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九百十七章 臘梅 文 / 午後方晴
當太陽漸漸落山之時,最後一支軍隊在阿里骨率領下,從谷道裡鑽了出來。
有可能是董氈不放心,有可能是讓阿里骨增加威信,因此董氈讓阿里骨領軍,但沒有想到宋軍兵出大斗拔谷,當時聽到這四個字,董氈與阿里骨臉都青了。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阿里骨與宋軍一個副將,押著輜重鑽出谷道,看著雪野上宋軍紮好的一塊塊營地,凍得烏青的臉上終於鬆弛,長長地呼了一口冷凜的空氣。這一行居然能平安活著出來,真是奇跡。
但阿里骨不知道,為了這一行,僅是打探谷道地形,凍死的斥候就有十幾人,所帶的防寒防滑物資化成一枚枚銅錢,能將整個大斗拔谷道鋪滿。
郭成與王光祖親自迎了過來,讓他們進入營地,帳蓬裡早就用煤炭升起了火,知道阿里骨對宋朝有敵意,但能爭取最好不過,兩人並沒有排斥。接下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也要阿里骨配合。
兩人將這支最後來到的軍隊安置,帶著諸將來到為阿里骨準備的大帳。出了谷,天氣還是很冷,畢竟這是臘月,寒內呼嘯,塵雪飛揚。但相比於谷內,風不及谷風,冷度更不及,甚至在四天內,軍隊遇到一場突然來到的暴風雪,大風、冰雹、厲雪同時而至,僅是那場大暴雪,就導致了近三千兵士死亡。
谷外雖冷,已在諸人忍受範圍之內。
阿里骨烤著火,喝了幾口烈酒,終於回過了體溫。看到諸將到來,立即站起來迎接。
在半路上有怨言的,但出了谷,他也想到了軍事意義。
侍衛在邊上烤著羊肉,諸將開始商議明天的軍事行動。兵出大斗拔谷。是一次充滿想像力的軍事行動,就是為了取得奇兵作用的。因此兵貴行速,明天大軍分為兩支,一支兵赴涼州,一支兵赴甘州、肅州、瓜州、沙州。
未來還有一些不確定性。
雖是奇兵,兵力也不少,但相對於鑿通整個長達近兩千里路的河西走廊,兵力還是不多。而且這個兵力,只有說是宋軍,郭王二人率來的六萬宋軍。有禁兵,有蕃兵,但都是整個河湟的精銳將士,那怕是蕃兵,也隨隊組團成軍,訓練了大半年時間,再也不是以前那種軍紀鬆散的蕃兵部隊了。不過董氈部下,能發揮多少戰鬥力,或者說他們願不願意為宋朝死戰。頗讓人懷疑。
郭成與王光祖也未指望這支蕃兵願意替宋朝死戰,將他們帶來,主要是後勤需要大量兵力與民夫,同時失去了五萬壯丁。董氈不會有其他的想法。大家坐下,開始分兵。
此行更重視速度,郭成以跑得快聞名,王光祖巴蜀一戰。同樣也是以速度聞名。但兩人是主將,肯定不能做先鋒。先鋒是曲珍與種樸,後軍則是交給李浩與阿里骨。但後軍主要是支援王光祖的西上軍隊。畢竟奪下涼州後,就能與章楶的軍隊會合了,不愁物資供給。但郭成這一行任務更重,雖僅奪一涼州,然因為章楶的吸引,涼州駐紮的西夏軍隊更多,同時主要軍隊與物資不得不支持西上了,東路軍兵力少物資武器也少,而且涼州必須拿下,否則十萬人就成了孤軍,活活困死在河西走廊。
喝著酒,吃著羊肉,喝完了喝完了,也商議完了。
大家休息。
第二天天剛昏亮之即,宋軍就撥營而起,阿里骨與李浩的後軍未行動。一路上死了許多將士與戰馬,同樣也損毀了大量物資,就連輜重車也多有損壞,必須留下來修補,這支軍隊要晚一天才能出發。
當天傍晚,曲珍先行來到刪丹縣城,縣城並不大,因為經濟蕭條,導致刪丹縣城更加死氣沉沉,這個因為絲綢之路曾經繁華的小城,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光。
宋軍突至,猝不及防,再加上這裡多以回鶻人與蕃人為主,根本就不想反抗,曲珍只是發起一波進攻,就成功的登上城頭,將城門打開,衝入城中。守城的幾百夏兵紛紛向甘州逃去。
曲珍留下一支兵士駐紮刪丹城,等候王光祖軍隊,餘下的帶著一些簡易的攻城器械,不顧雪夜酷寒,又追了出去。天色未明之即,就來到甘州城下,城頭上的夏兵也發現了這支軍隊到來,吹響了號角。
可這是除夕,而且天氣又冷,城頭上的守兵不足百人,迅速讓曲珍再次將甘州城拿下。從甘州到肅州還有四百里地,肅州到沙州還有三百里地,同時路上還有一些西夏人的關卡,曲珍不得不將腳步停了下來。
大年初一下午,王光祖主力軍隊進入甘州城,在城中搜集了一些馬匹,當作馱馬,帶著物資,又讓曲珍西上。
西行暫時很成功,東路軍卻遇到了困難。
自谷口到涼州距離比到甘州還要更近一點,再加上全部是騎兵,第二天中午種樸就率軍突然到達了涼州城。若非路上雪很厚,時間還要更快。一開始是成功的,種樸軍隊在後方突然到來,又臨近年關,西夏將士倉促應戰,迅速讓種樸率領手下登上城頭,然後衝入城中,將甕城與西城門打開,宋軍殺進涼州城。
但此時涼州城中駐紮了許多西夏兵士,看到來的宋軍少,迅速組成起來反抗。宋軍雖驍勇,寡不敵眾,漸漸被再度逼到甕城邊上。然而城中喊殺聲,也將郊外的蕃部驚動了。
銀行倒塌,帶起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比如經濟蕭條,城中八成以上工商業者破產失業,民不聊生。比如物價上漲,以前一匹駿馬能換回十匹絹,現在兩匹駿馬僅能換回一匹絹。河西走廊背靠回鶻,宋朝封鎖了邊境,回鶻人未封鎖,相對要好一點,然而西夏為保核心地區穩定,對河西走廊諸部加以沉重的稅務,再加上以前種種矛盾。聞聽宋軍到來,馬上就有部族反水。
只可惜宋朝經營河西走廊時間太晚。此時涼州一些部族為西夏感化,還有一些黨項部族這些年擴張,有反感西夏統治的部族,也有忠於西夏的部族與貴族,否則倒戈的更多。
幸好因為經濟問題,一些部族與西夏統治者產生尖銳的矛盾,抵消了西夏這些年來的統治成果。還有以前因為戰俘問題,西夏認為他們與宋朝眉來眼去,有意地打壓一些部族,造成了更多的矛盾。大多數部族聞聽後觀望。但有些部族因為西夏的剝削與打壓,或者有其他的想法,聞聽宋軍到來,立即舉兵響應。在這些部族戰士支援下,種樸在甕城邊上漸漸將敗勢穩住。
除夕夜,兩軍仍然在血戰。
一直到天明,種樸的部下剩下的兵力不足一半了,郭成率中軍趕到。這時,更多的部族從遠方帶著壯士。來到涼州城外,同時章楶也接到消息,大軍渡過黃河,向卓囉城發起進攻。牽制著西夏的兵力。
下午時分,涼州守兵看到大勢已去,棄城逃亡。
郭成再次分兵守城,率領大軍出了涼州城。衝向濟桑城。
當天晚上,將濟桑城拿下。
初二,前線卓囉城西夏守兵聞聽後方全部失守。再加上卓囉城本身漸漸不支,棄城從小道逃向零波山。
四天時間,涼甘二州收復,章楶又讓郭成率一支勁旅,匆匆西上,支援王光祖。然後將大捷消息,用快馬向京城通知。
消息初六就到達京城。
這時,宋朝君臣正在皇宮宴請契丹使者。
遼興宗與遼道宗父子對宋朝不惡,雖然勒索了兩回,讓趙頊氣憤不已。但誰讓宋朝軟弱呢,人善了要被他人欺負了,國家軟弱了,他國怎能不想來吃上一口。當然,宋朝若有吞併西夏趨向,那麼就不好說了。
宋朝主動給糧食種子,還有從倭奴國引進的水稻,在宋朝派出農民幫助下,也種植成功了,可能倭奴國稻種此時還十分落後,可能種籽還沒有進化,產量並不高,一畝地收成僅有一百來斤。不過慢慢進化之後,產量會進一步提高。就是這一百來斤的產量,已經讓契丹君臣開心萬分了,北方天氣寒冷,不宜種植糧食,只要能種植,地廣人稀,產量雖低,可是遼東有多少黑土地啊。
還有宋朝那種更高產更耐旱的作物呢。
因此這次派出使者,帶來了大量禮物,以表謝意。
其實就是雜糧,也沒有那麼高的產量,那是長勢最好的幾塊地收成。一旦推廣,肥料跟不上來,種植方法不當,產量會進一步下跌。若是粗獷式的廣種薄收,產量會不及一半之數。並且天氣因素、蟲害、瘟病、土壤等等因素,會使產量進一步下降。這也是鄭朗不滿的原因。
不過想讓鄭朗滿意,大約在鄭朗在世的時候是不可能了,後世產量高,甚至出現一畝紅薯產量達到三千公斤的高產,那是有多種因素的,一是化肥,二是種籽,甚至出現了轉基因,現在這兩樣皆不可能出現。
這是他的想法,他人卻不會這樣想。
鄭朗對照的是前世,他人對照的是現在,現在北方夏天種植的是粟,是豆。豆產量更低,而且對水源要求更高。粟產量也不高,並且現在脫殼技術落後,粟米裡一半是粟殼,特難吃,若讓百姓選,寧肯天天吃紅薯,也不願意天天吃粟米。事實在水稻未普及之前,隋唐時高檔的主食非是粟,第一是米,第二是豆。就算一畝地玉米收成不足兩百斤,紅薯不足五百斤,對現在這個時代來說,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
趙頊對契丹反感,特別是熙寧七年大旱契丹的敲詐,讓他心中怒火萬丈,但也知道輕重。一旦正式收復西夏,全國精銳盡出,雖然北方駐紮著許多禁兵,可是精兵勇將多在西北。一旦契丹動用了十幾萬軍隊圍魏救趙,不要說苟和派,就是鄭朗也不大放心。
宋朝伐夏,必須在滅夏之前,將契丹穩住,就算是滅了西夏,想要治理,最少得一年時間,這一年多時間內。契丹若出兵,對宋朝皆不利。因此趙頊在殿上,大敘兄弟之情,友邦之情。
氣氛相當地好。
就在這時,太監悄悄地在趙頊耳邊低語了幾句。
趙頊面露喜色,不敢說,甚至為了隱瞞消息,以免驚動契丹,大捷消息都不能見於報紙。宴散後,趙頊將重臣留下。
契丹使者與其他大臣散去。趙頊說道:「諸卿,涼甘二州拿下了。」
知道真相的人不多,御史滿中行聞之愕然:「這麼快?」
前幾天宋軍還在蘭州與西夏僵持,怎麼就拿下了涼甘二州。況且涼州非是別的城池,城牆高大堅固,甚至還設有甕城,僅憑一個涼州就能將宋朝阻擋一個月時間以上。
章惇道:「非是蘭州方向宋軍得功,而是之前章楶暗派郭成與王光祖自大斗拔谷潛行到涼州後方。」
原來若說大斗拔谷,也許有大臣不知道它在哪裡。但這次宋朝風波鬧得很大,多數大臣皆對西北投以觀注。聽到這四個字,許多人倒吸了一口冷氣。
滿中行喃喃道:「我們大宋軍隊這麼強大啊。」
鄭朗心中冷笑,就是此時的宋軍。也不及漢唐時強大,只能說是比真宗仁宗朝的宋軍好一點。之所以順利拿下甘涼二州,乃是集中了章楶諸人的智慧,還有鄭朗以前利用金手指數番大捷所積累起來的士氣與信心。準備充分,武器更先進,將領任用得當。以及鄭朗幾十年的謀劃,若是對象是幽雲十六州,就不會那麼順利了。
當然,這一條不必要說。
總體現在宋朝苟和派還是略佔上風,沒有信心,就不敢收復幽雲十六州,但對幽雲十六州,又那麼渴望。難道非要與女真人聯手收復幽雲十六州嗎?十之**又會悲催。
但鄭朗也長鬆了一口氣。大斗拔谷對於古代人來說,是一道天塹,但因為有大雪山(祁連山)與癿六嶺(東祁連山,也就是冷龍嶺)的隔阻,現在人不得不將大斗拔谷當成兩地來往的重要通道。計劃是章楶制訂的,反饋到朝廷,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鄭朗也同意了。可是整個行軍過程裡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
如果運氣不好,遇到那種特發性的災難天氣,宋軍都有可能在這個谷道裡全軍覆沒。當然,成功了,效果無比的顯著。
新年來臨之時,鄭朗也知道宋軍開始出發,一直在為這一行數萬軍隊擔憂。直到捷報傳出,他一顆心才放了下來。
留下的都是精英。
到了圖窮匕現之時,都明白了朝廷的戰略企圖,敢情宋軍在三路陳兵列陣,皆是一個幌子,真正目標乃是河西走廊四州,斬斷西夏右臂。
還有人也明白了鄭朗為什麼說辭去相位。
拿下河西走廊,西夏又因梁氏囚禁皇上怨聲載道,經濟上又出現了大麻煩,宋朝能不收復西夏嗎?只要收復西夏,必然鄭朗領軍,得到西夏,鄭朗功蓋於世,還能再回到東府為宰相麼?
多數大臣又高興又惆悵。
張璪看著殿外一株臘梅迎著寒風綻放,喃喃道:「鄭公,乃是臘梅啊。」
他是想拍鄭朗的馬屁,宋朝如今經濟變好了,再加上各種雜糧的出現,文治上無幾朝能過之,差的就是武功。若滅掉西夏,沒有西夏與吐蕃的牽制,就算得不到幽雲十六州,宋朝也能與契丹平起平坐,甚至不高興了,可以直接拒絕屈辱的歲納。那麼雖不及開元盛世時武功強大,但最少在武功上遜色於漢武,文治上卻高過漢武,甚至高過於文景之治,武功上也高過文景。這還不能算是盛世來臨嗎?
但盛世到來,鄭朗卻要辭職回家了。
這種品德無疑就像這株臘梅一樣,百雪侵殘之時,獨迎風綻放,為這寒冷的冬天增加一份香氣,百花綻放的春天,臘梅卻無聲無息的開始凋謝。
是好心,王安石卻狠瞪了他一眼。
不能想的,一想這句話容易引起誤會,儘管張璪是好心。
鄭朗道:「介甫,無妨,但真正是臘梅的非是老夫,而是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
宋軍無比迅速地奪下甘涼二州,宋朝君臣歡天喜地,然而西夏那邊,幾乎所有得到消息的人全部呆若木雞。但這僅是第一步,不過在目標未暴露之前,宋朝開始扯皮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