾天,現你既然想回去,那也省得他們多事。」

    「多謝父皇!」李恪對李世民的話有點小小的感動,他從這句話能聽得出李世民對自己寵愛依然不減,然不顧御史的彈劾仍由自己逗留長安。

    「好了,沒什麼事情你就下去,明天就要走了,多去陪陪你的母妃。」李世民繼續開始翻看自己剛才放案頭的書,順便撂下這麼一句話讓李恪心溫暖入春的話。

    李恪躬身退出御書房,快步穿過兩儀殿便來到了千秋殿。楊妃聽到李恪要回長安的時候臉色明顯的黯然了很多,而一旁的李愔、李蓉和李敬三人同樣臉色笑容消失殆,特別的李蓉的眼角已經掛滿了淚水。李恪看到這一幕,心裡不由得一顫,鼻子一酸,強子忍住自己傷感的情緒開導楊妃和三位兄妹。楊妃是個識大體的女人,自然知道李恪回不回太原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這是朝廷的制,因此他勉強的擠出笑容詢問李恪路上用的東西之類的準備好了沒有。李恪知道這樣楊妃作為母親對自己兒子的關切,便不厭其煩的將自己準備的東西給楊妃說了出來,楊妃聽後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滿意。

    然後,李恪想到了今天長安城朱雀大街上答應盛德顏的幾味草藥的事情,他便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楊妃,楊妃慈悲心腸自然支持李恪的做法,她為了想跟李恪多待會,便吩咐宮內的侍女到藥膳房去取。

    李恪對於楊妃的好意用沉默表示默認,繼續跟李愔和李蓉還有李敬三人說話。他這次給三人講的不是故事而是做人的道理,他知道自己這一去什麼時候能夠再回長安,因此,想借此機會好好教導三人一番,免得他們誤入歧途。而三人當李恪放心不小的就是李愔,歷史上李世民對自己的這個兒子的評價很差,說李愔是禽獸調伏,可以馴擾於人;鐵石鐫煉,可為方圓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同樣李恪也知道李愔被封王之後的作風,他常非理毆擊所部縣令,又畋獵無,數為非法。所以,李恪才會想到要好好教育教育他,免得他已經走上歷史的老路。

    楊妃見李恪正義正言辭的教導李愔三人,便一臉慈祥的一旁注視著四人。

    這時,她吩咐去藥膳房拿藥材的宮女哭著臉回來告訴楊妃,管理藥膳房的公公說沒有太醫開的方子不能隨便取藥,特別是裡面的藥材當有一味藥已經只剩下一棵,不能隨便給人。楊妃常住宮裡知道是規矩,但也只是限制一些品級較低的嬪妃,只是沒有想到管理藥膳房的內侍然連自己也劃入了這些人當,不由得有些惱怒,剛要訓斥宮女為什麼不報自己的名號,就見一旁教導李愔三人的李恪走過來安慰她,她這才消了消氣,同時李恪跟宮女詢問了內侍不給藥材的原因之後臉上閃過一抹讓人難以察覺的殺人。

    李恪千秋殿待到酉時,見宮外天色不早了,他便跟楊妃告辭出來千秋殿。千秋殿兩儀殿的左邊,藥膳房兩儀殿右邊萬壽殿的後方,因此李恪走了好長時間才來到了藥膳房。皇宮藥膳房主要是儲藏藥材,負責為嬪妃皇子和公主熬藥煎藥的部門,因此管理分化的很細。李恪走進藥膳房的時候,已經有內侍迎上了他,笑臉將一包草藥遞給了李恪,還不斷的抽打自己有眼不識泰山,說自己不知道剛才那個來取藥的宮女的楊妃娘娘的侍女,讓李恪饒恕他一次。李恪本想狠狠的要教訓這個內侍一頓,只是見他現這幅模樣甚為淒苦,便也作罷,拿了藥材出了藥膳房。不過他快要走出藥膳房的時候現另一個院子裡有不少的宮女太監,邊詢問身邊的內侍是怎麼回事,內侍說那裡等著都是給皇后和陰妃來取消的身侍女和太監,李恪知道長孫皇后剛生下李治不久,身體很虛弱肯下需要補養,至於陰妃,就是李佑的生母,他倒是沒有什麼影響,因此對於眼前所見之事也沒有太過意。

    內侍的恭送下出了藥膳房的李恪為了趕時間,沒有按照原路返回,而是走近路直接穿過立政殿,再見過弘館到太極殿前的御道,逕直出了承天門。只是讓李恪沒有想到的是,他穿過立政殿的時候跟長孫皇后的身宮女香蘭碰了個正著,害的一眾宮女太監給自己施禮參拜,他也只能裝腔作勢的詢問了一下長孫皇后的身體狀體,這讓他耗費了不少時間。

    所以,等到李恪回到漢王府的時間已經到了亥時,而他回到漢王府,剛走進書房時楊恩便後腳走進書房告訴他長孫冰凝已經離開了漢王府。李恪知道自己確實皇宮裡待了很長時間讓長孫冰凝等不及自己送她回府才會自己離開,便沒有怪罪楊恩為什麼不挽留她,只是詢問了一下楊恩安排誰將長孫冰凝送回府的事情,聽到是楊恩安排的是王長負責送長孫冰凝回去的回答後李恪放心了不少,對於王場的能力他很放心。

    「殿下,長孫姑娘說明天早上她渭水橋邊等你!」楊恩臨出門時告訴李恪長孫冰凝讓他告訴李恪的唯一一句話。

    李恪聽後臉色表情緩和了不少,將手的草藥遞給楊恩,讓他派人交給盛德顏,然後罷了罷手示意楊恩離開書房。

    他之所以這麼急著離開長安時因為今天下午生朱雀大街上的事情,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長安城姓的聲望會這麼高。作為一個鎮藩太原的親王長安城聲望太高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向他這樣朝沒有力挺自己的大臣的藩王加不能。畢竟,長安城是大唐的國都,姓心應該將皇帝放第一位。並且,他今天下午朱雀大街上的舉動明天肯定會傳播長安城,這無疑又給他增加了不少光芒。作為藩王,他已經違制滯留長安數日之久,要是再加上他今天的所作所為,肯定會讓不少御史言官彈劾自己,說自己長安有所企圖。

    李恪同時想,這也是候若依為什麼會不願見自己和拒絕自己送給她書法的真正原因!她作為旁觀者肯定加清楚的知道自己長安的聲望和別人對自己妒忌,因此才會用這種方式想讓自己離開長安。

    李恪微微的歎息了一聲,想到候若依他的心裡便不由的一疼,這個女人不管什麼時候心裡永遠想不是她自己而是她自己所愛的人。李恪知道自己欠她的很多,他現希望就是能夠滿足她讓自己快離開長安的要求。因此,他才會這麼倉促的做出決定。

    第二天早晨,李恪沒有將自己要走的消息告訴漢王黨成員,因此王府的門口很冷清,除了三黑衣衛鷹衛整裝待之外再沒人任何一個人。李恪跨上馬背,告別楊恩,快速的奔向了明德門。

    眾人出了明德門,花了半柱香的時間到了渭水,李恪渭水邊看到了騎馬黃馬上的一襲男兒裝的長孫冰凝。

    長孫冰凝看到李恪,焦急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李恪對長孫冰凝微微一笑,兩人同時回頭看了一眼長安城和三鷹衛消失官道上。

    李恪一行人是速很快,早晨陽光照射到大地上的時候他們已經到了萬年縣的驛站。

    只是,李恪眾人剛經過驛站,就聽到後面傳來的急促而又有力的馬蹄聲,李恪回頭,就見身後塵土飛揚,數名千牛衛郎將李仙重帶領下趕了上來。

    而李仙重隔著很遠的距離便對李恪大聲的呼喊道,「皇上有旨,漢王殿下請留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