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小說博覽 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 文 / 午後方晴

    春天漸深。

    碧草連著天涯,望不到際頭。

    幾隻燕子在天空上飛來飛去,柳樹青青,希望的時季到來。

    一輛馬車在幾名侍衛保護下來到貝州城,此時應當叫恩州城。

    皇宮的案子波濤洶湧,貝州城倒是漸漸恢復平靜。抓了一些人,但更多的人讓鄭朗釋放,沒有再追究。先是組織人手將貝州城牆重新修砌,兵士逐一解散,開始組織百姓春耕生產。

    這次叛亂對貝州破壞十分嚴重的。

    不僅有王則的反叛,賈昌朝與高繼隆胡亂賞賜,鼓勵兵士殺人,也給百姓帶來嚴重的傷害。

    但鄭朗知道自己在貝州時間並不長久,亦如張方平所說,治理地方有兩六百零三章首相(一)種治法,一種是短平快,迅速給一些利好的政策,使地方平安無事。一種是長遠的吏治,包括水利、工商等等,想要見到成效必須有三到五年辰光。鄭朗選擇了前一種。

    百姓興趣不高,迷茫、沮喪、悔恨、悲觀,並且自己的名字登記在冊,心中也很擔心。這也是很正常的,想要讓他們興高采烈,那根本不大可能。對老百姓心中的負面情緒,鄭朗也無可奈何,只能希望他們痛定思痛,下一回不要再被王則這樣的人利用。

    總體,貝州百姓漸漸恢復安寧。

    畢竟鄭朗在地方有了長達九年多時間的治理經驗,而非是初到太平州的初哥。

    然而這次鄭朗有些不大喜歡。

    崔嫻與環兒親自來到貝州,害怕意外。鄭朗遠遠的派兵士前去迎接,將崔嫻迎到貝州城。

    見面鄭朗說道:「嫻兒,此時不能來貝州城。」

    「官人。我來,能使官人更安寧民心。」

    崔嫻來是一種高姿態,是對貝州餘下的王則信徒一種信任。但現在的鄭朗不是才來宋朝的鄭朗,我以君子之腹待六百零三章首相(一)人,人必以君子之腹待我。錯,相反,有的人越以君子腹待之,越認為你軟弱可欺,國亦如此,例如宋朝。或者例如宋朝以後的歷代王朝。中國養了多少白眼狼。

    國亦如此,人亦如此。

    崔嫻前來貝州城,是夫妻二人共同對貝州城百姓的相信,也有利於安寧人心。但有的信徒至今依然執迷不悟,只是鄭朗高拿輕放,不想殺人,於是放過。自己諸侍衛環繞。不會有事,可在一些信徒仍不死心的情況下,對崔嫻卻是不利。難不成崔嫻與環兒出行,也要派大批侍衛保護?

    崔嫻拉著他的手,說:「妾只想陪陪你。」

    一切皆不在言中。

    來到家中。實際就是原來的州衙,因為不奢侈,讓王則放棄,將「皇宮」改設在一個大戶人家。因此,在戰火裡得以保存。州衙邊上就是大牢,王則命人將牢房大門打開,放出所有犯人。這些犯人都成為叛軍主要戰士,或死或者讓鄭朗押向京城被處斬。只有少數人被趙禎刺字充軍。

    這個充軍與普通禁軍有著很大的區別,做著最辛苦的事,受人監督,還有,待遇低下。算是一種變向的勞改教育。

    人太多了,趙禎不忍將所有叛黨全部處死。

    一種很仁義的做法,但除這些人外,還有一些不當死的,或者存在疑慮的,或者其他州府押來的妖教重要首領,罪行沒有確立的,陸續又抓了一批,塞入牢房。

    但原州衙後面還有一片宅第,鄭朗便將它選擇為住所。高繼隆一看,無奈,只好學習鄭朗,簡樸的也住在這個宅第裡。他龐大的家世,對於王信王凱來說,望之生畏,對於鄭朗來說,卻什麼也不是。

    再猛還能猛過八大王?

    宋朝天大地大,不是皇帝老子第三大,更不是權貴,而是士大夫集團!

    對高繼隆,鄭朗也沒有說什麼,作為一州知州,此人僅是中資,作為武將,不及其兄高繼宣遠矣。不過後宮中還有一門親事,想想那個高滔滔,沒有必要開罪這個權貴。

    兩人相處得還算是親密。

    鄭朗沒有帶家屬,高繼隆也沒有帶家屬過來。不敢帶過來。

    聽說崔嫻到來,高繼隆客氣的迎出來,寒暄幾句。

    走進屋中,環兒帶著下人收拾行李,崔嫻很客氣的給高繼隆沏茶。高繼隆有些受寵若驚。這正是崔嫻精明的地方。

    以鄭朗如今的地位,崔嫻沒有必要對高繼隆如此尊敬。可是趙禎久無子,崔嫻忍不住會聯想翩翩。

    說了一會話,高繼隆知趣地離開。

    小別勝新婚,鄭朗又不狎妓,懂的。

    崔嫻問道:「官人,什麼時候回京城?」

    不是真問什麼時候能回京城,還有其他的意思。

    「嫻兒,我有些不想了。」鄭朗答道。

    也不是不想回京城。

    來貝州,主要還是防止文彥博抬轎子。明鎬無所謂,也因為鄭朗,沒有進入兩府,被趙禎授予知大名府之職。明鎬年高,不久將死,對兩府影響不大。鄭朗怕的是賈昌朝。

    不做事不怕,一做事便怕。

    君子黨那麼強大,賈昌朝僅是施幾個小推手,便灰飛煙滅,不全是賈昌朝的錯,但賈昌朝在裡面扮演了一個無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朝堂還是很亂,即便是兩府,繼續擁擠當中。

    有可能趙禎還沒有做好準備。

    那個位置如高屋建瓴一般到來,鄭朗卻在猶豫不決。

    環兒收拾床鋪,跑過來,抱怨道:「官人,你的氣艇剛到京城,皇宮裡就出了四個反賊。」

    恨得不行,多長臉啊,卻讓四個反賊攪了氣氛。

    崔嫻卻好奇地看著鄭朗。

    這件行刺案太過離奇,中間有許多種種崔嫻沒有想明白。特別是皇上的態度。

    鄭朗沒有作聲。

    因為答案說出來更詭奇,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未說。

    崔嫻嘲笑道:「那個夏竦果然墮落了。」

    鄭朗低聲說道:「他很聰明啊。但聰明反被聰明誤。」

    崔嫻聽得糊塗,但一會兒她終於想到可能的真相,臉上發白。顫著聲音說:「皇帝不是那樣……」

    「是曹皇后那邊出現意外……此事重大,不可亂說。」

    崔嫻點頭,可臉上還是出現懼怕的神情。一陣薰暖的微風吹來,但崔嫻感到風很冷,身體忍不住打了一個寒戰。

    原因是這件刺殺案的真相。

    行刺趙禎者,乃就是趙禎本人!

    趙禎寵愛張氏,但因為張家的地位,以及大臣正統的觀念。想讓張氏上位,不可能。

    於是才有了這件行刺案,才有了行刺案發生後趙禎的麻木不仁,才有了四個侍衛就想大鬧皇宮的膽量,才有了連四名侍衛家人都不處罰的軟弱之舉。因為授使者正是趙禎本人!

    他這樣做的用意,就是給張氏一個立功正名的機會。

    趙禎不會因為讓張氏上位,就會將四名侍衛殺人滅口。

    也許還有其他的安排。

    可他低估曹皇后的冷靜。以及指揮能力。於是事情走向發生意外,最後不得不殺人滅口。

    但幾乎所有人不會往趙禎身上想,因此這件刺殺案才變得撲朔迷離。

    夏竦也未必有這麼聰明,他可能與後來的文彥博、龐籍,前面的呂夷簡一樣。想知道趙禎的動向,以及後宮中有人替他們說好話,與後宮一些人有所聯繫,得到一些蛛絲馬跡的消息。再以他過人的智慧,隱隱察覺到行刺案的真相。

    此案不能查下去!

    一查下去,查到趙禎身上,會引起什麼樣的風暴?

    可這次他做錯了。

    趙禎既然這樣做了,他又是皇上,怎能會讓大臣找到事情真相與證據?他在努力替趙禎說話,但終是趙禎一生中做得不大光明的事,儘管開始他絕對不會想將四名侍衛殺死。

    鄭朗帶著金手指,才看到真相。夏竦卻通過某些手段,得到事情真相。鄭朗不會像夏竦那樣做,甚至在有意迴避這件事,但夏竦不但知道事情真相,還捲了進去。

    自此以後,趙禎才真正疏遠夏竦。

    同樣還是趙禎,換作別的皇帝,很有可能會殺人滅口了。

    可趙禎選作的時機讓鄭朗有些疑惑。

    明明氣艇就要回到京城,為什麼在前一天發作?完全能退後一天,或者往前挪幾天,難道趙禎也會產生功高震主的想法?自己表示忠心,反而是弄巧成拙?

    「官人,大娘子,你們在說什麼?」環兒聽不明白。

    「四兒,在說官人應不應當回京城。」

    「為什麼不回京城?」環兒不明白,京城都傳瘋了,說官人一回京城便會做首相。

    幾個娘娘都準備了大量祭物,準備官人拜為首相時,回鄭州祭典鄭家的祖先。

    「你是想官人僅做幾月宰相,還是做幾年相公不變動?」

    作為宋朝宰相,不可能在相位上一呆便是幾十年,即便是呂夷簡,也經過多次下放。

    但作為一個權相,在中樞時間會比在地方時間長。

    有的相公有可能前面拜相,後面就貶出朝堂。不僅僅是前幾年夏竦那一次。

    「大娘子,有何區別?」

    「時機。」

    「皇宮裡的刺殺案難道是曹皇后主使的?」環兒又問。

    聽得不清不楚,誤會了。

    「環兒,這件事你不得過問。」鄭朗厲聲喝道。

    太過賅人聽聞,鄭朗不敢多說,只是又對崔嫻說了一句:「嫻兒,有可能兩府還要進行新的洗牌。」

    不遠處一戶人家在做飯,縷縷的炊煙升上天空,就像一團濃霧漸漸地化開。何謂真相,世間有沒有所謂的真相,也許真相永遠便在濃霧裡。(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q!!!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