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149章 反正李恪信了 文 / 七月初三

    第149章反正李恪信了

    第二天,李恪便踏上了回京之路。

    因為李恪遭遇過幾次刺殺,再加上薛萬徹對他產生了好感。所以,當他看到劉仁軌和李宗身後的二護衛的時候,出於對李恪安危的著想,又從西北邊軍抽調了一千的精銳鐵騎,沿途護送李恪回京。

    李恪對薛萬徹的好意沒有拒絕,他自己也被刺殺截殺之類的事情給搞怕了。所以,從漠北回來之後他對自己的生命安全看的尤為重要。

    除了一千的鐵騎之外,薛萬徹還為李宗和尉遲俊兩位富家公子準備了一輛馬車。因為冬天天氣寒冷,不適宜騎馬,他生怕李宗、尉遲俊兩位公子哥又染上風寒。他們兩個都是名將之子,國公之後,他老薛要是安排不當,讓柴紹和尉遲敬德知道了可擔當不起。再加上應劉仁軌的請求給李恪找的一名隨行大夫乘坐的馬車。李恪一行人回京,足有三輛大車。

    所以,路上的行程因為車輛對道路的要求而被減慢了很多。同時,路經寧州時李恪的病情加重,時不時的高燒不退。劉仁軌和李宗、尉遲俊好幾次苦苦哀求,讓李恪寧州安心靜養,等身體康復之後再回京覆命,但遭到了李恪的拒絕。

    所以,從寧州到長安騎馬雖然只用兩天的時間,但是李恪一行人還是足足走了五天,終於第天的晚上趕到了長安附近的萬年縣。

    李恪回到靈州之後薛萬徹就給李靖和朝廷快馬回稟,李世民收到薛萬徹的急報之後懸了十多天的一顆心才終於放下來。然後,第二天他又接到了薛萬徹關於李恪身染極寒但仍然執意回京的消息。李世民本想降一道旨意讓李恪靈州靜養,但又想到楊妃思念愛子而重病床焦慮不安的樣子,便忍下了這個想法。隨即又安排「唐」時刻注意李恪的行蹤。李恪一行人到邠州的時候,他下令千牛衛並隨行御醫到萬年縣迎接李恪。

    所以,李恪一行人踏入萬年縣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高頭大馬,威風凜凜的千牛衛。千牛衛郎將李仙重是大唐宗室子弟,千牛衛他的官職雖小,但權力很大,僅千牛衛大將軍之下。此時,李世民能夠派他出來迎接李恪,可見對李恪的寵愛。他恭謹的來到李恪的車架前,躬身行禮道,「千牛衛郎將李仙重見過殿下。」

    「太醫院御醫張德忠見過殿下。」隨即一個聲音同時喊道。

    李恪掀開馬車的簾子,李仙重身形不高,但身體強壯,暗黃色的方形大臉配上他明亮的眸子,還有高高的鼻樑,簡直就是後世婦女們的殺手。而他身邊的那個自稱太醫院的御醫則成了李仙重帥氣的陪襯。

    「李將軍請起!咳咳。」李恪虛弱的說道,然後便是不停的咳嗽,「張御醫,咳咳請起。」

    「還愣著幹什麼?還不快給殿下診治。」李仙重身為宗室子弟,對李恪的果斷和才氣很佩服,此時看到李恪虛弱不堪,便怒道。

    張德忠驚慌失措上了李恪的馬車,為他詳細的把脈之後方才緩過神來,「殿下身體本來強健,只是長時間的體力透支,又沒有很好的補充食物,才會染上風寒,老臣這就給殿下開一副方子,保證殿下能夠藥到病除。」

    張德忠是一個醫癡,除了喜歡研究醫書,對於其它的事情都不甚精通。所以,剛才施禮的時候表現的唯唯諾諾,就連李仙重這樣的郎將都敢訓斥他。但是,他醫術高超,深得李世民看重。所以,管做事待人方面有所欠缺,但還不至於被他人欺壓。此時他跟李恪談起病情的時候,顯得精神抖擻,毫無剛才唯唯諾諾的樣子。

    「多謝張御醫。」李恪謝道,然後吩咐劉仁軌萬年縣休息一夜,本來他是想連夜回京的,但是看到李世民的千牛衛之後,他覺得李世民如此安排肯定有自己的用意,所以決定第二天再進長安城。

    晚上,服用了張德忠從宮帶出來的草藥之後,李恪身體好了很多,能夠下床走路。

    翌日,早晨。李恪一黑衣鷹衛,一李宗尉遲俊的家將,貳佰千牛衛,一千的西北邊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的進了長安城。

    朱雀門前千牛衛肅然而立,旌旗招展,兵戈林立,戰馬嘶鳴,戰鼓擂擂。朝大臣皆按部就班的排列兩旁。朱雀門正門下設有案幾,案几上擺放了美酒和菜餚,李世民一身戎裝,目光沉靜的耐心的等待著李恪的車架。

    李恪的車架離朱雀門五步的時候突然停止,全體騎兵突然下馬高呼萬歲。李恪車內一驚,難道是李世民親自來迎接自己了?想到這裡,他剛要起身,就聽見車外的李宗和尉遲俊喊道,「三哥,快下車啊,皇上親自來迎接你了。」

    李恪掙扎著起身,走出車架的時候,身著戎裝的李世民離自己已經不到十步的距離,他還沒有跪地施禮,就見李世民一把扶住他,「恪兒不用多禮,出使突厥,讓你受累啦,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同時,李世民笑道,「你沒有讓朕失望啊,不愧是朕的兒子。」李世民緩了口氣道,「自從狄知遜傳來你遭遇截殺的消息的時候,朕就想御駕親征突厥,可是朝政無人主持,只能作罷。此後,朕就衣不卸甲的等待,如果你遭遇不測,朕就想立刻帥領大唐數萬鐵騎踏破突厥。如今見你安然歸來,父皇總算是安心了。」

    「父皇。」李恪聽到李世民話裡的關切之情,語氣哽咽,長久以來的饑寒交逼和他對自己所做所為而讓八多人喪身漠北的愧疚感一同爆出來。

    「哭什麼,多大的孩子了,還這樣哭哭啼啼。」李世民笑道,「快去跟你母妃說幾句話,她因為日夜思念你都已經一病不起了。」

    不哭,我不哭啊,李恪心裡如此喊道,可是他自己忍不住啊,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哭。他聽李世民的話後用袖子擦了一下眼眶的淚水。然後,他就看見李世民身後一副由十人抬著的用紗帳圍著的臥榻靜靜的停地上,而塌上一個神情緊張的年婦人正望向自己。

    「母妃。」李恪喊道,然後離開了李世民,登上了臥榻。塌上的楊妃神情憔悴,見到李恪的那一瞬間,她全身好似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一把將李恪攬到懷裡,「恪兒,母妃終於見到你了,母妃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呢,你讓母妃好擔心啊。」

    李恪再次被楊妃的母愛感動,不由的流出了眼淚,「母妃,恪兒這不回來了嗎?是恪兒不好,讓母妃擔心了。」

    念子心切的楊妃看到李恪之後精神好了很多,她知道這個時候不是說話的時候,便讓李恪回到了李世民身邊。李恪剛出臥榻,就聽見一陣振聾聵的高呼「萬歲」的聲音。然後,就見李世民喊道,「恪兒到朕這裡來。」

    李恪恭謹的走到了李世民的身邊,李世民一把拉住李恪的手道,「恪兒,你是大唐的功臣,與我一同進城。」

    李恪來不及推辭便被李世民拉著向前走了數步,他苦笑著搖了搖頭,無奈的接受了李世民盛情的迎接。

    李恪的車架和朱雀門的距離只有五步,然而對此時的李恪來說,這五步就像五千步一樣漫長。因為,如此盛大的迎接儀式是李世民對他的寵愛,同時也讓自己加的鶴立雞群。李恪落後半步的距離跟李世民身後和李世民經過千牛衛的時候。所有的千牛衛同時「唰」的亮出佩劍,聲音高亢的高呼萬歲。李世民拉著李恪的手,欣然接受了眾將士的高呼。過了千牛衛,道路兩邊是肅穆而立的朝大臣,經過朝大臣的時候,所有的朝大臣皆伏地高呼萬歲。李恪此時已經從剛才的緊張緩過神來,習慣了這樣的擁戴,不再理會李承乾惡毒的眼神,李泰陰冷的目光和李佑咬牙啟齒的恨意,悠然自得的跟李世民的身後入了朱雀門。李世民的迎接儀式獨特又尊崇,讓李恪切身的享受到什麼是一國之君真龍天子的待遇,也終於體會到了什麼是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道理。

    李恪和李世民進了朱雀門,跟李世民同乘一架車來到了兩儀殿。兩儀殿以出使突厥的正使身份跟李世民的三省部的大佬們匯報了一下情況。雖然,這之前狄知遜就已經將所有突厥所辦事情一一做了回稟,並且營救李恪的時候,李世民依然派出了以狄知遜為正使的迎接宿州姓的團隊。但李恪作為出使突厥的正使,必要的程序還是要做的。

    李世民不像某些迂腐的帝王,雖然知道李恪漠北遭劫。但他知道前因後果的時候,依然派出了迎接宿州姓的使團。他看來,既然合約還沒有破壞,那仗我要打,人我也要贖。

    李恪簡單的做了一些回稟之後,李世民看出他身體虛弱,便吩咐他去休息。順帶把御醫安排到了他的漢王府,專門為他診治,可謂恩寵之極。

    李恪躬身退出兩儀殿後並沒有急著回漢王府,雖然他經過了剛才的風吹之後身體有些支撐不住了,但仍然內侍的攙扶下來到千秋殿,給楊妃請安。楊妃知道李恪很孝順自己,忍者病疼來看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放心。但還是很疼愛的責備了他幾句,命令他立刻回漢王府靜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