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1895血在燒

第一卷 血戰台灣 第78章 繼任總統 文 / 西門吐血

    「沒有人可以奪走我們這份至高的榮譽,為了台灣,為了生於斯、長於斯、眠於斯的故鄉,我們——每一個紅標軍願意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都要保衛這片土地,都要為之奮戰不休!」

    「沒有人可以背叛這個國家,沒有人可以背叛這個民族,沒有人可以背叛自己的家園!如果有人願意選擇背叛,那等待他們的除了死亡,還是死亡!」

    邱逢甲突然推開周圍的近衛兵,一個箭步衝上檯子,站在郁笑城身旁的李忠義稍稍將身體擋在首領一側,緊張地將手按在腰間的手槍套上,雖然他並不認為這個台灣第一士紳會做什麼不利首領的舉動,但他還是保持相當的警惕,如果邱逢甲繼續衝過來,他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真的拔出槍對準這個一臉激動的男子。

    不過令他大感驚異的是,邱逢甲一衝上台,便向郁笑城鞠了一個躬,然後轉身對台下的民眾發出嘶聲怒吼:「鄉親們,我親愛的鄉親們!此時此刻,倭寇已經登陸,已經打到門前,台北危急,台灣危急,可是我們的唐大總統在哪裡?在台北嗎?不在!那是不是在基隆?也不在!他跑到台南了嗎?更不是!鄉親們,同胞們,我要告訴你們,我們的唐大總統現在已經坐洋船內渡,已經逃回大陸去,我們留下來的人,我們台灣人,怎麼辦?你們說我們應該怎麼辦?」

    台下民眾開始有些騷動,大家紛紛交頭接耳,面面相覷,一臉的茫然和困惑,不知這位突然出現的士紳想幹什麼,雜亂的聲音一下子變得平靜,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向台上看去,氣氛變得有些尷尬,不過在這個時候,台下有人突然大聲問道:「邱先生,那你說我們台灣人應該怎麼辦?」

    邱逢甲聽到有人發問,激動地抬起手臂指向台下人群,大聲吼道,「唐景崧已經不配做我們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已經不配領導全台軍民抵抗倭寇入侵,我們台灣需要推舉新的領袖,我們台灣人需要推舉新的總統,由他帶領我們打敗倭寇,打敗任何一個入侵者,保衛台灣,保衛我們的家園!」

    「一個領袖,一個團體,一支軍隊,一個意志,一個目標!」他舉起右臂,握緊拳頭在半空中揮舞,額上的青筋充滿血液,撕扯著炸裂的嗓子發出雷霆般的吼叫:「紅標軍就是我們台灣人的軍隊,紅標軍就是我們台灣民主國的軍隊!同胞們,鄉親們,讓我們一起推舉郁鐵正——紅標軍的首領做為我們台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做為我們台灣人的最高領袖,領導所有台灣人一起抗擊倭寇的入侵!」

    「紅標軍萬歲!郁總統萬歲!」他還沒有等台下成千上萬的民眾反應過來,便激動地揮舞著手臂大聲吼道,「萬歲萬歲萬歲!」

    「紅標軍萬歲!」站在台下的曾志強是所有紅標軍中第一個反應過來的人,他也推開周圍的近衛兵,一個箭步直奔台上,站在檯子邊緣對著台下啞雀無聲的民眾嘶聲大吼道,「首領萬歲!總統萬歲!」

    李忠義是第二個反應過來的人,他立刻跟著揮舞手臂大吼:「紅標軍萬歲!首領萬歲!總統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紅標軍萬歲!首領萬歲!總統萬歲!」其他的近衛兵看到這一幕也不由如夢方醒,也紛紛跟著揮舞手臂發出激昂吶喊。

    巨大的聲浪在人潮上空沸騰翻滾,激烈澎湃的情緒像波浪一般席捲向台下成千上萬的人群,民眾在一瞬間便被感染,聯想到紅標軍面對倭寇爆發而出的強悍的戰鬥力和血性精神,再想到先前推舉的唐景崧未戰先怯,還挾抗戰巨款而逃,致使整個台北一片大亂,倭寇還未攻城,城內便已秩序大亂,亂兵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完全傷透了每一個台北人、台灣人之心,而此刻站在台上的年輕男子一下子成了所有人的精神支柱,成了在場每一個人心中的依靠,在澳底,在溫泉嶺,由他領導的軍隊一次又一次打敗殘暴兇惡的倭寇,令每一個入侵的敵人聞風喪膽,不寒而慄,這樣的人如果不能做台灣的領袖,不能做台灣民主國的總統,那還能推舉誰來做?

    雖然台下還是有零星少數的士紳感到稍微不妥,畢竟台南還有黑旗軍劉永福坐鎮,而且劉欽帥頭上頂著朝廷官帽比起這個野路子出來的郁笑城來得既正又大,唐景崧雖然跑了,不配再做台灣民主國的總統,但後任者最合適者也應該是劉欽帥,而不是這個什麼名份極不正的所謂紅標軍首領,但現在做為創立台灣民主國重要推手的邱逢甲極力推舉這個年輕的男子做為第二任總統,即便有些人內心中有不同的看法,但看到周圍山呼海嘯一般歡呼和喝采的聲浪,激動的氣氛感染而來也不禁跟著一起歡呼,很快聲浪便像一**逐漸推高的海濤越發澎湃洶湧,將人們的情緒推到高潮,也將現場熱烈而激動的氣氛推到了最頂峰。

    當郁笑城抬起手臂向台下民眾揮舞時,「首領萬歲,總統萬歲」的聲浪瞬息間便達到了白熱化程度,現場的空氣都開始翻滾激盪,沸騰抖動,在那一刻,不管誰同不同意,願不願意,郁笑城在所有人的心中已經牢牢地奠定了領袖的地位。

    郁笑城呆呆地看著台下成千上萬為他歡呼,為他喝采的民眾,他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取代了唐景崧成為台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本來按照歷史的演變,在唐景崧內渡後的6月28日,台南地方紳民舉行會議,一致推舉劉永福繼任台灣民主國總統之職,但劉永福卻堅決不受,但卻以變通方式與台灣人士歃血會盟,宣佈「為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土,分內事也,萬死不辭」,最終台灣紳民公推其為盟主,主持抗日鬥爭。

    他的心開始突突地奔跳,手心裡滿是冒出的熱汗,是的,他已經改變了歷史,真實的歷史是推舉劉永福繼任台灣民主國總統,而現在他被推到了歷史舞台中心,被推到了1895年台灣歷史的風暴中心,從這一刻開始,劉永福就將退到歷史的舞台後面,由他率領千百萬台灣紳民主持抗日鬥爭。

    「紅標軍萬歲!」

    「首領萬歲!」

    「總統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台下的歡呼聲一浪接一浪地湧來,雪崩似地重疊,在台前捲起巨大的聲濤巨潮,將在場每一個人的情緒都刺激到沸騰狂熱程度。

    郁笑城看到台下歡欣沸騰的景象,情緒也不禁受到鼓舞,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慢慢地向前踏上一步,雖然僅僅只是一小步,但對他來說卻是人生里程中的一大步,這一步跨出之後,台灣的歷史,中國的歷史很可能就從此被大改特改,但是如果這一步踏錯,他自己的穿越之路也將遭受滅頂之災,他不能不慎重思考。

    歷史上的1895年6月28日,當時台灣正群龍無首,如果劉永福接受繼任「總統」之職,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調動各種因素,指揮全台所有力量進行抗日鬥爭,即便退一步來說,也可通過國家間相互關係向列強們求援,爭取國際支持,把台灣抗日大業進行到底,或許台灣民主國還可維持更長的時間,而不是短短半年之內便全台淪陷覆滅,但劉永福始終不肯選擇這個道路。

    按照歷史學家的觀點,台灣自古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台灣人民自古是中華民族的骨肉同胞,倘若劉永福出任所謂「台灣民主國總統」,那就意味著分割祖國,導致山河破碎,民族分裂,所以,接受總統之印,當上台灣「總統」,就是破壞國家的統一,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但在郁笑城看來,卻並不完全是這樣。

    劉永福早年參加的鄭三、吳亞忠領導的黑旗軍正是以反清起義軍著稱,同治七年退入安南辟田屯兵,同治十年法軍大舉進攻安南,戰火波及雲南、廣西,並且法軍艦隊還趨勢攻擊福州馬尾港及台灣基隆,劉永福接受清廷招安記名提督,率黑旗軍聯合清軍合力擊敗法軍,從此便在仕途上開始平步青雲,再不是那支曾經熱血沸騰,高舉反清大旗的起義軍,而變成替清廷鎮守一方的提督守將。

    這樣一個已被清廷招安順臣之人,膽量上就已經減了幾分,如何敢擔任這風雨飄搖之中的所謂台灣民主國總統?那豈不是要與紫禁城內的光緒皇帝平起平坐?這等不臣之舉要是傳回大陸,恐怕他便再無在清廷之中立足餘地,甚至連他在內的所有黑旗軍成員都將重新以造反之名遭到朝廷全方位的剿殺圍攻。

    唐景崧也正是忌諱這「台灣民主國總統」之身份,生怕受到清廷猜忌,這才特地將國號命名為「永清」,並且再三給清政府發電解釋:「遙奉正朔,永作屏藩」,表示自己雖然擔任了「台灣民主國總統」的使命,卻永遠是清朝的屬國,並且還在暗地裡向清廷發電請示:「台民不願歸倭,尤慮亂起,朝廷一棄此地,即無王法……,愚民惟知留臣與永福在此臣雖知不可為,而屆時為民挽留,不能自主,有死而已。」

    在清廷割台特使李經方租用外籍客輪來到台灣,在日本軍艦「西京丸」上《交接台灣文據》的割台文件上簽字後,唐景崧便完全遵照清廷批示,下令全台文武官員限期內渡,總計全島三府三廳一直隸州十一縣的正職官員,共十八人中,有十三人逃回內地,導致全台形成權力真空,寧可使整個台灣陷於極度的混亂之中,也不願讓清廷誤會其有不臣之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