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97章 鎯鐺入獄 文 / 月關
第97章鎯鐺入獄
楊凌先去地宮逛了一圈,故意驚擾他們,果然把心中有鬼的兩位大人給引了來,這時再用話一誆,欽天監監副倪謙、禮部左侍郎李鐸頓時面如土色,不由跪倒在地連連求饒。
楊凌聽了二人說出金井洩水的實情,又講了在風水中不吉的說法,心中暗暗吃了一驚。他雖不信風水,但是卻十分明白在信風水的人心裡,這事何等緊要。
記得小時候他搬遷新居,奶奶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在後窗上貼了面小鏡子,說是將邪氣驅出屋子,結果住在後樓的一個老頭兒見了大為不難,認為把邪氣趕到了他家,為了這個原因老太太和那老頭子很是吵了幾架,兩個老人你追我趕的往窗戶上貼鏡子,反正後來上邊一層窗戶密密麻麻全是小鏡子了,也看不出誰家的更多。這事十分好笑,所以楊凌直到現在還記的。
現代人尚且如此迷信,何況古人呢?這帝陵可是給先帝蓋的,如果這事兒被正德知道了,那可就不是吵吵架那麼簡單了,這可是殺頭的大罪啊。
楊凌想清這一點,立即變色而起,拂然說道:「二位大人,這樣的大事也敢欺瞞皇上嗎?難道你們就不怕滅門抄家?對不住了,楊某要立即趕回京城,向皇上稟明此事,請皇上下旨遷陵」。
倪謙、李鐸一聽駭的魂飛魄散,他們因為一時貪心遮掩了此事,其實心中患得患失也時有後悔。可是這事已經引起了工部左侍郎李傑的懷疑,現在想要反悔揭出此事,那位想立下大功的李侍郎未必肯善罷甘休,若是就此事奏他們一本,再有那幫御使們一摻和,這幾人就是想求個罷官免職的結局也不可能了。
二人思及抄家滅族的可怕後果,不禁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頃刻間額上已是鮮血涔涔。楊凌雖然瞧的不忍,可是正德皇帝就算再寵信他,也不會聽說他們糊弄先帝陵墓這樣的大事還會手下留情,他狠了狠心,不理二人的苦苦哀求,抬腿便要出去。
李鐸見楊凌不為所動,慌忙跪前兩步,痛哭流涕地抱住他的大腿嚎叫道:「楊大人不要走,楊大人留步啊,我等一時貪心鑄下大錯,抄家砍頭不足為惜,可是這事未嘗不是澤惠百姓的善舉啊,大人。
楊大人,我大明歲入只有四百萬兩,泰陵前期投入銀兩就已達到二百三十萬兩,全部工程峻工至少要耗銀三百十萬兩,就算我們當初發現了馬上就稟報皇上擇地遷陵,這已投進去的銀子也收不回來了,那可是二百三十萬百姓一年的口糧啊。
大人,如今河南河北水患不斷,甘肅陝西已三年大旱,若是皇上遷地造陵,無銀可用,勢必要徵收重稅,到那時千萬百姓豈不雪上加霜?
大人,你可曾見過親生父母將孩兒交換與鄰居,互相宰殺幼子烹食充飢?你可曾見過旬老婦一日三餐只有觀音土可吃,吃的腹大如鼓活活撐死?
楊大,聖人道:『君為輕,社稷為重』,就算大人不念我二人的死活,難道你忍心看著千萬條冤魂出自你手?大人要為了一已前程,置天下黎民百姓與不顧麼?」
楊凌聽了這話神情一呆,不覺停住了腳步。欽天監倪謙方才磕頭求告,費盡了唇舌,就差說要把他剛納的兩房美妾也送給楊凌了,楊凌仍不為所動,這時見李鐸這番話竟似打動了楊凌,他不禁心中大喜,連忙也跪上前來抱住楊凌另一條腿道:「
楊大人,地陵挖掘甚深,滲水是常有的事,若是再換一處又滲了水那怎麼辦?到那時百姓不堪重負,必定苦不堪言,為了這一座地下的宮殿,恐怕那時要連要連金鑾也要動搖了。
其實自古帝陵滲水十之七,倪某若是不知其事,豈會曉得以木刺灰土封堵的法子?那滲水處封堵了便無大礙,只待先帝靈柩下葬,地宮封閉,便再無風險了,還求大人開恩,救救我們,這對我二人是件恩德,對天下百姓卻是善舉,不但我們感激涕零,便是天下的百姓都承您的恩惠呀」。
楊凌入京後也聽說過大明王朝歲入多少,一聽帝陵所耗竟是全國一年的稅賦,他不禁躊躕起來。
記得在雞鳴縣做師爺時,就聽說許多百姓家中窮苦,積欠稅賦多年,那裡戰亂頻仍,但天災較少,還不是最貧脊的地方。而李鐸所提的那幾個地方比雞鳴更苦,自已真要為了給死人造一座墳墓置萬千百姓於水火之中不成?
楊凌一時難以取捨,他仰起頭來心中暗想:弘治皇上,你是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如果你在天有靈,你是希望給自已造一個富麗堂皇、風水甚佳的墓地呢,還是希望讓萬萬千千的百姓能夠少些苛捐得以活命?
唉!楊凌沉思良久,心中儘是哀鴻遍野、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的情形,如果把這事稟報皇上,不用說這幾位大臣都是要砍頭的,而他立下這大功,陞官那是一定的了。
可是朝廷徵收重稅的時候,天下的百姓會怎麼看?再過一年多自已撒手而去,幼娘留在這世上豈不是要替自已承受天下百姓的唾罵?
楊凌咬了咬牙,霍地轉過身,緊盯著倪謙問道:「倪大人,我探看金井,手指可以摸到木柄,若是以燈一照,立即無所遁形,封堵金井滲水的法子,就只有木刺三合土這一個麼?」
倪謙和李鐸聽出楊凌口氣鬆動,不由狂喜,倪謙小心地想了想,才謹慎地道:「法子自然不只這一個,可是最快的便是這個辦法,那日下官生恐為人所知,事急從權才用了這辦法。大人的意思是?」
楊凌搖頭道:「中間插入木刺,日久木刺腐爛地下水還要上溢,就算那時已瞞得過皇上,可是我也與心不安,你可有什麼法子可以渾然天成,叫人瞧不出破綻,同時也可以真正封閉那些滲漏?」
倪謙喜形於色道:「多謝大人救我!只要大人若相助在下,在下還有更妥當的法子,只須以碎石灌入漏處,以土夯實,再以黃泥滲以一定比例的糯米汁澆灌覆蓋,則可保無虞,而且瞧來渾然天成,除非硬生生掘開來驗土,否則縱是神仙也看不出破綻,只是這法子需要費些時間」。
楊凌點頭道:「好,為了天下百姓,我相信大行皇帝泉下有靈,也會贊同我這麼做的。今日我便找個由頭調出左殿金井處守衛的官兵,由大人親自動手抽出木刺,予以封堵,三日時間可夠麼?」
倪謙狂喜道:「夠了夠了,時間足夠了,在下只須兩日,便可做的天衣無縫!」
如今已過了日,楊凌悄悄巡視在這座無與倫比的地下宮殿中,地宮內部已經初見雛形,巨大的地宮不用樑柱,全用券拱,前、中、後、左、右五個華美的殿堂完全用純石築造,看起來富麗堂皇。
這樣龐大的工程即便擱在現代,也是耗資甚巨,況且那時生產力低下,單是開鑿、削平,再千里迢迢運來一塊平整的巨石,其成本就已令人瞠目結舌,看來自已的決定還是值的的,與其數百萬兩白銀白白丟在這裡,何如給百姓些好處。
楊凌在左殿停住,這裡的地面是工序、工藝極為複雜、普通工匠難以燒製的『金磚』,一塊塊金磚平坦的就像是鏡子一樣,盡頭貼著高大平整的石牆就是漢白玉鑲邊的石棺床,中央就是那口金井。
望著這口金井,楊凌不禁輕輕鬆了口氣,倪謙到真是一雙巧手,楊凌在他封堵後又重新檢查過,洞穴下木塞拔出,施以土石米汁,裡邊便不再緩緩滲水,如今除非將土刨出來驗看,否則僅憑雙手觸摸已是再難看出絲毫破綻。
那位工部侍郎李傑,時常借口檢驗工程要進入地宮,只是一直被倪謙幾個人借口阻住,或者陪他進陵使他難以檢查,可是如果一味這樣掩飾未免令人起疑,所以倪謙封堵金井後,楊凌便故意放他單獨進入地宮。
楊凌在暗中偷偷觀察,見他果然沒有看出什麼破綻,這兩日來的也少了,提著的心這才慢慢放了下來。
楊凌在陵中轉了會兒,正要轉身出去,楊一清突然匆匆走來,面帶焦灼的神色道:「大人,神機營有人失蹤了」。
楊凌一怔,急問道:「失蹤?是不是有不守軍紀的士卒偷偷下陵了?在這裡怎麼可能失蹤?」
楊一清搖頭道:「這裡四下沒有人煙,軍卒不會偷偷下山的,而且失蹤的那人便是前幾日說見到金井洩水的那個什長陸恩櫓」。
楊凌聽的心中一陣急跳,他急忙說道:「馬上派人去找,務必要找到他,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楊一清點頭道:「是,卑職已著人尋找了,但問過許多人,軍中士卒已有半日不曾見過他,更巧的是今日一早,工部李大人忽然藉故回京了,卑職看過李大人轎夫的腳印,那轎子看來重量不輕」。
楊凌聽的後悔不迭:「李傑每日鬼頭鬼腦的想要進陵來檢查,弄得自已也只顧著這金井,怎麼竟忘了除了物證還有人證」。
他焦急地想了想道:「當日在陵中目睹此事的七名士卒立即調出去,混入陵前軍中,同時密囑所司官員看緊了,不可再走失一人,至於那什長」。
楊一清截口道:「大人,卑職已著人回京請鎮撫司的兄弟密緝此事」,他說著踏前一步,壓低嗓門道:「大人,那七個人便是七個甩不掉、藏不住的活證據,您看要不要」。楊一清說著右手向下狠狠一削,臉上帶著冷冷的笑意道:「陵上有咱們的人,大人儘管放心,保證做的乾淨俐落」。
楊凌聽的心中一震,吃驚地望向楊一清,楊一清淡淡一笑,說道:「大人,蝮蛇蟄手、壯士解腕,無論是功名利祿還是嚴刑拷問,對那幾個小卒來說,都是一道過不了的坎兒,大人不可有婦人之仁啊」。
楊凌情知他說的是實話,可是這種冷血的政客論調他實在難以適應,一時心亂如麻,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他猶豫掙扎了半晌,心中善惡激爭良久,終是捨棄了那份殺機。
頹然一歎,他苦笑著拍了拍楊一清的肩膀,說道:「一清,你也是我的部下,如果有朝一日你威脅到了我的安危,我該如何對你呢?算了,空口無憑,縱然他們說的舌燦蓮花,也未必就能證明什麼,況且已經走了一個陸恩櫓,這事是遮不住,罷了不要再提了」。
楊一清望著楊凌離去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這位大人什麼都好,可惜做事卻不夠果斷,常言道無毒不丈夫,少一個證人就少一份危險,都火燒眉毛了,豈能不當機立斷?
楊一清摸了摸下巴,暗暗琢磨起來。他不是世襲錦衣衛,又沒有楊凌那樣的好運氣,這一輩子本來是很難提升的,但是做了楊凌的親隨,眼看他小小年紀就前程似錦,他的前程就是自已的前程,兩人的利害關係緊緊連在一起,他怎能不替楊凌考慮?
況且楊凌是一位難得的待人和氣又不專權的上司。南鎮撫司呈到京師的公,只要可以便宜行事的楊凌都放心交給他去辦,而且錦衣衛的高官大多靠滿手血腥陞遷,整日裡絞盡腦汁想著害人詐財,像楊凌這樣的上司簡直可以說是錦衣衛中的異類,如果他被治了罪,自已到哪裡再找這樣的上官?
楊一清一咬牙,也悄悄閃出了地宮
金殿上武百官隊列疏散、神情憤懣。
眼看上朝都小半個時辰了,內侍已三次入內宮促駕,可是上邊那張龍椅仍是空空如野。這要在弘治皇帝的時候,可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但是到了正德朝,這已是第四次了。
眾官員正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一個小太監匆匆從側翼屏風後閃出來,拖著長音喊道:「皇上上殿,武百官接駕啦!」
武百官聞言連隊列也來不及整,匆匆跪倒見駕,有人偷偷抬頭一看,只見正德皇帝頭戴翼天冠、身穿團龍袍,仰著頭一路哈欠地從屏風後走了出來。
小皇帝走上階石,一屁股坐在龍椅上,滿臉的不耐煩,他看了一眼群臣,又看了看殿門外,這時候光線清減,太陽還沒出來呢。正德沒好氣地垂下眼皮,說道:「諸位愛卿平身,有本早早奏來!」
內閣三位大士此時也是一肚子氣,他們方才催促內侍請皇上升殿時,才聽說皇上昨兒已經廢除了尚寢宮和書房侍從,這還了得?這麼一來皇上晚上幾點睡覺、退朝後幾點讀書都沒人看著了,豈不天下大亂?
三位大士憋足了勁想直諫一番,正德皇帝話音剛落,謝遷立即出班啟奏。這位老臣果然不愧『侃侃』之名,一開口便滔滔不絕:「皇上,近幾日來皇上視朝太晚了,有時已旭日高昇才上殿來,朝中侍衛執役人等久立疲乏,也有失禮儀。而且上朝晉見的官吏、外國朝貢的使臣,都久候多時,非但精神睏倦,抑且廢時誤事。
須知早朝乃人君首務,天下觀瞻,於此為系。為人君者,身繫天下,恐懼修省猶恐不及,若君怠於上,臣荒於下,太平之治,何以能成?臣等叨膺重寄,憂切於中,也是誠恐聖心別有所繫,防誤不小,故冒死上陳,請陛下三思!」。
正德抬起一隻眼皮看了看他,木然道:「朕知道了」。
劉健見正德皇帝根本不以為然,心中甚怒,他立即出班朗聲說道:「皇上,自古人君,未有不以憂勤而興,驕佚而壞者。聽說皇上廢了尚寢宮和書房侍從,臣以為此事大大不妥,古語有云,罔游於逸,罔淫於樂,廢興之機,於此系焉,皇上應立即恢復舊制、按時早朝!」
劉健說完腳步向後一退,他左手邊李東陽立即閃身而出,正德皇帝見了這架勢不禁慌了手腳,他連忙說道:「朕知道了,朕一定改正。呃此事容後再議,諸位愛卿還有別的本章麼?」
徐貫向工部左侍郎李傑使了個眼色,李傑會意,立即抖擻精神應聲而出,氣貫丹田、聲震屋瓦地道:「皇上,臣有本奏!」
正德皇帝如釋重負,急忙說道:「愛卿快快講來」,李東陽見狀,微微一笑退了回去。
李傑昂然說道:「皇上,臣奉旨督造大行皇帝寢陵,深感責任重大,是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稍有懈怠」。
李傑說了半天,正德聽的無趣,只唔了一聲,根本不置可否,李傑沒等到皇帝的讚譽之詞,心中微感失望,只好話風一轉繞上正題:「臣前些日子聽說帝陵地氣不正、穴結無情,玄宮金井竟然泉湧,此不吉之兆也。奈何欽天監倪謙、禮部侍郎李鐸、司禮監戴義、神機營楊凌不知出於什麼心思,竟然隱瞞不報」。
他說到這兒,朝堂上轟然一聲,猶如晴天一個霹靂,百官立時喧嘩起來,此案一下子牽進去五個衙門,可算是正德朝第一大案了,一旦察實,不知多少人要人頭落地,他們如何不驚?
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也是十分驚愕,互相以目示意,都是微微搖頭表示不知。謝遷看了李傑一眼,眼光又移到工部尚書徐貫面上,見他眼中得意的神色一閃即隱,心中頓時瞭然,不禁暗暗哼了一聲。
劉健心中也有點不悅,他身為內閣首輔,這麼大的事,工部事先不說與他知道,竟然繞過他直接奏達帝聽,徐貫這爭寵之心也太過明顯了。
禮部也是被參的衙門之一,但是王瓊卻神色泰然、毫不驚慌。徐貫事先已找他密議過,王瓊心中認定皇帝不守禮儀,如今又懈怠朝政,必是楊凌和劉瑾等內監一眾親信唆使誘惑,已將他們視為朝廷大患,故此一聽便立即下定決心,哪怕捨了李鐸也要拿下楊凌。
李傑一說完,他便出班跪地奏道:「皇上,幾位奉旨欽差深受皇上信賴,才得以托附如此重任,想不到他們竟然如此膽大妄為,罪不可赦!臣身為禮部尚書,下屬官員亦參與其中,臣有識人不明之罪,實是惶恐,請陛下降罪」。
徐貫飄然而出,向正德皇帝奏道:「皇上,年前為帝陵勘址時,王尚書正在京城籌措春闈之事,縱有不知之罪,亦屬情有可原。
但是陵上奉旨督造的諸位大臣,竟連龍脈受損、傷及國運的大事也敢欺君不報,實應立即拿問,明正典刑,以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正德皇帝聽說父皇陵園出事本已怒極,再聽說龍脈受損傷及國運的話,心中更加不安,那點兒困意頓時去了,他氣得一下子跳了起來,可是想了一想又有些疑惑,不禁問道:「此事可當真麼?你們可有什麼真憑實據?」
李傑立即斬釘截鐵地道:「臣有證據,陵上負責地宮工程的一個神機營什長陸恩櫓曾親眼目睹金井湧泉,這個人證臣已帶回京來了!」
正德一聽可是真的怒了,他啪地一拍御案,喝道:「其心可誅!立即將這一干人等押解進京,交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會審,若察明屬實」
他心中攸地想到楊凌,稍稍猶豫了一下,隨即想到自已對他信任有加,可是連他也循私舞弊,為圖利益蒙蔽自已,心中又是傷心又是憤怒,他咬了咬牙道:「若是他們果然欺君犯上,斬!」
自從知道神機營什長陸恩櫓失蹤,楊凌膽戰心驚,一夜都沒有睡好,他還沒有幼稚到會認為京營的官佐當逃兵或者在山上被野獸吃掉,李傑一日一夜沒回來,他就已經猜出大事不妙了。
事已至此,楊凌唯有寄望於金井的特殊性,金井在風水中是龍脈重地,輕易動它不得,而且倪謙封堵的甚是巧妙,除非掘井驗土,否則根本看不出曾經洩過水,朝中即使有了人證,沒有物證也斷然沒法處置這麼多大臣。
倪謙、李鐸聽說那個被鞭笞的什長失蹤,工部侍郎李傑返京的消息,一時嚇得手足無措,與戴義一早就慌慌張張來找楊凌商量對策。
戴義是司禮監四大首領之一,掌印太監內相王岳身邊的親信,一向與東廠范亭交厚,他眼見大家拿不出辦法,眼中不禁凶光一閃,獰笑道:「咱家立即回京,遣人除了那枚卒子,我看徐貫李傑還玩得出甚麼花樣!」
楊凌急忙阻道:「不可,若是陸什長果然被他買通帶走,必然保護甚嚴,徐貫李傑不是蠢人,若是以他為餌,誘我們上勾怎麼辦?不可上了這個當」。
李鐸搓著手惶然道:「那怎麼辦?那怎麼辦?我們便坐以待斃麼?」
楊凌暗想:既然大家都迷信風水,如今也只有以風水制風水了。楊凌正想問問欽天監倪謙可否在風水上做些章,忽地大門匡啷一聲被人撞開,彭繼祖氣急敗壞地衝了進來,粗著嗓門叫道:「大人,出了事了,一字門後那座白玉橋突然塌了,兩邊的土方也塌陷大片,調去挖河的十幾個兄弟全活埋在裡邊了」。
「甚麼?」楊凌大驚立起,旋即便想到昨日調出地宮的那七名兵卒便是遣去橋下挖河,怎麼這麼巧,他們去的地方便出了事?
楊凌心中生疑,立即扭頭向楊一清看去,楊一清一迎上他目光,眼神立即閃爍著移了開去,神情頗有些不自然。楊凌心中恍然,已猜出是他動了手腳,他情知楊一清是為了自已好,可是這個舉動不但害的那七個無辜的士卒送了性命,而且還牽累了其他的人,楊凌一時也說不出心中是種什麼滋味。
他明白如果他夠果斷、夠無情,想在這官場上成功地混下去,就得會當機立斷、一切似利益為第一,該除去的人就得毫不留情地除去,阻在他路上的絆腳石就得一腳踢開,可是從感情上,他實在接受不了成為一個冷血的政客。
楊凌跺了跺腳,只好對彭繼祖道:「走,快去陵前看看,組織人來搶救!」他領著一干人等剛剛衝出房門,就見數十名隸屬刑部、皂衣紅帽的衙役捉著腰刀衝了過來,人群中有人高聲喝道:「聖旨到,督造帝陵的一干臣子跪接聖旨!」
楊凌等人聽了大吃一驚,立時齊刷刷快刀切蔥般跪了一地,只見人群一分,一個赤紅臉、花白鬍鬚的魁梧老人大袖飄飄,疾步走上前前,只一腳踏定,便立即展開聖旨,用洪亮的山東口音喝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察督造帝陵欽差大臣欽天監倪謙、禮部左侍郎李鐸、司禮監首領太監戴義、神機營參將楊凌涉嫌舞弊工程、欺瞞聖上,立即緝拿進京,著三司會審勘罪,欽此!」
紅臉老人說罷,把手一揮,喝道:「諸涉嫌犯官自報姓名,給我拿下了!」
禮部左侍郎李鐸一瞧來人是刑部右侍郎魏紳,不禁身子一顫,頓時癱在了地上。這赤紅臉的魁梧老人,是山東曲阜人,和孔聖人是同鄉,雖說長得像個糾糾武夫,卻是正宗的讀書人,成化十七年的進士。
此人剛正耿直,只認法不認人,曾有冒充外戚招搖撞騙者,刑部各司衙門生怕那人真是國戚,無人敢拿下問罪,魏紳接了狀紙,二話不說立即帶人將他拿下,這案子之後魏紳名滿京師直達帝聽,此後凡有涉及朝臣外戚的大案,而皇帝想要嚴懲的,大多派遣此人出面。
次數多了,大家也摸出了規律,只要魏老頭兒出面,那人便是死了九成了,恰好傳說中陰間的鬼判是個紅臉,大家背地裡便乾脆叫他魏判官。李鐸見是他來,自料必死,頓時身子軟的稀泥一般。
魏紳身後一眾衙役可不管面前跪著的都是二三品的朝中大員,惡狠狠撲上來,只聽戴義顫聲道:「奴才司禮監戴義!」
話音一落,嘩愣愣鎖鏈一套,隨後一口大枷便戴在了他頸上。
李鐸、倪謙、楊凌一一自報姓名,立時枷鎖纏身押上囚車,直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