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1895血在燒

第一卷 血戰台灣 第75章 軍情萬急 文 / 西門吐血

    基隆城。

    東洋鬼已攻破溫泉嶺隘口,即將揮師基隆,銘軍不敵,收拾行裝準備內渡!

    基隆完了!

    東洋鬼海陸齊發,已在滬尾登陸,兵鋒直指台北,陽明山防禦全線崩潰,台北亂兵暴動,縱火搶劫,自相殘殺,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秩序大亂!

    台北完了!

    撫台大人心腹寵將李文魁見財起意,欲圖不軌,焚燒撫署,謀刺撫台未果,撫台大人已攜印卷款內渡,台灣民主國名存實亡!

    台灣完了!

    連續幾條爆炸性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頓時成為當日裡令整個基隆城為之震憾,城內的秩序頓時大亂,恐慌與絕望的情緒像浪濤一般迅速席捲全城居民,許多人聽到這些消息時,當場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更多的人則匆匆趕回家各自照顧。

    平日裡橫行霸道的銘軍士兵一夜之間便像蒸發一般,一個都不見,整個大街到處是疾走哭嚎的行人和裝載著大大小小行車的馬車,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奔邁基隆港口,尋找洋輪盡早內渡逃走,但此時洋輪早已被預訂一空,載著富紳豪貴們離開港口,港內甚至連普通漁船都尋不到一隻,因為日艦已經封鎖整個基隆港外海,除了洋輪之外,任何台船,哪怕是普通漁船必遭擊沉,海面上已經漂浮著許多被擊成碎片的鐵皮船殼以及冒險乘船出海內渡的台民屍體。

    城內各種各樣的流言扉語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變化,開始還在傳銘軍不戰而逃,爭相內渡,後來又有人傳銘軍並未逃跑,而是殊死抵抗,但卻不敵倭寇敗退下來,已搶走基隆港口所有渡船準備離台,還有人傳銘軍其實還在前線與倭寇作戰,勝負未為可知……

    各種各樣的流言與謊言充次著基隆城的大街小巷,流傳於每個基隆城居民的耳畔,但卻只有一條流言卻始終沒有改變過,那便是關於紅標軍的傳言。

    紅標軍林總兵率領敢死隊在基隆城外構築阻擊防線擋住東洋鬼的鐵蹄,倭寇始終不能破開防線攻入城內。

    雖然不時有日軍的炮彈打到基隆城內,給城內的部分居民造成一定的恐慌,但卻由於有紅標軍擋住日軍,大家的心理還沒有到崩潰的地步,不過因為銘軍的撤退卻也給城內造成一片大亂,搶劫縱火也不時在城內各處出現,但比起台北城來說,卻是好得多,至少大家懾於紅標軍的威名,還不敢太過放肆,再加上林世明在城內佈置了一個連的士兵維持秩序,也讓基隆居民稍有安全感。

    基隆城內許多士紳趕到港口時發現基隆港外海已經被日軍戰艦封鎖,根本無法出海內渡,而台北城又危在旦夕,不少人一合計,決定向東逃往瑞芳,到紅標軍大本營尋求庇護,再伺機尋得輪渡離台內渡,因此通往瑞芳的道路上,很快便擠滿了逃難的人群和馬車。

    許多基隆城居民見到富紳們都往瑞芳跑,也整理家擔,拖家帶口往瑞芳跑,最後竟將整條大道擠得水洩不通,甚至堵住了郁笑城派出增援基隆的救兵去路,給耽擱了不少寶貴時間,不過幸好基隆至瑞芳並不遙遠,徒步行走兩三個小時便可到達,因此對於紅標軍來說,最頭疼的還是小小的瑞芳到底要怎麼才安置下如此龐大的難民數量。

    鑒於整個台灣北部形勢一片大亂,各路清軍非但不能力戰倭寇,相反還陷入內戰,自相殘殺,禍害當地居民,致使人心恐惶,秩序大亂,且紅標軍來不及增援台北,郁笑城不得不通電困守在台北製造局的連朝剛立刻行動起來,一邊以募兵名義在城內各處招募新兵,一邊派出數支精銳之兵,四處鎮壓亂兵暴動,但凡抓到亂兵,一律格殺勿論,斬下的人頭用牛車載著,一路敲鑼打鼓,沿街展示,借此震懾亂軍,打出紅標軍名聲來,也讓台北所有市民都知道,哪怕是天塌地陷,天底下仍還有紅標軍在戰鬥,在抵抗日軍,天底下,也只有紅標軍能夠保護市民,保衛台北,保衛台灣,能夠擔起拯救全台紳民的重任。

    而對基隆,郁笑城連續下了三道通電,嚴令林世明務必守住基隆,平息基隆城中內亂,恢復秩序,安撫民眾,至於溫泉嶺隘口被日軍攻戰,不必用強奪回,待援兵趕至,再行定奪。

    在瑞芳前指大營內,郁笑城像熱鍋上的螞蟻,忙得分身無術,周圍的軍官們來來去去地小跑傳遞軍情和指令,每個人忙得滿頭大汗,甚至連氣都來不及喘一下,士兵們剛剛集結便一**地開向前線,大營前堆得像小山一般的槍械彈藥糧草很快便被搬空,但同時不斷有新的槍械彈藥糧草送來,很快又形成一座小山,然後再被搬空,就這樣反覆循環,誰也不知道小山搬空小山搬空來回了多少遍,但大家都知道軍情是如此緊急,如果不能扭轉不利局面,紅標軍的未來可能將更加艱難。

    不斷有電報官與傳令兵前來向年輕的首領稟報台北、基隆與瑞芳最新情況,有時同時三個電報官與傳令兵衝到他面前向他報告,他都不知道該先聽哪一個,不過所幸的是,邱逢甲、劉輔臣與曾志強等三人在身邊幫他處理不少棘手之事。

    最令他頭痛的是瑞芳小鎮內集滿了逃難的紳民,許多從基隆甚至是台北連夜趕來的富紳們擠在前指大營門口要求面見郁笑城,如果不是近衛兵死死守住大門,恐怕那拇指粗的鐵柵欄做成的大門都要被激動的人群推倒在地。

    他手頭上有七、八個文件要簽署下達,其中有幾個文件極為重要,都與兵事有關,看著一大群圍攏在身邊急吼吼的副官們,他只感到腦袋都要爆炸了,誰說做領袖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在這生死攸關時刻,他突然感覺領袖這個崗位是多麼折磨與考驗人。

    歷史上許多平庸無能卻又想爭霸天下的一方諸侯,即便周圍有很強的軍師智囊諫言上策,但往往在這等緊張得令人血脈賁張、無法呼吸的最關鍵時刻無法冷靜下來思考並做出正確判斷,發佈出一些極為糊塗甚至是荒唐的命令,而且很可能這些命令就扭轉整個戰局與自己的命運。

    至少郁笑城還沒有感到頭腦發暈,他非常清楚目下時局之緊張之艱難之關鍵,從台北至基隆,再到瑞芳,任何一個環節一個鏈條斷裂,很可能就變成無法扭轉的死局,所以他令鄭逸率一個營火速趕往台北增援,同時令連朝剛在台北城內急劇擴軍募兵,至少要在鄭逸趕到台北之前組建出五個新營來。

    基隆方向也是他極為擔憂的環節,林世明畢竟在軍事上還是門外漢,本來佔據溫泉嶺這極為有利的地勢可保基隆萬安,卻沒想到林世明這個傢伙居然捨不得將馬克沁和速射野炮佈置在陣地上,致使日軍用優勢火力與兵力重新奪回溫泉嶺陣地,打開了基隆城的重要屏障,這等軍事小白氣得他幾乎都沒脾氣了。

    所以他對給林世明連下三道急電,一道比一道嚴厲,甚至不惜電告他,如若不執行命令,革去職務,軍法處置,這才令這個已然被日軍打得發了狂的傢伙這才稍稍收住心,沒有再蠻幹,令手下人用成堆成堆的人命去填平日軍布下的重火力網構造的陷阱。

    林世明雖然打仗不怎麼樣,但若說平息基隆城內暴亂,穩定人心,恢復秩序卻相當有一套,他不像連朝剛那樣用牛車載著砍下的亂兵人頭四處展示威懾,而是將抓獲的亂兵暴徒五花大綁手腳緊緊地捆在車板的柱子,頭上纏上厚厚油布點燃,沿街展示,燒死一個就換另一個上去,讓那些試圖混水摸魚,打家劫戶的暴徒們在臨死前為平定民心做出最後貢獻。

    至此,林世明在基隆的威名達到鼎點,雖然很多人並不喜歡這個暴躁衝動的提督(城內的居民仍習慣以綠營武官舊稱來稱呼這位紅標軍中位高權重的人物),但卻也讓人又敬又畏,再加上銘軍總兵張兆連聽聞日軍攻破溫泉嶺隘口,同時台北一片大亂,巡台大人趁亂內渡逃跑,便也率軍撤離基隆,因此林世明與他的紅標軍成為這個城市的最後心理支撐。

    日軍在攻佔溫泉嶺陣地之後,一路連破紅標軍幾道防線,一直打到基隆城外,最終遇上林世明親率的敢死軍,雙方激戰半日,互有死傷,日軍已是強弩之末,筋疲力盡,再加上此時的基隆已不是日軍攻擊重點,因此日軍在撤退一里地構築野戰陣地之後,林世明也收到郁笑城的急電收兵,雙方的戰鬥這才暫告一個段落,除了零星的戰鬥射擊,並沒有發生更激烈的火拚,但這卻讓這位急於建功立業,鞏固自己在首領身邊最近地位的指揮官心急如焚,如果不是第三道電報緊箍咒一般嚴令他再不收兵鞏固基隆城防陣腳,就要軍法處置,甚至要砍他的腦袋,恐怕他早就提槍上前線與日軍再次開片對轟了。

    不過郁笑城對整個戰況的判斷十分的正確,日軍一路從滬尾登陸進軍台北,一路從金包裡翻越陽明山攻擊台北,一路從金包裡攻破溫泉嶺直擊基隆,這便意味著日軍將絕大部分軍事資源都調到了攻擊台北方向上,也就是說基隆其實並不是主攻方向,而是輔攻,如果台北淪陷,那日軍便可以一邊從台北出擊基隆南部,一邊從溫泉嶺攻擊基隆西部,同時特遣艦隊從海上攻擊基隆港,在三面夾擊之下,基隆必定無法守住,只要基隆一失,槍械彈藥,糧草財物供應便被切斷,瑞芳也難持久,最終不保!

    因此整個戰局的關鍵便是台北的得失,所有的軍事資源都將圍繞台北之戰來調配,基隆雖是戰場,卻已不是主戰場,只要收攏兵力穩住陣腳保住基隆,他便可以讓紅標軍源源不斷地通過基隆增援台北,最終扭轉戰局。

    基隆其實就是台北的後方,而瑞芳又是基隆的後方,這便意味著如若想反敗為勝,切不可被日軍牽著鼻子走,把有生力量投入到基隆方向上的次要戰場去做無謂戰鬥,不僅浪費軍事資源,也浪費寶貴時間。

    這場戰爭真正的決勝關鍵便在台北!也只能在台北!郁笑城在用食指關節重重地敲擊圖紙上台北位置,他不知道自己讓鄭逸只帶一個營去增援台北,究竟是不是冒險過頭?

    一步錯,滿盤輸!如果鄭逸難堪大用,恐怕紅標軍真要開始著力準備劉輔臣的敵後游擊戰略了。

    「鄭溪沫,就用你的全部力量展示給我看你在德國格羅斯利希費爾德高級軍官學校所學之才吧!台灣的歷史,紅標軍的命運,都將因你而改寫!」郁笑城長長地吐了一口氣,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緊張得連鼻尖上的汗水都忘了去擦拭,不由啞然失笑,輕輕地抹去那汗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