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回到唐朝當皇帝

小說博覽 第2章 初到大唐 文 / 七月初三

    第2章初到大唐

    劉衡恢復知覺時,只覺得眼前模模糊糊,血紅一片。

    他隱隱約約聽見一些人的低語聲,夾雜著女人的哭聲。哭聲是以諾的?

    劉衡想著,努力睜開了眼睛,同時一句「以諾」也脫口而出。

    然而,回應他的,卻是一個陌生的女人的聲音,聲音又驚又喜:「恪兒,你醒了啊!」

    劉衡循著聲音去看,看見了一個三十多歲的美麗少婦,眼角帶著淚滴,正一臉慈愛的注視著他。

    怎麼不是以諾?她嘴裡叫的「恪兒」又是誰?李恪有些懵,細看少婦,劉衡差點驚叫出聲。

    她竟是一身古代裝束,而且極其華麗,少婦身後還低眉順眼的站著三個十五歲的女孩子,都是古裝打扮。

    劉衡趕緊將目光周圍轉了一圈,目光所及,不論是擺設,還是門窗,甚至就連他躺著的床,都是古代的式樣,沒有一點醫院病房熟悉的白色。

    自己這是到了哪裡呀?劉衡茫然的想著,頭止不住一陣眩暈,昏睡了過去。

    迷濛之,劉衡感覺他正被一些人追殺,一匹馬馱著他,飛速疾馳,馬蹄聲急,他幾次險些掉下來,但意念告訴他不能停下,似乎一旦停下,危險就會隨之來臨。

    不知過了多久,劉衡聽到了一片打鬥之聲,聲音離他彷彿很遠,又宛然就跟前,不時有森森寒氣他耳邊刮過。

    莫非遇上了黑社會火拚?劉衡想看清是些什麼人?卻怎麼也睜不開眼睛。

    忽然,劉衡感覺胳膊上傳來一陣火辣辣的疼,似乎被人劃了一刀,身體猛的一沉,從馬上掉了下去。

    他頓時痛的醒了過來,眼前的情景令他僵住了身體,十多個人拿著刀劍,正打一起。

    而令他震驚的是,這些人一個個全都身著古代服裝。李恪驚魂普定,忽覺一股勁風落下,抬眼一看,一把刀正朝他砍來,他慌忙身子一滾,刀劈了個空,刀的主人黑衣蒙面,舉刀再砍,旁邊忽然跳出一個身著軍服的男人,他踹出了一腳,刀的主人被踹的踉蹌幾步跌倒了。

    隨後,那人迅速起身,他滿臉是血,劉衡看不清的他的模樣。他扶起劉衡,把他推到馬上,急切的道:「殿下,快走。」說著一拍馬背,馬即刻奔跑起來,速很快,劉衡直覺得耳邊風聲呼嘯而過,他的思緒也開始奔馳,剛才那人叫他「殿下」兩字,像一粒石子投進水裡,激起了他記憶深處的漣漪,漣漪停息,有些東西漸漸浮上腦海,讓他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恍惚,劉衡彷彿走進了一個時空的輪迴,頭腦裡竟有了兩個記憶,一個記憶裡,他叫劉衡。另一個記憶裡,他叫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皇子。

    隨著快馬疾奔,記憶像兩個重疊一起的影子,他頭腦合二為一了。

    電光火石間,劉衡感到自己就是李恪,他本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皇子。自己前不久被送到姑父柴紹的軍,沒有想到自己的父王然當了皇帝。所以,他才被召回,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回京的路上,會遭到十幾名蒙面黑衣人的追殺,他帶的十五名侍衛奮力阻擋,他才得以逃脫。

    劉衡不禁揉了揉眼,剛才的一切是不是做夢呢?然而,追殺他的那些黑衣人卻真實的追了過來,劉衡回頭一看,甚至能看的清他們眼裡射出的殺氣,五名侍衛已經拼全力,紛紛被黑衣人打下馬去。

    劉衡能做的,就是策馬朝前快跑,即使前面沒有路,他也要跑。追殺的人不由惱羞成怒,領頭的取出一支飛鏢,揚手甩向劉衡,劉衡聽得身後飛鏢聲響,連忙身子前傾趴馬背上,飛鏢著他的腦袋過去了,劉衡不覺倒吸一口涼氣,領頭的見沒有打到李恪,又一支飛鏢隨之出,這次他沒對著劉衡,而是對著他胯下的馬匹,飛鏢迅猛如風,嗖的一下紮了馬腿上,馬一聲嘶鳴,轟然倒地,劉衡被拋了出去,強烈的慣性,使得他落地後又滾了幾滾,巨大的疼痛很快模糊了他的意識。

    劉衡徹底昏厥前,他努力睜了下眼,微弱的視線裡,他看到追殺他的是十幾個黑衣人跳下馬,朝他越走越近,他們手的武器,陽光下,反射出炫目的光芒,晃到他臉上,刺的他的眼有些疼。胳膊上被刀砍的口子,和摔傷的擦痕,不住的流血,他白色的衣服幾乎給染成了紅色。

    劉衡想逃,身上卻沒半點力氣,只有手指動了動。眼看著黑衣人到了他的身邊,領頭的那個已經揮起了刀。

    忽然,劉衡耳邊傳來一陣破空之聲,接著,砍向他的刀陡然停止了運動,片刻後,拿刀的人倒了下去,胸前插著一支箭,刀也跟著掉到了地上。刀口脫險。

    劉衡眼裡亮了一亮,再也支持不住,他感覺自己正墜向一個隧道,隧道又黑又長,似乎永遠也到不達頭。

    再次甦醒後,劉衡現他依舊躺那間古代樣式的房屋裡,陪他身邊的也依舊是那位美麗少婦,和站少婦旁邊的三個低眉順眼的少女,少婦臉上依舊帶著淚痕。

    所不同的,是這次他的床邊還坐著一位年男子,年男子右手搭他的腕上,正給他把脈。

    少婦坐床的另一邊,先看見劉衡睜開了眼睛,立即關切的問道:「恪兒,你感覺好些了?」年男子一見,趕緊起身恭敬的給劉衡行禮道:「臣見過殿下。」

    一聲「恪兒」,一聲「殿下」,讓劉衡不禁打量起自己。

    他忽然覺得身體好像比以前矮了些,像個十四五歲的少年。

    他一下子坐了起來,驚慌失措的問道:「你們是誰?」

    少婦急白了臉,擔心的問:「恪兒,你怎麼了?」說完,少婦伸手摸了下劉衡的額頭。

    又問年男子道:「趙太醫,你剛給恪兒號了脈,他沒事?」

    太醫?這個只影視劇裡聽過的稱呼,此刻,被稱為太醫的人居然就他眼前。

    趙太醫撚鬚沉吟道:「娘娘放心,殿下身體沒啥大礙了,只是由於他昏迷時間過長,可能會伴隨些暫時性的失憶。」少婦的臉這才恢復了血色。

    劉衡聽著,咬了下嘴唇,很痛,他確信不是夢。驀然,「穿越」兩字猶如一道閃電,他腦海裡一閃而過,難道真的一不小心穿越了嗎?劉衡沮喪的想,記憶翻江倒海一般,讓他想起了昏睡自己成為李恪這件事實。

    現看來,是他的靈魂穿到了唐朝,附了李恪身上。

    知道了這一結果,劉衡一臉不可思議,繼而神情悲慼。

    關於穿越,劉衡並不陌生,穿越劇的火熱,使得很多人都懷了一份穿越夢,但他沒有想到,穿越竟會真的存,並且讓他趕上了。

    只是,他不知道這對他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對於歷史,他多少瞭解一些。但是,李恪命運是坎坷,還是輝煌,他不是很清楚。

    不過幸好的是,他不但繼承了李恪的身體,還繼承李恪的記憶。

    這樣,對於劉衡能夠快的融合到大唐是不小的幫助。但是,想到以諾,想到自己的家人,劉衡神情黯淡下來,一聲不響的重躺回到床上。

    少婦剛恢復血色的臉,又換成了緊張,看著劉衡,輕聲問他:「恪兒,你不記得母妃了嗎?」

    劉衡抬了下眼皮,他不得不承認,李恪的記憶突然湧上他的心頭,不由得讓他清楚了眼前的這個婦人。就是他的母親楊妃,堂堂的前朝公主。

    劉衡似乎對自己看過的史詩巨著《貞觀長歌》很有點影響,裡面的楊妃美麗高貴,溫柔婉約,這讓他對她自內心的感到了一種親近,可他本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大男人,突然有了一個只大他七歲的女人作媽,他如何開得了口,於是只對楊妃笑了笑。

    楊妃欣喜萬分,急切的問:「恪兒,你是不是想起母妃來了?」

    劉衡張了張嘴,卻沒出聲音,雖然明明知道他穿越成了她的兒子,但他還沒有充分的心裡準備喊她一聲「母妃」,即使他繼承了李恪的記憶。

    便弱弱的點點頭。

    楊妃不免有點失望,趙太醫忙安慰她道:「娘娘不必擔心,殿下身體還太虛弱,再悉心調養些時日,相信殿下就可以康復如初了。至於現短暫的失憶只是因為殿下驚嚇過,以後慢慢調養,肯定會恢復過來。」

    楊妃鼻子一酸,眼裡浸著淚道:「恪兒遭此大難,是我這個做母妃的沒有照顧好他。現看他傷成這樣,本宮真恨不得能替他承受。」

    劉衡心裡一震,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他小時候每次生病,媽媽總是心疼的不行,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直到病好。

    母愛,這份人世間偉大的愛,原來即使穿越了千年,也一樣不會隨著時間改變。想到此處,部分李恪的記憶和劉衡的記憶因為楊妃的母愛而終於容了一起,他不由對楊妃道:「母妃,你別哭,兒臣沒事。」

    楊妃聽後,喜極而泣道:「恪兒,你終於認出母妃了」

    劉衡一時怔住,看著眼前這個女人,自己的母妃,突然間覺得自己現已經穿越成了李恪,何不就此把自己的前世忘掉,做一個真正的李恪呢?

    死去的人和生著的人都是一個平衡,既然,前世的自己已經死了,後世的自己重生到了李恪山上,何不延續這樣的一個平衡呢?

    想到此時,「母妃,兒臣——」劉衡的心有了決定,既然自己要延續這樣的平衡,接受李恪的身份又有什麼不好呢?現,自己就是李恪了,而不是劉衡,「兒臣,沒事,只是身體虛弱,調養幾天就沒事的。」

    「恪兒,安心調養,不用怕」楊妃疼愛的說,「母妃就你身邊陪著你,保護你。」

    「刷……」李恪再也止不住,流水從眼眶湧了出來。

    這是宮廷的女人嗎?這是一個高高上的貴妃嗎?不是,絕對不是。這是一個母親,真正的母親。即即便,他自己如此的軟弱,也要自己兒子受傷時站出來,想用自己柔弱的軀體保護她。

    李恪震撼了,李恪感動了,李恪哭了。

    楊妃看到李恪眼的淚水,拿著手帕的手不經意間顫動了一下,忙為他輕輕擦拭,那神情,彷彿擦著世界上珍貴的生命一般。

    那雙手,劉衡眼裡,和母親的手別無二致,頓時,一股久違的感動和溫暖李恪心底徐徐升起,他動情的道:「謝謝母妃,是兒臣不好,害母妃擔心,兒臣,兒臣。」而他的內心已經開始接受了自己的身份,還有眼前這個作為自己母妃的女人。

    楊妃喜極而泣,一把將李恪摟到懷裡,激動的道:「恪兒,你可嚇壞母妃了!你這一昏迷就是半個多月,如果再不醒來,母妃都不知怎麼活下去。你餓了,母妃這就讓御膳房做給你吃。」

    李恪眼圈紅,心裡感歎道:「自己何止昏迷了半個多月,他從現代穿越到大唐,這一昏,其實昏迷了一千多年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