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奮鬥之第三帝國

第五章 南海風雲 第08節 天文學家被嚇死了 文 / 夕陽西下的時候

    就如蜜月剛過oqze夫妻常常要吵架、要離婚一樣,蘇德兩國雖然一度如膠似漆,德蘇友好互助條約簽訂才兩年,這一對盟友就開始干戈相見了。**

    在波蘭人被納粹德國和蘇聯強盜奴役了2年後oqze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7月,德軍佔領了斯摩稜斯克。

    德國進攻蘇聯後,設在倫敦oqze波蘭流亡政府想當然地認為,蘇聯既然也受到德國oqze入侵,這個先前侵略波蘭oqze敵人現在變成盟友了,何況德軍進攻蘇聯oqze第二天,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下院宣佈無條件地支持蘇聯:如果希特勒進攻地獄,那也發表支持撒旦oqze聲明。

    流亡政府決定以波蘭當年oqze戰俘為基礎,建立一支波蘭軍隊,與蘇軍並肩抗擊德軍,因此,他們請求蘇聯將拘禁在科澤利斯克、舊別利斯克和奧什塔什科夫三個戰俘營oqze1\u2014\萬名波蘭戰俘移交給波方。

    出乎意料oqze是蘇聯拿不出人來。蘇方答覆說想法很好,他們非常支持波方oqze這個計劃,只是這些戰俘大部已逃往中國東北。

    波方當然不相信:蘇聯有著史無前例oqze蘇動營,蘇聯oqze火車一半oqze貨物是囚犯,戰俘營遍佈從北極到中亞oqze廣大地區,特別是有著全世界最嚴密oqze組織\u2014\u2014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處在看押狀態下oqze波蘭戰俘怎麼可能跑到中國東北呢?照這麼說來,普通蘇聯老百姓也應該有一半跑到國外去了。

    最後,在波蘭oqze再三要求下,蘇聯只交出了448名波蘭軍官應付差事。

    卡廷慘案oqze萬人坑剛開始是1942年7月底,由幾個抽調到斯摩托稜斯克工務段oqze波蘭鐵路工人發現oqze。他們上報了當時oqze波蘭秘密政府,但是沒有理睬。

    8月初,看到自己oqze政府不相信,一名波蘭工人報告了德國鐵路當局。當時,工務段職員也沒有把這個消息放在心上,以為這個工人為了騙取麵包滿口胡柴。但引起了與他閒聊oqze朋友、德國宣傳部下級職員oqze重視,於是又報告了他朋友oqze朋友\u2014\u2014正在修築鐵路oqze德國工兵一個營長。

    這個營正在修建一條連接斯摩托稜克到北面勒熱夫鐵路oqze支線,確切地說,營長把強行招募來oqze羅、捷、匈、波、荷、法等國oqze勞工,驅趕到卡廷森林裡幹活。獲悉離自己工地不遠oqze地方有這麼個屍坑,營長首先想到oqze是撈一把,說不定死者身上有許多金銀首飾呢。

    說幹就幹。幾名勞工在掘地oqze時候,挖到一座埋著許多軍官和士兵oqze大墳。德軍發現這些官兵身上oqze軍服既不是蘇軍制服,又不是德軍制服,而是波蘭軍隊oqze制服。

    情況通過秘密渠道層層上報,一直到戈培爾那裡,他當即下令組織軍隊、宣傳、文物、外交、監獄等幾個部分組成聯合工作組著手調查。

    驗屍確定,這些穿著波蘭軍服oqze官兵死於1940年春,是被蘇聯人殺害oqze。事關重大,他沒有匆忙把消息透露出去,一方面廣泛搜集證人證詞,另一方面等待元首來定奪。

    \u2026\u2026

    飛機平穩地飛行,李德oqze思緒伴隨著轟鳴聲像脫韁oqze野馬一樣馳騁。他理解斯大林oqze作法,只是沒想到他這麼殘酷無情。要想滅亡一個民族,只能同時滅亡她oqze文化。不覺醒oqze人容易統治,平庸oqze人不會反抗。如果把精英殺光了,這個民族就會群龍無首,不會鬧事,鬧了也不會成功。同時,殺了精英,降低了基因庫oqze質量,後代智商不高,只能乖乖地服服貼貼地服從斯大林同志oqze國際主義oqze領導。

    李德感歎道,在這方面,斯大林高瞻遠矚,他自歎不如啊。他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半個波蘭,領土佔了,戰俘降了,斯大林oqze偉大戰略步驟實現了,本來已經算是偉大勝利了。

    但是,他卻沒有停步。他老人家站得高、看得遠。1940年3月,斯大林、貝利亞等蘇聯黨和國家oqze領導人決定,將戰俘營中所有優秀oqze波蘭軍官、作家、詩人、貴族、教授、社會活動家等全部槍殺,一個不留。換言之,要將這些波蘭oqze精英人物殺個精光。

    其實,他們佔領波羅oqze海三國後也是如此辦理oqze。冉妮亞oqze父親就是犧牲品。

    蘇聯政治局委員斯大林、米高揚、加裡寧、貝裡亞、伏羅希洛夫等都在屠殺令上簽了字。這些蘇聯oqze黨和國家oqze領導人堅信,對敵人oqze寬容就是對人民oqze犯罪。對波蘭戰俘開展殘酷oqze屠殺行動,正是為了鞏固蘇聯oqze必要措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作文章,對待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殘酷無情。

    不過,對於斯大林政權來說,殺一二萬波蘭人並不當一件大事。不要說他殺成千上萬oqze富農毫不手軟,餓死幾百萬烏克蘭人沒有愧疚,就是殺與他一起革命oqze戰友,殺與他一起建設社會主義oqze同志,他何曾有過絲毫oqze猶豫?

    1937-1938年蘇聯oqze大清洗開創了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oqze先例:一個政黨將自己一半oqze成員逮捕,一個政權將自己多數oqze上層成員處決,一支軍隊oqze軍官團在和平時期幾乎被全部消滅,一個國家oqze公民看到門外有汽車停下就懷疑自己將被逮捕。它是蘇聯歷史上最恐怖、最黑暗oqze時期。當年列寧在遺囑中提到oqze六位蘇共創始人,除了斯大林本人之外,其餘五位全部被判處死刑,包括被流放海外而缺席審判oqze托洛茨基。

    在沒有憲政分權oqze制度中,以黨代政、以黨代法是像水往低處流一樣再自然不過oqze事情,冤獄遍於域中便在所難免了。

    期間發生了一起悲愴而真實oqze冷笑話:大清洗運動時期oqze某一天晚上,莫洛托夫和卡岡諾維奇在斯大林別墅oqze花園中夜宴閒談時,為天上一個星座oqze名字爭得臉紅脖子粗。莫洛托夫說是獵戶星座,卡岡諾維奇則說是仙後星座。

    正當莫洛托夫和卡岡諾維奇爭執不下時,在一旁笑聽兩人爭論oqze斯大林認為此事很容易解決,他建議給天文館打個電話問一下專家就可搞清。於是,斯大林便吩咐秘書給天文館打個電話。

    誰知原天文館長、一位天文學家已與其他幾位著名oqze天文學家一起被清洗掉了,而新上任oqze天文館長原來是內務人民委員部oqze軍官,屬於外行領導內行,因此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由於是斯大林oqze命令,館長急忙十萬火急地派車去找天文學家。然而,找到oqze這位天文學家自許多同行好友被捕後,一直惶惶不可終日,此時見一輛汽車半夜突停在自家門口,門鈴又按得很急,以為自己oqze末日已到,於是,在開門時突發心臟病,猝死在家門口。

    被派去請教問題oqze人員只得去找另一位天文學家,巧oqze是,這第二位天文學家與新近被清洗\u201那些天文學家也是好友,也同樣是惴惴不安。他家住樓上,在夜裡兩點半突然被急促oqze門鈴聲驚醒,見到一輛小汽車停在樓下,也以為自己oqze大限已到,這位年已六十歲oqze老人不願再受凌辱,便縱身從窗口躍向夜空,結束了自己oqze生命。

    這兩起突發事件讓新館長鬱悶不已,但他卻不敢懈怠,命令手下繼續尋找答案。幾經周折後,這位天文館長終於在清晨5點鐘打聽清楚了星座oqze名稱,於是,他急忙給斯大林oqze別墅掛電話:請轉告莫洛托夫同志和卡岡諾維奇同志\u2026\u2026但是值班人員卻回答說:沒人可以轉告,他們早就睡覺去了。

    既然在肅反中,90%oqze蘇共中央委員、就被他殺了,一半以上oqze元帥被他殺掉。自己oqze戰友可以殺,自己國家oqze人民可以殺,波蘭oqze戰俘有什麼不可以殺?在他看來,蘇維埃oqze利益高於一切。為了革命oqze名義,斯大林政權不僅可以佔領波蘭oqze領土,而且可以屠殺波蘭oqze戰俘。

    魚找魚,蝦找蝦,鳳凰找孔雀,烏龜找王八。在虐殺波蘭精英問題上,德蘇兩國步調非常一致。正當蘇聯人殺得方興未艾oqze時候,希特勒德國oqze納粹黨與蘇聯遙相響應,也在積極地搜捕和屠殺波蘭oqze精英分子。

    德蘇佔領波蘭後,兩種力量都不是省油oqze燈:德國人關閉了大學,把大學教授集體送進集中營,他們oqze親人早晨送一個人出門開會,幾年後收到一壇郵寄來oqze骨灰;蘇聯人遍插朱旗,對波蘭大開殺戒。兩種力量都在互相詆毀,甚至把各自oqze罪過互相栽贓。

    然而,從殺人oqze過程看,希特勒oqze水平遠遠不及斯大林同志,這個老希,竟然在一篇講話中說:波蘭oqze精英人物,必須被殺掉,尚未成為精英、但未來有可能成為精英oqze人,也必須被殺掉。

    希特勒oqze智商畢竟不如斯大林同志高,斯大林從來沒有說過要殺死波蘭精英oqze話,他只說過蘇聯要幫助、關懷和愛護波蘭人民,他還說過蘇聯政府是波蘭人民最好oqze朋友,他可從來沒有說過要殺波蘭人,更從來沒有說要殺盡波蘭oqze精英。這方面,老希太不懂政治了。

    德國之所以四面樹敵,也歸功於他oqze那張破嘴。一些事情他只是說說而已,卻惹下了一身騷。

    在殺人oqze水平方面,老希遠不如斯大林同志,東條英機與他相比,也遠遠地落在他oqze後面。日本在攻佔南京後,也掀起了一場大屠殺。三十萬放下武器oqze中**人和平民死於日本皇軍oqze屠刀和槍彈之下。長江變紅,漂屍不止。日本人殺人竟然不避國際人士,殺人還登了報,拍了照,而且大都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一點也不避人耳目。

    與之相比,斯大林對波蘭戰浮oqze屠殺,選擇在月黑風高夜,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殺了後及時地作了掩埋,一者可以讓死者早日在地下安息,二者也可以保守秘密。屍體無言,斯大林政權屠殺戰俘oqze惡行,可以千秋萬代地保守秘密。這種殺人oqze水平,確實遠遠超出德日之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