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35章 現代意義的蹴鞠 文 / 七月初三

    第35章現代意義的蹴鞠

    五日的時間對李恪來說不是很漫長,相反的,經過一天打獵,李恪又開始每天習學武順便打理王府的事務。所以,不知不覺五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這天,李恪正聚義殿前廳和他的結義兄弟秦懷玉等人聊天,就見府下人稟報說,將作監蘇大人前來拜見。李恪一聽是蘇志,記起了托他製作足球的事,忙讓下人將蘇志請到聚義殿。

    蘇志還是第一次來到漢王府,漢王府的氣派讓他有種走皇宮大內的感覺。來到聚義殿,蘇志沒想到除了李恪之外,還有幾個身份不明,但衣著不凡的少年。他給李恪行過禮後又給眾人一一見禮,秦懷玉等五人怎麼敢承受,都起身回禮。

    李恪見蘇志見禮已畢,請他坐下,熱情的道:「蘇少監能來本王府做客,漢王府真是蓬蓽生輝啊。」

    蘇志不敢承受,趕緊拱手道謝,語氣恭敬的道:「殿下太過誇獎微臣,臣不敢當。」說著,頓口氣道:「微臣今日所來皆為殿下五日前將作監所訂之物。」

    李恪心高興,道:「拿上來讓本王看看。」

    立即有兩個鷹衛力士抬著一個箱子走進大殿,放了殿央。李恪三步並作兩步走到箱子前,迫不及待的打開箱蓋。只見十個頭顱大小的足球整齊的擺放箱子。秦懷玉等人也跟上前觀看,柴哲威好奇的問:「三哥,這是什麼東西?難道就是你說的蹴鞠?」

    「三弟,難道這就是你說的蹴鞠用的球?」秦懷玉問,語氣不是很肯定。

    李恪不及回答他們,親手拿起唐朝的第一個足球,細細端詳著,臉上掩飾不住的激動之色。足球的手感很好,裡層是按照李恪的要求,用的是充滿氣的豬膀胱,間隔著一份薄棉,外面被十二塊角形狀的上好牛皮密切縫製而成,卻不露一絲線角,可見做工極為精細。

    李恪將球手掂了掂,感覺重量跟後世足球不相上下,心非常滿意。就對蘇志讚道:「蘇少監真是巧奪天工,做出如此精緻的球來,本王不知該如何感謝才是。」

    蘇志忙起身道:「殿下,此為臣份內之事,不敢請賞。」

    李恪見秦懷玉等人對他手的球很是好奇,笑著介紹道:「這就是玩蹴鞠用的家什,至於名字,嗯,就叫鞠球,本王如今明瞭一種有別於馬球與蹴鞠的踢法。具體的規則,以及判罰的細節,我都寫下來了,又讓案抄了多份。」李恪一面說,一面走到靠牆的一張桌前,回來時手裡已經多了一疊冊子,五人的目光一直跟隨著他,後都落到了他手的冊子上。李恪將冊子分給五人,繼續道:「鞠球的玩法,我冊子上已經寫的清楚明白,你們不妨現就看,看完我們大家去校場演習一場。」

    五人對於長安城所有的娛樂項目都已經玩膩味了,現見李恪明瞭一種的蹴鞠,忙低頭仔細研讀起來,生怕踢的時候自己不懂規則,被判罰出場。

    李恪目光轉向蘇志問道:「蘇大人也一起去。」

    蘇志本來就好奇李恪這個球,現見他還有的蹴鞠踢法,自然很想見識一下,所以,沒有推辭,李恪也叫人給了他一份冊子。

    隨後,李恪叫陳其鷹衛選了二十來個身體敏捷的人,當做隊員,順便給了他一份冊子,讓他講給鷹衛們聽,把該記的都記住。又吩咐楊恩將馬周請來,給了他一份冊子細看規則,充當裁判。馬周看到李恪冊子封面上的「蹴鞠」三字時,有些疑惑,聽李恪解釋後,便悉心觀看起來,看完之後,不由對李恪的才智大為歎賞,竟然能想出如此複雜玩法的蹴鞠來。

    見眾人對規則看的差不多了,李恪吩咐楊恩先到校場準備,他們隨後就到。楊恩走後,李恪有把眾人聚一起,詳細說了下蹴鞠和舊蹴鞠的一些不同之處,主要的就是球門的設置,唐代玩的蹴鞠是一個門,而李恪按照現代足球的模式改成了兩個門,大家都表示明白。李恪隨即領著眾人浩浩蕩蕩的朝校場而去。來到校場,眾人看著有兩個門的蹴鞠場地,由於有李恪解釋先,並不覺得怎麼陌生。李恪將人分成兩個隊,他與陳其和幾個鷹衛力士一對,身著黑衣;秦懷玉、柴哲威等人和其他的鷹衛力士為另一隊,身著紅衣。馬周充當裁判,蘇志負責計時。於是,具有現代意義的第一場蹴鞠就這樣的環境下開始了。

    李恪和秦懷玉分別擔任兩隊隊長,比賽和後世球賽一樣,先雙方通過投銅錢確定場地,然後是雙方隊員相互問候,不一樣的,就是入場時沒有球童,比賽時也沒有邊裁,還有雙方都缺了一個教練團。

    李恪爭取到了球權,馬週一搖鈴鐺,黑隊開始球,陳其飛起一腳,線將球給李恪,李恪接球,帶球開始向對方的球門進攻,柴哲威反應不慢,迅速橫身攔了李恪面前,李恪停住球,一個橫穿,將球踢給了他左邊的黑衣力士,黑衣力士略一遲疑,見前面沒人,就帶球衝了上去,然後傳給跑前面的陳其,陳其將球運到禁區外,李恪瞅準機會飛身穿插進了禁區,陳其適時的把球傳給李恪,李恪輕輕一挑,紅隊守門員來不及阻擋,皮球輕輕的應聲入網。

    李恪高興萬分,右手成一指禪狀直指天空,正是當代球星希勒進球後慣常用的慶祝動作,這個動作霸氣十足,那是一種堅定的表現,也是一種銳氣的流露。然而,李恪也知道這裡面的水分。其一,大家都讓著他,特別是他府的黑衣鷹衛力士,都不敢上前來攔截他。其二,是舊時蹴鞠養成的習慣,後踢向球門的那個動作要由球頭來完成。所以,李恪明顯成了黑隊的球頭,才會完成後一擊。不然,依照當時的情形,陳其本可以單刀直入自己射門,根本不需要等李恪進禁區後,再把球傳他。

    只是,這樣的習慣不是一時半刻能改變過來的,所以,李恪也不想刻意的說,只是告訴大家,踢球的時候不要意自己的身份,以踢進球為主。大家應聲答應。

    比賽繼續,由紅隊球,門將把球交給程懷亮之後,程懷亮幾個盤帶,一路過關斬將,瞬間就突入對方的半場,陳其一看程懷亮腳法嫻熟,鷹衛力士很少有防得住他的,就直接堵了程懷亮的前面。程懷亮見無法突破陳其,就將球傳給跟上來的柴哲威,柴哲威再將球傳給等禁區的秦懷玉,可惜,秦懷玉對於門前還有一個人把守不是很習慣,結果皮球高過橫樑,眾人不由一陣歎息。

    如此,你來我回,眾人踢的不亦樂乎。很快,規定的半場時間已到,雙雙再無進球,比分保持一比零。

    場休息的時間,楊恩奉上茶,李恪喝了一口問身邊的馬周道:「賓王覺得蹴鞠如何?」

    馬周道:「殿下大才,此等踢法臣是聽所未聽聞所未聞,很刺激,也適合強生健體,不失為大唐一大幸事啊。」

    李恪呵呵笑道:「賓王過獎啦,恪只是貪玩,所以,興之所至,才有此想法而已,說不得是大唐幸事。」

    馬周也知道這是李恪的自謙,便不再說。這時柴哲威說道:「三哥,你居然能想出這麼好玩的蹴鞠之法,以後我們兄弟就有得玩了。」

    眾人都是一陣大笑。

    休息片刻,兩隊交換場地,又踢了起來,經過上半場的實戰,大家進攻和防守都漸漸熟練,因此,直到終場結束,比分始終保持了一比零。

    但眾人玩的卻很興,特別是李恪幾個結義兄弟,是將李恪定做的足球和寫的冊子拿走,說回去好好府練習,然後再來比試。讓李恪奇怪的是,蘇志走的時候也跟李恪要了一份冊子。當看到李恪所剩的球已然不多時,不等李恪開口,蘇志主動說為他再多做幾個,李恪高興不已,連說多謝,送他出了王府。

    李恪回到聚義殿後,吩咐楊恩王府空地上建一個蹴鞠場,要求規格用他冊子上寫好的標準做,楊恩領命而去。

    楊恩走後,李恪才看見馬週一旁端坐飲茶,馬周見李恪跟楊恩交代完事情就問他道:「殿下今日蹴鞠法甚是奇,臣想知道殿下是怎麼想出來的?」

    李恪奇怪馬周為什麼有此一問,答非所問的道:「不知道賓王對於蹴鞠法怎麼看待?」

    馬周反問道:「殿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又何必問臣呢?」

    李恪淡淡一笑道:「本王想廣泛將此運動推廣出去,只是現還不得要領。」

    馬周聽後,微微點頭道:「殿下可有什麼想法,微臣可以參詳一二。」

    李恪也正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馬周,看他是否能提出什麼肯的建議,就對馬周道:「到書房我們慢慢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