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卷 第一百八十九章 第二抓;詩 文 / 午後方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18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正文第百八十九章第二抓;詩

    除了中間因為讀者意見不統,沾到崔嫻的部分寫得不大好外,其他的章節大約還行吧(高質量文字首發,盡在%)。若覺得還可以,今天周,五更小爆,求下月票與推薦票,或者沒有訂閱的讀者請訂閱支持下哈。

    =================

    「真就進去了,」郭勸說道,眼中閃過艷羨的神情。

    皇上對鄭家子未免太寵。

    確實,小皇帝是很喜歡鄭朗,這是表面,他們可看到鄭朗的溫和,以及情義?次兩次不知,三次四次五次,小皇帝只是性格偏軟,並不笨,難道看不出來?

    被兩小黃門帶到了御書房,趙禎愁眉苦臉的坐在書桌前,在鄭朗進來之前,呂夷簡也進了宮,只說了句話:「陛下,台諫官伏閣請對,非太平美事,應予貶逐。」

    拋開呂夷簡的用心,這句話說得也不無可。換那個朝代,發生了今天的事,也要處理啊。都成了什麼,差點連皇宮的大門都讓這群言官推倒了,吸引圍觀的百姓有可能多達數萬人。小皇帝恩准。

    但小皇帝也知道,麻煩不會就此結束。

    看到了鄭朗前來,臉上閃過絲笑容,笑得很勉強,說道:「坐。」

    「謝過陛下,讓臣替陛下撫曲琴。」

    「好。」

    其實撫琴不僅是為了小皇帝,也是為了自己,鄭朗也讓這群太陽們炙得心煩意亂。

    宮娥拿過來把琴,試了試音,然後盤坐在椅面上,不思不想,終於將心情平靜下去。開始彈奏起來。

    是《春花江月夜》,琴聲悠揚,意境靜謐,曲撫完,小皇帝心情好了許多,說道:「朕聽過你彈此曲。彈了三四遍,都有些想去江南看看,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長江的水是不是真的很藍?」

    「臣也沒有去過,但是陛下,臣看過唐高僧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有時候心中悠然神往,想去看看河中、天竺,甚至大食以及更西方的大秦國(高質量文字首發,盡在%)。」

    「鄭解元。不可,太遠了。」小皇帝嚇了大跳,這能去嗎,兜最少得七年八年的,我還指望你快快成長,好為我分擔些憂愁呢。

    「那麼陛下能去江南嗎?」

    「原來……」小皇帝嘴張了張,忽然大笑起來,這也是妙諫啊。笑。暫時忘記煩惱,踱了踱,說道:「你與馮卿說的話,馮卿也向朕說了,司馬家與王家那兩個小子有福氣。碰到你這個先生。」

    「陛下,不敢說先生,年齡相差不大,因此,我對他們說,以學兄弟相稱。」

    小皇帝笑了笑,沒有當真,說:「可惜朕直無子。否則以後也讓你做他的老師。」

    此話發自小皇帝的內心深處,性格溫潤,讓他看重,天賦才氣過人,更讓他看重,勤奮苦讀,也讓他看重。關健很講道理,不但教學生,就是開導自己,都很有方法,做兒子的老師。無疑是最佳人選。

    鄭朗不敢作聲,這個夢想。小皇帝就不要想了。

    「為什麼你今天才進宮?」小皇帝又問道。

    「省試在即,這幾年又發生了許多事,耽擱大量的時間,臣怕學業跟不上,並且許多人對臣抱有莫大的希望,臣怕他們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只好安心苦讀,不敢分心。」

    「倒也是,若你考不好,朕也不會原諒你。」

    「陛下,這是為難臣了,」鄭朗做個怕怕的鬼臉。

    小皇帝又是樂,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又長高了,不過你若考了個好名次,朕會在殿試時,給你個更大的驚喜。」

    「……陛下,切不可。」

    「為什麼不可?朕說過驚喜是什麼嗎?若朕給你歐褚顏柳的親筆書法,算不算驚喜?」

    「算是吧。」

    「那麼朕再給你二閻的親筆畫作,算不是算驚喜?」

    「算。」

    「那為什麼不可?」

    鄭朗讓他說得語塞。心裡悲歎聲,這天下那有公平所在?連皇帝都公開對自己說,我要為你作弊徇私啦。

    「對了,為什麼今天進宮。」

    「臣也是無奈,」鄭朗並不隱瞞,也隱瞞不住,明天很有可能小皇帝就聽到消息了,將事情經過說了遍。

    小皇帝也不生氣,這群言官們,自己都害怕了,況且鄭家子。唉,果然是戾氣啊,無可奈何的搖著頭,說:「那你意思呢?」

    這也是個難回答的問題。不能不回答,與鄭朗的信念不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所以劉渙僅說了句,你是不是大宋的子民,就讓鄭朗無言以對。可偏向言臣,試問以他現在,呂夷簡是他惹得起的麼?那可是個皇后,就被他弄死了,並且弄死了個皇后,還讓小皇帝煎鬍鬚給他做藥引子!這是何等的手段!

    激怒呂夷簡,捏死自己就捏死只螞蟻那麼簡單。

    偏向呂夷簡,等著這輩子讓君子黨們狂批,大戴高帽子吧。除非自己臉抹,學呂夷簡,學夏竦。

    徐徐道:「陛下,臣說過夫子曰,仁,愛人也,又以直報怨。若皇后有錯,先勸說之,不聽再戒告之,復不聽,無可救藥,那麼才能細細商議廢黜之舉。所以臣不大贊成。」

    說了也白說,小皇帝也許有悔意,可在朝堂上有呂夷簡鼓吹,到了後宮尚楊兩個妹妹會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此時不將郭氏拿下來,旦郭氏緩過氣,她們還有天日嗎?因此內宮中又有尚楊兩個美妹在鼓吹。在這情況下,自己進勸會不會起作用?

    但起了些作用,小皇帝默然。過了半天說道:「鄭解元,你還是離宮吧,此時你年小。非是你所能涉入的。你對他們說,朕沒有給你任何答覆。若再問,對他們說明天早朝有旨。」

    簡單的道理,此時無論是言官,或者呂夷簡他們,鄭家子得罪不起。這是小皇帝在替鄭朗保護。

    鄭朗很感謝的看了小皇帝眼,說道:「讓臣再替陛下撫曲。」

    「好。」

    撫了曲《鷗鷺忘機》,這才離宮。馬車走了沒有多遠,十幾個大臣就堵了過來,孔道輔問道:「鄭解元,陛下說了什麼呀?」

    小皇帝是好心,給了他個答案,這些大牛們若問,說朕沒有給任何答覆,再問。說明天早朝有旨。可不能真的這麼說,因為小皇帝性格的偏軟,所以宮中許多太監長了大嘴巴。幾乎宮中什麼事,都能傳到民間來(高質量文字首發,盡在%)。

    那麼這些直臣同樣不會放過自己。

    咱坦白從寬吧。

    五十的道了出來,只有小皇帝準備徇私舞弊的事沒有說出來。

    「你還彈琴?」蔣堂不高興地說。

    「這位前輩,你再想想,晚生撫琴有沒有錯?」

    范仲淹拉了蔣堂下,其實撫琴是安慰小皇帝下。不過心不平氣不和,鄭朗即便說了什麼,多半也會立即被小皇帝攆出來,何苦?但范仲淹有些慚愧起來,連陛下也知道此事非是鄭家子涉入的。可自己這群人呢?人家僅是個小孩子,對他要求太高了。

    然而孔道輔還不滿意,說道:「即便是三勸不聽,也不能行廢黜之舉!」

    這是父母,勸三遍後就能讓他們離婚了?三十遍也不行!

    剛才在皇宮內與小皇帝交談下,鄭朗心情還是很好的,小皇帝對他的關懷,能心領神會。並且也感到小皇帝那顆晶瑩剔透的心靈。似乎比自己還要乾淨,因此心中十分喜歡。

    可讓這群太陽們圍,又心煩意躁起來,戾氣……同樣會傳染的!索性閉口不答。

    范仲淹又拉了下,他的想法與孔道輔差不多,可鄭家子做得也不錯了,面對小皇帝與呂夷簡。還有後宮兩位美人的壓力,說出這番話,還容易嗎?

    孔道輔終於會意,欠了身說道:「鄭解元,不管怎麼說。此次謝過你。」

    「不敢,諸位若沒有事。我回去了。」

    「你回去吧,」還有事情要商議呢,小皇帝這話兒究竟是啥意思?這樣說,那樣說的,最後全認為大約皇帝是服軟了。但從開始他們就在犯錯誤,呂夷簡可不是寇准,可不是李迪,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得夠狠,讓你們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開封城籠罩在片白雪的潔光中,諸人來到了待漏院,準備上早朝,小皇帝下詔後悔了,咱就算了,若還不後悔,合力來個大鬧朝堂。

    晨曦微啟,他們剛進待漏院,就有個小黃門恭候多時,看到他們進來,說道:「有旨。」

    十幾個言官還高興呢,大約小皇帝不想自己上朝堂後吵,先將聖旨下達(高質量文字首發,盡在%)。可聖旨讀,個個目瞪口呆。詔孔道輔出泰州,范仲淹出睦州,個跑到長江邊上,個跑到杭州去了,這離京城多遙遠啊。

    不這樣不行,這兩人是壞頭子,要貶,要貶得遠遠的,呂夷簡才能鬆口氣。孫祖德等人各罰銅二十斤,郭勸、蔣堂、楊偕等人同行罰款或者降職。還好,小皇帝知道這群太陽們不貪不墨,日子過得不是很寬裕,於是罰的款子不多。

    詔書不僅如此,怕他們在京城繼續鬧事,孔道輔是御史中丞,按例要敕書除,也就是小皇帝的詔書加上諸宰相的審議後才下達的正規詔書。但是孔道輔剛到家,敕書至,連他們收拾行李的功夫都不給,立即讓太監與官吏將他們強行押著,離開京城。

    還不僅如此,讓言官最痛的是詔書裡還有句話,「諫官、御史,自今並須密具章疏,毋得相率請對,駭動中外。」也就是言官想說什麼話,以後只能私下偷偷摸摸的寫好奏章,通過非正式的渠道遞給小皇帝,以前正常上書讓文武百官第時間知道他們做什麼的資格,休想了!第二不准拉幫結派,遺丑中外,意味著同時也失去了面見皇帝強諫的權利。

    很傷很痛的次打擊。

    但呂夷簡這招真的有用嗎?

    休想,個資歷淺的宰相,個二十來歲的小皇帝,居然想讓天下人閉嘴。不過暫時先耽在邊,放下恩怨,許多官員緊急的趕到南城外長亭,替范仲淹送行,再次舉酒,道:「范君此行,愈覺光耀!」

    「不敢當,」范仲淹說完了,吟了首詩:「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

    然後用眼睛望著京城方向,心裡默默想到:呂夷簡,你這個小人奸臣,俺這生,與你沒完沒了,等著瞧吧。

    楚河漢界……來了。

    ps:推薦朋友的本書,《戲花高手》,書號23%)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