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回到明朝當王爺

小說博覽 第163章劉瑾變法 文 / 月關

    第163章劉瑾變法

    劉瑾見楊凌目瞪口呆的模樣,心中更是得意。憑心而論,奸臣只是別人對他所作所為的評價,奸臣本人可不這麼想,劉瑾何嘗不想做出一番事業來?只是

    楊凌接過劉瑾那本厚厚的奏折打開來一瞧,還別說,劉瑾的奏折絕對沒有那種又臭又長、拐彎抹腳的毛病,奏折中開門見山便提出朝廷機構臃腫、政令不行、以權謀私、違法亂紀的情形十分嚴重,既而針對時弊,提出變法。

    比如任用私人、裙帶陞官現象極為嚴重,官員不在原省任職的舊制早已無人遵循,正德即位後曾按照劉瑾和楊凌的建議重申此事,發付吏部執行,劉瑾對這一措施極為得意,此次舊調新彈,建議列為朝廷律條,作為考核官員的一項制度。

    再比如,朝廷對地方錢糧的查盤一直不怎麼詳細,以致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大明稅賦極輕,國庫收入極少,但下層的百姓卻苦不堪言,蓋因朝廷監管不力,下邊層層盤剝加碼,是以瑾決定改變戶部官員臨時抽查各地庫存錢糧為經常性制度,且每年盤查達十二次之多。

    其外,重新丈量屯田、打擊走私商人、整頓鹽法、酷刑治貪、減輕農民賦稅和勞役、官治軍等等林林總總,不但提出了問題,而且每條都有相應的辦法。

    楊凌細細看來,不覺大是驚奇,這其中許多觀點都是針貶實弊、一針見血,或許是因為劉瑾自已就出身貧窮,他那個智囊又是個小小的落第秀才,許多到了朝廷上就被遮掩住的問題卻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劉瑾笑瞇瞇地抿了口茶,耐心地待楊凌讀完。才問道:「楊大人,你覺得咱家這些政策可行麼?」

    他雖問著楊凌,卻已得志意滿等著楊凌誇獎了,他的策略中許多都是正確的,但真要執行起來,執行的官員本身就是個大問題。

    比如那條峻刑酷法制貪,楊凌看到那兒就有些想笑,劉瑾做了內相後。自已就沒少收禮,而且同外廷猜忌內廷一樣,劉瑾也信不過外廷,將此事在條陣中明確註明有東廠執行,試問一堆敲詐勒索地痞子執法肅貪會有什麼效果呢?

    重新丈量田畝、依田地數量納稅這一條楊凌是贊同的,他在雞鳴驛時就遇到過這種怪事,大明建國初的地主,如今已淪落成貧農。可是官方記載的田畝數還是一百多年前的,依此納稅差點兒沒把那戶人家逼的上吊。

    至於官領兵,楊凌是堅決反對的,不過劉瑾這麼做,是從維護君權出發。楊凌現在已不是初入京時的毛頭小子,不會在官面章上和別人幼稚地爭個你死我活,聽了劉瑾詢問,楊凌沉吟一下。歎道:「公公這番理論,實是大有道理,不過實行起來大有難度呀」。

    劉瑾見他贊同,心中大樂,至於難度劉瑾樂觀的很。他笑瞇瞇地道:「大人,你覺得我這般呈於皇上,可行嗎?」

    楊凌趕緊道:「呃有些小問題,比如說。公公認為戶部應該每個月盤查一次各地錢糧,這個就過於頻繁了,舟車鞍馬不勝勞頓呀,這一撥官員出了京,還沒等回來呢,第二撥就得下去了,再說糧賦大多按年收成,臨檢頻繁。地方官員迎來送往哪還有時間處理政務?」

    劉瑾聽了連連點頭道:「是了是了。咱家倒忘了那各地的官倉不在京裡,這個要改。改為一年兩次」。

    他拿過奏折了標注了一下,又問道:「還有何處不妥?請楊大人多多指教」。

    楊凌指著那條官領兵的條道:「在雞鳴驛時,那位御使大人身為人,不懂軍事,對行軍佈陣卻處處干涉,害得大軍被困葫蘆谷,最後葬身亂軍之中,公公也是深受其害呀。

    你看這裡,這裡說設官總制九邊,鎮、巡以下皆受節制,如果韃子再來襲邊,讓一個臣在上邊胡言亂語一番,豈不壞了大事?」

    劉瑾聽的臉一紅,當初他也是胡言亂語的人之一,最後卻只讓何參將背了黑鍋,他心中也知道外行瞎指揮有很多壞處,這一條本是為了表示忠心,那個秀才公自作主張替他加上的。

    劉瑾提起筆來,將這一條重重塗去,問道:「大人說的是,還有麼?」

    楊凌指著那條「罰米例」,說道:「這個罰米,楊某擔心」。

    劉瑾不以為然地道:「這個還是必要地,洪武年間,貪污六十兩就剝皮塞草,咱家以米銀代刑,已經算是輕的了,吏治之**,必以重刑酷典嘛」。

    楊凌似笑非笑地道:「其他的麼,就沒有了,不過公公還是不應操之過急」。

    劉瑾以為楊凌有與他爭功之意,怕自已治政有了成效,所以只是笑笑,心下不以為然。楊凌知道劉瑾新官上任,那番熱忱自已是勸不住的,再者他現在掌著內廷中樞,實權比自已要大得多,要不是自已在皇上面前說的上話,恐怕劉瑾會更加不以為然。

    楊凌想起當初黃奇胤進諫裁減官員落得地可憐下場,不禁憐憫地望了劉瑾一眼,此人雖不可與黃奇胤一個小小御使相提並論,可是他這般激進的搞法,勢必要得罪無數的官員,那些人縱然不敢當面反抗,時日久了,散沙就會凝成礫石,到時候楊凌輕輕搖了搖頭。

    劉瑾又欣賞地看了看手中的奏折,這才問道:「對了,大人來尋咱家可是有甚麼要事?」

    楊凌笑道:「正是,楊某尋得兩種異國作物,比起大明現有地物種,抗旱高產,病蟲害也輕的多。只是要推廣種植,勢必要先在各地試種,同時培養出一批種糧、教會一批會栽種的農夫。

    我已在湖南、蘇杭和京師三地選擇了一縣之地試種,其實這作物的效果本官是知道的,此舉不過是給朝中百官一顆定心丸吃。目前玉米種子暫時只夠各地試種,不過那蕃薯籐極易繁殖,一塊蕃薯可培植栽種數目地薯籐。

    陝西荒蕪,且十年九旱。年年皆有災荒餓死的百姓,所以本官想與劉公公商議,先在陝西一省之地全面播種,除了那些一二等的良田繼續栽種原有莊稼外,可在瘠地、山坡和新開墾地生田栽種,到時百姓不再忍饑挨餓,必然感激公公的恩德,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劉瑾聽的怦然心動。要是真有這等奇效,救活家鄉無數百姓,我姓談的還不成了萬家生佛?這要是回鄉省親

    劉瑾想了一想,卻又謹慎地道:「楊大人,這作物真的適宜栽種麼?若是顆粒不收。那時再栽種其他莊稼已經錯過了節氣,陝西一省地鄉親咱們何不也擇一地試種,等確有效果再推廣也不遲呀」。

    楊凌解釋道:「這話原也不差,不過這作物本官是瞭解的清清楚楚。要眼睜睜等到後年,不但還要有許多百姓受苦,咱們解禁通商的大計就要受到影響了。

    況且我們只是挑選些收成極少地貧脊土地和原本不栽種糧食地坡地、生地,對陝西一省影響極少,我已估算過這些換種新作物的土地去年地收成,如果公公應允,我可以從其他各地購買相應的糧食運往陝西,先交付給種地地百姓。這樣他們沒了後顧之憂,就沒有人會反對了,等來年豐收後再折糧還來,你看如何?」

    劉瑾一聽有這樣旱澇保收的辦法,立即道:「好,一言為定,既如此,就請大人早作準備吧。我回頭知會陝西布政使曹元。大人送去糧種和栽種師傅後叫他全力配合便是」。

    兩個人正在那兒商議著,外邊一個小太監叫道:「這是哪座宮裡的姐姐。怎麼隨便兒往裡闖。哎喲,我的媽呀,奴才參見皇上!」

    外邊「噗通」一聲,緊跟著門簾兒挑開,一個紅衣女子大步闖了進來,往堂中一站,雙手掐腰挺著酥胸道:「氣死朕了,這皇宮真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誰瞧著朕都不順眼,朕瞧著誰還是不順眼」。

    那美人兒看見了楊凌,牢騷發完,才一甩袖子,粗聲粗氣地道:「楊侍讀來了?怎地不叫內侍去告訴朕?」

    劉瑾一臉若無其事,利索地出溜下地跪倒在地道:「奴才拜見皇上」。

    楊凌瞧著那紅色宮衣的美人兒卻發了半天愣,這姑娘烏溜溜一雙俊眼,粉面桃腮,鼻如懸膽,腰兒扎得細細地,盈盈嬌美的酥胸高高聳起,說話間滿頭青絲上釵鳳頻搖,倒有六分神似永福公主。

    那美人兒瞧楊凌發怔,忍不住「噗哧」一笑,把纖腰一扭,水袖一揚掩住了口,羞羞答答地道:「楊大人忒地無禮,怎麼這般瞧著奴家?」

    楊凌心頭一陣惡寒,這時他才認出這扭怩作態的姑娘是正德皇帝扮的,看來他還是下過功夫地,水袖兒一揚,媚眼兒一飛,那颱風台步嘔

    楊凌哭笑不得地拜了下去,說道:「臣楊凌參見皇上」。

    這當口兒門簾一掀,又闖進一個人來,如黃鸝鳴柳的嬌柔聲音急叫道:「皇兄,皇兄,你倒是換了衣服」。

    想必那人也看到有外臣在場,頓時住了口。楊凌悄悄抬頭,只見眼前鵝黃色宮裙曳地,前邊隱隱露出一對纖巧的靴尖,鼻端已嗅到品流極高的淡淡幽香。

    楊凌暗想:「皇兄?這是哪位公主?」

    正德哼了一聲道:「換什麼換,偶爾唱個戲開心一下嘛,有什麼丟人的?二十四孝裡還有人綵衣娛親呢,朕這不是演給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哄她們開心麼?楊卿,起來吧,這是皇妹永福,不必拘禮」。

    楊凌連忙磕了個頭。道:「臣楊凌拜見長公主殿下!」

    那雙靴尖微微地退了一步,隱入湖水般波動的鵝黃色曳地宮裙,然後才傳來一個淡淡柔柔的聲音:「平身」。

    楊凌頭一回這麼近向她下跪,平素和皇帝下跪都像是做戲給旁人看了,隨意的很,可對著人家公主這禮就不敢疏忽,楊凌別彆扭扭站起身來,飛快地掃了她一眼。幾個月不見,永福象抽了芽兒地柳枝,身段兒裊裊的顯得更高了。

    她似乎喜穿黃衣,今日仍是一襲鵝黃色宮裝,烏髮宛宛,黛眉如畫,杏眼如星,俏顏如畫。只是神情氣質比起初見時地稚嫩多了些矜持。

    她手中捧著龍袍金冠,那眸子與楊凌一碰就攸地移了開去,婉言向正德勸道:「皇兄,太皇太后也是一番好意,你是一國之君。登台唱戲自娛一番也罷了,反正都是在宮裡面,可你偏要扮作女人,莫說太皇太后看不順眼。你沒見母后也神色不愉麼?」

    正德哼道:「晦氣,下回再唱戲,朕不請她們來便是了,還有皇后和貴妃,統統不請」,他餘怒未息地說著,一扯腰間絲絛,將那粉紅色宮裝脫了下來。劉瑾忙從地上爬起來,過去幫著他著裝。

    楊凌瞧見正德裡邊用五彩絲線繫在前胸兩團東西,撐起來時滿象高聳的胸口,不禁好笑地咳了兩聲,勸道:「皇上,您只是閒來尋些解悶的遊戲,自然是算不得甚麼的,可是畢竟您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這要傳到外廷耳中。可就驚世駭俗、離經叛道了。

    皇上您想想,莫說是您。臣要是扮成女人,在家裡開個堂會上去唱上一出兒,恐怕百官彈劾的折子立刻就遞上來了,不罷了我地官才怪」。

    正德哈地一聲笑,上下打量他幾眼,笑道:「你敢那麼做,幼娘你地夫人不生氣才怪。不過你地扮相一定沒有我俊」。

    永福公主看了楊凌一眼,想像他穿女裝地樣子,忍不住「吃」地一聲笑,隨即覺得有些失儀,不禁暈了俏臉。

    楊凌啼笑皆非地道:「是是是,當然是皇上您俊呃您英俊瀟灑,可不是麼,您也知道拙荊會生氣,想想看,太皇太后、太后還有皇后和貴妃娘娘還不是因為愛惜您的名聲?」

    正德想了一想,展顏笑道:「嗯,這樣一想,朕就不生氣了,呵呵,劉瑾,回頭叫馬永成給太皇太后、太后宮裡各晉貢綢百匹,貢茶十斤,皇后和貴妃那裡也賞賜些吧,減半就是。」

    楊凌見正德換回龍袍,劉瑾扶他在椅上坐了,正麻利地給他順著頭髮,那臉上胭脂還在,便從懷中掏出一方手帕,可這手剛遞出去,忽然又像火炙了似的縮了回來,他這才想起這方手帕還是永福公主之物。

    永福公主眼尖,眼見了他動作,那絲綢一角一朵梅花狀的永福秀寧猶在,她如何不認得?小公主芳心頓時撲通通跳了起來,這要被皇兄發現,那還得了?怎麼解釋的清呀,這位楊大人真是他怎麼還揣在身上呀。

    幸好正德並未發現,他一邊微仰著頭讓劉瑾理著頭髮,一邊問道:「楊侍讀,今日這麼晚進宮可是有事要對朕說麼?」

    楊凌跨前一步道:「是,臣稟奏過皇上的,有兩種農作物極易生長,不過朝中百官出於謹慎,建議先在各地試種,臣選了幾個地方,方才就此同劉公公商議」。

    他一邊說,一邊背過手去,在身後搖了搖,永福公主咬了咬嘴唇,踮起腳尖兒來,輕挪蓮步,忽然探手飛快地一奪,將那絲帕搶回了手中。

    楊凌將準備在南北不同氣候環境下試種,並集中陝西瘠地、山坡地進行試種,由內廠提供資金保障的事情一一說與正德,後邊指端輕輕一麻,感覺那柔滑地絲巾被人扯走,楊凌不禁暗暗鬆了口氣。

    隨即他就覺的腳後跟被人踢了一下,楊凌怔了怔,身旁香風一閃,永福小公主已裊裊依依地走到正德身邊,扭身站定,臉上一副似笑非笑的神氣,貝齒輕輕從櫻唇間露出一隙白,眼兒柔媚,卻不望他一眼。

    楊凌心中掠過一絲怪異的感覺,還當這位小公主穩秀氣,原來天下的年輕女孩兒都是一般脾氣,哪怕她是皇帝地女兒。

    正德聽楊凌說到一半,就被育種、植苗,什麼土壤水分病蟲害弄糊塗了,雖說跟著皇帝也在天壇似模似樣的耕作過,其實他連莊稼和雜草都分不清,怎麼會對這些事情感興趣,不過他對楊凌和劉瑾卻信任有加,這兩個人既然都已同意了,那還有什麼說的。

    正德擺手道:「好,就依你們,劉瑾擬旨讓陝西布政使去辦吧,再交廷議又要扯皮」。

    楊凌喜出望外,戶部給事中換成了張彩,戶部堂官是嚴嵩,聖旨一下,立馬傳達陝西,到時木已成舟,四十匹馬也追不回來了。

    劉瑾見狀,趁機說道:「皇上,奴才針對朝中弊政提出了一些陳議,方才請楊大人看過,奴才想再修改一下,然後付予施行,皇上秉政持國,總該有些新氣象嘛」。

    正德大樂,拍案道:「好好好,這就是了,有你們為朕分憂,朕豈用事必躬親?」

    楊凌一聽壞了,劉瑾這套變法方針比自已還要激進,這四十多條變法一提出來,朝廷不炸了鍋才怪,才剛剛平靜幾天呀。

    楊凌忙道:「皇上,臣要籌備糧種、培訓人員,這一段時間恐怕不能上朝來了」。

    正德有些失望,旁邊永福公主眸中似也閃過一絲失落,正德正要說話,楊凌又道:「皇上,內廠正在研製一種新的火銃,如果研製成功,其射程射速要比以前地火器犀利許多,臣一定盡快造出,介時請皇上親手試槍」。

    這一句話又勾起了正德的興趣,他忙道:「好,那你忙自已的去吧,如果需要從軍器局抽調人手就和朕說」。

    楊凌應了聲是,微笑著看了眼躍躍欲試的劉瑾,心道:「劉大官人,你們就折騰去吧,目前還不是我出頭的時候,超吉避凶為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