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222章信口雌黃 文 / 月關
第222章信口雌黃
皇帝的車仗到了京師近郊,魏彬、邱聚率宮中儀仗前來迎駕,為皇帝換裝。
正德此次大同之行,與朵顏三衛和女真各部成功結盟,在他們的配合和牽制下,遼東將牢牢控制在大明手中。同時白登山下力退伯顏、挑起韃靼內部紛爭,大有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效,遠勝數十萬大軍耗費無數錢糧出兵討代。
這份功績令剛剛承繼大統的小皇帝躊躇滿志,自忖一回京就要受到武百官的讚美頌揚,所以儘管一向討厭繁褥節,正德皇帝還是沾沾自喜、耐性十足地配合著太監、宮女著衣。
皇帝袍服裡三層、外三層的,白紗中單外,冠、衣、裳、蔽膝等一一穿戴停當,罩上大紅的十二團龍袞冕袍服,穿上高雙底的靴子,小校尉立即變成了英氣勃勃頗具威嚴的少年天子。
楊凌已先一步將唐一仙送進京去,自在龍輦外等候皇帝著衣。一切準備停當,車駕啟程。遠遠的就見城門下綵棚高搭,李東陽、焦芳、楊廷和率領武百官,備著羊羔美酒站在綵棚外恭候。
全副鑾駕,整隊行來,一對對龍旌鳳旗,一排排黃鉞白旌,中官太監、宮娥綵女、大漢將軍過後,黃羅寶蓋出現在眼前,正德竟未坐轎,而是騎著一匹紅鬃駿馬。
武百官伏地叩頭、山呼萬歲,正德皇帝心情甚好,笑吟吟地下了馬,向百官點頭示意,徐徐步入彩幄中搭的臨時寶座。
趁這機會,焦芳輕輕扯了扯楊凌衣襟,急急說了句:「楊大人小心些。門下探知武百官對皇上微服出宮、大同遇險頗為不滿,你沒見百官未著梁冠麼?若有詰難還請謹慎應付」。
他是內閣三公之一,不能在人後久待,一語話畢,趕緊越眾而出,趕到百官前面率眾朝謁皇帝。
楊凌聽了焦芳提醒,不由一怔,他早就預料朝中官員對於皇帝私訪大同極為不滿。光看當初三公氣急敗壞追出百里的情形就知道。只是此次大同大獲全勝、戰果非凡,難道百官對皇帝此行的成就視而不見,會在迎接皇上凱旋時予以詰難?
他看看武百官,今日在得勝門前迎候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員,清一色朱紅的官袍,官帽也沒有絲毫異樣,焦芳說地梁冠是什麼意思?
楊凌疑惑地向伍漢超招招手,待他走到面前低聲問道:「本官對官場褥節最是不耐煩。你知道梁冠是怎麼會事嗎?」
四周都是武官員,楊凌實權雖大,但品秩只是三品,在這一大堆的四品以上級高官中不算顯山露水,原本應該居於後邊。但他穿著隆重的四爪蟒袍,這是皇帝特賜,可不只是一件袍子而已,這樣有特殊恩遇的臣子是可以與三公並列行禮的。所以也站在前列。
伍漢超見身後百官雲集,他一個小小侍衛不敢在官列中久站,忙低聲答道:」大人,武百官慶祝皇帝大功時,按禮皆應去烏紗,頭戴梁冠,此冠式樣相同,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線的多寡來區分,今日……百官戴的只是尋常上朝晉見時的烏紗而已」。
「啊!」楊凌想起正德繼位、大婚和新年百官賀歲時所戴地式樣相同的帽子,忽地醒悟過來,這三次要事,皇帝繼位時他任宮中侍衛統領、皇帝大婚時他是天子副使、新年賀歲時他是直入內宮以皇帝近臣的身份見駕,始終不曾在金鑾殿上與百官同禮,所以竟忽略了此事。
楊凌聽了心中一沉。暗暗提著小心。開始細細打量百官神態。皇帝親自帶兵取得大勝,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武將在朝中取得的勝利。其效果類似於今日一些衝突可以讓軍方趁此機會名正言順地取得原本不得通過的軍事預算一樣,後續好處多多,這些粗心眼的將軍們至少這個帳還算的明白,是以武將們一個個甲冑鮮明、趾高氣昂。
而朝中官,尤其是翰林院、御使台的官員們雖然衣著鮮明,卻個個面沉似水,毫無喜色,顯然今日來迎只不過是盡臣子本份,根本無意恭祝皇上地治武功。至於內閣三公和六部九卿這些高級官員城府深厚,臉上一副不喜不慍的神色,也看不出態度如何。
楊凌心中稍安,正德的脾氣他最是瞭解,率性而為、喜怒形於色,是個毫無城府的性情中人,只要沒有不識相的臣子當眾掃了他面子,今日慶功迎駕宴過了,那麼他們上百十道奏折也沒關係了。
李東陽捧著青銅觴爵,斟滿美酒,正德喜孜孜地接過來一飲而盡,焦芳又進奉果榼,正德雙手接了放過一旁,最後楊廷和擎獻金花,為皇帝佩於胸前,然後三公退後幾步,率領百官伏地高呼道:「臣等恭喜皇上凱旋回京,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德眉開眼笑,想想一句恭喜凱旋,實在難以盡述此次大同之行地精采,不禁起身道:「諸位愛卿平身,朕暗巡大同,京中多勞諸位愛卿辛苦啦,呵呵,諸位愛卿可知道麼?朕在白登山上,但見萬矢橫空、大軍如潮,始知要做一個治武功的聖君是何等不易。
危急之中幸賴楊卿沉著應對、邊關將士誓死效命,伯顏終在朕的腳下狼狽而逃,哈哈!爽快之極!眾愛卿,此次重挫伯顏、結盟兀良哈不過牛刀小試耳,來日朕必傚法洪武、永樂大帝,親率大軍,立不世之功!」
焦芳立即伏地大呼道:「皇上英明,臣等願輔佐陛下,開疆拓土,讓大明江山海靖河清、江山一統,萬古不移!」
下邊武官齊聲應和,但官群中應者廖廖,正德先是一怔。臉上笑容漸漸斂去,頰上慢慢浮起兩團暈紅,也不知是方纔那一杯烈酒酒氣上湧,還是由於憤怒。
楊凌注意到正德扶案的雙手在微微顫抖,立即揚聲道:「皇上一路車馬勞頓,還請早些還宮休息」。
正德抬頭瞧了他一眼,只見楊凌向他微微搖頭,他也知道此時不宜動怒。壓了壓心頭火氣,正要下旨回宮,翰林士中忽有人道:「臣等欣喜不勝,恭迎皇上平安回宮,非為天子親臨險地,乃為大明江山社稷因此得安矣。
皇上微服出宮,以天子之身臨於險地,以大明天朝之威折節下交於區區兀良哈。許以重利,實無可炫耀。試問伯顏可汗以區區六萬之眾突破長城,兵圍白登山,而後從容離去,以我大明堅城利炮、十二萬大軍。殲敵不過百餘,何來韃靼狼狽逃竄之說?」
「什麼?」不獨正德,便是楊凌等隨駕回朝地張永、苗逵等都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殲敵不過百?這數字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正德的小臉都氣白了,他指著那人。手指哆嗦,都快氣暈了過去,半晌才迸出一句道:「你……你信口雌黃,朕的邊軍殲敵過萬,何來殺敵不過百之說?」
御使台眾官中立即冒起一人,昂然道:「皇上無論行於何處,當有隨侍官員記錄一切言行,皇上若大軍征伐。當有書記官隨行,記錄一切戰果,自來邊軍冒功領賞者眾,如今沒有起居注官隨行、沒有兵部書記官隨行,殲敵過萬,證據何在?皇上莫要受了邊軍蒙蔽」。
正德年紀小受不得激,一時血貫瞳仁,他怒不可遏正要將那人喝罵下去。又一個官員起身道:「韃靼人出入大明。如入無人之境,臣聞是內有奸佞配合。軍中潰爛一至於斯,應當嚴懲不貸!」
「皇上,臣聞伯顏返回大漠,正與朵顏三衛議親結盟,彼此往來頻繁,兀良哈向來首鼠兩端、不可信任,以誠示之、以恩惠之,不如堅壁清野、不予互市以嚴懲,使之知我大明天威,獻策結盟者喪權辱國,陷皇上於不義、辱天朝之國威,應當嚴懲!」
「皇上,臣於邸報中得知,瓦剌亦向韃靼贈糧,可見血濃與水,蒙古各部同氣連枝,雖然內部不和,但一遇外力必然團結……」。
「皇上此次遠離京師,鬧得天下人心惶惶,謠言四起,大同遇險更是可慮,常言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臣聞皇上還欲再次起兵,親自掛帥,實不可取,『土木堡』之變前車之轍,不可不防……」。
「皇上既知做一個治武功地聖君不易,就該體恤民情,朝中築山陵、修長城已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韃靼蠻人不過是疥癬之疾,沿邊征擄所圖不過些許財物,動用大軍征伐所費何止十倍於韃靼所造成的損失?聖人曰垂拱而治,皇上應該……」。
「皇上,臣聽說皇上一路行來,驚動地方、夜宿民宅、儀仗之中多有美貌女子出入,實在有損聖德,民間謠言四起,皆謂天子巡幸大同,是為徵求美色,是故民怨沸騰……」。
眼見下邊此起彼儘是大放厥詞的臣子,正德氣地怒發沖寇,頭髮幾乎要一根根地豎了起來,就算進諫的話有理,也休想他聽得進一句了。
李東陽早知朝中官對皇上輕率出宮十分不滿,但是劉健、謝遷請辭後,唯有他留在朝中,一些激進的官員對他大為不滿,認為他戀棧不去是貪戀權貴,李東陽處於這樣尷尬的境地,實不宜對清流過於打壓,是以雖見皇上臉色越來越差,卻不便出言壓制百官,所以悄悄向楊廷和遞了個眼色。
楊廷和心中也認為皇帝就應該在京師號令天下,此次皇上輕率出京,他們三大士承受著來自後宮、外廷的諸般壓力,還要應對民間謠言、平復民心,備各地藩王動靜,可謂忙地焦頭爛額。
再者他與兩位大士一路追趕皇上,楊凌使人斷了他的馬腿,大同之行再次被楊凌阻回,楊廷和到底比李東陽年輕些。胸襟氣度及不上他,心中多少有些耿介。
他也聽出那些執拗的官員所說地事情大多是強詞奪理、牽強附會,但是以那些人地問,又何嘗不明白皇上此行地確大有斬獲?
只不過在他們心中皇帝離開京城巡弋於邊疆,害處遠甚功績,而且官心中還擔心小皇帝年輕氣盛,從此窮兵牘武、武將把持大權不可控制,故此竭力打壓。這也暗合楊廷和地意見,因此雖見他極是尊敬的李大士示意,楊廷和故作未見。
武將中一些將領對這些引經據典地官不滿起來,開始據理力爭,只是那些人一張嘴就滔滔不絕,滿口都是之乎者也,這些武將大多聽得瞠目結舌,在聲勢上當然難以壓倒他們。
楊凌見官武官彼此對罵。正德小皇上已經快抓狂了,忍不住向皇上走去。他悄悄走到正德身邊,輕聲道:「皇上,你還記的在大同時臣向你稟報的那些愚民謠言麼?」
正德怒髮衝冠,現在什麼話也聽不進去。但是楊凌提的事和現在的場面全然無關,一下子勾起了正德地好奇心,他硬著嗓音道:「記得,怎麼了?」
楊凌聽出正德聲音哽硬。不禁暗罵這群官員的愚蠢,這次大同之行風風光光,小皇帝當然希望得到百官的認可,可是如今回到京城,等待他的竟是這種局面,猶如一盆冷水當面撲來,以這種歲數地少年逆反心理,要麼自暴自棄變本加厲。要麼心灰意冷從此無所作為,這些蠢貨把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當孔聖人教訓麼?就是孔聖復生,是否就有這份涵養氣度?
楊凌輕聲道:「臣記得皇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正德身子一震,閃目望向楊凌,楊凌微微一笑。一掃那些官員。對正德道:「皇上你看,這些官和那些鼠目寸光、人云亦云的市井之徒有什麼區別?所不同者。不過是那些人賣弄的是奇聞逸事,圖個樂呵,他們賣弄地是伶俐口舌,顯擺章」。
「皇上大同之行,是荒唐不拘還是功在社稷,沒有起居官、書記官作證,但是天地可以為皇上作證!大同的十二萬大軍、數十萬百姓可以為皇上作證!潰敗到草原上的敵人,可以為皇上作證!」
張永、苗逵和被削了官職躲在後邊的谷大用都脹紅了臉,異口同聲地道:「老奴,也可以為皇上作證!」
正德看看他們,回頭再瞧瞧那些漲紅著臉正唾沫四濺爭吵不休地官員,嘴角慢慢上翹,過了半晌,他眼中忽然泛起有趣地神色,格格一笑道:「說的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們想說甚麼,朕禁不得他們的嘴,朕要做什麼,他們又豈能縛住朕的手腳?」
這一瞬間,他眼神中地委屈、悲傷、憤怒一掃而空,代之以堅定、不屑和一絲頑皮,他抿了抿嘴唇,忽然揚聲笑道:「諸位愛卿忠於國事,憂心朕躬安危,雖然有些危言聳聽、誇大其事,呵呵,也是一片忠心可嘉,朕都記在心裡啦。
出宮日久,朕甚是思念太皇太后和太后,這就要進宮問安了,諸位愛卿有何諫議,明日廷上再說。魏彬,擺駕回宮」。
正德避重就輕,廖廖幾語把他們的責難全部歸結於因為擔憂皇上安危以致言過其實,然後笑吟吟地一拂袖子走向龍輦。
那些暗暗攢著勁兒等著皇帝大發雷霆的官員頓時都愣在那兒,這還是印象中那個性情暴躁,常常被人隻言片語就激怒地無法自控地小皇帝嗎?
他們不怕皇帝龍顏震怒,但是一個喜怒不形與色、叫他們無法琢磨的天子,卻不由讓人從心底裡產生一種畏懼。
皇上地反應大出他們預料,一時無法應對,等他們反應過來,正德已施施然棄馬登上了龍輦,儀仗通過得勝門,走正陽門,直趨午門回了皇宮。內相劉瑾在宮門前跪接聖駕。
楊凌伴駕到了宮門前,候皇帝一進了宮,立即囑咐人抬了唐一仙的轎子隨後趕來,自已打馬如飛直奔西城。
內閣大士李東陽、焦芳,內相劉瑾和錦衣衛牟斌晚了一步,先後派來相請地人都撲了個空,此時楊凌已一路快馬出了城,到了高老莊。
熟悉的家門已經在望。楊凌抑制不住心中激動,快馬加鞭,還沒到府門前,就遙遙看到幾個人影杵立在那兒。
近了,更近了,隔著三丈多遠,楊凌猛地提韁勒馬,健馬長嘶人立。前蹄尚未落下,楊凌已躍下馬來,疾步迎了上去,一把將身材嬌小的幼娘攬在懷中。
兩人耳鬢廝磨,纏綿半晌。肩頭不覺已濕了一片。
楊凌抑住心頭激動,抬頭望去,只見玉堂春、雪裡梅、高心幾個美人兒莫不眼含淚花,羞喜中帶著無限欣悅。楊凌眉尖一挑,向她們含笑點頭,剎時紅了三朵桃花。
他低下頭來,扶起幼娘,伸手替她撫去頰上淚痕,輕笑道:「看你,相公不是回來了麼,你有著身孕。莫要哭壞了身子,來,讓相公瞧瞧胖成什麼樣了」。
他方才攬著幼娘,就覺得那小蠻腰如今粗重了許多,是以開口調笑,韓幼娘一聽頓時脹紅了臉,忸怩不安地立起了身子,生怕真的變醜。讓相公看了失望。
楊凌細細打量。幼娘桃頰櫻唇、漂亮地濃黑眉毛纖發可現,五官依然嬌美如昔。只是小腹已見隆起。
當初青澀靈秀的小丫頭,如今已經是豐腴秀潤的小婦人,如帶露的玫瑰迎風綻放,風華炫目。而這,是自已,讓她從一枝清澀地花骨朵兒,綻放了絢爛地花瓣。楊凌滿心喜悅地歎了口氣,又輕輕擁抱了她一下。
蘇三和雪裡梅姍姍上前,嬌聲下拜道:「老爺」。
楊凌嗯了一聲,放開幼娘將她們扶起,兩個年方二的小美人眼神明淨澄澈,俏臉上淡施些許脂粉,臉蛋兒微微有些消瘦,更顯得明艷而清麗,如同兩朵水靈靈地雨後雛菊,真是叫人想不動心都不成!
高心見楊凌攬著她們地香肩,眼神中微微閃過一抹失落,但她臉上仍是嫣然淺笑,上前見禮。楊凌對她不好過於親暱,又冷落不得,只得隔著衣袖扶她皓腕,高心不禁幽怨地瞥了他一眼,那菱唇輕咬,媚眼如絲的模樣看得楊凌心兒撲通一跳:這丫頭,和雪玉雪兒的麼?什麼時候眼眼神也變得如此撩人了?
高管家領著一眾家丁侍婢喜氣盈盈地上前見過老爺,楊凌想起唐一仙馬上就到,便吩咐道:「老管家,派人守在門口,一仙小姐的轎子到了,立即通知我們」。
一家人邊走邊敘說著別後離情,到了前廳坐下,楊凌說道:「一仙馬上就到,住處安排妥了麼?」
韓幼娘溫柔地點點頭道:「嗯,已經安排妥了,聽說……她失去了記憶?」
楊凌蹙眉道:「是,我們發現她時,她已不記的我們了。那日墜崖後,她被經過的代王妃救走,去了大同待在王府中,所以我的人和地方官府的人一直找不到她」。
雪裡梅和玉堂春互視一眼,問道:「老爺,我們三姐妹自幼情同手足,如今她被找回來,是件天大地好事,您信中何以讓我們將她認做表妹呢?」
楊凌沉吟一下,揮手屏退侍婢,這才說道:「信中我不好說的過於明白,如今我就直說了吧,玉兒、雪兒,你們知道我們是怎麼結下這段緣的麼?」
玉堂春俏臉微紅,咬著唇兒眼波蕩漾地瞟了楊凌一眼,不敢回答這樣羞人的問題。雪裡梅和楊凌在閨房中大膽調笑慣了,在他面前有點沒大沒小,卻調皮笑道:「我知道啊,老爺本來是路見不平來著,可是見了我們姐妹可憐兮兮,就動了憐香惜玉的念頭唄」。
楊凌搖搖頭,仰面想了片刻,微笑道:「說起來,緣之一字,實是奇妙。我本來在巷口酒樓喝酒,當時聽到『蒔花館』內傳來絲竹之聲。也不甚在意,是當今皇上酷喜音樂,一定要去見識一番,就此碰到了你們。」
他地目光從玉堂春和雪裡梅兩張嬌美的面孔上輕輕移過,說道:「當今皇上喜歡了一仙姑娘,於是命馬永成取了銀子來要我代他替一仙贖身,可是當時先皇知道了太子遊逛青樓的事,龍顏大怒。宮中看管的甚緊,馬公公只說要我去贖身就急急回宮了,卻沒有指明是哪位姑娘,於是……」。
楊凌與韓幼娘相視而笑,韓幼娘笑著接口道:「於是,相公就一股腦兒將你們都接了回來,嘁!你們兩個鬼靈精,明明屬意了相公。還裝腔作勢說要為奴為婢地,有花一萬兩銀子往家裡買奴婢地嗎?可是那時我們不知太子喜歡的是誰,實在明言不得」。
兩位姑娘都聽傻了眼,半晌玉堂春才喃喃道:「原來……我……我和雪兒跳出火坑,得遇老爺這樣的良人。都是拜仙兒妹妹所賜」。
雪裡梅想起一事,忍不住驚叫道:「可是……仙兒喜歡的是你呀,老爺!」她說到這兒自悟失言,忍不住摀住了嘴。可是晚了,楊凌、幼娘和高心驚訝的目光都投向了她。
雪裡梅臉蛋漲紅,囁嚅地道:「我……我說的是真的,我們還不認識老爺時,聽客人說了老爺抱著夫人九城尋醫、拒旨不遵地事,仙兒就說這一生,就要嫁這樣重情重義地相公,後來。我們得入楊家那天,仙兒開心的整夜睡不著覺,拉著我聊你聊了一晚上」。
楊凌愣了一愣搖頭笑道:「原來這樣,那不過是小女孩兒迷戀英雄罷了,算不得真正的喜歡。如今她和皇上興趣相同、年齡相當,彼此相處的極好,只是她現在還不知道皇上的身份。如果皇上要召她入宮,以她以往的身份要封妃不免困難重重。現在對外假稱她是我的表妹。是皇上地一番心意,為了給她一個清白地出身」。
高心擔心地道:「我聽雪兒妹妹說起過唐姑娘的事。你隱瞞她地出身和往事,固然是為她好,可是她……她現在記不起舊事,如果有朝一日想起前塵往事,會明白你的一番苦心嗎?她不會恨你?」
楊凌鄭重地道:「我正想對你說,等她回來,想請你施展妙手讓她恢復記憶,她是皇上贖出來的,但是卻曾為了我險些喪命,我有責任照顧她。如果一仙醒來,真地不願入宮,我……一定想盡辦法,也不讓她痛苦一生!」
高心聽的霍然動容,這話雖平淡,但是有多少人有勇氣說出來?仙兒不過是個出身青樓的小女子,男人,誰會把自已的前程看地比一個女孩的情意更重?
想當初那位李舉人,兩家本來早有婚約,自已身遭不幸,以奴婢賤籍,便如仙兒的青樓出身,他便毀約棄婚。如今楊凌嬌妻美妾、前程似錦,他能為了一個皇帝矚意的女子說出這番話來,世上到哪再去找這樣重情重義的男人?
高心一時心懷激盪,眼波朦朧似霧。玉堂春和雪裡梅也目泛異彩,望著自已傾心愛慕的相公,廳中雖靜默無言,可是他們的心與心忽然之間貼的好近好近。
就在這時,高管家匆匆跑進來道:「老爺,有轎子來啦,眼看就到門前」。
楊凌急忙起身和幼娘等人迎出門去,唐一仙掀開轎簾,笑意盈盈地走出來,看見楊凌便嗔道:「表哥好沒良心,惦記著嫂子就自已跑開了,害我一個人走……」。
她說到這兒,見玉堂春和雪裡梅眼中含淚,一步步迎上前來,不禁被她們奇怪地神情嚇住了,後半截話頓時嚥了下去。
玉堂春和雪裡梅走到近前,忽然一把抱住了她,放聲痛哭道:「仙兒,仙兒,我們可想死你了,天可憐見,我們今日還能相會……」。
唐一仙兩條胳膊被玉堂春和雪裡梅一人抱著一條,趴在她肩頭又哭又笑,弄得唐一仙莫名其妙,不禁向楊凌乾笑道:「呵呵,嘿嘿,表哥,這……這……這兩位是哪位嫂子,她們……對我真好」。
楊凌正想答話,遠處馬蹄聲疾,四騎快馬飛馳而至,楊凌瞇眼望去,馬上騎士一身裝束分明是宮中錦衣侍衛,他忙迎上兩步,馬上騎士翻身下馬,大聲說道:「楊大人,卑職奉太皇太后、太后、皇后懿旨,請大人立即入宮!」
楊凌一聽,心裡咯登一下:壞了,自已拐了人家的孩子去冒險,現在家長找自已算帳來了。三代母儀天下的正宮娘娘一齊教訓自已,能有這種『三娘教子』待遇的,我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
楊凌一想像太后太后、太后、皇后三個女人坐在上邊輪番轟炸的情景,背上不禁嗖嗖的直竄冷氣,韓幼娘擔心地握住他的手,輕聲道:「相公」。
楊凌不想她們擔心,微笑道:「幼娘,你先陪表妹回去,我去宮中走一趟,不礙事的」。
話猶未盡,又是四匹快馬飛馳而至,馬上錦衣侍衛勒住馬,高高在上神氣活現地道:「聖旨到,楊凌接旨!」
懿旨剛到,聖旨又來,楊凌可有點懵了,他忙和一眾女眷再次跪倒接旨,馬上騎士大聲說道:「皇上口諭,楊凌今日不必入宮,明日早朝時著蟒袍玉帶金殿見駕,後宮請安!」
楊凌避過了今日之難,不禁心中一喜,同時又有些奇怪:「內廠是皇帝地私人衙門,根本不用上朝,他叫我穿蟒袍系玉帶,那般隆重地上殿幹什麼?莫非是今日被那班鳥大臣給氣糊塗了?」
這時也不及多想,楊凌忙伏地呼道:「臣遵旨!」
錦衣侍衛又道:「皇上另有密旨,三品誥命淑德夫人楊家韓氏幼娘上前接旨,與楊凌同閱」。
韓幼娘有些詫異地上前接過聖旨,退開兩步打開一看,只見一張尺方的黃絹,上邊寫道:「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幼娘姐姐不要害怕,你家相公有朕保駕,何需擔心後宮上下。」
韓幼娘看到這裡,忍不住「噗哧」一笑,她再往下看,只見又寫道:「幼娘姐姐好好保養身體,不日朕當登門看望。」落款寫著「你兒子地乾爹、他的皇帝老子,哈哈!」
韓幼娘不知正德與楊凌的約定,不禁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只見楊凌瞧著這不倫不類的聖旨,一時也看得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