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25章 劍名淵虹 文 / 七月初三

    第25章劍名淵虹

    李恪看著兩人離去的身影,心激動之情難以言表,他終於把兩個名將拉到了自己的身邊。

    這時,一個年紀五十開的老者走進了大殿,見到坐正殿的李恪,趕緊施禮道:「老奴,楊恩,叩見殿下。」

    楊恩?李恪看著眼前的青衣老者,直覺告訴他,這位老者和劉溫一樣,顯然不是尋常人物。

    老者李恪看他的時候也觀察著李恪,他看李恪鎮定自如,氣息勻暢,就知道李恪習過內家功法。而就他所知,楊妃的身邊,能有如此功夫者非劉溫莫屬。所以,他斷定李恪定是跟劉溫學的,再看李恪手上的老繭,就知道他跟劉溫練劍。看到李恪如此吃苦好學,他心裡微感欣慰。

    李恪見楊恩也望著自己,內心激動,試探道:「李恪今天還能坐這裡,是楊老拚死相救的緣故?」

    楊恩恭敬道:「正是老奴,楊妃娘娘囑托老奴要平安贏回殿下,是老奴讓娘娘失望,讓殿下受傷。」

    李恪確定了楊恩的身份之後,立馬起身,對楊恩施禮道:「恪,見過楊老,多謝楊老的救命之恩。」

    楊恩沒料到李恪對他如此大禮,忙道:「殿下折殺老奴,老奴不敢當,殿下以後直呼老奴名字即可。」

    李恪知道楊恩非等閒之人,豈能如他所願,執意不肯,後楊恩無奈,不再堅持,但心裡對李恪卻讚賞不已。

    看著一個年長他幾十歲的老人自己面前站著,李恪心有不忍,連忙請楊恩坐下。楊恩落座後,不說自己如何救的李恪,而是先給李恪介紹了秦王府當前的情況。

    自從李世民登基為帝,住皇宮之後,只帶走了個別的心腹隨從,還有娘娘們身邊信任的丫鬟,王府裡其他人都被遣散回家。楊恩和他手下的幾個僕役有幸被李世民和楊妃留了下來,負責看護王府,打掃庭園。另外,除了一些獻資料被清理,府庫的銀錢被運走之外,書房的書籍,甲冑庫的兵器,還有馬廄的馬屁都留府。

    李恪聽完,心裡頗為高興,神情掩飾不住的激動。他沒想到李世民還真夠大方的,不但給了自己這麼大的一個府邸,就連府的書籍,以及他收藏多年的兵器和為看重的馬匹都給了自己。

    其實,也難怪李恪看重這些東西。唐朝,活字印術還沒有明,書籍的印成本很高。所以,除了一些諸子家的經典書籍刊印量比較大,存書比較多之外,其他的書籍存世甚少。李世民酷愛讀書,這是李恪知道的。

    所以,他書房的書籍除了諸子家,名家典籍之外,一定全是民間少有的孤本、珍本。還有就是李世民一生武略出眾,平生酷愛收集神兵利器,對於好馬名馬也是愛之極深。他留秦王府甲冑庫的兵器和馬廄的馬匹,也必定不是平常的兵器和馬匹所能比擬的,都是有錢買不到的東西。

    楊恩介紹完王府情況之後,看李恪興奮的樣子,知道他很看重這些,就低聲示意道:「殿下,現是去書房、馬廄還是甲冑庫?」他這麼說,是想讓李恪提前清點下李世民留下的東西,心裡有個數。畢竟,以後王府的官員到齊了,很多東西他想顧都顧不過來。

    李恪立即領悟,順水推舟道:「那就去甲冑庫看看!」他確實想看看李世民甲冑庫收集了什麼樣的神兵利器,自己也正想選一兩件趁手的兵刃。按著楊恩的指引,少頃,李恪來到了王府的甲冑庫,存放兵器鎧甲的地方。庫門打開,庫內沒有點燈,走進府庫的李恪,眼前呈現出一列列兵器架,像一隊隊鎧甲武士,射進的淡淡光線下,每一件兵器都閃爍著一股鋒利的殺氣。看著眼前目不暇接的兵器,李恪一時不知道自己該選那件好。

    就這時,一把擱角落,不怎麼起眼的長劍吸引了李恪的目光。他幾步走過去,劍未出鞘,陣陣寒意已從劍鞘之散出來,李恪不禁打了個寒顫。他輕輕用手擦去落劍鞘上的灰塵,拿起長劍,右手握住劍柄,隨著一聲清嘯,長劍被他拔了出來。手握長劍,竟有絲絲寒氣沁入右臂,李恪一時不曾適應寶劍所散出來的寒氣。當即他呼吸一轉,劉溫傳授的呼吸之法自然而然他的引導下流動起來,不多時,長劍的寒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個身體的一陣舒暢。再細看長劍,薄刃冷光,如映月之雪,劍長:111厘米,刃長:805厘米,柄長:165厘米,劍寬:42厘米。

    李恪知道這是一把寶劍,他將長劍入鞘,低聲道:「今後我就是你的主人,你不會再被埋沒這無人知曉的角落裡,你將會隨著我一起名揚天下。」長劍似乎略帶人意,出若有若無的爭鳴聲。

    得到了一把寶劍,李恪心滿意,隨即又眾多長兵器選了一把長槍,這才出了甲冑庫。楊恩見李恪拿了一桿長槍和一把長劍,初時不曾注意,等李恪走到他眼前,看到李恪手的長劍時,表情頓然一驚。

    李恪看到楊恩的表情,再看手的長劍,猜想楊恩肯定知道這把劍來歷,於是將長劍舉到楊恩面前問道:「楊老為何見到這把長劍會露出驚訝的表情?」

    楊恩對李恪說道:「此事待會我再跟殿下詳細說,殿下現要去哪?老奴給你帶路。」

    李恪看看天色不早,便對楊恩道:「去書房!」

    來到李世民以前的書房,李恪推門而入,立刻感覺到一陣書香之氣,書房很大,靠窗一張紅木桌案,案上除了筆墨紙硯,還擺著些古玩物件,案前一把紅木座椅,不難看出,曾經坐這裡看書的主人,身份的尊貴。距桌案十尺左右的地方,林立著一排排古色楠木雕刻書架,書架上分門別類的擺滿了諸子家,經史子集。他椅子上坐下來,對楊恩道:「楊老,現可以說說這把劍的來歷了。」

    楊恩知道一個人好奇心的驅使下,不問清楚不會罷休,便對李恪道:「相傳,此劍名為淵虹,它的前身就是殘虹,荊軻刺秦失敗後,殘虹為秦皇所得。淵虹是殘虹之上,由秦國好的鑄劍師糅合五金重鍛造而成,從而增加了它的威力,消除了它的殺氣。此後,淵虹為蓋聶所得,成為江湖上聞名喪膽的一杯利器。」

    李恪心唏噓不已。忙拿起淵虹寶劍撫摸著,他自語道:「想到這把淵虹寶劍還有如此來歷,難怪會寒氣凜冽,鋒藏殺氣,原來真的是一把寶物啊。」

    楊恩見李恪全神貫注淵虹身上,便躬身行禮,輕身退了出來。

    李恪欣賞了一會淵虹,細心的把它擺放書房牆壁的案几上,然後翻看起李世民留書房的古籍。書房甚是寬大,藏書涉及很廣,還沒有將整個書房的藏書查看一遍,就聽見楊恩門外的聲音:「殿下,晚膳已經準備好了,請殿下進餐。」

    李恪放下手的書,走出書房,來到聚義殿的前廳,蘭兒和眾侍女已經將飯菜端了桌子上。看著滿桌子的山珍海味,李恪震驚不已。他沒有想到進封親王,不但官階提高、俸祿增加,就連飯菜規格也隨之提高了不少。

    難怪很多人封了郡王還想著封親王,封了親王還想著當皇帝,原來還有這一層意思。見桌子上飯菜很多,自己一個人吃不完,李恪就吩咐下人將劉仁軌和蘇定方叫了進來。

    兩人見李恪用膳時間找自己,心裡嘀咕不已,不知道他要做什麼。當聽到李恪叫兩人一起用餐時,顯然嚇了一跳,忙連聲推辭。李恪無奈,只有擺出王爺的架子,震住兩人陪他吃飯。

    席間,李恪和氣隨便,兩人漸漸的也就沒有了顧慮,一頓飯三人吃的賓主歡,連帶著三人之間的感情也增進了不少。甚至李恪開始成熟蘇定方為定方,劉仁軌為正則時,兩人都是含笑答應。

    用罷晚膳,目送劉仁軌和蘇定方離開,李恪嚴肅的對蘭兒道:「以後晚膳不用如此補償浪費,該減則減,不要按照規格置辦。」

    蘭兒知道李恪不喜比張浪費,生性節儉,便一一答應。隨後,李恪蘭兒的服侍下沐浴之後,來到自己的寢室,運氣打坐。只是,讓我疑惑的是今天整天都不曾見到他的老師劉溫,讓他對他有點思念,不知道他今天一天究竟哪裡呢?李恪,對這個老師始終保持著一份好奇之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